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失物招领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31 10:07 作者:没有感情的情感 围观:

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失物招领(LOU)》,虽然只有6分多钟的剧情,但元素安排得特别巧妙,开头、冲突、结局的融合,每一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直戳人心。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小孩,都能从短片中有一番收获。

本文将从短片中霸凌小男孩从一开始欺负别的孩子到最后自己拒绝霸凌的角度去解析这部短片,希望能带给你们教育上的启迪。

01 内容简介

霸凌小男孩每天都能通过欺负别的孩子收获一书包的“战利品”。不论是男孩子喜欢玩的橄榄球,还是女孩子喜欢玩的布娃娃,他总能“巧妙”地通过自己的力量把“别人的”转换成“自己的”。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而被小男孩抢夺过去的这些“失物”,他们组成了一个生命体,通过霸凌小男孩曾经“丢失”的毛绒玩具帮助那些被欺负的孩子找回了“失物”,并最终引导小男孩寻回内心所“丢失”的东西。

02 《失物招领(LOU)》| 带给父母教育孩子的启示

短片的开头讲述霸凌小男孩在校园里凡是看见别人手里的玩具,就会耍各种手段把它们抢过来,成为自己心爱的玩具。

这种行为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我们总是单凭自己看到的一切去赋予小男孩“霸王”一个称号。但短片后面巧妙地设计了冲突的情节,是想告诉我们,小孩子的行为是可见的,情绪是隐藏的,每一个霸凌者的背后都有原因,都值得我们去剖析更深层次的东西。

一、不要光盯着看得见的原因,要从源头上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里提到:

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

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则藏在水底。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经常也是只看到了孩子表面上的八分之一,甚至更少,而那隐藏在底下的八分之七,其实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1、这些霸凌的孩子曾经也是霸凌的受害者,不是天生的恶

短片里,小男孩的确很霸凌,经常欺负别的孩子,但镜头忽然转到失物招领处那里有他曾经被人夺去的毛绒玩具时,我才明白,原来他曾经也是霸凌的受害者。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曾经的他只能倒在地上,眼睁睁看着别人抢走他心爱的玩具,那种被狠狠地夺去心爱之物的感觉,深深地刺痛了他。

那个玩具、那个高大的男孩子,都是扎在他心尖真真实实的刀子,不断地提醒他要站起来,只有自己站起来倒下的才能是别人。

所以他便去抢夺其他孩子的玩具来满足私我,他想通过获得别人的心爱之物来弥补自己曾经“丢失”的毛绒玩具。他的霸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霸凌本身,而是曾被夺去的“爱”促使着他也去夺“爱”。

2、家庭缺失爱和温暖的孩子,希望通过欺负别人的方式来给予自己存在感和安全感

虽然短片里没有提及霸凌小男孩的家庭状况,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霸凌者在用欺负别人的特殊方式引起注意,从而获得关注。

因为他们在最亲的人那里得不到爱与关注,小小年纪敏感的心驱使他们转移注意力,企图在外人身上取得关注。他们想通过欺负别人,看到别人害怕自己,从而获得存在感和安全感。

就像之前报道的一则新闻,常德石门县雁池小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六年级的学生兰兰遭到了三名女生的围殴,脾脏破裂被摘除。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而在询问三名女生为何下手如此重的时候,她们的回答居然是:“好玩、好欺负”。从这一番话中,再深入去探究她们背后的家庭状况时,我们就不好奇她们为何能说出这样的话了。

原来,这三名女生的经历惊人地相似,她们年纪尚小,都是留守儿童。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爱与关注,但又那么渴望得到关注的她们只能通过施暴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那份需求。

二、预防比根治更重要:为了避免孩子成为施暴者,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3个核心点

莫言说过:

“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简短的一句话,背后却颇有韵味,暗示父母在孩子成长之路上必须做好守护人。在教育好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必须是主动者。所以要想我们的孩子不成为被人憎恨的施暴者,父母需要这么做:

1、尽可能早地让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融入集体生活中去

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考虑到现代家庭中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因为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会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

而孩子呢,长期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习惯了成为焦点的幸福生活,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当出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导致产生矛盾,进而可能发展成打架斗殴的局面。

短片里的霸凌小男孩,当课外活动期间别的小伙伴聚集在一起玩耍时,他不与那些小伙伴们一同嬉戏;当课堂时间到来时,他也不去上课,空荡荡的操场里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正因为他几乎没有和其他孩子接触,他不让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导致他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变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心情如何都与他无关。

长时间地只跟自己相处,不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处,只会让孩子理所当然地“称王称霸”。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反问孩子如果他被打后心理的阴影面积

如果父母一下子直接告诉孩子不能欺负别人,这样否定式的话语会让孩子更加好奇欺负别人的后果,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或者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会更加想尝试开启欺负别人的做法。

因为孩子还小,他还不知道自己实施一件事情后对方的感受是怎么样。正是缺乏这种感觉,孩子很多时候才会为所欲为地对其他孩子实施任何事情。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可以模拟下打人的情景,在我们轻轻拍打孩子后,可以询问孩子此时的心理感受。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孩子告诉你难受的时候正是我们可以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那你如果下次打别人,别人也会跟你有同样的感受。”相信有了这种情绪体会后,孩子会让自己杜绝欺负别人的行为。

3、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但要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

孩子在欺负别人,其实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当孩子掌控不好自己的情绪时,潜意识里就会通过行为来赶走自己不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但接纳并不代表认可。在接纳的同时我们需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划定。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划定之后,下一步我们就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如何找到合适的宣泄情绪方式,从而指导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03 《失物招领(LOU)》| 带给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启示

之所以说这部短片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主要是因为不仅能给父母带来教育孩子方面上的启迪,也能让孩子从中收获学习生活上的启示。

一、霸凌者注定失去朋友,享受不到友谊的快乐

短片里的小男孩看到自己曾被人抢夺过去而“丢失”的毛绒玩具后,想起了当初自己也被人欺负的经历,他顿时间明白了别人被他欺负的那种滋味,于是拿着别人曾因为他“丢失”的玩具物归原主。

这一刻,他的书包里空荡荡的,没有任何一点别人的东西,但他却为这种“空荡荡”倍感愉悦。这一刻,对于他来说,“失去”比“拥有”更让他幸福。

但其实,他并没有失去,他反而收获了友谊,往日里不敢靠近他的那些小伙伴,主动邀请他一起加入他们的橄榄球活动。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而他自己也没想到,那些曾被他欺负过的人也会主动邀请自己同他们玩耍。那个被自己抢夺过布娃娃的女孩子居然在物归原主后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些,都是他在欺负别人的时候收获不到的。但此刻,因为自己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收获了友谊,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他不再是孤单的一个人。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同龄孩子的陪伴,因为他们是最具默契的玩伴。那么,如果要想收获这样的友谊,相信孩子们在观看完短片后会有所思考。

二、受害者应该勇于对霸凌行为说“不”,而不是任由欺负

短片里每一个被霸凌小男孩欺负过的孩子在面临小男孩的霸道行为时,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接受这样的行为,然后自己垂头丧气地离开。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其实这些孩子的反应也符合正常的行为现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是告诉孩子不能表现出愤怒、不满的情绪,要求孩子把情绪吞进肚子里。

就像我有次坐公交听到邻座的一位妈妈跟孩子说的话:

“别人骂你就骂你,欺负你就欺负你,你忍着就是了,多吃点亏,也没什么,自己想开就是了。”

我不知道当时那个孩子内心的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但我知道每一个观看完这部短片的孩子们的想法。他们不想经历同短片里的孩子一样的遭遇,他们不愿意被人随意按倒在地上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

尤其是看到玩具被抢夺的那一瞬间,他们应该极其不愿意经历同短片里玩具的主人同款的难过,因为玩具是他们最宝贵的“财产”。所以,我觉得短片里的那群孩子能给每个观看的孩子一定的启发。

或许父母当初教育我们不能反抗的说法是有待我们斟酌的,是需要区分情况的。因为有些人就专门挑那些选择沉默的人欺负,但这样只会让那些霸凌者更加嚣张。

《失物招领(LOU)》:每个施暴孩子的背后,隐藏或深或浅的原因

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如果我们和对方势均力敌,那么我们应该要学会反抗,坚决对霸凌行为说“不”;但如果对方明显比我们强壮且人多势众,那么还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逞强,还是要马上离开。

相信观看完短片的孩子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毕竟谁也不愿意被欺负。

04 结语

整部影片虽然仅仅有6分多钟,但却都给每位家长和孩子上了重要的一堂课。

让家长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让霸凌的那些孩子明白“你把别人‘丢’的东西还回去,最终也会找到你自己‘丢’的东西”;让那些饱受欺负的人去思考更佳的处理方式。

让我们的社会不再有施暴者,也不会有受害者。

文--没有感情的情感,喜欢用真实的文字打动读者,喜欢观察短片或者电影里的小世界,喜欢你们关注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