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据点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30 09:08 作者:TCE世界 围观:

这部电影很好看,但好像很少有人知道,名字就叫《刺杀据点》。

影片由彼得·特拉维斯执导,讲述美国总统在一场演讲时遭到刺杀,凶手扑朔迷离,难以捕纵。就在生死的一瞬间,一件巧合的事情发生了……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剧情简介

距离“9·11”恐怖袭击,已经过去整整6年多了,不过美国仍然没有放弃对恐怖分子的打击与谴责,现在的总统阿什顿也总是处在全球对战恐怖主义的浪尖上。

作为专责保护总统的秘密特工,托马斯·巴恩斯一年前曾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中弹受伤,后来虽然枪伤恢复,精神状态却一直不大稳定,然而他却坚信自己能够再次担任起保护总统的任务了;

他与另一位特工肯特·泰勒一起随阿什顿抵达西班牙,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发表演说……所有的事情几乎都发生在一瞬间,正在演讲的阿什顿遭到枪击,市区随即发生了几起大爆炸,硝烟的弥漫、飞溅的石块、痛苦的尖叫,广场顿时乱做一团。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当时位于混乱的人群中的,有霍华德·刘易斯,一位来自于美国的游客,他用DV记录下了一切;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蕾克丝,美国电视新闻制作人,她正好在现场进行报道……另外还包括托马斯、肯特以及阿什顿自己,我们将重复地透过他们每一个人的双眼,与他们一起见证相同的15分钟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随着情节的发展,电影从八个关键人物的角度,探索这个刺杀事件爆发前后的故事─他们包括了总统本人、保护他的特勤人员,以及一个偶然来到这个广场的观光客等。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这部电影看名字,和刺杀有关,一个恐惧分子刺杀总统的故事,结局是一个小女孩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说的通俗点,就是想活的人都活了,想死的人都死了。

心理分析

有人说结局太狗血了,一个小女孩竟然翻云覆雨,让恐怖分子放下杀心、立地成佛,但在我看来,这才是导演的大智慧。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的人生由潜意识决定,一个善念的能量是一个恶念的百倍甚至千倍,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为何不能扭转乾坤?单纯的,纯粹的,善良的,就是最有力量的。

这部影片更生动的展现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宇宙,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自己视角内的冰山一角,其实发生什么不重要,你是怎么想的才重要,就像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相反的感受;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而你的感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与我们的基本感受相同,而基本感受往往形成于童年,如果你的基本感受是开心喜悦的,遇到挫折你也往往会觉得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如果你的基本感受是忧伤的,哪怕你中了彩票也会杞人忧天担心天有不测风云。

所以并不是发生了什么,我们才如何感受,而是我们如何感受,它就会如何发生,就像那句话,并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

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有心无相,相随心起。

影片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哲理,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恰恰就是人性中最深的部分,而试图改变的人到最后改变的只有自己。正邪看似分明,其实模糊不清。

拍摄手法

相比《惊天危机》、《白宫沦陷》不同的是,《刺杀据点》采用倒带的拍摄手法,从几个不同的视角重新去揭示刺杀总统的过程。如果把一部电影看5遍,那是再枯燥不堪的事情了。

但这部电影就是采用此类的方法,却并不显得枯燥,反而精彩。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20分钟,影片换一种角度重新演一遍。这里有熟悉的场景,同样的故事和人,但角度却换成了另外一种,再加上空间更进一步的扩大,又会留下许多悬疑的地方,令人欲罢不能。看着看着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电影之中,如迷雾一般。

深度剖析

如果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因为相安无事而放松了对恐怖主义的警惕,这部影片将会让你重新拉紧神经。导演彼得·特拉维斯通过不断重复美国人最害怕发生的画面,为美国的大选制造了这样一部以政治为外衣的惊悚动作电影《刺杀据点》。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特拉维斯在故事节奏的掌握方面,还是颇为出色的,他成功地保持住了整个事件的神秘性,通过不断地重复,将真相一部分一部分地揭露出来;

可是他忘了,如果每一次重复都非要把爆炸场景也加进来壮声势,本来巨资打造的动作场面,也因为看的次数太多而变得廉价了。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另外,彼得·特拉维斯也没忘记不断地采取那种苍白且俗套的动作片公式:比如说处在危难中的小孩;在广场经历了爆炸的人打电话回家报平安;拥有双重身份的特工……等等,

当特拉维斯好不容易想起不去表述这种人为、做作的情节设置时,却又开始重复地将某些东西炸上天,最后以一个冗长、无意义的汽车追逐场面收尾。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动作电影的忠实拥趸,肯定会喜欢里面那些大爆炸的场面,只要你同时可以忽略剧情中太过显而易见的漏洞:

邪恶的幕后主谋,一次杀死几千个无辜的人都无动于衷,这次为什么会特别对一个小女孩手软?秘密特工真的会允许美国总统站在一个四面都是打开的窗户的广场上进行演讲吗?相较于恐怖分子的阴谋与目的含糊不明的解释,在幕后,美国总统的法律顾问则悄悄地计划着他们的下一步举动,包括对位于摩洛哥的恐怖主义基地的一次报复性的爆炸行动……真的是很恐怖很暴力。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除了强有力的明星效应外,影片开头还是很精彩的,让你恍惚觉得自己正在观看的,是一部紧张且刺激的惊悚电影。

可是随后故事的风格却急转直下,到了结尾,已经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脑动作片,你甚至还能从某些场景中,依稀看到《谍影重重》系列的影子。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再加上这里的对白实在是过于简洁,引不起任何感情的波澜,也抵销了故事有可能发展出来的深度,而且结构使然,本来就惨不忍睹的对话,还要被一遍遍重复……

虽然在结构的使用上,影片还算是做了一次极为巧妙的尝试,可惜却不像其他同类电影那般成功,主要还是受到了类型片风格的限制。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惊情时刻,重温《刺杀据点》

《刺杀据点》公映之前,被发行公司“雪藏”了近一年的时间,就是想找个合适的日子大赚一笔,影片中所还原的那个威胁着全球的恐怖主义的问题,也不幸地变成了一档晚间的娱乐节目。

虽然“多重时间线”乍一听让人充满了期待,然而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抓住观众的心。

说了这么多,最终真相,如此奢侈难求……

如果说《刺杀据点》是以角度变幻的方式展现画面,给我们以真相难求的启示,那么以它作为起航之地,沿影视长河向更深更远处漫溯,我们会惊喜地在千回百转中看到一座诡谲绮丽的宫殿屹立在河畔,庄严而神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