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13骇人游戏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30 08:39 作者:闲人炎淼 围观:

作为2006年上映的惊悚片,从核心议题的集中表达及形式构架来看,这部电影或许算得上是《鱿鱼游戏》这类影片的启蒙范式。

从影片整体呈现来看,《13骇人游戏》的影像风格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对于这种小成本制作而言,故事讲得好才最重要。

影片的主线剧情相对清晰。身为穷屌丝一枚的男主奇,性格善良懦弱,没钱没房没车没女友,生活基本上处在整日疲于奔命、质量却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

在经历被女友抛弃、被同事抢业绩、被母亲借钱、被老板辞退等一系列连续打击后,作为一名挣扎在曼谷这种大都市的底层奋斗者,奇面临的最大人生压力,就是缺钱。

13骇人游戏|被钱砸死的人生,究竟该哭,还是该笑?

然而,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一个神秘的电话给了奇一次潜在的翻身“机会”。如果他能按照电话的指示,顺利完成对方布置的13道难关。那么,他将成为游戏的获胜者,并赢得1亿泰铢的现金奖励。

我顺手查了一下2006年泰铢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按照当年汇率最高时的1:4.5计算,1亿泰铢差不多是2222万人民币。就算搁现在,这笔钱也绝对很有诱惑力。

于是,走投无路的奇决定试试。他也没得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这一切。

但随着游戏的深入,奇发现显然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1亿泰铢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根本没有能力填上的大坑。

1、贪婪是一个黑洞,轻易就能吞噬人性中的善

当奇选择用手头的那卷废纸,抡向墙上那只打死就能得到1万泰铢的苍蝇时,恐怕怎么都不会想到,这13关游戏会让他坠入怎样的万劫不复。

很多人在选择“破格获取”这条捷径时,都会有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他们会通过“自己处境不佳、挣钱太难、社会不公”等心理暗示,为自己不合常规的行为提供合理性。总之,他们需要一个虽然违背自己处世原则,但依然要继续做下去的理由。

奇的理由是,自己欠了银行几万块的债务;女友嫌弃他没有钱离他而去;妹妹的学费还需要他来供养;刚刚失业丧失了经济来源...

看上去确实很惨,符合常规意义上的“逼上梁山”。因此,当一个神秘力量顺势找到了他,邀请他参与一个能赚钱的游戏时,奇表现得有些恐惧,同时又抑制不住的好奇。

他的行为完全符合现代心理学的理论逻辑:人处在未知的情况下,总会心生恐惧,但也会因此产生巨大的好奇心。

起初,奇认为打电话的家伙就是个神经病,同时对对方竟然悉知他的财务状态表示惊恐。然而,当第二关任务完成后,五万泰铢到账的信息提示后,他之前的心理防线,瞬间瓦解。

13骇人游戏|被钱砸死的人生,究竟该哭,还是该笑?

既然真的有钱赚,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摆脱目前入不敷出的窘境。估计看到这里,有不少影迷都会问自己,如果换做是“我”,会不会也跟奇一样,抵不住诱惑,开始参与这个游戏?

我会,至少我愿意试试。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做,不然国内外那么多真人闯关挣钱游戏都打哪儿来的?人同此心,既然有便捷的路子能挣到不菲的奖金,干嘛不去试试。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很明白地告诉世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人滑向深渊,肇始于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贪欲。

游戏的鬼魅之处,在于难度逐级增加,奖金亦随之不断提升。参与者一旦参与进来,就必须全力以赴争取完成全部13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从账户中提走全部奖金。中途退出或者失败,则奖金归零,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付诸东流。

就像一幅漫画:赶大车的车夫给骡子面前拴一颗胡萝卜,骡子玩命的往前赶,却总是咬不到那个近在咫尺的美味。

人的贪欲一旦被激起,就像开足马力的赛车,奔向终点方向的同时,会有无数的车子失控。当一个人被真实却又虚幻的利益牵着走时,贪念往往轻易就能战胜理智,从而丧失了对常识的基本判断。

评估一下,奇真的将生活的路全部走绝了?当然没有。他只是参与这个游戏不久后,就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不用一步步脚踏实地,也能实现财富快速增长的目标了而已。

有这种好事,谁不干呢?

2、资本世界的游戏法则,残酷冰冷又难以自拔

回顾整部影片,不得不承认,13关游戏背后的设计者,有着一个深刻谙熟人性的团队。总之,他们炮制出来的这个游戏,其目的就是要杀人诛心。

13骇人游戏|被钱砸死的人生,究竟该哭,还是该笑?

这让我想起了网上的一个短视频段子:一位身材火辣的美女被人问道,愿不愿意带着面具在小区裸奔一圈,可以得到20万元的现金奖励。美女一脸不屑地回应,瞧不起谁呢!不戴面具,能不能多加两千?

既然“破格获取”能让人一夜暴富,瞬间成为人生赢家。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人应该如何抉择,人性终究会倾向于善还是恶。大概是这部电影想要批判与反思的母题所在。

如同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十万块让你跟你女朋友分手你干不干?不干,那一百万呢?还不干,一千万可以了吧?很多网友跟帖:老板,我怎么跟您联系,给您我的卡号?

很多时候,人们前二十年建立起的道德观、价值观,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牢不可破。我们之所以目前还愿意坚守,只是没有遇到无法抵御的合适价位。

奇在过第五关时,面对在大庭广众的餐厅中吃翔。相信隔着屏幕的观众,多少都会引起相当程度的心理不适。这种扭曲感一部分来自于生理反应,更多的部分或许来自于对人性不堪考验的质疑。

就这么贱吗?才50万泰铢而已!

奇吃下去的那一瞬间,镜头闪回到他的幼年,也是被迫面对同样的问题。只不过,这一次外部压力从童年的霸凌者,更换成了强大的资本力量。

13骇人游戏|被钱砸死的人生,究竟该哭,还是该笑?

奇没有屈服于当年威胁他的孩子,却不得不在当下向资本弯下腰。为了过关,他抢夺乞丐的钱、暴打公交车乘客和前女友的渣男男友。只要能顺利拿到那笔钱,干什么他其实都已经无所谓。

在资本入侵人性的战役中,奇作为“人”的全部羞耻心和道德边际已经垮塌。在强悍的资本力量加持下,游戏对人性进行着全方位的侵蚀。一方昂首阔步,一方节节败退。奇的黑化显而易见,他的行为甚至都难以用“人”的概念去界定。

在这个游戏中,每完成一关,都是资本世界的胜利和狂欢。而作为普通人,只能被视作畜生一样被对待。资本及其背后的大佬高傲的俯视着普罗大众,肆意将人性践踏于脚下。

3、无论堕落与高尚,终究还是人性的真实选择

需要特别澄清一点的是,资本,或者是金钱本身,我认为并没有善恶之分。能使资本金钱产生善恶巨大属性分野的,其实反应的仍是与其叠加在一起的操纵者的意志。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其实,我多少觉得马老爷子的判断还可以逆着想,毕竟“人”是先于“资本”这个概念出现的。资本、金钱充其量是人性的催化剂,能让人万劫不复的,始终是人自己的本性选择、从来如此而已。

洞悉游戏目的的女同事小美,就没有做出与奇一样选择。而且,她几次试图将奇从人性恶的漩涡中拽回,避免世界上又多一个失去灵魂的人。

事实上,即便是游戏设计本身,也不断给出参与者选择的机会。譬如打捞坠井的独居老人周的尸体,这个关卡的本身可以分两面看,因为钱而行善,亦或是因为善而行善。如果是因为后者,觉醒者完全有机会自动脱离游戏。

13骇人游戏|被钱砸死的人生,究竟该哭,还是该笑?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将全部罪恶的根源都甩锅给金钱。灵魂世界坚固的人,能驾驭金钱自由的行走;精神世界污浊的人,则匍匐在金钱脚下充作奴役。

正如影片结尾,游戏幕后的隐藏人物揭秘。望着这个脸上浮现着成年人成熟质感的少年,小美感受到的是与之年龄不符的世故与通达。他像久历世事的高人,用勘破人心的谶语劝告小美,“人心从来都是这样,你如果参与说不定比奇还狠。”

结尾处关于奇和自己父亲的闪回段落,交代了奇怯懦柔弱性格形成的原因。同时也点破了,在“手刃亲爹”的终极关,奇心中残存的善抵抗住了蔓延的恶,邪恶最终没能完全夺走他的“人性”。

然而,奇却没能逃过父亲的毒手。虽然他不忍心杀死父亲,父亲却毫不犹豫的杀掉了他。原因同样简单,这是最后一关,最终的获胜者将得到1亿泰铢。

所以,资本胜利了吗?奇确实在刀刺进去的一刻犹豫了,并且选择放弃游戏。资本没有胜利吗?亲生父亲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赢取奖金。

想来想去,资本世界的角逐,也不是人类社会的一场实验。人们通过金钱围观人性的沉沦。而值得我们仍然抱以希望的,是人性中的善与恶,始终都会并立存在。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