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2019版八百壮士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29 16:24 作者:迷影生活 围观:

《八佰》是近几年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商业电影,有评论家说这部电影或将重写中国战争类型电影的历史,并将超越三十多年前的那部《血战台儿庄》,带领观众以全新的角度去回望当年那段充满屈辱同时又极富纪念意义的战争岁月。

许多观众也纷纷表示这部电影能够激起观众们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不过,另一方面电影自从开拍到上映过程中就一直存在着质疑和反对之声,先是电影导演私会孙元良之子秦汉引发了舆论争议,然后紧接着是《八佰》在先后多次确认档期后又宣布撤档撤映。

在电影几经波折最终得以确定正式上映时间之后,电影中对国民党官兵的正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选择性勾勒以及相比之前电影节展映版本删除了十余分钟的电影情节又引发了新一波的争议。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那么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八佰》究竟值不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在讲述故事之外是否具有特殊的历史纪念意义和结合当下的现实意义?通过这部电影的创作和上映,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否有一个新的突破方向?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部电影吧!

以平凡人视角展开的战争故事

在特效技术尚不发达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如果想要在大银幕之上为观众们展现有成千上万士兵参与的战争场景,就需要有成千上万名群众演员,而好莱坞的的确确就这么干了。

在拍摄史诗电影成为流行热潮,并且受到政府鼓励和支持的时代背景之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拍摄了诸多史诗级别的电影,其中包括了《斯巴达克斯》、《埃及艳后》以及《最长的一天》等等。

为纪念二战胜利和诺曼底登陆成功而拍摄制作的《最长的一天》,在拍摄时不仅集结了当时好莱坞最为豪华的演员阵容,同时居然动用了难以想象的两万三千名军人,二十二艘舰艇以及不计其数的战机、坦克等军用装备,成为了影史上上至今无法超越的二战史诗类型电影。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而当时与美国剑拔弩张的苏联在拍摄史诗电影上也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对手,从1972年开始,当时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动用了当时苏联境内成千上万名士兵和武器装备,拍摄出了至今依旧在研究二战史实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解放》系列电影作品。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表明电影拍摄具体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但是从成片效果上看,电影要是放在今天显然是一件耗资不菲的奢侈品。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在以宏观史诗角度全面展现战争图景的战争类型电影作品在新的世纪逐渐走向没落和衰退之后,战争类型作品逐渐开始采用小人物拍摄视角,从微观和局部的角度真实再现电影的残酷,以此表达反战的主题思想。

采用这一视角的经典作品莫过于《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以及后来采用电影制作模式拍摄制作的《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限定剧集作品。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当然,随着科幻电影和超级英雄类型电影的异军突起,曾经带给观众无数震撼和沉思的战争类型电影作品已经越来越难得一见,这几年能够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记住的佳作也仅仅只有《血战钢锯岭》、《狂怒》等几部电影作品。

因此今天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八佰》这样的战争类型电影作品是十分难得的。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相较于此前众多影视作品中在描摹“八百壮士”时过多将视角放在指挥官谢晋元和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的士兵上,《八佰》故事的主角却是一群没有主角光环,没有英雄情结的逃兵和散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散兵游勇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相比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在面对残酷战争时的惊慌失措和畏缩不前更能引起观众的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当生与死的距离变成眼前的一瞬间,作为战争参与者和亲历者的士兵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虽然他们已然拼尽全力,但是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远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

所以没有告别的亲人,尚未谋面的妻子,与女人温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感觉,甚至是一根香烟都成为了这些注定将会走向死亡的士兵们心中这一生里挥之不去的遗憾和牵绊。电影也正是通过这些情节刻画,使得观众们相较于以往那种高大上的形象,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在死亡中摸爬滚打的士兵们的内心世界。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电影在刻画“八百壮士”群像的同时,亦用不少篇幅展现了身处于这场残酷战争中身不由己,从事不关己的冷漠到逐渐被激发出爱国情怀的普通民众。

刘晓庆所饰演的赌场老板表面上看似是一个一心一意只想着赚钱的女强人形象,但是当她的手下小弟刀子最终按耐不住心中的热血沸腾,独自走向死亡,她落泪了。

电影的镜头扫过墙上的军人照片和牌位,我们才知道她实际上是一个阵亡将领的遗孀,她与刀子看似老板同小弟的关系,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更像是姐弟之间的亲情。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侯勇所饰演的大学教授在电影的开头仅仅只是一个喜欢拿着望远镜站在阳台冷眼旁观战事的小市民形象,在亲眼目睹了“八百壮士”的壮举之后,他的人物形象开始逐步转变。

还有在电影一开始为了金钱向日本人和外国势力提供军事情报,丝毫没有国家荣辱观念的记者,在近距离接触“八百壮士”,亲眼目睹他们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牺牲之后,这个人物一点一点发生了改变。

影片中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由马精武扮演的戏班班主,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戏剧与残酷无情的战争通过戏班班主所带领的唱戏人巧妙的融为一体,并在最终行大礼的那一刻被推向了高潮。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有评论家曾经说过,一部优秀的战争类型电影,同样也是一部反战主题电影,《八佰》显然在这条路上大胆走出了第一步。

有成功也有不足

除去在人物群像上用功之外,电影在武器装备、军装样式、进攻战术等方面也做了深入探究,使得《八佰》相较于此前许多同类型影视作品显得更加真实细腻。

同时,电影中,特派员与谢晋元的一番对话也将这场充满悲剧色彩的保卫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便所谓的最高领袖蒋委员长将这场没有丝毫胜算的保卫战看作向国际组织和英美列强进行谈判的筹码,将无数爱国将士牺牲自我、保卫国家的壮举看作是一场作秀。

但是历史终将证明“八百壮士”的英雄事迹不会就此被磨灭和遗忘,这些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了自己宝贵生命的军人永远会被自己的人民所铭记。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说了这么多电影的成功与出彩之处,我们再来谈一谈电影的不足。

作为一部象征着中国电影最高制作水准的高投资商业电影,相比当年的《集结号》,今天的这部《八佰》依旧有很多本来可以挖掘,却最终流于形式和片面的缺憾。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在《八佰》的最终成片中,原本漠不关心的民众最终全都实现了自我转变,影片结尾也完美呈现了民众冲破阻挠,无数双手在照明灯下伸出铁栅栏的动人一幕。

可细细想来,电影在人物群像刻画上依旧是片面的。

首先是电影中对一众逃兵形象的塑造,虽然在银幕前为观众真实再现了战争残酷的本质,但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最终结果与电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

比如影片中“老算盘”、“老铁”、“老葫芦”等几个小人物角色被过多赋予了荒诞滑稽、胆小如鼠的人物性格,并没有与残酷的战争、脆弱的人性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而诸如“端午”、“方记者”等几个最终实现自我转变的人物角色,在人物弧度的呈现上也依旧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从影片一开始,“端午”就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英雄形象,他数次想要逃跑,甚至在四行仓库时,也密谋从水道逃出去,但是望见对岸美女投来的友善神情却使得这个人物最终选择了返回。

仅仅因为一个眼神就选择折头面对死亡,这样的情节安排未免也太过狗血了。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而“方记者”在影片开场先后多次与日本军人和外国势力交换军事情报,这样一个毫不在乎国家和民族生死的人物最终却因为与“八百壮士”并不融洽的相处,实现了自我翻转,虽然其中有看见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但是电影结尾突如其来的人物转变依旧显得有些草率。

近些年争议最大的电影,《八佰》的成败与得失

在《血战太平洋》、《细细的红线》等经典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同样不乏有对逃兵形象的塑造,但是相比逃兵形象本身,这几部作品却能够将对逃兵对战争与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战争残酷面目的控诉和对复杂人性的探索,电影显然在这一点上依旧做的不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