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万古流芳电影剧情图片「介绍」

2022-03-29 14:34 作者:电影烂番茄 围观:

说起国内的纪录片导演,你最先会想到谁?

拍美食的陈晓卿?

拍美景的程工?

拍人物的陆庆屹?

还有呢?

还有拍历史的金铁木。

经常关注纪录片的朋友对金铁木导演可能都不陌生,《玄奘之路》、《大明宫》、《神秘的西夏》等等一系列“正经”高分历史纪录片,全都出自这位纪录片大拿之手。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至于为啥要强调以上都是正经纪录片,是因为就在这两年,另辟蹊径的金导演又放飞脑洞拍了一部不那么正经的历史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历史那些事》第一季自打去年在B站播出之后,就因其清奇刁钻的思路和风格迅速圈了一大票粉。

很多观众表示看完《历史那些事》,才恍然明白,啊,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拍。

今年的第二季播出后,口碑评分已赶超去年。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那么,跟那些正经历史剧比起来,《历史那些事》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看点呢?

让我们“从头开始”。

1、

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见古人们都爱在头上顶一块布,但是关于这块布的来历和作用,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和了解过。

《历史那些事》这季一开篇就替观众解开了这个谜。

还记得有句民间俗语“王莽秃、帻施屋”吗?

说的就是西汉末年,篡位成功的王莽为了应对“地中海”(秃顶)带来的压力,推陈出新想出了个混淆视听的方法:将一块巾帕放上填充物之后裹于头顶,使其整体看上去像个隆起的发髻。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这种包裹头发的巾帕叫做“帻”,但并不是王莽首创。

“帻”最早始于先秦,是由部队军士的发箍演变而来(防止头发披散挡住视线)。

到了西汉,汉元帝刘奭(送王昭君出塞那位)因苦恼于自己过于茂盛的额发,为了遮羞,最后竟也主动戴起了这种当时只有农民、军士才用的“帻”。

PS:额发茂盛在当时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头发日渐稀少的小编多希望穿越到那个时候)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王莽时期,改良过的“帻”因整体横切面很像汉字的“介”,所以又称之为“介帻”。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始于刘奭,兴于王莽,这块名叫“帻”的遮羞布于是就此流传了下来。

和含蓄内敛的东方相比,西方古人们对于“遮挡”这件事的理解明显就简单粗暴了很多。

不信你来看这个曾经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内湖的凯撒大帝。

同样是掩饰尴尬,东方的帝王们都选择用美观大方的“帻”来以假乱真。但凯撒呢?一根带着几片树叶的橄榄枝往头上随意一缠,就自欺欺人地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蜕变。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除了各种欲语还休的遮遮掩掩,古人们还在一代又一代秃如其来的伤害中发明了沿袭至今的防脱神器---药物治疗。

说到药疗,中国最早最著名的小白鼠---魏文帝曹丕必须拥有姓名。

和王莽一样,曹丕也曾是个资深地中海患者。面对日渐稀疏的头发,深怕步了王莽后尘的曹丕采取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边遮挡裸露的发际线,一边让太医为他调制药方治疗。

但倒霉催的是,还没等到奇迹发生的那一天,生性多疑的曹丕就-挂-了...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再看西方。

随着文明进步发展,自诩理性的西方人对于头顶问题是这样理解的:头皮就像大地,头发则是长在大地上的草木。如果草木出现枯萎,那一定就是大地渴了,得赶紧施肥。

看到这里,你可千万别以为外国人口中的施肥是句寓意深刻的玩笑话。

话说,少了这种实打实把鸽子粪往头上泼的操作,那还能叫施肥吗?

看看,就是这么重口实诚。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从物理遮挡到药物治疗,面对生生不息的脱发困扰,那些被发际线困扰了几百年的古人们,后来都怎样了?

后来,他们都做诗人去了....

被安史之乱搞得颠沛流离的杜甫,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一生如何忧国忧民,但不一定注意到他其实一直也在耿耿于怀自己的中年危机。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头发少得簪子都挂不住,再掉恐怕就只能返璞归真“帻”上阵了。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还有一生追求极致的大诗人白居易,在面对屡禁不绝的脱发问题上,也难得的走了一回极端。

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

啧啧,原来你是这样的白乐天。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相较于前面两位老哥的自怨自艾,白居易的好友刘禹锡觉悟就没那么高。

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

头发少了嫌梳子太锋利,容颜老去怪镜子太亮,这老祖宗的脑回路也算得上清奇。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所以,和脱发抗争了几百年的古人们在嗟叹之余,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为自己异军秃起的遭遇,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怎么样?有没有点意思?

2、

除了有意思,《历史那些事》的第二个看点在于,以各种花样百出的方式科普历史。

比如凯撒和王莽这对本来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秃头政治家,就在节目中用rap开启了一场相互揭短的对骂:

先来看下这熟悉接地气的画风。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正式开骂。

从出生开始---

凯:你个靠姑妈上位的乱臣贼子,难怪不得好死!

王:呸!我再坏跟你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承让承让。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到相互揭短---

凯:我死了好歹还有个全尸,不像你,死了被挖出来的骷髅头就像条秃了脑门的狗。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王:这位外国朋友,骂别人之前我建议你好好扒开橄榄叶看下自己那点可怜的发际线,你这种万古流芳的造型可能也就我能一眼把你看穿。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到完成科普绕回主题---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与时俱进的台词,配合笑到让人头痛的弹幕,实力诠释什么叫“给我一根头发,我能串起整个地球”。

3

除此,还有看似无厘头的中西专家小讲堂。

在围观群众的一脸嫌弃中,我们不但知道了理性的西方人为了治脱发敢往头上浇鸽子粪,还第一次知道他们的另一种防脱神器让我们有点似曾相识。

这种惨无人道的手段对脱发究竟有没有帮助我们不得而知,但却不能不佩服西方古人们想要把秃顶杀得片甲不留的决心。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这种与时俱进让人耳目一新的沙雕玩法,目前可能也就《历史那些事》能带给观众了。

虽然这部别出心裁纪录片的整体画风全程都透着“不正经”,但实际上,故事中出现的所有历史人物、典故在史书上都有记载和出处。

比如:汉元帝刘奭用帻遮羞,就被收录在汉代文学家蔡邕的《独断》中:“元帝额有壮发,不欲使人见,始进帻服之,群臣皆随焉”。

你看,不但解决了自己烦恼,还在全国掀起一阵了潮流,为后世几百年的发际线男孩们都免去了顶光的尴尬。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还有曹丕脱发。

在唐代医书《外台秘要》中,就有给曹丕治疗脱发的偏方:黄芪、当归、独活、川芎、干地黄、白芷、芍药、莽草、防风、辛荑、藁本、薤白、乌麻油。

将上述药物一一捣碎,微火煎汁,使用时先洗净头发,然后将其涂于发上,侯一、二个时辰再洗去。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据说曹丕用当时用了这方子疗效还不错,遗憾的是后续还没来得急进一步验证,这位谋朝篡位的皇帝就因心虚(许昌城门崩塌)而把自己给折腾死了。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等等等等。

总之,这就是一档集知识性、趣味性、基础性于一体的历史类科普纪录片。

相较于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正剧,它确实显得有些剑走偏锋。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但如果只是用来放松减压下饭,我觉得《历史那些事》值得每个人刷一遍。

因为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让人在收获欢乐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教给你一些平时没太注意过的冷门历史知识。

确实是怎么看怎么都划算。

只是一定记得要配合弹幕食用,效果才会翻倍哈。

这档冷门历史纪录片,让我笑到头痛,我要大声鼓吹每个人都刷一遍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不以物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