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公民凯恩电影剧情分析「梳理」

2022-03-28 14:26 作者:张艺谋emo 围观:

我第一次看完《公民凯恩》之后,感觉这部电影并不好看,而且我没有搞明白里面的“玫瑰花瓣”是什么,也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为什么能被评为最好的影片之一(要不是不能直接说哪部电影最好,我想他们会称《公民凯恩》是最好的影片)。

看完第二遍之后,我的一些疑问解开了,但是还不够,我知道,还有一个地方不太对——整部电影所表达的思想。

之后我偶然读了劳拉•穆尔维的《公民凯恩》,她用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和“恋物癖”,以及“女权思想”共同解读了这部影片。我突然发现,之前我所想的都是错误的。我根本就没明白这部电影,甚至就连这部影片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影片,我也没搞懂。

那么,在我看完第三遍影片之后,到底发现了什么呢?今天,来和大家好好说说。

首先。感谢大家能够阅读我的文章![玫瑰]

导演威尔斯在新闻中曾经发言,称:我认为戏剧艺术和心理学的绝对规律决定了他应对这些事件所采取的方法。它们并不受历史事实的影响。实际上,决定历史事实的法则与我作为编剧所采用的法则是同一的。在这句话当中,导演威尔斯提到的“他”就是电影的主角凯恩。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用“俄狄浦斯情结”和“恋物癖”去解读电影。但是,这样的解读,只是对于凯恩个体的局部剖析,并没有得到整部影片的解读。若只用这两点去分析、去解读整部影片,在我看来,那就是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我在文章里面提到,正是由于凯恩小时候和母亲分割,而无法走出“俄狄浦斯情结”,无法走出这一情结,导致了他对母亲的爱无法彻底消失,也导致了他对父亲以及继承人塞切尔的仇恨;也是由于一系列的伤痕镌刻在他年幼的心中,让他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当时木屋家乡简朴、舒适、甚至是无忧无虑的感情凝聚到了一个水晶球当中。而在这个水晶球,以及他珍藏物品的一些行为中,我们解读他患有“恋物癖”。

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析凯恩,其实只是解析了他偏于情感的一方面。而对于他的事业、生活等方面的解读是空缺的。

凯恩和苏珊的情感处理,以及和塞切尔的仇恨并不是这样简单的。

凯恩在导演口中其实是一位带有古典的贵族观点和骑士精神的“一个中世纪的人”。

西方社会的整体运作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之上的,其社会运作的核心是机器、资本和技术,因而在社会结构上便是由经济活动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统合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而资本的代表在当时有两种,一种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积累财富,去投资,赚取更多的钱;一种是代表古典贵族,他们及时行乐,购买大房子,买藏品证明自己的地位,这也是电影中凯恩的做法。

凯恩这样的做法,有两种解释:首先,他要和他的领养人塞切尔对抗,塞切尔走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道路,他选择了相反的一种;其次,他作为保守派,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思想,他固执地认为,他的做法具有唯一性,也具有正确性。他不会轻易说出自己心中的考虑,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而这做法,需要将影片放到当年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考究:当时正值罗斯福颁布新政,国内面对该不该支援欧洲战局的选择。凯恩作为保守派,固执己见,甘愿把自己关在一个大城堡里,也不愿去支援欧洲。毫无疑问,缺少远见以及承担责任的凯恩结局很惨,这也是导演的刻意而为之。

支援欧洲,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我们知道,美国人,是由欧洲迁移过来的。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是因为他们原来的生活并不理想,他们来到美国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家园。而现在,让他们面临放弃自己新建造的家园,去回到故土的选择,这又是难办的。

电影中,其实有明显的暗示——凯恩的父亲,作为没有文化和贫穷的代表,以及那个小木屋与塞切尔作为凯恩的领养人,有钱有势的代表,生活在大城市——那是一个讲究秩序的世界,既有规章制度,也有高低尊卑,唯有如此,金钱才能变成资本主义。而凯恩就是这样被分割的,由原来的落后的地方,被迫“迁移”到发达的地区,凯恩内心是想回到故土,但仅止于此,他并不想付出实质努力。

这一点,从整部电影中他只提到了他母亲两次就知道了。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他对母亲的思念仅仅转移到了苏珊身上,以及将那份感情,封存在记忆当中。

就这样,凯恩不得不面对两个选择:死亡和子宫。而子宫就是这个宫殿。

在另一个程度上,他帮助工人阶级,对抗当时的资产阶级。他用报纸这一传媒途径,来宣传资本主义政权的弊端。当时,他的做法是徒劳的,因为,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只是用了一些鸡毛蒜皮的手段,对于无产阶级的帮助是一星半点的。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政客,只是用了另一个控制无产阶级的途径去达到了自己的手段。

在不少的书中,将他的对苏珊的爱解释成简单的对母亲的爱的转移,以及一种“恋物癖”。意思是,他在潜意识中,把未能偿还给母亲的爱,全部转移给了苏珊。不仅如此,苏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众多藏品中的一个,他不同意他收藏的任何一件东西从他的手中消失。

在最开始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是这样解释的话,我们无法解释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凯恩对苏珊的情感只是简单的母爱转移吗?他对苏珊的控制欲,强迫做法又如何解释?他的暴力行为又如何解释?

我想,我遗漏了最为关键的东西:此刻的凯恩显然已经不是正常人了。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阐释过一个观点,他认为,在一个孩子的童年成长过程中,给他留下的心理问题,会在他成年后造成巨大影响。

凯恩在成年后,爱上苏珊后,他强迫苏珊做一些只为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样变态的控制行为,以及后面暴力地破坏苏珊房间的行为。能够在此时说明他的精神状况的词语,已经不是“弗洛伊德情结”产生的“恋母情结”了,而是变态般的“弑母情结”。

电影中,这样表示此时的凯恩:用广角,以及仰角镜头,把他的强势一面展现出来。他宛如一个振翅欲飞的雄鹰,而苏珊就像他的猎物。他强迫苏珊练歌,即使没有人愿意听,他把苏珊当成一个宣泄情感或者愤怒的工具来肆意操作。直到苏珊离去,他也未曾悔改,他甚至砸碎了苏珊的房间中的一切——直到他看到了那个水晶球。

他看到了水晶球,在那一瞬间他意识到了,苏珊终究只不过是个人,而他的全部思念不可能只通过一个个体宣泄出来,他在无意识中明白了,只有回到从前的那个木屋,只有时间倒流到他同母亲生活的时间段中他才能彻底的解放。

由“恋母情结”到“弑母情结”的转变,一方面有着他生活和事业的不如意;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少年时期的情感分离导致。而他,作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社会发展大流的一份子,即使他在翻江倒海也无法导致时代车轮的滚滚前进。无论凯恩如何抗争,即便是他成功对抗了养父和行业的欲望, 也摆脱不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他的询唤。他没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还是遭受到大他者的切割,成为最富有的穷人,最权贵的奴隶。

导演在后来的解释中说到,这个“失败故事”的主人公没能用金钱收买也无法用权势控制这个民主体制,最后只能选择逃避……在这座宫殿里,我的主人公赢得了他在外部世界遍寻不见的显赫权势和独裁地位……

他无法承受失败的痛苦,在无法挽留苏珊后,他失去了所有。他孤单地把水晶球攥在手里,躺在床上,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文章写的很仓促,里面有些观点可能过于主观臆断,如有不当之处,烦请广大网友帮忙勘误。

里面大部分是我本人看过很多文章后自己思考的结论,应该和你之前看到的有所差异,但是电影解析的进步,不就是在无数的尝试以及批判中前进的吗?虽然这篇文章很短,但是写出来真的挺不容易的,如果你觉得写得还不错的话,麻烦点个赞或者关注吧!

你们的鼓励,就是对我们这些原创作者最大的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