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夜行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28 02:08 作者:光影渐隐 围观:

日本动漫的神奇之处在于,要么构建一个宏大的背景去反映很私人化的东西,比如用数百集去讲成长、友谊、努力、失败等命题的《七龙珠》《海贼王》;要么就是用一段小情小爱、一个个案件去反映日本社会现在存在的真实问题,比如《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以及今天要推荐的这部《无限》,又译作《想哭的我戴上了猫的面具》。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虽然这部电影的细节搭建略显不足,且男主对女主感情发生“质的变化”也来得比较突然。但画面之美,尤其自然细节处理得精细巧妙程度,也绝对够看。

今天这篇文章,却想探讨一下故事发展至此背后的原因。具体来说,就是男女主人公和他们身边的人,能形成那种人格进而推动某件事、某种现象的产生,究竟是什么。

男主戴上面具,只能变成半猫

最明显的就是男主日之出贤人去神树营救女主无限的时候,他戴上了猫的面具也做了一个翻滚的动作,但落地之后的日之出还是人的形态。唯一的不同就是:只有手变了,变成了猫的爪子。

这一点在动画中没有具体的交代,而猫店长对贤人这个变化的反应显然是:他不是第一个“半猫”。

那么产生完全变成猫和只能变一半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电影中的一个小细节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有一个场景是,无限第一次在日之出家里过夜。第二天一早,猫店长就不请自来地继续给无限洗脑,不断地告诉她:做人不好,做猫好。

而这一次,无限的那张“人脸面具”自行脱落,乐得猫店长一蹦三尺高......

关键信息就在于猫店长给出的答案:当你内心深处完全不想做人的那一刻,面具自己就会掉下来。

从这个结论反推到“半猫”日之出身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对人类世界,并没有产生无限那么大的抵触。或者说,他并没有对人类世界完全绝望。

或许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喜欢无限,或许是他还有一个很抓马的妹妹,或许是他身边那个忠实且少言的好哥们,给了他精神动力和支撑。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以上情节如果再结合无限第一次拿回人脸面具,却戴不上也变不成人的时候,一位老猫说的那句“她内心深处还是抗拒做人”,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去佐证。

校园霸凌

在这部以“纯爱”为主调的电影里,霸凌的场景出现的不多,但出现的时机都很关键。

第一次:回忆无限身边那位好朋友,究竟是怎么来的。

那一段场景中,好朋友一左一右各站着一个女生,她们说无限被母亲抛弃那件事并以此嘲笑无限的时候,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言行有任何不妥。

虽然后来的无限把左右脚的鞋子分别扔到两个女生的脸上,但这种伤害显然已经造成了。

从对话的语气和场景的前因后果也不难推断出,无限在校园里也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言论,被这种肆无忌惮的霸凌折磨着。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第二次:无限写给日之出的情书,被同学抢去并高声朗读。

也正因如此,日之出感觉非常难堪,并对无限说出那句她最不想听到的“我讨厌你”。这也是促使无限抛弃人类身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校园霸凌”这一现象就横行日本校园。截至2018年,有报案记录可统计“校园霸凌”事件就高达41万件。如果再加上没被统计在内的数字,这一密度堪称细思极恐。

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本已足够可怕的数字还在以每年9万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很多被霸凌者,最后选择以“自杀”的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就连前些年比较流行的《女王的教室》,也在一直反映这个问题,却在很多人眼里被海哥的光芒盖过去了......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那个讲究“合群”和“法不责众”的国度,这两条被墨守的不成文规定简直称得上是“霸凌的温床”。

而且从《无限》电影本身也能看出一点其他的端倪——受到那么多伤害,包括无限自己都在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从头到尾,除了从树上跳下来一次、朋友踹了压住坏同学的桌子一脚,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和指责。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很多年前,日本的教育制度中一条“独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广泛推崇和应用。

但结合过早独立留下的隐患——孩子不会也不敢向父母求助,并将自己受到的压力尽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转移到别人身上,这种教育方法是否值得被那么推崇?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逃避做人的背后,和日本高自杀率的原因吻合

依旧是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思极恐,那一张张人形面具看起来难道不像是一张张开启另界大门的通行证吗?

在电影中那个“人猫酒吧”里,有逃避生活的、有逃避苦难的、有逃避责任的、还有逃避自己的。归根结底,所有人选择变成猫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逃避。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由这个原因出发,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以“高自杀率”著称的日本国情。

2014年,平均每天就有70个日本人自杀。其背后的原因总结起来,除了经济和压力,还有他们独有的“生死文化”。其中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死亡”是一件神秘且美好的事情。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无限》这部电影会将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美化成“变成猫”这样一个浪漫的现象。

可看过电影的你是否还记得,那棵住满了猫的“神树”,永远看不见太阳啊!不是地狱?又是什么?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而且电影中,猫店长对猫的世界的描述,在很多细节上都和日本文化中“往生的世界”相吻合。

比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没有了俗世的烦恼,摆脱了人际的复杂。

匠人的生存之路,举步维艰

关于这一点,比较不明显且片段也不多。但恰巧最近重读完了《漆涂师物语》这本书,就顺带着结合电影中爷爷的手工作坊开不下去这件事说说。

日本曾经是一个极度推崇且崇拜手工匠人的国度。除了别人的喜好,也和匠人自己对“真实生活、质感生命、有形时间”的追求有关系。

但随着经济的起起落落和世界商品的无界流通,匠人的地位是肉眼可见的下降,连带着那些一个又一个的手工制品也在越来越没有市场。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能活下去的,基本都以“艺术家”自居。在原有的天然和用心上,加了很多一般人看不懂的元素和想法进去——脱离了匠人的初衷:美好且实用。

顺着这个思路出发,日之出所代表的或许不是单纯的、无限所说的“美好的存在”,而是“逝去美好的拯救者”。因为故事的最后,他终于有勇气开口接盘了整个作坊。

只要有人还在坚持着,那些即将消失的古老美好就还有延续下去的可能。

为什么是猫?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什么用“猫”去代表另界?为什么不做人就要做猫?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猫这个动物在日本,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农人家里有、贵族家里有、寺庙里有、公园里有。

电影《无限》用猫去象征不做人后的形态,其实也代表了作者一种美好的愿景:离开的人,以另一种形式和活着的人共同存在在同一个世界。(别急着害怕,回看前文介绍的“生死文化”)

大概从江户时代开始,猫就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浮世绘里。因为它们是一种文化符号,非常流行。而且不管是《百鬼夜行图》中的妖魔还是拟人化的存在,猫都算得上是和人类形象的边界最模糊的动物。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最后想说,这部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会哭,也会笑。哪怕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和真相,它也已足够简单、足够美好。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关于亲情、家庭和责任,还有友谊、自我这些,也在这部电影的探讨范围内。

《无限》:那些隐藏在纯爱背后的细节,反映着真实的日本社会

更好的是,想看这部电影的话,不用到处找,头条就有。

头条搜索已经成为“什么都可以搜”的综合平台,点击下方搜索卡片,搜索“无限”进行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