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犬王电影剧情追击「简介」

2022-03-27 18:27 作者:萨苏 围观:

犬王追击战

所谓“犬王”老王警官,袍泽们给他真正的诨号应该是“狗祖宗”。盖这位老王警官在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呆了二十年,而后又在公安部专门指导警犬训导推广工作十几年,可以说几十年从警经历中,大部分给了——狗。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外界管他叫警犬专家,但内部有些同行会说:“动不动生病的狗可以在他被窝里过一宿,老王和狗的关系,比和他媳妇还亲近,应该管他叫狗祖宗才对。”绰号就这样叫起来了。

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但当他的面像我这种外人自然不好用如此匪号称呼人家,想来想去,既然人家姓王,干脆恭维一声“犬王”吧,老王听来居然还挺受用。

所谓“犬王追击战”,并不是老王自己做了什么案子?这个案子内部称谓是“六二八故意伤害致死案”。但因为指挥对案犯进行追击的是老王,所以称作犬王追击战,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老王和警犬的交情这么深厚,我见到他的时候,便免不了问起了另外一起案子。我问他,南京医学院那起强奸杀人案,你们当时为什么没有动用警犬进行追击呢?

所谓南京医学院的案子,断断续续被公众关注了28年之久,随着2020年2月案犯麻某最终就擒而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我注意到这个案件发生的时候,根据新闻报道,案犯在现场有一些遗留物,而该校的保卫人员甚至曾经与嫌疑人狭路相逢,有过短暂的接触。既然如此,根据现场的遗留物,为什么没有动用警犬进行追击呢?那样说不定案件可以在第一时间被侦破。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便从技术角度向“犬王”做了一个请教。本来只是泛泛而问,没想到老王对这个案子也很关注,他说:“不具备条件啊。”

根据他的说法,那个案犯的确曾经在现场与工作人员有过接触,但这个接触是案发之后才被回忆起来的。而案件发生到报警,有长达三天半的时间,这个时间段里并没有发现死者的遗体。而正是在这三天半的时间里面,南京市下了一场滂沱大雨,这场大雨不但把案犯的足迹等痕迹破坏,而且也使得警犬追踪的条件彻底丧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南京警方使用警犬的水平一贯是比较高的,但却无法用这种手段完成对这个案件的破获。

“大家肯定都看过不少侦破小说吧,恐怕也不少人把自己想象成柯南,的确也能够给我们出很多的主意。可是如果有些细节注意不到,那这些主意在实战之中是很难发挥作用的。”老王如是说。

老王之所以会很关注南京这个案子,说起来是因为这个案件的破获和技术侦查手段的使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而警犬也正是侦破中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像“犬王”这样以技术起家的老警察,很关注新技术的使用。

南京这起案件最终是依靠DNA技术的检验结果锁定罪犯,这属于警方在侦破领域使用的新技术之一。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为什么说是新技术而不是最新技术呢?因为它实际上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使用经验,只是它的神奇并不被很多人所知道。

“比如说这一次听起来最后案犯被抓到,很多人觉得整个过程有点像科幻小说。你看,首先锁定的并不是嫌疑人,而是在别的案件中找到了一个和他有血缘关系的嫌疑人,这个人和南京医学院的案子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他的DNA和那个案子中找到案犯DNA进行对比后,提示他们具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因此,警方才把他们家的人都查了一遍,最终把案犯给抓到了。这样的案子,在以前也发生过的。”老王如是介绍说。

和南京医学院这起案件破获过程很相似的一起案件,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人注意,那就是河南“一一二”系列杀人案。在2003—2004年期间,河南从新乡到原武,先后发现五名被奸杀的女青年。她们被发现时均被抛尸荒野,有的还被砍掉了头,且大多数衣物无存,这在当地民间引发了相当大的恐慌。

这一系列案件,因为2003年11月一起案件中发现的死者颈部系有一条将她勒死的黄色丝巾,以至于在当地流传开了“有个变态专杀系黄丝巾的女人”这样的说法,导致很长时间里面当地女性竟然不敢买黄色丝巾。

从公安人员角度,这个传说是很荒诞的,因为其他死者的身上并未发现黄色的丝巾,但是经过对现场物证的比对,公安人员认定传说中有一点正确——根据从受害者遗体上取到的案犯遗留物中提取DNA确定,这多起案件,均是由同一个案犯单独完成,这人的行为有一些变态性。

案件被列为重点,但一年时间左右的侦查,公安人员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2004年4月,对一起系列敲诈勒索案进行侦查的时候,意外发现了线索。

这起案件是当地一名派出所所长纵容所员和治安员,对嫖客和无辜受害人通过“放鹰”等方式进行敲诈勒索的案子。就在这个案件的调查取证之中,公安人员发现其中的重要嫌疑人,治安员王怀义表现慌乱,而且曾问起过会不会做DNA检验。种种迹象表明他可能存在其他问题。

恰好在这个敲诈勒索案之中,也有一名女青年失踪,为了调查需要,所有涉案人员都有取DNA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让公安人员大吃一惊,他们发现王怀义的DNA与数据库中那个“变态连环杀人魔”完全相同。从DNA比对找到证据,在提审王怀义之后,最终确认了他的罪行。王怀义是因为早年姘妇对他进行勒索,而引发对女性仇恨心理的,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犯罪。他是当地的名治安员,熟悉周围环境且有反侦查经验,因此抛尸可说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却因为一起敲诈勒索案露出了马脚。

值得一提的是,那名在敲诈勒索案中失踪的女青年,最终被查明也是遭到了他的奸杀,这使得整个案件遇害者的名单扩展到了六人。

同样是从另一个案件中通过DNA的线索找到作案者,这个案件可说南京医学院的案件十分相似。

新技术的产生和使用,使刑侦工作获得进一步的空间。但是对于像王警官这样的资深警界中坚而言,有的时候技术太新了,也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甚至要承受一点心理打击。

谈起那个他相当出彩的犬王追击案,老王却有一点提不起精神来。问其原因,老王答曰:“我的狗可能以后用处越来越小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要让我们的犬王,也就是老王警官说出狗不行了,这简直比要某个男人自己不行一样不可思议。在警界我认识的朋友之中,使枪使得出神入化的不在少数,但使狗使得出神入化的,大概只有老王一个人——这好像还是某种共识,几位警界的大咖也认为老王自己的人品不好说,他的狗绝对过硬。连他都对狗没信心,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

说老王把狗使得出神入化,那可不是吹的。话说有一次出了个爆炸情杀案,案犯把自己暗恋的对象炸死了,自己也炸成重伤。在重伤之余断断续续地说出了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话,讲在宿舍还有爆炸物,但究竟是在哪放的,有多少,没说清楚就一命呜呼。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老王指挥人带着狗去,训犬员一看当时的环境就觉得头大。这个宿舍庞大而杂乱,里面各种衣物与食品混杂,烟头、酒瓶子、破袜子等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一般来说,这地方警犬要开展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果然,带着狗闻了半天,那狗一副被臭袜子熏着了的不屑表情,什么也没闻出来——说狗被袜子熏了多少是玩笑,但狗对一些古怪的烟酒和药物味道可能的确敏感。这位失望之下正要向老王汇报,却见师傅从门外走来,手里捧了一大把羊粪,随手撒在了地上。

“这屋里已经够味的了。您怎么还带这个东西进来?”训犬员还没来得及抗议,却见自己那条狗突然耳朵竖了起来,明显是兴奋了。

就这样,恢复了工作状态的警犬,最终把嫌疑人藏在顶棚里的两根雷管找了出来。这么微量的炸药,也难怪第一次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狗嗅不出来。

那么老王究竟用了什么邪招呢?他说那狗并不是闻不出来,只是有些气味,它实在不喜欢,罢工了。这就跟我们人一样发生了思想问题,有畏难情绪。那么,就得让它兴奋起来。“怎么让狗兴奋呢?我们在工作中早就发现,到了羊圈,闻到羊骚味和羊粪的味道,狗就会变得异常机警,所以我就弄了一堆羊粪扔在这儿。”

本来已经五味杂陈,一般人为了不影响警犬的嗅觉,肯定不会再给现场增加新的味道,老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本领不由得人不击节赞叹。

老王训的犬十分给力,在很多案件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再比如在通州曾经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当时勘查现场没有什么特殊的线索,老王的狗到了之后,几分钟就在附近的一片草丛里坐了下来——这是追踪犬表示自己有发现的意思。大家过去一看,原来在草丛后面有一口井,最终是从这口井里把凶刀捞出来的。

此后案件暂时没有太多进展,大概过了四五天,才根据目击者的描述锁定了一个村子。这村子离案发现场有两三公里,但目击者说嫌疑人最后就是在这个村子附近消失的。

这一次王警官带了另外一条狗来。他第一次带来的狗是跟踪犬,可惜案犯离开现场的时候是乘汽车走的,因此狗没有办法追上他。这次的狗两只耳朵耷拉着,样子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却有它独特的功用——这是一条井受过专门训练的血迹搜索犬。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 只是案件发生已经好几天了,还能找到血迹吗?

给这条狗闻了凶器,也闻了受害人的血衣,到了村子里面,三转两转,这条狗就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了,表现出来入院搜索的强烈欲望。主人开门的时候还算镇定,但那狗一下子蹿了进去,直奔对方门厅里的酒柜,然后就坐在那前面了。驯犬员果断打开酒柜,在酒瓶子后面发现了一块抹布,在主人挠着脑袋说不知道谁把抹布放在这么古怪的地方时,那狗又对这院子里晾的一件衣服做出了反应。这一回主人撑不住劲了,蹲在地上抱着脑袋说:“都洗了三回啦,又晒了好几天,怎么还能闻出来啊?”

“有一回我们出现场,侦查员说有个女的悄悄问邻居要是血排到水沟里,过一个星期警犬还能闻出来吗?这是典型的无知。好的血迹搜索犬,连擦过鞋底上的抹布上一点点痕迹都能闻出来。何况那个案子里他们是把人家脑袋割下来,在水沟里放血呢?”老王不无自得地说。

这么一个把狗使得出神入化的老王,居然会怀疑警犬的作用。这是怎么了?

“其实我也不是说狗不行,我的意思是说新技术发展太快,可能有时候比狗好用。”老王感慨道。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六二八案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说起来,这个案子的起因令人哭笑不得,竟然是因为有个家伙偷看别人洗澡——偷看女性洗澡是常见的耍流氓现象。这家伙居然去偷看男人洗澡,那就是毫无疑问的变态了。这虽然属于一种轻度的精神异常,但被看的那一位肯定不异常,所以人家对这种事情非常愤怒。

两人发生口角之后,此人恼羞成怒之下,从旁边抄起一根钢筋,对着暴跳如雷的对方就是一下。

钢筋正打在脑袋上,当时人就不行了。哭笑不得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作案人丢下钢筋,掉头就跑。受害人的妻子在楼上看到了丈夫被打的一幕,歇斯底里之下,总还是记住了那个嫌疑人大致的形貌、年龄和逃跑方向。

报警之后,公安人员随即赶来,王警官正在指导当地的寻犬员进行警犬训练。这一次便也跟着来参加这个案件的侦破。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应该说他们的警犬在侦查工作中一开始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现场发现了嫌疑人逃走时丢掉的一只鞋,通过这只鞋做嗅源,警犬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群租房,公安人员们根据照片由受害者的妻子指认了嫌疑人。

根据了解,这个嫌疑人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机,不太和人交流,案发后曾经短暂回宿舍取了一点东西随即逃跑。从现场情况看,这个嫌疑人手机关机,身边没有多少现金,而且在当地居住时间不长,估计对周围环境并不十分熟悉。

从案发时间计算,符合警犬进行现场使用的要求。故此,老王立刻和他的徒弟共同制定了警犬追踪作业的方案,试图用警犬追击的方式,把案犯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到。

老王他们制定的方案很科学,以犯罪嫌疑人在群租房床铺上的枕巾为嗅源,以监控视频显示他最后出现的地点为起点,动用两头追踪犬开始进行追踪作业。

最初的追击是比较顺利的。警犬在接触嗅源之后,开始在出租房附近搜索,很快沿一条小巷向前追去,追出300米后警犬同时对两个方向的通道表现出示警反应。干警把两条追踪犬分开,分别向两条岔道进行追击后,都是追不多远,便即断线。案犯究竟逃向了何方?这个问题变得有点头疼。

我们的犬王到达现场之后,左右看了看,便指定了左边这条路,对民警们说,沿这条路继续追。

咦,难道我们的犬王鼻子比狗还灵吗?

当然不是,老王选择这一条路线让警犬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是因为这条线路明显光线较暗,他认为案犯在作案后很可能因为对周边环境不十分熟悉,再加上情绪紧张,会不由自主的选择相对较暗的路线逃跑。

干警将警犬的搜索范围延伸到周围200米,在这个半径范围内,果然不久又在一个菜园子里找到了嗅源。可惜这附近是个废旧的化工厂,气味刺鼻,狗失去了继续追踪的能力。

案件发生之后的48小时被称之为“黄金48小时”。如果这次抓捕不到案犯,以本案的情况来看,案犯会摆脱最为窘迫的状态而获得喘息之机。如果他能在附近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就可能转入流窜,那么整个案件的侦破就可能进入到持久战阶段了。

不过这时指挥进行整个案件侦破的探长并没有显得紧张。他告诉老王,周围的交通已经封锁,可以让警犬休息一下,他会调新技术支持大队上来帮忙。

是什么新技术呢?

“这个新技术啊指的就是无人机。那时候无人机在警界的使用还不是那么广泛。以前我们只是用它来监视个山火什么的,但是,这一次用它帮着抓逃犯,可真是让我觉得这东西就是个狗都不如啊。”不知道老王是在夸还是在故意恶心人家。几个小时后,使用无人机的干警上来了,都很年轻,其中一个女警察居然还会来逗老王的狗,让他瞪了一眼吓跑了。

不过年轻人的家伙是管用的。只经过短时间的调试,在嗡嗡的声音里面,两个有着六片旋翼的无人机就被从折叠状态展开了,迅速升上了天空。他们开始对周围这一带的环境进行仔细的搜索。

这周围实际上是一大片废弃的厂房。里面有很多可能让案犯栖身的空房子,而且厂区面积较大,里面却没有人居住,这对于进一步的搜索显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夜间。只是老王这时看到那几个操作无人机的技术警察、小警察却表现得十分自信。他们听到这样的分析结论,并不紧张,好像很有继续进行追踪的信心。

看着这些怪异的孩子,老王不知道他们要玩什么戏法。只见他们不断召回了没有搜到目标,但电池将近耗尽的无人机,然后换新的电池,使无人机继续工作。他注意到这两架无人机下面有一个轻巧的设备,带着古怪的探测头。

事后老王才知道,这东西是红外线探测仪,只要比周围温度高的物体就会在警方的监视屏上发出较亮的光斑。因此这个玩意儿飞上空中之后,案犯只要不是很专业地藏在一些难以探测的位置,那估计他就插翅难逃。

“什么叫难以探测的位置呢?”我问老王。

老王回答说:“我也是跟他们刚学的,比如跳到水里去,藏在水中让体温下降,就可能找不到他。唉,还记得上一次越南偷渡者在阿姆斯特丹到英国的车上被冻死的事儿吗?他们应该就是想藏在冷冻车里逃避红外检测吧,可惜了。”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对犯罪嫌疑人的搜索持续了整整一夜,老王看到那几个年轻警察也有些不自信了,但是最终科学还是发挥了作用。在这个废弃的工厂里有一所早已不再使用的幼儿园,凌晨4点的时候,无人机显示在这里发现了目标,镜头清晰地显示,有个人藏在废弃的教室里——这一带除了嫌疑人应该没有别的两足生物。

“这玩意儿还真神啊!”老王看看自己的几条狗,不由得对这种能在天上飞的家伙感到有点敬畏之心。

“不过最后的事儿还是我的狗干成的。”老王说。

原来经过一夜的反复搜索,红外线探测无人机的电池和备用电池都先后耗尽。因此,当凌晨5点半,公安人员赶到那所废弃的幼儿园并发现案犯已经逃离后,警犬再一次发挥了它的作用,这里没有那么刺鼻的气味干扰,警犬很快再次锁定了案犯的行踪,并且开始跟踪前进。从路线看来这名案犯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开始朝附近的公路方向逃去的。最终警犬在公路旁边的在一座停车场停住了奔跑,这说明嫌疑人可能就在附近。

此时新技术警察们还有普通的摄像无人机可以使用,但升空之后,用电视摄像的方式,这次却没能再发现目标。还是警犬在上午8点半左右找到了目标。一条警犬在搜索中对一辆已经放置很久的吉普车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反复嗅过之后便坐下了——对警犬来说,坐下的意思就是找到了目标。

几名公安干警迅速靠拢,依然没有立刻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他躲到哪里了呢?当训犬员蹲下来准备和警犬做进一步交流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目标——原来犯罪嫌疑人手持匕首,就趴在车子的下面。

几分钟后,在劝说嫌疑人试图用匕首割腕无效的情况下,公安人员和警犬一起上前将这名嫌疑人擒拿归案。

“最后还是我的狗起作用了。”老王说,“无人机毕竟不能下去抓人,对吧?”

“既然如此,您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我问。

“地上跑的能赶上天上飞的吗?以后闹不好他们出彩的机会会比我们多多了。”老王感慨。

我不想表达同情——原来以为他在慨叹“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现在看来老王只是对打破了他和警犬对追踪的垄断吃醋。

“不过我们现在和他们也经常合作,我们并不拒绝新技术。”老王说,“最近在浙江,我们的警犬和他们的无人机联合行动,搞过一次很有气魄的行动。我们那一次出动了十几条犬,他们出动了八架无人机,整整撵了一夜,抓了十八个。这案子算是办得挺受表扬的。

“犬王”带警犬追击案犯,在废墟中与无人机配合上演高科技抓捕

“噢?那是个什么案子?“我也提起了精神,”又是杀人案?“

老王的脸上现出了一丝尴尬:“抓赌,我们联合抓赌,那地方民风不错,从来没出过杀人案,让你遗憾了。”

噢,如果是这个原因,那我真的不会遗憾的。我们都希望这种恶性案子少出点好,是吧?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