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剧情四有爱情的画「分析」

2022-03-27 01:54 作者:影视花路 围观:

《复仇者联盟》成就了一批宇宙超级英雄,“黑寡妇”也成为斯嘉丽·约翰逊为人熟知的记忆点。尽管2019年的两部奥斯卡提名佳作《婚姻故事》与《乔乔的异想世界》将流转于科幻大片的超级英雄斯嘉丽·约翰逊拉回现实世界的转型之路,但总体来说寡姐的演绎风格是大开大合型。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谁曾想早期的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如此婉转细腻、秘而不宣的传记爱情竟也可圈可点。这部电影来自于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关于画中少女有种种流传,该片则改编自主流猜想同名小说关于画家与女仆隐秘的爱情,演绎画作的创作过程。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整部电影每一帧都是一幅唯美的欧洲古典主义油画,关于剧情的发展都在欲言又止的留白中。而我却在想何为爱情,女仆葛丽叶、画家维梅尔、屠夫彼得三人之间谁为爱情,谁为情欲。

如果任何谜题都有一把解答的钥匙,《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先后出现的四幅画作作为钥匙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于葛丽叶而已,维梅尔只是爱情的导师,爱是尊重与自由而情欲不过是流转于不同人之间的情愫。

四幅画见证了葛丽叶理解爱情的历程

整部影片就如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作背后的故事一样充满神秘感,让人难以把握主人公情感发展的心路历程。影片中先后出现的四幅画其实将葛丽叶的内心世界分割为四段清晰的独白,也是见证葛丽叶的情感递进的一条线索。

一、以家人之名——代表懵懂的陶瓷砖画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影片在开场就交代了葛丽叶的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不得不成为女仆的葛丽叶开始走向外部世界。父亲临走前送给葛丽叶一块烧制的陶瓷砖画,画上两个小孩在嬉戏打闹,而葛丽叶将它小心翼翼的放在床头。

我始终认为电影中没有任何一个镜头、道具、情节是不为人物与主题服务的无效设置。正如在《演员请就位》中陈凯歌导演一定要在《海洋天堂》的表演中放一缸金鱼象征生的希望。而这块白瓷砖画是葛丽叶内心世界的外化。

不涉世事与感情的葛丽叶依旧保持着单纯懵懂的内心,减轻家中负担是成为女佣唯一的诉求。尽管维梅尔的妻子对于青春的葛丽叶严防死守,一边傲慢苛刻地要求葛丽叶打扫她无法踏足的画室,心中却暗自妒忌,但以家人之名是其在压抑的环境中坚持的唯一理由。

二、《拿玻璃酒杯的女孩》——羞涩的情窦初开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葛丽叶替主家去向范拉文送宴会邀请函,这位赞助人向葛丽叶展示了维梅尔的画作《拿酒杯的女孩》并以露骨的介绍将画作的意境与情欲传达出来,反问道:“你能想象自己身处这样华丽的画面里吗,葛丽叶?”

尽管介绍显得不堪与尴尬但却为葛丽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询问另一位女佣关于画中女孩的情况就已经证明她对于男女感情激起了好奇心。这幅画作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触发了葛丽叶由懵懂萌生少女情怀。

彼得:“我会记在账上,葛丽叶欠了一个,微笑。”

紧接着彼得送来宴会所需的肉,早已对葛丽叶一见钟情的彼得希望用辛苦换来女孩的一个微笑,而最终葛丽叶低头羞涩一笑,情窦初开。如果此刻走入她的内心或许就如范拉文口中所说的画中女子:她是欢喜的。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三、《窗边的女仆》——情感的迷茫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以葛丽叶的动作为原型

葛丽叶一次偶然中擦玻璃的动作激发了维梅尔的创作灵感,也激发了情感上的新鲜感。画匠家庭的葛丽叶对色彩的敏锐发觉了画作的颜色不对,对云朵底色的理解形成了艺术共鸣,辅助维梅尔作画的日渐频繁与肢体接触,使得二人之间产生类似爱情

为什么说是类似爱情呢?对维梅尔来说葛丽叶是孤独创作中的一朵解忧花,是渴望占有与控制的灵感源泉。对葛丽叶来说维梅尔是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特殊对待让她产生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彼得在教堂下的追求使得葛丽叶在父母面前默许了彼得的身份,而二人也开始了一次次甜蜜的约会。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不同感觉的两个人让葛丽叶陷入感情迷茫。

四、《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拨云见日,爱情就是爱情,明白内心的选择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在赞助人范拉文、维梅尔及其岳母的要求下葛丽叶成为作画的模特。从岳母的口中得知早已被维梅尔视为囊中之物、从范拉文的口中得知与维梅尔的不堪交易以及彼得的提醒,葛丽叶心中的天平其实以及慢慢倾斜,只是远离的人是维梅尔。

当画作完成后葛丽叶奋不顾身的奔向彼得不是所谓的发泄压抑的情欲,如此在乎尊严的葛丽叶不会也不必如此,而是终于看清了内心的选择,爱情就是爱情,无法混淆。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其实葛丽叶答应成为模特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被冤枉偷女主人梳子时,维梅尔维护她的尊严与清白,而她加之混乱的好感所作出的感激之举。在葛丽叶心里维梅尔画家是高尚而值得信任的。

因此,画作完成后,葛丽叶依然愿意回去工作,因为他们之间是清白的。当女主人再次污蔑葛丽叶的清白,而画家却默认了她的滚蛋。这也正是葛丽叶临走时望向维梅尔那愤怒的一眼,这一眼彻底的将信任破灭,好感耗尽。

对比彼得,为什么维梅尔不能称之为爱情,而是单方面的情欲

何为爱情?爱情至少在“心”这一方面具有排他性与唯一性。而情欲在一开始或许与爱情相似,但排他性只是暂时或某一瞬间。

彼得与维梅尔对葛丽叶都是一见钟“情”。彼得钟于爱情 :他制造机会来送肉、去教堂,只是为了见到葛丽叶,在追求的过程中尊重葛丽叶,在葛丽叶被众人议论时选择相信她、体谅她的艰难处境并且愿意娶她。当彼得的眼里只有葛丽叶时,这难道不是爱情?

维梅尔钟于情欲:影片中多次表达维梅尔的多情,而葛丽叶只是其中一个年轻的女孩,范拉文赞助人曾说过维梅尔的画中多是年轻女子,从不画老妇人;在片头另一位女仆道出夫人不能踏足画室的原因是曾经的一次大吵且毁了先生的画作,结合影片结尾的情景再现,我们可以猜测到原因应该是不只有一个“葛丽叶”,这也是维梅尔夫人一开始就提防葛丽叶的原因。

葛丽叶的艺术天赋使得维梅尔暂时寄情于艺术的共鸣,而葛丽叶却不是唯一的寄情之处,当夫人放下生活的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开始弹琴时,维梅尔依旧可以寻找到艺术的共鸣,情欲流转目不斜视。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以艺术之名,辨爱情与情欲之真

影片中维梅尔对于葛丽叶多次偷窥,这是欲望与占有的表现,像一头狮子在盯着猎物。在影片中他将葛丽叶当做知己却始终命令于葛丽叶,压榨她的休息时间来为她工作满意他的欲望,从未体谅葛丽叶。

不曾想过为了一时而来的感情付出与舍弃任何东西的维梅尔只能称之为情欲,不能称之为爱情,只是启发葛丽叶的爱情导师。

爱情与情欲之辨给予我们的现实思考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感情,是双方的彼此占有而又独立。正如葛丽叶与彼得给予对方彼此占有的安全感与唯一性,同时相互尊重,人格自由,是眉眼带笑的幸福感,而在维梅尔面前,葛丽叶永远是小心翼翼的卑微。

情欲只是爱情开始的一种方式,当它能够持久的停留在一个人身上,沉沦与迷恋时也许就是爱情。这也是同名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维梅尔最终的结局,自葛丽叶后他在生命终结时依旧思念着葛丽叶,只希望再看一眼那幅画。但仅在情欲产生的阶段我们不能称之为爱情。

真正的爱是彼此自由而有尊严,是一地鸡毛中的彼此懂得与信任,这也是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葛丽叶告诉我们每个女生的良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