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潘朵拉电影剧情「详解」

2022-03-25 23:45 作者:伊说说 围观:

欢迎关注@伊说说,女性成长聚集地,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挡万千生活不易。

《人世间》里有一个出场次数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孩,陶俊书。

她和周秉义女朋友郝冬梅是一个知青点的下乡知青。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一出场她就说话刻薄,看不惯这个瞧不起那个,清高这是她的标签,接下来的人设反转是她竟然和一个小领导有染,最后是她的高光时刻,她站出来做证,让这个龌龊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本是剧中一个小人物,却因为命运多舛,让人唏嘘不已。对于她的选择,我并不认为是一种追求理想的付出,而是她误入情绪陷阱,终究是幸与不幸,只能看她如何继续生活了。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陶俊书的出身应该是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生活优越,才能让她一直可以有钢琴弹,母亲说她有弹钢琴的天赋。三岁就开始练钢琴,一天弹钢琴的时间就有八个小时,七岁登台独奏莫扎特。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曾经看到一个关于莫扎特曲子的问题,为什么考试都不用莫扎特的曲子,答案是太难了,第一是看似谱面简单其实技术要求并不低,第二是曲谱不好背,据说要讲究的东西太多。

所以,弹钢琴对于陶俊书来说,就是从小热爱的理想事业,但是个人的命运无法抵挡时代的洪流,她也逃不过上山下乡的命运。在这个广阔天地里,生活条件的艰苦并不是陶俊书最痛苦的事情,让她最痛苦的事情是这双弹钢琴的手无法得到保护。

干农活会让手起茧子,有茧子的手指就不会再对键盘有灵敏度。于是,陶俊书是能少干活就少干活,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可是这些都不是彻底解决困境的办法,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离开这里,回到城里,重新上大学。

越是急于离开这里越觉得自己无路可走,最后陶俊书选择一条路,一条让她同样有痛苦的路。在她看来,她为了弹钢琴可以牺牲一切,付出自己的所有,甚至不计后果。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幸好她有郝冬梅这样的舍友,提醒她正在走一条危险的路,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郝冬梅感动于她对钢琴的热爱,把上大学的名额让给了她。

这是郝冬梅的清醒,也是陶俊书的幸运。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付出代价也得有底线

陶俊书到底付出了什么?她除了自己的身体一无所有,而有人就觊觎这些花季女孩的身体,抓住急于回城的心理,作恶多端。

可以说,这是陶俊书迫于无奈,向不公的命运低头,但是也可以说,这是她的一种人生选择,一种无底线的选择。

在陶俊书的认知里,一切都是命运的捉弄,她用嘲讽和刻薄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看到郝冬梅提前下工准备出门,就认为这是因为郝冬梅当上了领导所以可以提前走。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而郝冬梅的一句话说得很清楚,权利是自己争取来的。的确,郝冬梅当领导,被推荐上大学,那是她工作积极,踏实能干,被人称为铁姑娘。而陶俊书把这一切归于自己没办法这样拼,因为她要保护自己的双手,她是为弹钢琴而生。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她在回城这件事情上,认为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这种无底线的付出,恰恰说明这是一种欲望的满足,也可以说自己被弹钢琴这件事情操纵了,成了一个提线木偶。

弹钢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有这样的理想也无可厚非,但是任何美好的事情一旦成为让人失去底线的东西,就成了欲望,欲望本就是魔瓶里释放出来的魔鬼。陶俊书是否开启了潘多拉魔盒,根据剧情目前还不能下定论,因为这件事情到底会在她的内心世界留下多少痛,还不知道。

把自己的尊严用来交换和被践踏,并且抱着自我怜悯式的悲壮情怀,大多需要时间去检验痛苦的程度,或许会在未来一个时刻成为悲剧的开始,或许会一辈子成为内心的隐痛。

一切都不得而知。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迷失源于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去评判陶俊书的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人生的选择本就没什么对错,有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带给自己的痛苦和开心到底有多少,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这里想聊的一点,就是陶俊书的这种执念到底是为了理想的坚持还是一种情绪的错觉。

如果没有对弹钢琴的执念,她就不会急于回城,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当中存在一个生活态度问题。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面对采访的时候,谈到对生活的态度,他这样说,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们意义。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方法是,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们自己选择了意义。

与其说陶俊书的命运多舛,不如说这是她给自己设计好的路,她的想法让自己一步一步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她的变数,或者说幸运就是郝冬梅的帮助,让出了上学的名额。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对于陶俊书来说,她认为郝冬梅让出上大学名额,多一半是想让她做证,帮助周秉义完成正义之举,也是帮助了那个比她更惨的姑娘。其实,我更愿意相信郝冬梅是感动于她对于弹钢琴的热爱和才华。

郝冬梅知道,上大学的机会不多,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陶俊书更需要这个机会,否则她无法脱困,而郝冬梅还有周秉义,她至少在这里还能工作和生活下去。

你看,对待那些外物的态度其实都在自己一念之间而已。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左右我们情绪的三个陷阱

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执念,就像陶俊书一样,我们是该有所坚持还是放手释怀,这取决于你的态度是否被这些东西牵着鼻子走。

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里提到有三种思维方式是病态的,也就是可以左右一个人情绪认知的。这三种思维方式分别是:灾难性思维方式、绝对论思维方式以及合理化思维方式。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先说灾难性思维方式,就是当一个糟糕的事情发生或者还没有发生,先在头脑中产生担心,继而成为一种恐惧,最后总结成为灾难性的结局。最常见的话就是:万一我拒绝了她,她会不会和我断交;万一我做不好,老板会不会立刻让我走人;万一他不喜欢我了,我怎么活下去。诸如此类的话,就是把一个很小的事情不断放大,最后成为让自己产生恐惧的灾难性结局。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接下里就是这个绝对论思维方式,陶俊书认为自己只能弹钢琴,并且这双手必须弹钢琴,这就是绝对论的思维方式。我必须,我应该,我只能,我不得不等等这些词,都是绝对论的思维方式,当这些词出现在你的思考当中,你得有所警惕,是不是开启了绝对化思维。

绝对化思维的结果就是让你的人生总是无路可走,无可选择。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最后要说的是合理化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弱反应,因为弱所以经常不被觉察。那些所谓的毒鸡汤,之所以毒,是因为大多属于合理化思维,让人把不合理的事情、态度强迫自己接受并且给自己一个合理化的借口消化掉。

判断是不是合理化思维,就是看你是不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身心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否认或者安慰自己。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命运的确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会有那种让你无法选择的时刻,但是无论在何时何地,有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牢牢把握的,那就是你的认知世界,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是成为把握命运的人,还是成为命运操纵的提线木偶?

(图片均来源于电视剧《人世间》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世间》为弹钢琴不惜任何代价的女孩:被情绪操纵是幸还是不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