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怪友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25 14:05 作者:语料汇总 围观:

周復(\周复),◆循環;反覆。○[漢][仲長統]《昌言‧理亂》:“存亡以之迭代,政亂從此周復,天道常然之大數也。”○[晉][潘岳]《楊仲武誄》:“披帙散書,屢睹遺文,有造有寫,或意或真,執玩周復,想見其人。”

重復(\重复),◆亦作“重複”。◆1.謂相同的事物又一次出現。○《漢書‧藝文志》:“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唐][劉知幾]《史通‧摸擬》:“夫上書其字,而下復曰字,豈是事從簡易,文去重複者邪?”○《元典章‧兵部三‧站戶》:“誠恐其餘路分亦有似此,重複差役,騷擾站戶。”○[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先不要回來……’她低聲重復着。”◆2.謂山重水復。○[南朝][宋][顏延之]《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水國周地嶮,河山信重復。”一本作“重複”。○[唐][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詩:“[伊][洛]何悠漫,川原信重複。”◆3.引申為遙遠。○[宋][蘇舜欽]《送韓三子華還家》詩:“左丞鎮[京亳],相去路重複,數遣令子來,千里弔荼毒。”參見“山重水複”。◆4.重新恢復。○[明][黃周星]《垂虹橋新漲歌》:“今年聞說鳩僝功,重復故道濬[吳松]。”

政復(政复),◆即使;縱使。○《法苑珠林》卷二三引[南朝][齊][王琰]《冥祥記》:“其後鄰比失火,[長舒]家悉草屋,又正下風,自計火已逼近,政復出物,所全無幾,乃敕家人不得輦物,亦無灌救者。”○《北史‧西域傳‧于闐》:“朕承天理物,欲令萬方各安其所,應敕諸軍,以拯汝難。但去汝遐阻,政復遣援,不救當時之急,是以停師不行,汝宜知之。”

一陽來復(一阳来复),◆古人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每年至夏至日,陽氣盡而陰氣始生;至冬至日,則陰氣盡而陽氣開始復生,謂之“一陽來復”。見《易‧復》[孔穎達]疏。○[宋][王安石]《回賀冬啟》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陽來復,氣驗管灰之應,官書雲物之占。”○[元][侯克中]《春前一日》詩:“歲月催人不易禁,一陽來復又成臨。”

一日三復(一日三复),◆謂在一天之內多次反覆玩味。○《梁書‧何遜傳》:“[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

一反一復(一反一复),◆1.謂兩度變化。○《宋史‧陳亮傳》:“[元祐]、[紹聖]一反一復,而卒為[金]人侵侮之資,尚何望其振中國以威四裔哉?”◆2.謂反覆無常。

要復(要复),◆猶待機,等候時宜。○《文選‧王褒<洞簫賦>》:“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謠乎相龢。”○[張銑]注:“要復,猶伺候也。謂簫曲伺候歌者發聲,和遮其道路而與之相和,合其音律也。”

陽復(阳复),◆1.猶言一陽來復。○《宋書‧禮志三》:“太常[顧和]表曰:‘[泰始]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陽復。’”[明][高啟]《冬至夜喜逢徐七》詩:“雪明窗促曙,陽復座銷寒。”參見“一陽來復”。2.比喻政治清明。○[宋][朱熹]《答張敬夫書》:“但政本未清,倖門未窒,殊未有以見陽復之效。”

雪復(雪复),◆洗刷恥辱,收復失地。○[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劉孝標]注引[晉][孫盛]《晉陽秋》:“﹝[祖逖]﹞乃說[中宗]雪復神州之計。”○《宋書‧夷蠻傳‧呵羅單國》:“此是大家國,今為惡子所奪,而見驅擯,意頗忿惋,規欲雪復。”○《北史‧蕭寶夤傳》:“﹝[寶夤]﹞志存雪復,屢請居邊。”

修復(\修复),◆1.修整使恢復原樣。○《南史‧劉穆之傳》:“堰久決壞,公私廢業。○[孝武]遣[秀之]修復,[雍]部由是大豐。”○[清][吳敏樹]《寬樂廬記》:“[呂仙亭]亦燬於兵,近有道人稍修復一二。”○[郭小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詩:“英勇的工人階級,怎樣把破壞了的設備修復?”◆2.恢復。○《後漢書‧馮緄傳》:“前代[陳湯]、[馮]、[傅]之徒,以寡擊眾,……[衛]、[霍]北征,功列金石,是皆將軍所究覽也。今非將軍,誰與修復前跡?”[清][朱克敬]《暝庵雜識》卷一:“顧[宣仁]不過承[神宗]變法之後,起而修復之,以甦民困。”○[清][葉廷琯]《鷗陂漁話‧輪船本中國之制》:“世有留心經濟者,求其制而修復之,豈非軍民同利之一器乎?”

興復(兴复),◆猶恢復。○《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陛下德橫天地,興復宗統,褒德賞勳,親睦九族。”○[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清][顧炎武]《日知錄‧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後之人主,不幸失其都邑,而為興復之計者,其念之哉!”[魯迅]《南腔北調集‧真假堂吉訶德》:“可惜前有[慈禧太后],後有[袁世凱]--[清]末的興復海軍捐建設了[頤和園]。”

小復(小复),◆猶略微再,稍稍再。○[晉][葛洪]《神仙傳‧彭祖》:“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宜,常至百二十歲;不及此者,傷也。小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南史‧王儉傳》:“但人情澆薄,不能持久,公若小復推遷,則人望去矣,豈唯大業永淪,七尺豈可得保?”

消復(消复),◆謂消除災變,恢復正常。○《後漢書‧鮑昱傳》:“[建初]元年,大旱,穀貴。○[肅宗]召[昱]問曰:‘旱既太甚,將何以消復災眚?’”○《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民窮於役,農業有廢,百姓囂然,時風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復之術,莫大於節儉。”○[宋][蘇軾]《祭常山神文》:“吏實不德,無以導迎順氣,消復災沴,惟神之求。”○《資治通鑒‧漢靈帝光和元年》:“青虹見[玉堂]後殿庭中。詔召光祿大夫[楊賜]等,詣[金商門],問以災異及消復之術。”○[胡三省]注:“消復者,消變而復其常也。”

無復(无复),◆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陳奇猷]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桓彝]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導],極談世事,還,謂[顗]曰:‘向見[管夷吾]無復憂矣。’”[唐][韓愈]《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聖歎]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2.指不再有,沒有。○[晉][葛洪]《抱樸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南朝][梁元帝]《金樓子‧雜記上》:“少來搜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瞿秋白]《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3.沒有履行。○[漢][劉向]《說苑‧雜言》:“[仲尼]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4.不能恢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絕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补证条目■不再;不会再次。亦指不再有,没有。○《太平经·件古文名书诀》:“邪僞畢去,天地大病悉除,流災都滅亡,人民萬物迺各得居其所矣,無復殃苦也。”

為復(爲復、为复),◆猶還是,抑或。○[唐][王維]《問寇校書雙溪》詩:“君家[少室]西,為復[少室]東?”[宋][楊萬里]《山居》詩:“不知蟬報夏,為復自吟風?”[明][張居正]《送楊生南歸》詩:“清時不獻太平書,為復還從江上居。”◆补证条目■犹还是;抑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郗重熙與謝公書,道:‘王敬仁聞一年少懷問鼎,不知桓公德衰,爲復後生可畏?’”

收復(收复),◆謂奪回已失去的東西。多指奪回失地。○[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及收復,賊黨就擒,[幡綽]被拘至行在。”○《花月痕》第四回:“[顏][林]兩將,所帶皆百戰之兵,分路剿除,不日即將[陝州]收復。”○[田漢]《蘆溝橋》第一幕:“我們打回[東北]去!我們收復失地!”

時復間(时复间),◆時常。○[元][關漢卿]《青杏子‧離情》套曲:“與怪友狂朋尋花柳,時復間和哄消愁。”

時復(时复),◆猶時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老][莊]。”○[唐][杜甫]《溪上》詩:“[西江]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三復(三复),◆I猶言三遍。○《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讀書不過三復,終身不忘。”◆II謂反覆誦讀。○[晉][陶潛]《答龐參軍》詩序:“三復來貺,欲罷不能。”○[唐][李白]《任城寺大鐘銘》:“天書褒榮,輝之簡牘,稽首三復,子孫其傳。”○[金][宇文虛中]《姑蘇滕惇禮榜所居閣曰齋心》詩:“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華》第四篇。”○[董必武]《我國抗戰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這兩句古語,值得政府當局三復的。”參見“三復白圭”。

日復一日(日复一日),◆過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時間長。○《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復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宋][司馬光]《進五規狀‧保業》:“善惡雜揉,是非顛倒,日復一日,至於不振,[漢][唐]之季是也。”○《何典》第五回:“日復一日,把家中弄得空空如也。”○[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六節:“[意大利]自經[瑪志尼]十數年大聲疾呼熱心訓練以後,其國民之理想之氣力,已非復前此之薄弱腐敗,日復一日,旬復一旬,激昂之度,愈高愈烈。”

去珠復還,◆○(還huán)《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産穀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后因以“去珠復還”比喻人去复归或物失复得。○明沈受先《三元记·遣妾》:“去珠復還,缺月再圓,一家骨肉重相見。”○《玉娇梨》第十八回:“在死者雖不能起帳中之魂,然義無復娶之理;在生者倘去珠復還,恐難比下山之遇。區區情義所關,望老先生有以教之。”

曲復(曲复),◆迂回曲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其水自源東逕其縣故城南,枉渚迴湍,率多曲復,亦謂之為[曲逆水]也。”

起復(起复),◆1.封建時代官員遭父母喪,守制尚未滿期而應召任職。○《北齊書‧清河王岳傳》:“[元象]二年,遭母憂去職,尋起復本任。”○《舊唐書‧房玄齡傳》:“其年,[玄齡]丁繼母憂去職,特敕賜以[昭陵]葬地。未幾,起復本官。”○《宋史‧富弼傳》:“故事,執政遭喪皆起復,帝虛位五起之,[弼]謂此金革變禮,不可施於平世,率不從命。”◆2.[明][清]後又指服父母喪滿期後重行出來做官。○《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馮主事]三年孝滿,為有[沈公子]在家,也不去起復做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起復後,便再到[福建],希圖當個差使。”○[張友鶴]注:“官員為父母服喪期滿,復任官職。”◆3.泛指一般開缺或革職官員重被起用。○《宋史‧向子諲傳》:“初,[邦昌]為平章軍國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復知[潭州]。”○《紅樓夢》第三回:“他系此地人,革後家居,今打聽得都中奏准起復舊員之信,他便四下裏尋情找門路。”◆4.恢復;康復。○《紅樓夢》第五五回:“誰知服藥調養,直到三月間,才漸漸的起復過來,下紅也漸漸止了。”◆5.猶參差。○[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唐瑀]﹞《桃源澗》云:‘清響散高林,暗流出淺草。石脈互起復,安所窮杳渺。’”◆6.猶起伏。

七日來復(七日来复),◆1.指陽氣自剝盡至復來共七天。○《易‧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王弼]注:“陽氣始剝盡至來復,時凡七日。”○[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一說“七日”指“七月”。○[宋][孫奕]《履齋示兒編‧經說‧七日來復》:“七日來復者,昔之計月,非其正歲,則以日數之,即《豳》詩‘一之日’、‘二之日’是也。”○[宋][朱熹]《近思錄》卷一“七日來復”[清][茅星來]注:“日即月也,猶《詩》言‘一之日’、‘二之日’也。以卦配月,則自五月陽始消而為姤,至十一月陽生而為復,凡七月也。”◆2.泛指陰陽循環。○[清][嚴復]《原強》:“今微論西洋教宗如何,然而七日來復,必有人焉。”◆3.稱一星期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平復(平复),◆1.痊愈;復原。○《韓詩外傳》卷十:“諸扶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以酒糊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清][黃遵憲]《寄女》詩:“兩頰旋深窩,而今漸平復。”○[魯迅]《故事新編‧理水》:“已經平復下去的疙瘩,這時忽然針刺似的痛起來了。”○[老舍]《四世同堂》三四:“她心中的傷痕並沒有平復,可是為了腹中的小兒,和[四大媽]的誠懇的勸慰,她已決定不再隨便的啼哭或暗自發愁。”◆2.恢復平靜;使平靜。○《史記‧梁孝王世家》:“太后聞之,立起坐飧,氣平復。”○《水滸傳》第一一八回:“[盧俊義]已在[歙州]城內行宮歇下,平復了百姓,出榜安民,將兵馬屯駐在城裏。”○《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那事已經平復,仍舊立的是他二令郎。”◆3.猶平定。○[宋][李上交]《近事會元‧唐德宗興元元年》:“賊[泚]平復,府庫空虛。”◆4.平而重疊。○[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繹山》:“[兗州][鄒繹山]南面平復,東西長數十步,廣數步,其處生梧桐,傳以《禹貢》‘[繹]陽孤梧’者也。”

年復一年(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解剖自己》:“歲月荏苒,年復一年,我的身上已像老松軀幹,刻下了無情的年輪,如今,我已經老了。”

買復(买复),◆謂平民納資可以免除徭役。○[漢]制,爵位到五大夫,武功爵到千夫可免除徭役。復,免除徭役。○《史記‧平準書》:“兵革數動,民多買復及五大夫,徵發之士益鮮矣。”

馬復令(马复令),◆關於因養馬而免去徭役、賦稅的政令。○《漢書‧西域傳下‧渠犁》:“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顏師古]注:“馬復,因養馬以免徭賦也。”

連復(连复),◆猶接連。○[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六章:“但聞[靜子]連復問曰:‘[三郎]乎,果阿姨作何語?[三郎]寧勿審於世情者,抑[三郎]心知之,故弗肯言,何見棄之深耶!’”

老復丁(老复丁),◆謂年老而復壯盛。猶言返老還童。一說,家有年高者,則免除其子孫的賦役。○《急就篇》卷四:“長樂無極老復丁。”○[顏師古]注:“擊壤行歌,喜寬政也。老復丁者,家有高年,則蠲其子孫免賦役也。”○[王應麟]《困學紀聞‧小學》:“[顏氏]解為蠲其子孫之役,非也,即《參同契》所謂‘老翁復丁壯’。”○[宋][朱熹]《次亭字韻詩呈秀野文兼簡王宰》之一:“人言洞裏春常在,自慶樽前老復丁。”

勞復,◆大病愈后,因劳累过度而复发。○汉张仲景《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注:“傷寒新差,血氣未平,餘熱未盡,早作勞動病者,名曰勞復。”

來復日(来复日),◆舊稱星期日。參見“來復”。

來復(来复),◆1.往還,去而復來。語見《易‧復》,謂陽氣經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後因以稱陽氣始生。○《三國演義》第四九回:“[操]([曹操])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時品》:“欣一陽之來復,遂萬有以萌生。”◆2.一星期是七天,舊時因又稱一周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3.回復,回來。○[唐][李復言]《續幽怪錄‧蘇州客》:“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復。’”[冰心]《寄小讀者》十三:“母親!我童心已完全來復了。”◆4.來回反覆,一遍又一遍。○[蕭紅]《生死場》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紙片,丟在腳下來復的亂踏。”◆5.英語rifle的譯音。指炮筒、槍管中的來復線。即膛線。○[嚴復]《救亡決論》:“不知曲線力學之理,則無以盡炮準來復之用。”

開復(开复),◆1.收復(失地)。○《晉書‧庾亮傳》:“時[石勒]新死,[亮]有開復中原之謀。”◆2.[清]代指官吏被降革後恢復其原官或原銜。○《清會典事例‧吏部五三‧官員開復》:“內外官員有因事故降級留任者,三年無過,方准開復。”○《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且等看此地官項交完,或是開復原官,或是如何,再作道理。”○[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七:“是役,吾郡[孫軍門][大剛]、[童軍門][鎮陞],先有罪,至是還[孫總兵]原職,[童]開復頂戴。”

九復(九复),◆多次反覆。○[晉][左思]《魏都賦》:“雖選言以簡章,徒九復而遺旨。”○[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朋友》:“[周宣王]將殺其使臣[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爭之於王,九復之而王不許。”

進復(进复),◆謂進軍而克復某地。○[清][陸筠]《海角續編》:“[兩江]總督[曾國藩]進復[金陵],[江]南悉平。”○[鋤非]《驅滿酋必先殺漢奸論》:“[太祖]乘統一海內之威,[太宗]乘北伐[太原]之捷,兼之以[曹]、[石]、[王]、[潘]諸將之略,本有進復[燕][雲]之機。”

講復(讲复),◆謂反覆講習。○[南朝][梁][劉洽]《敕答臣下神滅論答》:“謹書諸紳,永以為珮,泠乎既入,照若發蒙,比故修詣,共伸講復也。”

簡復,◆简要答复。○《人民日报》1981.12.16:“我们向有关部门作了了解,特简复如下。”○《新民晚报》2005.11.16:“人品好还体现在‘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从接办《生活》周刊起,他就增辟《读者信箱》专栏,专门登载群众来信和自己写的‘简复’,反映读者的呼声,为读者答疑解难。”

計無復之(计无复之),◆謂再無別的辦法可想,不得不如此。語本《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論》:“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明][金鉉]《自訟疏》:“獨驗臣砲火門,忽謂臣砲有百餘位無火門者……深可訝也。既而公論難容,計無復之,又只云十八位無火門耳。”○[明][郭尚賓]《籌餉宜發內帑籌遼宜援北關疏》:“於此再議權宜,不可復借於部寺,不可復催於運司,又不可責屯鹽考成搜括節省之效於期月,則非慨發內帑,計無復之矣。”○[清][沈德潛]《與張承夫書》:“從來際逆境者,其情不一,有計無復之,而刓方為員,揉直為曲,一改前此所為,以求當乎人世之庸碌者。”

回復(\回复),◆1.回旋反覆;迂回曲折。○《漢書‧禮樂志》:“玄氣之精,回復此都。”○[顏師古]注:“言天氣之精,回旋反復於此[雲陽]之都。”○[晉][陶潛]《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虛舟縱逸棹,回復遂無窮。”○[宋][陳師道]《寓目》詩:“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連。”◆2.引申為反覆無常。○《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二年》:“制作紛紜,志無一定,變更回復,卒無所施行。”◆3.復原;恢復。○[宋][蘇轍]《乞罷修河司札子》:“欲閉塞北流,回復[大河]。”○[錢化佛]《攻寧記》:“精神頓時回復。”◆4.回報;答覆。○《西游記》第五八回:“我難助力,故先來回復師父。”○《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我走後儻然他再託人說,就回復說我沒留下話就是了。”○[魯迅]《書信集‧致葉紫》:“請你回復那書店:我不同意。”◆5.回絕;辭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你想當時我怎好回復他,只好允了。”○[魯迅]《且介亭雜文‧阿金》:“過了幾天,[阿金]就不再看見了,我猜想是被她自己的主人所回復。”

行復(行复),◆且又。○《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李善]注:“行,猶且也。”○[晉][葛洪]《神仙傳‧王遠》:“[遠]嘆曰:‘聖人皆言海中行復揚塵也。’”

還復(还复),◆1.返回,復歸。○《漢書‧趙充國傳》:“豪[靡忘]使人來言:‘願得還復故地。’”○《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晉][杜預]注:“還復[茄]人於[州屈]。”◆2.回復;恢復。○《後漢書‧獻帝紀》:“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還復[中平]六年。”○[晉][王嘉]《拾遺記‧周》:“使發其國之時並童稚,至京師鬚皆白。及還至[燃丘],容貌還復少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藍摩國》:“太子解其上服,授與獵人。獵人得已,還復天身,持所得衣,凌虛而去。”◆3.反覆,接連。○《荀子‧宥坐》:“[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鄉者,[賜]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說邪?匠過絕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部,共擊[邯鄲],郡縣還復響應。”◆4.仍然。○《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隋][薛道衡]《豫章行》:“偏訝思君無限極,欲罷欲忘還復憶。”○[明][劉基]《遣興》詩之四:“飛蚊何營營,繞鬢鳴相煎。拍之不勝多,揮去還復前。”◆5.用在問句裡,表示選擇。猶還是。○《朱子語類》卷三:“不知[魏公]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說?”

歸復(归复),◆1.回歸;回還。○《漢書‧劉向傳》:“骨肉歸復於土,命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二班》:“兩兒遣逆先生,尚未歸復,必迷途矣。”◆2.歸服。○《三國志‧吳志‧孫登傳》:“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資治通鑒‧唐宣宗大中十年》:“[己厖歷]今為可汗,尚寓[安西],俟其歸復牙帳,當加冊命。”

光復舊物(光复旧物),◆謂收復故土或恢復舊時典章、文物。○[宋][辛棄疾]《美芹十論》:“故臣願陛下姑以光復舊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勢而自卑,精心強力,日與二三大臣講求古今南北之勢。”○[魯迅]《熱風‧隨感錄三十五》:“志士說保存國粹,是光復舊物的意思。”○[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

光復(光复),◆恢復,收復。○《晉書‧桓溫傳》:“光復舊京,疆理[華夏]。”○[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六:“光復丕基,邁[文帝]大橫之兆。”○[章炳麟]《<革命軍>序》:“今[中國]既滅亡於逆胡,所當謀者光復也,非革命云爾。”

顧復(顾复),◆《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鄭玄]箋:“顧,旋視;復,反覆也。”○[孔穎達]疏:“覆育我,顧視我,反覆我,其出入門戶之時常愛厚我,是生我劬勞也。”後因以“顧復”指父母之養育。○《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諸王幼稚,早離顧復,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凱風》之哀。”○[唐][元稹]《告贈皇考皇妣文》:“祗命隕越,哀號不逮,追念顧復,若亡生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太平救世歌》:“襁褓顧復,骨肉情連,恩同罔極,銘於心田。”

復作(复作),◆1.[漢]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勞役的婦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史記‧孝武本紀》:“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漢書‧宣帝紀》:“憐曾孫之亡辜,使女徒復作[淮陽][趙徵卿]、[渭城][胡組]更乳養,私給衣食,視遇甚有恩。”○[顏師古]注引[李奇]曰:“復作者,女徒也。謂輕罪,男子守邊一歲,女子軟弱不任守,復令作于官,亦一歲,故謂之復作徒也。”又引[孟康]曰:“復音服,謂弛刑徒也,有赦令詔書去其鉗釱赭衣。更犯事,不從徒加,與民為例,故當復為官作,滿其本罪年月日,律名為復作也。”○[王先謙]補注引[周壽昌]曰:“案此復作女徒或傳其家姓,或傳其夫姓,故《紀》《傳》有異同也。”◆2.再來寫。○[漢][王充]《論衡‧書解》:“諸子尺書文篇具在,可觀讀以正說,可采掇以示後人,後人復作猶前人之造也。”○[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既有此書,即‘三百篇’之風人復作,亦當俯就範圍。”◆3.復發,再發。如:舊病復作。

復子(复子),◆見“復子明辟”。

復資(复资),◆恢復官祿。

復重(\复重),◆重複。○《漢書‧郊祀志下》:“其餘四百七十五所不應禮,或復重,請皆罷。”○[漢][王充]《論衡‧正說》:“《詩經》舊時亦數千篇,[孔子]刪去復重,正而存三百篇。”○《後漢書‧應劭傳》:“蠲去復重,為之節文。”

復種(复种),◆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播種兩次以上。○[毛澤東]《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五:“為了要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就必須……提高耕作技術(深耕細作、小株密植、增加復種面積、采用良種、推廣新式農具、同病蟲害作鬥爭等)。”

復制(\复制),◆繼續控制。○《後漢書‧劉虞傳》:“[虞]患其黷武,且慮得志不可復制,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补证条目■继续控制。○宋洪迈《夷坚甲志·谢与权医》:“謝曰:‘五藥本以治暑,慮其太過,故加二物制之。今楊公病深矣,當專聽五物之爲,不容復制。’”

復職(复职),◆恢復原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親近憚[劭]貞正,譖云謗毀國事,被詰責,後還,復職。”○[宋][韓淲]《澗泉日記》卷中:“[靖國]初,起知[袞州],復職知[潁昌]。”○[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夫[廉將軍]免官客去,[翟廷尉]復職客來,人情自昔然也。”○[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說停職,還沒停一個月又要復職。”

復政(复政),◆歸還政權。○《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孔]傳:“還政[太甲]。”

復正(复正),◆恢復正規;恢復正統。○《穀梁傳‧昭公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貴復正也。”○[范宁]注:“[魯],次國,舊二軍,[襄]十一年立三軍,今毀之,故曰復正。”○《天地會詩歌‧單人匹馬走天庭》:“單人匹馬走天庭,恨殺蠻夷滅了[清];但得[大明]再復正,要把胡人一掃平。”

復真堂(复真堂),◆墳墓的別稱。○《新唐書‧姚勗傳》:“自作壽藏於[萬安山]南原[崇]塋之旁,署兆曰:‘寂居穴’,墳曰‘復真堂’。中剟土為床曰‘化臺’,而刻石告後世。”按,復真,死的婉詞。語本《莊子‧大宗師》:“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參閱[清][厲荃]《事物异名錄‧禮制‧墳墓》。

復照(复照),◆1.一國政府將自己對於彼此有關的某一事件的意見答覆另一國政府。○[茅家琦]《太平天國對外關係史》第八章第三節:“[幼贊王][蒙時雍]等代表[太平天國]政府復照[賓漢],痛斥他的無理挑釁。”◆2.指上述性質的外交文件。○[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第一編第八章二:“幾天後,[太平天國]發出復照。”

復員(复员),◆1.謂從戰時狀態轉入和平狀態。○[李廣田]《哀念朱自清先生》:“復員以來,[佩弦]先生出版了很多新書。”◆2.軍人因服役期滿或戰爭結束而從部隊回到地方。○[浩然]《艷陽天》第一章:“又過三年,兒子復員回來了。”徐懷中《西線軼事》:“脫了軍裝再講,顯然是說等到復員以後。”

復原(复原),◆1.病後恢復健康。○[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續集‧語怪》:“﹝[沈孝廉]﹞忽患時症,頭痛身熱……藥補其腦,當能復原矣,何以[沈孝廉]終身不復也?”[峻青]《黎明的河邊‧烽火山上的故事》:“他剛養好傷出院不久,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原。”◆2.恢復原狀。○[郭沫若]《少年時代‧黑貓二》:“兵變後已經半個月了。不怕已到舊曆年關,市面都還沒有復原。”

復元(复元),◆1.復會於元首。謂經歷一個周期,又從頭開始。○《漢書‧律曆志上》:“參天九,兩地十,是為會數。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三十,是為朔望之會。以會數乘之,則周於朔旦冬至,是為會月。九會而復元,黃鐘初九之數也。”○[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會月,二十七章之月數也,得朔旦冬至日與歲復。”又引[孟康]曰:“謂四千六百一十七歲之月數也,所謂元月。”○[王先謙]補注引[錢大昕]曰:“以九乘會月,得五萬七千一百五(即元月),復會於元首,所謂九會而終也。”◆2.復原;恢復健康。○[清][沈覆]《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是夜觀龍燈於打麥場中,神情態度漸可復元。”○[楊朔]《三千里江山‧不是尾》:“不要急!你急什麼?先去養傷。身子沒復元以前,什麼都不許提。”

復又(复又),◆猶言又;再一次。○[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盧]相[邁]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邁]笑而答曰:‘足下終日食鹽醋,復又何堪矣。!’”○《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一回兒才得回來,復又出去。”

復議(\复议),◆再議;對已做出決定的事重新討論。○[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釋死罪之不同》:“院司成招具題,法司復議,奏請已定,但令監候秋後處決。”○[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十:“再退一步說,在當時雖認錯,雖已接受領導機構的決議,事後忽然發現自己並沒錯,還可以向負責人及領導機構提出理由,要求復議。”

復業(复业),◆1.恢復常業。○《晉書‧桓溫傳》:“[溫]進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溝自固,居人皆安堵復業,持牛酒迎[溫]。”○[唐][陸贄]《優恤畿內百姓並除十縣令詔》:“本戶卻歸,使令復業。”○《元典章‧兵部三‧禁使臣條畫》:“管民官多出文榜,招集百姓依舊復業寧家,趁時種養。”○《清史稿‧鄭成功傳》:“相安者數年,濱海居民漸復業。”◆2.指恢復營業。○[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通過[嚴大律師]的試探和提議,債權人同意[朱延年]復業。”

復陽(复阳),◆恢復生機。○《莊子‧齊物論》:“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成玄英]疏:“陽,生也。”

復言(复言),◆1.謂實踐諾言。○《左傳‧僖公九年》:“吾與先君言矣,不可以貳。能欲復言而愛身乎?雖無益也,將焉辟之?”[楊伯峻]注:“復言,猶言實踐諾言。”○《國語‧楚語下》:“周而不淑,復言而不謀身,展也。”○[韋昭]注:“復言,言可復,不欺人也。”○《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諾,非信也。”◆2.再發表意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已矣,將軍勿復言!”

復學(复学),◆休學後再上學。○[韋君宜]《似水流年‧一段補白》:“有些清華同學路經[宜昌],來家看望我,問我為什麼不回去復學,蹲在這裏幹什麼?”

復選,◆再一次挑选;再一次评选。○《解放日报》1988.7.27:“据了解,今年底将从展出的区旗、区徽稿中复选出各6件,提交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新民晚报》2007.3.24:“历时半年的首届‘东方大律师’评选活动,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的基础上,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初选阶段共产生了100名候选律师,30名入围复选。”

復興(复兴),◆1.衰落後再興盛。○《韓詩外傳》卷八:“昔者[周]德大衰,道廢于[厲],[申伯]、[仲山甫]輔相[宣王],撥亂世反之正,天下略振,宗廟復興。”○[南朝][梁][鍾嶸]《詩品‧敘論》:“爾後陵遲衰微,迄於有[晉]……勃爾復興,踵武前王。”○[宋][秦觀]《李固論》:“然[西漢]易亡而復興,[東漢]難亡而易絕也,何也?”[清][劉大櫆]《金氏節母傳》:“卒使[金]氏之門,烝嘗無缺,墜而復興。”◆2.謂使復興。○[王西彥]《病人》:“如果要想使國家進步,非先復興農村不可!”

復性(复性),◆謂回復本性之善。○[唐][李翱]《復性書》中:“妄情滅息,本性清明,周流六虛,所以謂之能復其性也。”○[明][唐順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銘》:“故其學一以復性為鵠,以慎獨為括,以喜怒哀樂未發為奧,以能知未發而至之為竅。”

復相,◆更相;相继,相互。○《太平经·分别贫富法》:“夫男者迺承天統,女者承地統;今迺斷絶地統,令使不得復相傳生,其後多出絶滅無後世,其罪何重也!”○又《起土出书诀》:“其後生動之尤劇乃過前,更相倣效,以爲常法,不復拘制,不知復相禁止,故災日多,誠共冤天地。”

復位(复位),◆1.返回座位。○《儀禮‧士冠禮》:“賓右手執項,左手執前進容,乃祝坐如初,乃冠,興,復位。”○[漢][班固]《東都賦》:“西都賓矍然失容……捧手欲辭,主人曰:‘復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2.恢復職位。○《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復位,封於[東武城]。”○[清][管同]《楚昭王論》:“[藍尹]之於[昭王]也,分則君臣,而始也睹其一戰而敗,遂至靳一舟而不與,繼又不知愧恥,而辨言以求復位。”◆3.恢復到原來部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胯骨》:“骨錯者,臀努斜行,宜手法推按,胯骨復位,將所翻之筋向前歸之,其患乃除。”

復土(复土),◆1.謂掘穴下棺,以所出土覆於棺上為墳,建陵墓。○《史記‧秦始皇本紀》:“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周禮‧地官‧小師徒》“大喪,帥邦役,治其政教”[漢][鄭玄]注:“喪役,正棺引窆復土。”○[賈公彥]疏:“復土者,掘坎之時,掘土向外,下棺之後,反復此土,以為丘陵,故云復土。”○《宋書‧百官志上》:“司空,一人……大喪掌將校復土。”○[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下:“[祐陵]復土,被命撰哀冊文。”◆2.收復失地。○[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禮部‧議革張浚祀》:“若[曲端]之見殺,及[浚]之屢敗,史冊事俱難掩,而中不無掩飾,故不謂其殺戮忠良,敗壞國事,而反謂其能雪讎復土,謬歸以中興之功。”

復思(复思),◆1.亦作“復罳”。即罘罳。門外之屏。○[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今閶闔門外夾建巨闕以應天宿,雖不如禮,猶象而魏之,上加復思以易觀矣。○《廣雅》曰:‘復思謂之屏。’”○《太平御覽》卷一八五引《廣雅》:“復罳謂之屏。”◆2.重思,再思。○《漢書‧王莽傳下》:“性好時日小數,及事迫急,亶為厭勝。遣使壞[渭陵]、[延陵]園門罘罳,曰:‘毋使民復思也。’”

復書(复书),◆答覆來信;亦指回復的信。○《孔叢子‧雜訓》:“[子思]在[魯],使以書如[衛]問[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書伏讀,然後與使者宴,遂為復書。”○《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二年》:“詔以右正言[富弼]為回謝國信使,西上閤門使[符惟忠]副之,復書曰……”

復示(复示),◆對別人給自己所回信的敬稱。○[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復示已收到。”

復時(复时),◆地支相重之時。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每一支為二小時。一復時即一晝夜,今為二十四小時。○[唐][白居易]《錢唐湖石記》:“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餘頃;每一復時,可溉五十餘頃。”

復聖(复圣),◆[元文宗]封[顏回]為[兗國复聖公],[明][嘉靖]時罷封爵,止稱[复聖]。○[明][陳鎬]纂[清][孔胤植]重纂《闕里志‧弟子職》:“[元文宗][至順]元年,加贈[兗國復聖公]。”○《明史‧禮志四》:“其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

復生(复生),◆1.復活;再生。○《孫子‧火攻》:“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唐][牛僧孺]《玄怪錄‧齊推女》:“且無涕泣,幸可復生。”○《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遇仙女》:“花一離枝,再不能上枝;枝一去幹,再不能附幹,如人死不可復生。”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有戰士為永不復生的戰友流的眼淚。”◆2.謂恢復生者的吉常之禮。○《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有已,復生有節也哉。”○[鄭玄]注:“復生,除喪反生者之事也。”◆3.再次產生。○《史記‧律書》:“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

復身(复身),◆回轉身。○《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玉姐]見話不投機,復身向樓上便走。”○《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徘徊了一會,復身上船來安歇。”

復社(复社),◆[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張改良政治的文學結社之一。○[明][天啟]時[江]南[張溥]、[陳貞慧]等初結應社,[崇禎]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會於[蘇州][虎丘],取興復絕學之義,成立復社,繼東林黨之後,以講學批評時政。○[南明][弘光]時,屢受[馬士英]、[阮大鋮]的迫害。○[清]軍南下,復社主要人物[吳應箕]、[陳子龍]等參加抗[清],殉難。○[順治]九年,復社被[清]政府取締解散。

復三(复三),◆1.古喪禮。將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以招魂。語本《儀禮‧士喪禮》:“復者一人……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鄭玄]注:“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賈公彥]疏:“復聲必三者,禮成於三,北面而招,求諸幽之義也。”○[元][無名氏]《桃花女‧楔子》:“你那孩兒定無活人也,你快回家打點復三去。”◆2.謂死人埋葬三天,家人招魂祭奠。○《醒世姻緣傳》第六一回:“出喪第三日,[狄希陳]也同了[薛如卞]他們早往墳上‘復三’,燒了紙回家。”

復任(复任),◆恢復原任職務。○《魏書‧盧昶傳》:“雖經大宥,輕重宜別,[昶]一人可以免官論坐,自餘將統以下悉聽依赦復任。”

復逆(复逆),◆謂臣民上書告請。○《周禮‧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孫詒讓]正義:“全經‘復逆’之文四見,並為告請之。”

復命(\复命),◆1.回歸本原,還復本性。○《老子》:“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河上公]注:“言安靜者是為復還性命使不死也。”○《莊子‧則陽》:“復命搖作,而以天為師,人則從而命之也。”○[成玄英]疏:“反乎真根,復於本命,雖復搖動,順物而作,動靜無心,合於天地,故師於二儀也。”◆2.完成使命後回報情況。○《儀禮‧聘禮》:“介卒復命出,奉柩送之。”○[唐][杜甫]《寄裴施州》詩:“紫衣使者辭復命,再拜故人謝佳政。”○《老殘游記》第十二回:“我今兒聽見一件驚天動地的案子,其中關係着無限的性命,有天矯離奇的情節,正要與你商議,明天一黑早就要復命的。”

復名(\复名),◆用二個單字構成的漢族人名。復,通“複”。○[宋][李石]《續博物志》卷四:“[東漢]無復名,或云[王莽]之禁沿襲所致。”

復面拜門(复面拜门),◆舊時謂新郎於新婚次日偕同新婦往女家拜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婿往婦家,謂之‘拜門’;有力能趣辦,次日即往,謂之‘復面拜門’。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賞賀亦如女家之禮。”

復面(复面),◆猶見面,會面。○《文選‧曹植<與吳季重書>》:“得所來訊,文采委曲,曄若春榮,瀏若清風。申詠反覆,曠若復面。”○[呂延濟]注:“復面謂若相見。”

復禮(复礼),◆1.恢復禮儀。○《左傳‧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復,反也。”○[朱熹]集注:“禮,天理之節文也。”○[晉][張華]《勵志》詩:“復禮終朝,天下歸仁。”○[南朝][宋][謝瞻]《於安城答靈運》詩:“徇業謝成操,復禮愧貧樂。”◆2.因襲禮制。○《漢書‧武帝紀》:“朕聞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3.答謝,回禮。○《水滸傳》第三九回:“既然兄弟還了,改日卻另置杯復禮。”

復客(复客),◆免除賦役的田客。○《三國志‧吳志‧潘璋傳》:“[璋]妻居[建業],賜田宅、復客五十家。”

復舊(复旧),◆1.恢復過去的制度、觀念、習俗、狀態等。○《宋書‧武帝紀下》:“諸供給昔減其半者,可悉復舊。”○[宋][洪邁]《夷堅丁志‧南豐知縣》:“踰月,顏色膳飲稍復舊。”○[清][葉名灃]《橋西雜記‧滿洲文鄉會試》:“[康熙]中停止數科,後復舊,遂行至今。”○[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這樣的人們一多,革命的精神反而會從浮滑,稀薄,以至於消亡,再下去是復舊。”◆2.依舊。○[明][李贄]《與楊定見書》:“千萬一笑,則當下安妥,精神復完,胸次復舊開爽。”

復交(复交),◆國與國之間恢復外交關係。○[魯迅]《南腔北調集‧祝中俄文字之交》:“昨夜的魔鬼,今朝的良朋,許多報章,總要提起幾點[蘇聯]的好處,有時自然也涉及文藝上:‘復交’之故也。”

復籍(复籍),◆1.恢復學籍。○[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華子西》:“未第時,以言語為[韓]氏所貶……[韓]誅,[華]放還,復籍於學。”◆2.恢復國籍。○《清史稿‧食貨志一》:“凡因嫁外國人而出籍者,若離婚或夫死後,准其呈請復籍。”

復活(复活),◆1.死而再生。○《後漢書‧獻帝紀》:“[長沙]有人死,經月復活。”○[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五:“天下豈聞死人可復活耶?”[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橋畔蒼松倒垂,云昔已枯死,今其半復活焉。”○[巴金]《軍長的心》:“[小朱]當然不會復活。”◆2.比喻已毀棄的重新修復。○[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無論如何,總可以復活一部舊書也。”○[楊朔]《戈壁灘上的春天》:“一口,兩口……廢井復活了,油象噴泉似的從地下涌出來了。”◆3.比喻已消失的重新出現。○[郭小川]《閃耀吧,青春的火光》詩:“忽然有一天驕傲的少女時代居然在她身上復活。”○《小說選刊》1981年第7期:“迷信,在人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時,最容易復活。”

復回(复回),◆返回;恢復。○[郭沫若]《盲腸炎‧向自由王國的飛躍》:“自足經濟尚未發展盡致(因為奴隸解放後尚有復回自足經濟的餘地)。”○[許地山]《七寶池上的鄉思》詩:“我底夫君還用指頭壓我底兩頰,看看從前的粉紅色能否復回。”

復合(\复合),◆1.重新聯合或聚合。○[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情論形,已析者難以復合。”○[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三‧江陵震主》:“蓋二璫晚途復合矣。”○[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一:“三代而下,文武異途,兵民分治,既分之後,勢難復合。”◆2.組合;綜合。○[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六章:“這是一個複合的故事,是由好幾個片段湊合成的。”○[艾青]《艾青詩選》自序:“人的思維活動所產生的聯想、想象,無非是生活經驗的複合。”

復還(复还),◆1.回返。○[劉大白]《西風》詩五:“難道一去不復還嗎?”◆2.恢復,歸還。閩劇《煉印》第五場:“本院今日當堂開釋你等,並覆還功名,你等回去吧。”

復國(复国),◆1.恢復邦國。○《史記‧樂毅列傳》:“[中山]復國,至[趙武靈王]時復滅[中山]。”○[清][管同]《楚昭王論》:“外無宗族託於強鄰,內則以班處宮,誅屠已盡,雖有[包胥]、[鍾建]諸臣,將誰輔以復國?”◆2.謂被逐的諸侯歸復君位。○《左傳‧襄公十四年》:“衛侯其不得入矣。其言糞土也,亡而不變,何以復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子推],[晉]之人也。○[文公]有內難,去國之[狄],[子推]隨其行,割肉以續軍糧。後[文公]復國,忽忘[子推]。”◆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復其爵土。○《後漢書‧張純傳》:“高祖父[安世],[宣帝]時為大司馬衛將軍,封[富平侯]……遭值篡偽,多亡爵土,[純]以敦謹守約,保全前封。○[建武]初,先來詣闕,故得復國。”○[明][沈德符]《野獲編‧宗藩‧鄭世子讓國》:“[厚烷]以諫[世宗]玄修錮高牆,[穆宗]放還,復國加祿,至今上辛卯始薨。”

復歸(复归),◆1.謂去國者歸國復位。○《左傳‧成公十八年》:“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歸。”○[孔穎達]疏:“本無位曰入,本有位曰復歸。”○《書‧太甲序》:“[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于[亳]。”◆2.回復;返回。○《老子》:“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是[都介涅夫]給創立出來的名目,指不信神,不信宗教,否定一切傳統和權威,要復歸那出于自由意志的生活的人物而言。”

復光(复光),◆重新照耀。○[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庶聖靈之響像,想幽神之復光。”

復故(复故),◆恢復照舊。○《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詔饗會勿設戲作樂,減逐疫侲子之半,悉罷象橐駝之屬,豐年復故。”

復古(复古),◆恢復舊的制度、習俗等。○《詩‧小雅‧車攻序》:“《車攻》,[宣王]復古也。”○[唐][元稹]《制誥序》:“追而序之,蓋所以表明天子之復古而張後來者之趣尚耳。”○[清][俞樾]《茶香室叢鈔‧趙子昂尚書集注序》:“[秦]火之後,《樂》遂無復存。○《詩》、《書》、《禮》、《樂》、《春秋》,由[漢]以來,諸儒有意復古,殷勤收拾,而作偽者出焉。”○[周恩來]《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二:“我們如果認為舊文藝什麼都好,什麼都保存,那樣就會走到復古的路上去了。”

復工(复工),◆1.罷工或停工後恢復做工。○[田漢]《梅雨》:“﹝她﹞質問前回無緣無故停了生意的[徐六姐]為什麼還不復工。”◆2.指工廠恢復生產。○[洪深]《青龍潭》第一幕:“好聽話倒聽見過不少!什麼救濟工商業呀,什麼政府援助廠家復工呀!”

復格(复格),◆雙重斗栱。復,通“複”。○《周禮‧考工記‧匠人》“重屋”[清][孫詒讓]正義:“[俞樾]云:‘古有重屋,有複屋。重屋者,此記所說是也。複屋者,於棟之下,復為一棟以列椽,亦稱重橑’……《作雒》之重亢、復格,亦似皆複屋之制。”

復服(复服),◆謂復職。○《逸周書‧允文》:“命夫復服,用損憂恥,孤寡無告,獲厚咸喜。”○[朱右曾]注:“復,反;服,事也。命夫以小過削職者皆復之。”

復風之報(复风之报),◆相傳[周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定,[武王]疾,[周公]禱於三王,願以身代,史納其祝策於金縢之匱。○[武王]死,[成王]即位,因[管][蔡]流言,[成王]懷疑[周公]。天以“大雷電以風,禾盡偃”示警,[成王]開匱見[周公]祝辭,知[周公]之忠貞,遂改悔,“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歲則大熟”。事見《書‧金縢》、《史記‧魯周公世家》。後以為悔過得善報之典。○《漢書‧劉向傳》:“[高宗]、[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變,能思其故,故[高宗]有百年之福,[成王]有復風之報,神明之應,應若景向,世所同聞也。”

復分錢(复分钱),◆加倍付給妓女的錢。○[唐][盧嗣業]《致孫狀元訴醵罰錢》詩:“未識都知面,頻輸復分錢。”○[唐][孫棨]《北里志‧鄭舉舉》:“曲內妓之頭角者為都知,分管諸妓,俾追召勻齊。舉舉絳真,皆都知也。曲中常價,一席四鐶,見燭即倍,新郎更倍其數,故云復分錢。”

復方(\复方),◆1.中醫指由兩個以上方劑組合成的藥方。如:“八珍湯”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成的複方。◆2.一種藥物的製劑中,如尚含其他藥物以加強該藥效用或糾正其缺點,則冠以“復方”兩字以與單含該藥的製劑區別。如:複方丹參片、複方甘草合劑。

復反(复反),◆猶回復。○《韓非子‧揚權》:“法刑苟信,虎化為人,復反其真。”○《史記‧太史公自序》:“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復反無名。”○[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二》:“[宣王]修[文][武]之業,[周]道燦然復至矣,非天降命不可復反也。”

復發(复发),◆再次發作。多指舊毛病而言。○《紅樓夢》第四八回:“只是他在家裏說着好聽,到了外頭,舊病復發,難拘束他了。”○[茅盾]《<子夜>後記》:“自視仍復疏漏,可是我很疲倦了,而神經衰弱病又有復發之勢,我不遑再計工拙,就靦然出版了。”◆补证条目■再次发作。多指旧毛病而言。○《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權自出祖送,謂(桓)曰:‘今寇虜尚存,王塗未一,孤當與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萬人專當一面,以圖進取,想君疾未復發也。’”

復道(\复道),◆1.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道。復,通“複”。○《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史記‧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相與坐沙中語。”○[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復,音複。上下有道,故謂之復道。”○《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劉白羽]《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奔赴[莫高窟],攀緣於回廊複道之中,留連於岩窟洞天之內。”◆2.指水陸兩路。復,通“複”。○[唐][皇甫冉]《送顧萇往新安》詩:“由來山水客,復道向[新安]。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難。”

復次(复次),◆1.再度;又。○《後漢書‧方術傳下‧徐登》:“[登]乃禁溪水,水為不流,[炳]復次禁枯樹,樹即生荑,二人相視而笑,共行其道焉。”◆2.猶言其次。○《向導》第192期:“復次,本黨自與貴黨合作以來,在政治宣傳上,在前敵作戰上,無時不嚴責同志為國民革命努力工作。”○[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復次,乃有藉口科學,懷疑[中國]古然之神龍者,按其由來,實在拾外人之餘唾。”

復出,◆不再担任职务或停止社会活动的人又出来担任职务或参加社会活动。○《瞭望》1988年第41期:“1979年,李国机从当了15年工人的造纸厂‘复出’,重操律师旧业。”

復本(\复本),◆謂恢復純樸的本性。○《尸子‧分》:“達情見素,則是非不蔽;復本原始,則言若符節。”○《新唐書‧狄仁杰傳》:“人不復本,則相率為盜,本根一搖,憂患非淺。”

非復(非复),◆1.不再是。○《後漢書‧荀彧傳》:“縱數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唐][李華]《長門怨》詩:“自驚羅帶緩,非復舊來心。”○[清][唐甄]《潛書‧匪更》:“及其敝也,衿傾袪錯,四垂紕離,非復緇衣矣。”◆2.不像是。○《太平廣記》卷十引[晉][葛洪]《神仙傳‧王興》:“帝顧侍臣曰:‘彼非復學道服食者,必[中岳]之神以喻朕耳!’”[清][吳騫]《扶風傳信錄》:“並見[姮娥]與眾仙姬逍遙按樂,殆所謂《霓裳羽衣》、鈞天雅奏者,非復人世間所有。”○[清][無名氏]《後會仙記》:“[仇]受而飲之,甘溫香美,非復人世間物。”

反陰復陰,◆星命相术者认为的凶兆、凶神。○元关汉卿《调风月》第四折:“今年見吊客臨,喪門聚,反陰復陰,半載其餘。”

反復無常(\反复无常),◆見“反覆無常”。

反復不常,◆见“反覆不常”。

反復(\反复),◆見“反覆”。

東山復起(东山复起),◆同“東山再起”。◆[明][張煌言]《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懸擬壯猷,[東山]復起。夫何訃聞,遽騎箕尾?”

當復,◆副词。能;将。○《太平经·上善臣子弟子为君父师得仙方诀》:“天地和合,三氣俱悦,人君爲之增壽益算,百姓尚當復爲帝王求奇方殊術,閉藏隱之文莫不爲其出,天下嚮應,皆言咄咄。”○又《有过死谪作河梁诫》:“故使諸神更相司便宜上之,有不實者,當復見治。事當相關,不得私。”

楚弓復得(楚弓复得),◆喻失物復得。○[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六:“此圖久已失去,亂後,里人於灰燼中得之,復歸其家……[楚]弓復得,頗非偶然。”參見“楚弓楚得”。

布復(布复),◆見“布覆”。

變復(变复),◆古時主張“天人感應”的儒生提倡以祭祀祈禱來消除災禍,恢復正常,謂之“變復”。○[漢][王充]《論衡‧明雩》:“旱久不雨,禱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禍矣,此變復也。”○《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朝廷每有災異,詔輒下問變復之效,所言多驗。”○[李賢]注:“變災異復於常也。”○[清][沈濤]《銅熨斗齋隨筆‧變復家》:“變復家蓋亦五行占驗之流。”

報復(报复),◆1.酬報;報答。○《漢書‧朱買臣傳》:“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2.指報積怨、憤恨。○[巴金]《家‧十版代序》:“我更不願意把小說作為報復的武器來攻擊私人。”○[田漢]《獲虎之夜》:“[易四聾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報復的。”◆3.答覆;應對。○《北史‧蕭寶夤傳》:“門庭賓客若市,而書記相尋,[寶夤]接對報復,不失其理。”○[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布衣有事或數謁見在位者,在位者相報復甚希。”◆4.猶報應。○《北齊書‧孝昭帝紀論》:“豈幽顯之間,實有報復,將[齊]之基宇止在於斯,帝欲大之,天不許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賈廉訪]昔年設心拐去的東西,到此仍還與[商]家用度了。這是羹裏來飯裏去,天理報復之常。”○《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人都道是舅太太憐恤孤女的一片心腸;我只道這正是上天報復孝女的一番因果。”◆5.稟報;報知。○[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四摺:“令人報復去,道有[陳婆婆]同四個狀元來了也。”○《水滸傳》第三九回:“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內,使人入去報復,多樣時,[蔡九知府]遣人出來邀請。”◆6.往復。○[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夫否終斯泰,屯極則亨,若日月之迴環,猶陰陽之報復。”◆补证条目■指报积怨、愤恨。○《宋书·何承天传》:“復奇兵深入,殺敵破軍,苟陵患未盡,則困獸思鬭,報復之役,将遂無已。”○《旧唐书·儒学传上·徐文远》:“且欲先征化及,報復冤耻,立功贖罪,然後凱旋,入拜天闕。”○宋洪迈《夷坚支志景·鄂总二犬》:“衆卒或相與言:‘此二犬非儕類可比,反遭傷害,今而弗食,豈亦懷報復之志乎?盍爲去其縛,使得逞威,以决勝負。’”○明王临亨《粤剑编·志游览·附〈九月十四日夜话记〉》:“顧此二百人者,既以互市至,非有罪也,明公乃發縱指示而殲之,于心安乎?倘未盡殲,而一二跳梁者揚颿逸去,彼將糾黨而圖報復。如其再舉,而禍中于我矣。”○《隋史遗文》第三八回:“這等看起來,不肖子孫,不自簡制,死於人手,若有取死之道,何必爲他報復?”

白虎復夷(白虎复夷),◆[秦][漢]時西南少數民族中專事獵虎者的稱號。白虎,白額虎的略語;復,免除賦稅或勞役。○[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率群虎為患,[秦王]懸賞招募有能殺之者封萬戶侯。於是夷人[廖仲藥]等三人射殺白虎。○[秦王]欲如約,因嫌其夷人,乃改為“復夷人頃田不租”等厚待之,並與之“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夷人安之”。○[漢]代興起,夷人“亦從[高祖]定亂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故世人號為“白虎復夷”。

安復(安复),◆1.恢復安定。○《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招集遺民,安復社稷。”◆2.康復。○[宋][蘇軾]《答蘇伯固書》:“昨在途中,風聞公下痢,想安復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