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替罪羔羊电影剧情德国「详细介绍」

2022-03-25 11:21 作者:凤凰卫视 围观:

如果你是推理小说迷,想必一定有听过著名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大名!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正是改编自阿加莎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

凤凰卫视电影台 8月28日 21:15播出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电影由一件发生在1930年,震惊美国的纽约阿姆斯特朗家绑架及谋杀案揭开序幕。五年后,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阿尔伯特·芬尼饰)结束了在伊斯坦布尔的工作,准备登上东方快车回伦敦。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大侦探波洛

在离开伊斯坦布尔后的第二个晚上,波洛先生在睡梦中听见了一声大叫,于是把头伸出包厢外面一探究竟,正听见法国乘务员皮埃尔·米歇尔(让-皮埃尔·卡塞尔饰)在询问包厢里的美国富商雷切特先生发生何事,包厢内一名男子用法文回答皮埃尔,自己只是做噩梦。当波洛准备再次入睡时,他又听见美国贵妇哈巴德夫人(劳伦·白考尔饰)向皮埃尔投诉,三分钟前,有一名男子潜入了她的包厢。

第二天,火车行驶至巴尔干半岛时,因暴风雪而不能前进。当雷切特的贴身男仆贝多斯(约翰·吉尔古德爵士饰)为雷切特准备提神饮料时,却一直得不到响应。于是,皮埃尔用万能钥匙打开了包厢门,赫然发现雷切特已经死亡。

于是,东方快车的董事比安奇(马丁·鲍尔萨姆饰)邀请波洛调查此案。在对乘客逐一盘查时,波洛发现,原来雷切特就是当年绑架及谋杀阿姆斯特朗家小女儿黛西的主谋。惨案发生后,黛西怀孕的母亲因过度悲伤撒手人寰,阿姆斯特朗上校因痛失女儿开枪自杀,他们家的女仆也因为被冤枉是绑架案的同谋而跳窗自杀。

在波洛询问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原来火车上的乘客都与阿姆斯特朗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

轰动美国的世纪谜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很多的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比如,影片中的阿姆斯特朗绑架及谋杀案就改编自1932年的美国世纪大惨案——「林白之子绑架案」。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小查尔斯·奥古斯都·林白绑架案的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1932年3月1日晚上9点,美国飞行家查尔斯·奥古斯都·林白家的保姆贝蒂·格罗(Betty Gow)将20个月大的小查尔斯·奥古斯都·林白(“小鹰”)放在婴儿床上。约10点时,保姆发现婴儿失踪了。林白上校慌忙地四处找寻,不但没有找到,还在窗台上发现了一个白色信封,信件内容充满了错误的拼写和语法,要求林白家支付5万美元赎金,后来提高到7万美元。

很快地,当地的警察与媒体抵达了现场。此事更惊动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一名退休教师更表示如果有人愿意协助林白,就可以得到1000美元的报酬。

林白上校应绑匪要求缴交赎金,但绑匪并没有遵守承诺把“小鹰”送回给林白。5月12日,一名卡车司机在林白家附近的山区发现了小孩的尸体,其后证实为“小鹰”。法医认定小孩的死因是大范围的颅骨骨折,而且是被绑架不久即遭到杀害,绑票案随即成为了凶杀案。

当时,警方一直都没有找到任何嫌疑犯。直到两年后,一名加油站服务员收到了一张10美元油费,疑似绑票案的赎金。于是,他记下车牌号码,并向警方报案。很快,警方就循着线索逮捕了一名有案底的木匠布鲁诺·R·霍普曼(Bruno Richard Hauptmann)。经过专家及证人的指证,再加上在他的车库里找到的一万多美元的赃款,法庭最后判处霍普曼死刑,并把他送上电椅。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林白上校在证人庭上(图片来自互联网)

可是此案一直有个争论点,就是霍普曼直到临死前一刻都一直坚称自己是无辜的。而一名英国作家威廉·诺里斯更写了一本书,证明霍普曼是清白的,并指出真正的凶手是林白上校的妹夫。

此外,此案在调查的过程中,保姆格罗遭到警方的怀疑,而林白家其中一位女佣和一名位于纽约的德国花匠更因为不堪调查而自杀身亡。

同样地,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姆斯特朗家一案中,他们家的女仆也因为遭到怀疑而自杀身亡。可现实中的犯人到底是不是霍普曼呢?恐怕只能成为一个谜了······

可是,阿加莎却把案件写得更戏剧化。在2017年版本中更把案件描述为“一起命案造成了一个生命的逝去(黛西·阿姆斯特朗),十几条生命随之破碎、扭曲、终结”,说的就是阿姆斯特朗家以及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乘客们。这样的铺排,好像就是在虚构的剧情为“小鹰”伸冤。虽然是一起谋杀案,但看完电影后,却有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现实中的东方快车

东方快车是自1883年起营运的欧洲长程列车,主要行驶巴黎至伊斯坦布尔以横贯欧洲大陆,现已暂停服务。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不同时期的东方快车路线(图片来自互联网)

东方快车是十九世纪末欧洲第一列豪华卧铺列车。当时的创办人佐治·纳吉麦克因为到美国念书,第一次乘坐当时刚通车的横跨美国的豪华卧铺铁路,因此受到了启发,决定把这个概念引入欧洲。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现实中的东方快车(图片来自互联网)

因为东方快车以舒适及豪华的服务闻名,加上旅费昂贵,所以乘客有不少都是各国皇室贵族、外交家,以及商人。例如,在电影中的俄国公主(温迪·希勒饰)和匈牙利外交官,在东方快车上也很常见。

其中,有些著名的欧洲统治者也在东方快车上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例如,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一世因受到刺客的惊吓,把自己锁在了浴室。1920年,法国总统保罗•德夏内尔在夜阑人静时,笨拙地掉下了火车,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他的嘲笑,最终导致他黯然辞职。此外,曾登上东方快车的显赫乘客更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的胡佛总统。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法国总统保罗•德夏内尔掉下火车的新闻(图片来自互联网)

不仅如此,东方快车中的第2419号车厢也十分有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的一战停战协议就是在1918年11月11日,于这节车厢里签署。也因为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6月),希特勒下令把这节车厢拖到22年前德国签署投降的地点,作为确定法国投降的条件。4年后,他又下令把这节车厢炸掉,以免它“再次成为盟军的奖杯”。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一战德军在东方快车上投降签字场景(图片来自互联网)

前面提到,阿加莎·克里斯蒂很喜欢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放在她的作品里。而事实上,阿加莎亦曾数次乘坐东方快车,其中一次的经历更启发她写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作品。

在1929年2月,阿加莎乘坐的东方快车被暴风雪困在土耳其整整6天。而在1931年12月,她登上的东方快车又因为降雨引发洪水,而被迫停驶了24小时。在这过程中,她仔细记录下了这次经历,包括火车上的一些乘客,其中一位美国老太太更是《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哈巴德夫人的灵感来源。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阿加莎•克里斯蒂

可是,由于在二战时铁路被破坏的缘故,东方快车一度被迫停止服务,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而战后航空业的蓬勃,使得出行比以前更加快捷便利,所以吸引了不少人转搭飞机出行。例如,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乘搭东方快车的话大约需时两天半,可是飞机却只需两个多小时。因此,东方快车开始没落。

加上二战后,美国跟苏联之间的冷战也加速了东方快车的没落。当时以共产主义为主的苏联觉得东方快车的豪华是资本主义的象征,所以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尤其是位于东欧的铁幕国家,对于乘搭东方快车的乘客的入境多有限制,甚至拒绝入境。

此外,因受到之前所签订的合约被迫开放边境的共产主义国家,却对东方快车的入境诸多阻挠,例如要求他们入境前需换成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车厢运行。这些车厢通常都十分老旧,对比东方快车的豪华根本连接不上,这使不少乘客却步。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绿皮车)的车厢(图片来自互联网)

现今类似的铁路

虽然现在东方快车已经暂停服务,但是全球奢华酒店品牌Belmond推出了类似于以前东方快车的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是现在全球数一数二的豪华火车。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有多条路线,主要是从威尼斯、巴黎、伦敦和凡罗拿出发。车厢设计风格十分奢华,其中,更设有豪华套房,让乘客不仅是乘坐一列火车,而是像置身于皇宫一般。在铁路游的过程中,乘客更可享用精美的膳食,包括用时令食材烹调的美食。如果想要乘搭这列豪华列车,价钱大概$25,000左右起。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威尼斯-辛普伦东方快车(图片来自互联网)

除此之外,位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这条铁路贯通了莫斯科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且设有通往蒙古、中国和朝鲜的支线。其中的K19/20次列车和K3/4次列车都是连接北京和莫斯科的路线。不过,K3/4次列车途径蒙古且沿途风景变化较大。列车全程至少需要5天。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K3/4次列车(图片来自互联网)

想必这两条铁路最有名的除了它的路程之长,还有其中的危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对中国商品有大量的需求,所以当时有不少中国人都走上了倒卖小商品的淘金路(又称“倒爷”」),而从北京到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就成为最重要的货物通道。由于当中大部分带货的人身上都有大量美元,因此吸引了不少不法分子,甚至组成帮派,连群结党地抢劫犯案。

其中,最有名的是在1993年5月26-31日发生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由于中国乘警不能跨境执法的关系,他们必须在二连浩特下车,本应由蒙古的警察接手,但他们却没有上车执勤,形成了一个漏洞。在5月26日这一天,当列车驶进蒙古的时候,就是歹徒们犯案的好时机了。一群歹徒趁着列车已经离开中国边境,就手持尖刀和瓦斯枪对包厢其他的乘客进行抢劫,甚至还强奸了其中一名女乘客。他们进行了近10个小时的抢劫后,终于在列车抵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才下车。

可是,另一伙歹徒(以朱兴金和赵金华为首)却在这一个站上车了,他们手持砍刀和手枪,对车上的乘客们进行另一波的抢劫。这还没有结束,当列车驶入俄罗斯境内时,臭名远播的牛顿上车了。因为朱兴金和赵金华两伙人正从车头往车尾洗劫中,于是牛顿选择了从车尾往车头方向洗劫。他们更将受害人捆绑起来毒打搜身。

这宗轰动一时的大劫案发生后,中国警方马上展开了多次跨国大追捕,最终逮捕了多名事件中的核心人物。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改编自《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的电影海报 - 《中国十大奇案之中俄列车大劫案》

既然中俄之间有这么一条著名的铁路线,为何现在的中国导演和编剧们不参考一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蓝图,创造一部更大规模的中国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呢?

1974年 VS 2017年版

除了由西德尼·吕美特于1974年所执导的经典版本《东方快车谋杀案》外,2017年,肯尼思·布拉纳也自导自演了一部新《东方快车谋杀案》,他所饰演的就是片中主角波洛侦探。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 电影海报

虽然故事内容大同小异,但是新版电影中的布局与1974年版的却很不一样。电影的开端并不是以阿姆斯特朗家的绑架及谋杀案揭开序幕,而是以波洛先生被邀请去耶路撒冷调查一宗教堂文物失窃案所展开;而阿姆斯特朗家的案件却是在中段才开始带入。

但是,两部作品对比下,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明显更忠于原著,其中对于案件的描绘及演员班底也是令这部电影成为经典的一大原因。

在原著中所刻画的波洛先生是一名“身材矮小、衣领竖起来围裹到耳朵、整个脸只露出淡红色的鼻子和两撇仁丹胡”的人,样子看起来还有点滑稽。1974年版的饰演者阿尔伯特·芬尼,就比较符合原著所描述的波洛先生。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1974年版波洛先生饰演者 -- 阿尔伯特·芬尼

但是,2017年版的波洛先生却是由肯尼思·布拉纳自导自演。就这样说肯尼思·布拉纳的名字,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告诉大家他就是《哈利波特》里面的基德罗·洛哈教授,《信条》里的大坏蛋安德烈·赛特,大家可能就知道他是谁了。肯尼思·布拉纳所饰演的波洛先生看上去就是一个高大、帅气凛然、英国绅士的形象,完全跟原著描述的不一样。

还有一败笔就是,新版电影把波洛先生设定为一个直觉很准的人,因此查案的过程,以及最后的推理都明显比1974年版的草率很多。很多波洛提出的推论和他对众人真实的身份都没有交代清楚。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2017年版波洛先生饰演者 -- 肯尼思·布拉纳

此外,1974年版的电影比较注重对每个角色的刻画,反而2017年版的就只着重在某几位主角身上。在看1974年版的电影时,观众很快地就能掌握到每一个角色的人物性格,而且每个角色的戏份比较平均。在电影里,欧尔森小姐的饰演者英格丽·褒曼更凭着精湛的演技,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可是在2017年版中,欧尔森小姐的饰演者却换成了年轻貌美的佩内洛普·克鲁兹,没有了浮夸的瑞典口音,戏份也比较少。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英格丽•褒曼与佩内洛普•克鲁兹分别饰演1974年与2017年版的欧尔森小姐

可是,2017年版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员班底中加入了黑人角色,因此情节也增加了一个小插曲。哈德曼教授(威廉·达佛饰)跟乘务员表示自己不想跟阿巴思诺特先生(小莱斯里·欧多姆饰)一起坐,更说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示自己并不与他为同一类人。当隔壁的戴本瀚小姐(黛西·雷德利饰)反对他的看法时,他却以红酒跟白酒当作比喻,指如果将红酒跟白酒混在一起的话,就会毁了两者。戴本瀚小姐马上把自己桌面上的两杯红酒跟白酒混在一起,说自己更喜欢“桃红酒”(Rose),来表示自己对此话题的看法。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2017年版的戴本瀚小姐

此外,布克先生(汤姆·巴特曼饰)在请求波洛先生帮忙调查雷切特谋杀案时,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如果把案件交给警方处理的话,他们一定会随便找一个替罪羔羊,可能是马奎斯先生(曼努埃尔·加西亚-鲁尔福饰 – 原著及1974年版的福卡雷利先生),因为他有着一个拉丁裔的名字;或者是阿巴思诺特医生,纯粹只是因为他是一个黑人。

原著及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均没有黑人角色,在新版中加入黑人角色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好莱坞吹起了追求多元、性别、种族平等的风潮。以上的例子恰好带出了在30年代白人看待黑人的态度,种族歧视问题在那个年代仍然很严重。

但是换一个角度讨论,新版电影的视觉效果跟配乐都比1974年版更好。新版电影中无论是场景、布景、角色服装等,都比1974年版的华丽很多。而且在新版中,火车并不是因为暴风雪而停驶,而是因为雪崩而导致列车脱轨,因此除了像原著及1974年版的波洛只留在车厢里询问。在新版中的波洛转换了好几次的询问地点,与戴本瀚小姐的询问更是在雪地上进行。这样的设计比原版更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新鲜感,整体感觉也更加美观。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波洛与戴本瀚在雪地上的询问

还有,新版电影较快的节奏与紧张的配乐,更加符合现今悬疑推理电影的节奏。

但整体而言,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始终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其中查案的缜密度,还是对于人物的刻画,都最贴近原著。

由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实在是一部太经典的推理小说,因此除了以上两部电影改编版本以外,在2001年和2010年也分别推出了美国电视电影版本以及英国的电视剧版本。日本也在2015年推出了改编版的日剧《东方快车谋杀案》。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日剧《东方快车谋杀案》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最后,波洛先生收到了下一个案件的委托,去的目的地就是尼罗河。至于波洛侦探在尼罗河要面对什么样的案件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尼罗河上的惨案》海报(暂定于2022年上映)

即将播出

《东方快车谋杀案》8月28日 21:15

美国富翁于火车包厢中离奇死亡,凶手到底是谁?

文 | Michelle Tam

编辑 | 福尔魔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