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弗兰兹电影剧情结局「解说」

2022-03-24 18:54 作者:先驱娱乐 围观:

导语:法与德,存在爱情的可能

《弗兰兹》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部等待太久的片子。欧容并没有用半帧画面展现战争,但是敌视和对抗却在各处显现。两次战争之后,法国和德国的隔阂感,从国家深入到各个民族之间。敌视的情绪向各处蔓延,即便是最小的城镇也容不下异国来客的身影。鬼才导演的叙事风格再次转换风格,用更为古板的对称式叙事来展现战争的创伤。

《弗兰兹》改编自莫里斯·罗斯丹的舞台剧《我杀的那位》,但是在欧容之前早已经有大师完成影视化创作。刘别谦以《破碎的摇篮曲》的名字,将《我杀的那位》一举捧红。有刘别谦这座大山在前,欧容的二次创作之路无疑是非常的困难。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欧容再次拿出自己的鬼才思维观。女性视角、爱情题材、悬疑风格,欧将三种毫不相干的元素捏合在一起,打造出一部罕见的温柔情调反战电影。

"想象力极为丰富且组合相当精妙的划时代作品"——《好莱坞报道》实际上在西方大多数媒体的眼中,《弗兰兹》依旧是一部典型的欧容作品,极强的争议性、毁誉参半的口碑,这些欧容电影的老问题,又再一次出现在《弗兰兹》的身上。但是专业媒体人的批评声音,并没有让欧洲影迷对于《弗兰兹》的好感被淹没。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弗兰兹》宣发海报

从话题点来说,《我杀的那位》本身便极富争议性。欧容巧妙的利用到争议性的存在,将其作为对称式的叙事框架灵感来源,展现出战后两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环境、民众思维方式。这些不同之处之下,欧容的叙事情节设计当中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社会风貌背后,掩藏着德法双方相似的敌意。

一、女性视角,反战影片的套路重新结构化处理

抓住欧洲影迷的关键,正是这个共同点的设计元素。战争是不同民族的碰撞,文化和思想在其中走向更深层次的矛盾之中。欧容没有刻意去书写这些矛盾,转而是用安娜这样一位女性角色,将双方的矛盾讨论放入更私人化的世界当中。安娜个人的和解,正代表着欧容对于战争背后故事的反思。这是一部没有硝烟的反战片,最温柔的情爱桥段背后隐藏着欧洲共同的战争思考。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弗兰兹》的男女主:安娜和安德里安

在关于《弗兰兹》的影评当中,安娜的女性视角选择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讨论。故事的开头,由安娜缅怀亡夫作为起点;故事的结束,以安娜同亡夫杀手安德里安和解作为终章。无论始末,安娜都是贯穿全片无法被绕开的存在。大部分的镜头故事,都是围绕着安娜的亡夫生活所展开设计的。

非常值得玩味的是,欧容再次将故事情节赋予悲剧性的色彩。安娜的战后生活,从封闭的哀怨深闺妇人,到最后走向开朗的小镇女神。打开心扉的关键,正是自己的杀夫仇人-安德里安。安德里安本应是站在她对立面的存在,却成功用自己的法式浪漫,让这位德国遗孀沉浸在虚假的爱情故事当中。特此欧容为了反映出讽刺感,特地用上影像色调对立进行氛围营造。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弗兰茨》安德里安向安娜亡夫忏悔

能够看到全片跟随安娜的视角,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沉闷的黑白影像色调。唯独只有同安德里安独处的时光,安娜的世界才会在银幕上重新回归到彩色。欧容用极强的色彩暗示,表现出安娜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这种极强的色彩跳脱感,使得观众会在色调转化的时刻,突然走出沉浸感的观影体验来领略影片。

二、色彩跳脱,故事线发展的多元化解构

安娜对安德里安的笑容多灿烂,故事情节的走向便有多讽刺。这是在前半段故事当中,观众站在上帝视角的解读和感受。唯独只有安娜和亡夫的家人,对于安德里安报以宽厚的态度。德国小镇对于法国人安德里安,都表现出极强的敌意。两国交战过后,冲突和敌意的存在无可厚非。但是只有被害者的家属,敞开对杀害者的关怀,这点的逻辑设计可以说非常的毒辣。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欧容同《弗兰茨》演员交谈

但是当安娜来到巴黎,在法国人的中心感受到对德国的排斥。这时候前半段的灰暗和彩色跳脱,便有了全新的意境解读。后半段的故事当中,安德里安和安娜的情节当中,依旧有彩色和黑白的双影像色彩设计。当我们依旧站在安娜的视角看待故事,会发现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安德里安和安娜的境遇和情况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敌意和抗拒,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双向存在的事实。上下阙两段故事当中,酒馆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物群像聚集地。法国和德国人都表现出相同对邻国的敌意,表现出对于自己国家相同的热枕。欧容的故事依旧是围绕着安娜展开,但是此时的故事已经不再是局限于私人恩怨,而是上升到讨论到时代对于人的绑架。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弗兰茨》亡夫和安德里安的画面

造就敌意出现的背后,是时代和国家利益的问题。个人在这些问题之上,是毫无选择余地的被绑架者。这是欧容借助杀夫故事的框架,所希望传递给欧洲影迷的故事核。此时的观众,领悟的是战争带来的双向伤痛,而不再是德国作为战败者一方的苦闷。前半段的故事是要安娜和亡夫的家庭放下成见,后半段的故事是要安娜打破局限,让安德里安重拾直面战后生活的勇气。

三、写意艺术,欧容用"恶趣味"叙述温情的感触

全片的故事从总体上来说,理解起来并不会让人感到十足的困难。但是与之相对的是,《弗兰兹》作为一部典型的欧洲艺术片,依旧是存在着相当多导演的私人产物。色调变换、镜头调度、音乐和诗歌的元素,欧容无时无刻都在卖弄自己的涵养。比起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用更为商业的制作表现作品,欧洲电影更喜欢展现出自己艺术化的一面。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弗兰茨》当中男女主第一次正面交谈

这也让《弗兰兹》看上去极富诗意,每一帧的画面都是精致的艺术家杰作,每一句的台词设计都是让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不过大部分的元素概念,欧容都没有设计出太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唯独只有对马奈《自杀》这幅画的使用,很少会有人理解欧容采用这幅画作为结束镜头的缘由,也更难有人感同身受为什么男女主都对这幅画非常的痴迷。

没有对战争的描写,但敌对情绪无处不在,欧容用电影化解战后的痛

影片中男女主共同观摩马奈《自杀》

仔细深入思考,马奈这幅名画的字面意思已经揭示出缘由。"自杀"仅仅对于欧容来说,是一种概念的元素。借此机会,欧容表现出安娜和安德里安对于过去的消解。这幅画代表着男女主对于过去的释怀,代表着被时代催促的人物,借此机会摆脱枷锁的影像符号概念。写意化的艺术桥段处理,是欧容作为"鬼才导演"一贯的影像处理手法。

结语:艺术化的处理,被埋没的市场

《弗兰兹》从学术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成功的文艺片作品。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主流观众来说,这样一部沉闷并且大篇幅采用黑白影调的作品,自然是不讨好的存在。或许能够从中找到反战消解的另一种概念和思路,但是叙事缓慢的设计解构,会让快销时代的大部分影迷感到不适应。并且从方方面面来看,《弗兰兹》的主旨仍旧是营造悲剧。

法与德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过后,将叙事线用在小人物的身上,《弗兰兹》并没有打算表现出一个理想、圆满的结局。通篇都是爱情的元素,采用女性视角的演绎方式,但还是选择一个让人叹惋的结果。大片的黑白色调、沉闷单一的叙事线,以及缓慢的故事情节发展,对于欧洲之外的电影市场来说并不友好。不妥协,是欧容对于电影制作的一贯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