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小花电影剧情照片「解析」

2022-03-22 17:46 作者:一路娱乐 围观:

1980年5月,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在北京揭晓,由前涉编剧、张铮导演的《小花》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说说它的改编与摄制

《小花》是根据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改编时,编导不仅舍弃了小说关于一九四七年我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个重要历史转折的全部描写;舍弃了交待战争形势发展利有关交战双方矛盾冲突的内容,把战争场面推到背景,而且运用了新的电影语言。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只有通过革命战争才能改变人的命运、阶级的命运这主题。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小花因为找不到哥哥被周医生带到卫生队去途中,她们路经一片树林,触景生情,引起周医生回忆十七年雨夜托孤的情景。导演在处理这一情节时,运用了彩色和器白镜头穿插的表现手法,黑白镜头表现回忆部分,彩色镜头则反映现实。拍完之后,他们将镜头组接在一起,回忆倒是很清楚,观众也能看懂,但是,黑白镜头的穿插只能成为纯情节的交代,并不动人。剧情的发展也很沉闷、缓慢,给人以厌倦之感。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说说它的改编与摄制

毛病出在哪里呢?

经过分析,他们发现这样处理只是在用一种平淡的语调讲述故事,没有把自已对发生的事件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于是,他们打乱了原有的素材。补拍了四个彩色镜头,才救活了这场戏。

第一个镜头,周医生从远处走来,仿佛看到什么然后接黑白镜头,当年伐木工人何向东抱走孩子的情景。

第二个镜头,周医生在搜寻着自己的记忆,仿佛听到有人喊她:“周医生,周医生!”她不由自主地回过头去,接着是黑白镜头,何向东呼喊她的声音,何背着周负伤的爱人从灌木丛里匆匆而来。

第三个镜头,当何催促周把婴儿交给他时,切入第三个彩色镜头,周仿佛听到婴儿的哭声,心如刀绞。接着又是黑白镜头,周把孩子交给何。

第四个镜头,当何抱走孩子以后,切入第四个彩色镜头,现在的周医生和当年发生的情景不断地产生交流,情绪越来越激昂,黑白镜头部分推动了彩色镜头部分周医生的情绪。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说说它的改编与摄制

影片的结尾也是颇具匠心的。他们先是将三兄妹的团聚置在翠姑牺牲之前,通过她死前的微笑,表现一个普通革命者的意念―她对生命的满足。她在人间只生活了十八年,但是她为中国的这场革命战争,为千百万家庭命运的改变洒尽最后一滴血,她感到死而无憾。导演者在这场一共四十二个镜头的高潮戏里,只设计了一句台词,即当翠姑见到哥哥时,声音微弱、无限深情地叫了声:“哥哥!”同时,把她的死设计在林中的白色帐篷里,采用彩色片高调摄影,以示死者的高尚和纯洁。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说说它的改编与摄制

但是,样片拍出后作者不同意妹妹牺牲的处理,他的原意是要表现团圆。怎么办呢?他们感到非常为难,既要接受作者的意见,又想保留自己的设想。导演者既不愿在两个截然相反的意图上搞折衷,又不愿凑合了事。于是,他们在这两者之间徘徊了整整一个月,在剪辑台上经过了六次不同方案的剪辑都不满意。最后在一位同志的启示下,摄制组只增拍了一个镜头,几乎保留了原来拍摄的全部镜头,经过再一次组接,使影片的结尾产生了新的含意。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说说它的改编与摄制

他们是这样处理的:增拍了一个水中不停地闪烁着光斑的镜头,把它剪成半呎、二呎、三呎、六呎等不同长度,插进翠姑在昏迷中的梦幻里,把梦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时而梦幻,时而现实。表现她在生命垂危时刻对哥哥的思念;当哥哥赶来时,她感到满足,在微笑中慢慢地合上眼睛――她继续梦幻着,看到哥哥正给新参军的小花授枪,看到无数鸽子飞起,看到树梢上闪烁着五颜六色、光芒四射的太阳,……影片就这样结束了,翠姑是死还是活,留给观众去想。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小花》,说说它的改编与摄制

《小花》获得了许多人的好评,也受到过一些批评。有人说它有些地方严重地违背了生活真实,经不起推敲,并且具有唯美主义倾向……

褒贬之词。几乎是每一部优秀影片都要遇到的。不足为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