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龙之战电影剧情图片「详解」

2022-03-21 20:19 作者:荆轲166 围观:

《龙之战》:惨烈的浴血鏖战,悲壮的英雄颂歌

许久以来很多国产战争片都是“两缺一没有”,缺乏富于感染力的战斗场面,缺实实在在血淋淋的表现方式,没有干脆利落的流畅剧情,观赏起来百无聊赖。《龙之战》却让国产战争片雄起了一次。影片遵循“表现”的美学原则,做到了影像故事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人物性格化,用劲爆战斗场景来呈现战争的残酷,对于观众而言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作为晚清政府对阵海外列强唯一完胜的战役,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取得的辉煌战果,是近代史上中国少有的荣光。《龙之战》再现的正是这场战役的惊心动魄。故事讲述的是老将冯子材怎样率兵以弱胜强大败法军。影片还原历史真实见准度、刻画人物性格带精度、体现战争惨烈有力度、昭示精神内涵显高度。如此“四度”相加,让这部有着血性与刚武的古装战争片,就如一包巨型“肾上腺素”,给所有观众以感官与心理上的双重震撼。镜头语言不但在绘声绘色地描述情侣的儿女情长、同袍的深厚情谊;也鞭辟入里地揭示侵略者的惨无人道、清军内部的派系倾轧,更精准有力地显露战场的惨烈与血腥。

《龙之战》:惨烈的浴血鏖战,悲壮的英雄颂歌

开篇即显示影片的不同凡响。航拍镜头形成居高临下的鸟瞰,雄鹰展翼翱翔长空,犹如苍天俯视芸芸众生,显现故事拥有大格局的气派。冯子材一干人等骑马涉水,半渡遭到鳄鱼的凶猛围攻,人鳄大战浪花四溅,咬死的马匹之血染红流淌的河水。如此人兽相搏的惊险情景在国产片中前所未见,造成吸睛效果,引发人们对故事追看的好奇心。当冯子材用银两赎回被俘儿子相贤,法军射杀剩余战俘的画面,又传导出侵略者的残忍无情。这一连串内容被安排得紧凑有序,导演的掌控力可见一斑。

故事的前半段是冯子材整军经武的积极备战。以安南(今越南)为跳板进犯中国的法军,屠村挖坟让百姓人心惶惶。解甲归田的老将军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年近古稀的他招募旧部重组萃军,卖人情给淮军主帅苏银奎,让两军齐心协力。一文一武两个桥段成为爆点。一对一对单挑孔武有力的黑人军官克里斯,老而弥坚的冯子材决死相拼、手刃凶顽,打破法军是神魁的迷思,唤起全军上下的斗志。法酋尼格里送来南极仙翁的音乐盒,嘲讽他应回乡养老。冯子材则绵里藏针,用套着铃铛的怀表来回敬对方,后者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己会给他送终。而壮族女蛙潜水破坏船只、黑旗军滚石伏击运输队等小规模战斗也设计得新颖独特。

《龙之战》:惨烈的浴血鏖战,悲壮的英雄颂歌

故事的后半段是惨烈异常的殊死决战。提棺出征的冯子材依靠地形,梯次部署兵力;尼格里率领法军来势汹汹。冷兵器与热兵器并用,枪炮轰然响起、马上挥刀砍杀、长弓短弩连射箭镞,双方进行着惨绝人寰的战斗,显得是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法军用大炮狂轰滥炸,密集的炸点连续引爆,制造火光四起。法军发起潮水般的冲锋,广西狼兵寸土不让坚守阵地,无休止的往来拉锯让战场犹如绞肉机,阵地上尸堆如山。远景可见硝烟弥漫的宏大场面;两军攻防通过中景展现排山倒海之势;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则由近景表现出来。山中酒窖被引爆,引发排山倒海之势的壮观火流,成为清军痛歼强敌的秘密武器,赢来最终的胜利。

看着片中萃军将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坚强神经和忠贞信念,奏响的抗击外侮的灵魂壮歌,会让你对英雄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刘佩琦不愧是老戏骨,他在片中完全表现出冯子材的英雄气概,不但刻画出老将军的智与勇,更将其为国为民的丈夫意气演绎得入木三分,并且展现出角色对百姓仁慈悲悯、对士兵爱护有加、对同袍推心置腹、对强敌的毫不畏惧,还用一脸悲苦显明痛失爱子的心如刀绞。其嘴中说出的一句句豪言壮语,其听来铿锵有力、慷慨悲壮。相声演员曹云金难得不搞笑,用心演出青年将领冯相贤的能文能武。

《龙之战》:惨烈的浴血鏖战,悲壮的英雄颂歌

影片的结局是悲怆的。一味求和的清政府乘胜即收,导致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含恨退兵的冯子材无限悲愤,他卸甲点燃烟袋锅。而烟丝的火花升腾出的图画,显现中国疆域的变迁,中国地图的形状由海棠叶变为雄鸡。这一幕别具深意,既是说明单纯个人无力改变历史,同时也在提醒着亿万国人,我们不应再让自己的国土失去分毫。真心希望影院能提高本片的排片量,因为这样既能提振民族精神,又有娱乐价值的佳作,值得每个中国人都看好好一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