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绝密行动电影剧情「详细介绍」

2022-03-21 19:56 作者:人文风云 围观:

《 我 的 锦 州 我 的 国 》——中国现代史上“锦州事件”的坚韧叙事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在具象的断壁残垣中,遮蔽了一段淹没了的辉煌,谁能想到,近乎百年之前的老城旧楼,就是当年那一场震惊世界的“锦州事件”的发生地,竟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史,息息相关!

一转眼,九十年了-----

[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

——连载之五十

绝密行动

1932年2月23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里,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一天。

翻开郑孝胥的日记,在这一天他的记载虽是寥寥几笔,却颇有内容:

十八日(2月23日)七时至周水子换车,九时半至旅顺复命,召对,极言当借力试行,上乃定为摄政一年之策。板垣来觐。归大连。大七夜半始归。

在我看来,郑孝胥在第二天的日记,应该是对于23日的补充。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十九日(2月24日)板垣所示:立国制度名曰民本制,国曰满洲国,君主曰临时执政,年号曰建国:上留民本制及临时执政二事未答。

板垣又示《满蒙人民宣言书》底稿及拟上《即位宣告文》,此文草草,不可用,为之拟稿。------大七赴旅顺,使代奏曰“与日本司令部所请制度不必争辨,俟人民表至再定行止之略。”------大七自旅顺归云:今早使万绳往告板垣,以不允民本制及临时执政二事,板垣仰天不答。

久之。郑垂九时半至行在请对,力请勿驳;同对者罗振玉、商衍瀛万绳栻皆不敢言,惟陈曾寿力言非君主不可。郑垂复引少康邑纶、瓶正,辨难久之,上乃决,复命万绳往召板垣,遂改“一年”句为“暂为维持”四字,板垣退而大悦。

昨日本庄两次电话来询情形,板垣今日十一时当去。暂许之议,十时乃定,危险之机,间不容发。盖此议不成,则本庄、板垣皆当引咎辞职,而日本陆军援立之策败矣。虽曰集权制度,观其事势,未能骤集,犹待外得日本、内得人民乃可为也。

郑孝胥的文字功夫,甚是了得,颇得司马公的史记之法。虽寥寥几笔,则生动勾描出人物的动态举止。此篇日记,真实记载了溥仪对于称为做“临时执政”与日本关东军的根本分歧点。又将“一年为期”,改做“暂为维持”,才使版垣从“仰天不答”转化为“退而大悦”。一抑一扬,细腻而又传神极了。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1932年2月23日,这个日子,给溥仪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奇耻大辱。在溥仪来说,这是“屈蜷求伸之计”,他把尺蠖为了向前行而不得不弯曲身体,用来比喻自己为了更大的发展不得不先屈服。“屈蠖求伸之计”从那一刻起,便成了溥仪面对关东军的行为准则。在那以后,在《绝密会见录》的记录中,溥仪有一段时间被关东军司令官称为“执政”,内心一定是感到非常屈辱的,但是在关东军司令官面前他绝不表现出愤怒的样子。

两天后,“东北行政委员会”向内外公布了“新国家”的“政体”。

紧接着3月1日上午九点,在“奉天”发布了“满洲国建国宣言”。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关东军参谋片仓大尉在3月1日的《满洲事变机密策略日记》中这样写道:“现在虽然只剩下迎接执政就任,但不得不说新国家前途艰难。”

的确,对于关东军来说,溥仪的态度如何,是“满洲国”能否顺利建立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关东军甚至担心:溥仪究竟会不会老老实实地出席“执政”就任仪式?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建立了。面积为七万七千三百十四平方里、人口约为三千四百万(战争结束时在“满洲国”的日本人口为一百五十五万)。长春改名“新京”作为“首都”,在爆发“九·一八”事变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一个所谓的“新国家”就诞生了。

虽然中国人(满洲人)被任命为行政机关各部门的“总长”(大臣)、“省长”“县长,但是“总务长官”及各部门的“次官”“副省长”、“副县长"等第二把手的位置都被日本人占据了。“满洲国”的行政组织实际上是以“总务长官”为中心的日本官吏运转的。

立刻,“新政府”便向美、英等十七个国家提出了承认“满洲国国际地位的要求。

但是以发表过不承认新局面的美国为首,各国都没有承认“满洲国”的意思。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奉天”总领事石射猪太郎这样回忆道:

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局部解决方针,制造既成事实,在战略战术上无所不为,证明其行为必要性的理由全部都是虚构的,其中最大的借口莫过于“三千万民众的民意”以此为理由建立了满洲国。除了数名清朝遗臣之外,难道有一位东北三省的中国民众希望独立吗?首先根本没有與论。所谓的舆论全部都是形式上的弄虚作假。(《外交官的一生》)

如同片仓在《满洲事变机密策略日记》中所担心的一样,“新国家”刚诞生就遭到挫折。

“满洲国建国”五天后,1932年(昭和七年)3月6日。

三天后,将要举行“执政就任仪式”,此时,溥仪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在这期间,“东北行政委员会”因溥仪被推举为“新国家”的“元首”,以三顾之礼,先后三次派遣使节请他上任。溥仪决定,暂时担任一年“执政”。

廿七日(3月3日)三时赴长春,至站迎者甚多。在大和旅馆公宴郑、臧、熙,集者数十人。大局略定,板垣邀饮酒家。晚车返奉天。

三十日(3月6日)扈驾,七时发旅顺,至沙河口九时,乘快车,四时至汤冈子,驻跸对翠阁。板垣来觐。缮致本庄繁书。板垣以司令部命,献日金二十万元备即位恩赏之用。六时,后及二格格至行在。夜,与板垣商定参议府、国务院名单进呈。

初二日(3月8日)晨七时半发汤冈子,日本军警卫甚严。臧式毅自奉天迎驾。张海鹏、熙洽自公主岭迎驾。三时十分至长春,驻跸市政府。市户皆悬新国旗,色黄,上隅列青、赤、白、黑四色。夜,至永衡官银号议即位典礼,寓大和旅馆。------

初三日(3月9日)至执政府。午后,日本本庄繁司令,满铁总裁内田康哉皆来长春贺即位,命郑孝胥至车站迎之。三时,即位礼成。行升国旗礼。降敕四道:特任郑孝胥为国务院总理;臧式毅为民政部总长,谢介石为外交总长,马占山为陆军总长……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日记记录3月6日,清晨七点三十分,披着御寒披风的溥仪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避开众人眼目,乘车离开了旅顺的住处。跟随溥仪的有郑孝胥、郑垂父子,罗振玉、罗福葆父子以及日本人工藤忠、甘粕正彦、上角利一等一行三十人。

早上九点零八分,一行人乘坐从大连沙河口车站出发的“满铁”线快车,向北行驶。首先到达的目的地是溥仪离开了四个月的汤岗子温泉。下午一点四十九分到达汤岗子车站后,一行人就进入了对翠阁。

溥仪将从汤岗子出发,去完成3月9日在长春举行的“执政就任仪式”。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道非同寻常的难关在汤岗子等待着溥仪,那就是和关东军板垣征四郎大佐的交涉。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1932年2月由关东军所作的名为“满洲国执政就任程序”的绝密文件留存至今。有关3月6日从旅顺出发至3月8日到达长春的有关溥仪的行动,在这份记录上写着“这期间的行动为绝密行动,禁止登载于报”。

根据“满洲国执政就任程序”的记录,从旅顺到汤岗子使用普通快车。“警卫为便服宪兵两名、便服警官一名、特警两名、随从七名”。

考虑到这是绝密行动,因此规定警卫人员身穿便服。逗留在汤岗子的溥仪的行动也被严格保密。

3月8日,溥仪和婉容一行,从汤岗子车站出发前往长春。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有一段当时面向世界播放的新闻纪录影片,画面有去完成“执政就任仪式”临出发前,站在汤岗子温泉对翠阁门前的溥仪。可以看出溥仪面容紧张,。戴着墨镜,身边陪伴着的是婉容。溥仪夫妇二人友好地出现在公共场合是非常罕见的。在现存的影片中,这恐怕是最早的,以后也再未看到过。当时溥仪是二十六岁。

一直对溥仪的行踪保密的关东军,为何在溥仪从汤岗子前往长春时大方地摄影师拍摄呢?其中有一个重大的原因。

(未完待续)

[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

名家专栏(白雪生)‖ 连载之五十:绝密行动

作者:白雪生

国家一级作家,原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丶理事,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丶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会员,锦州市文联原主席、锦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渤海大学专家客座教授,锦州市政协文化顾问等。连任多届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剧代会代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部星光奖、文华奖获得者,其作品多次被选入国家专业艺术高校和中、小学教材。

[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微风]

作 者:白雪生

来 源:锦州市文联

图 片:网络

版式设计:一文

责任编辑:老龙

出 品:人文风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