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残疾人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21 07:45 作者:北京残联 围观:

以挚为心,携友同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挚友语音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用文学展示残疾人心底的亮色——试论许福元残疾人小说题材的艺术特色》,作者张骥良。

《挚友》语音版 | 用文学展示残疾人心底的亮色——试论许福元残疾人小说题材的艺术特色

许福元是一位从田间地头走上文坛的著名农民作家。我们分析一个作家的作品,首先要说到他的为人,再分析他作品上的特色与创新。因为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由于作家在情感上把残疾人当朋友。因此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不乏残疾人题材的小说创作。

我作为一个视力残疾人,又是许老师的学生,对于许老师残疾人题材的文学创作,谈点一己之见。小小说《残疾人》是一篇震撼心灵的力作,故事情节简单。一个开奥迪A6的富家女,在她打算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遇到了一位身体重残的丑女人。让她感到吃惊的是,天下竟然有这么丑的女人。接下来发生的两件极为平凡的小事,一下子改变了这位富家女的命运。一件是丑女人指责她的车轮压了一株野花,让富家女的内心世界震撼了,她震惊:“一个这样丑的女人竟这样珍惜一个弱小的生命与平淡的美丽”。接下去经过几句平平常常的对话,丑女人的自豪与自信,彻底征服了富家女的心,她泪流满面地对丑女人说:“你不是残疾人,你很健康!我才是残疾人呢!”

小说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把两位女主人公都写活了。那丑女人尽管穷,尽管丑,但她的内心世界里并不缺乏爱,美与自信。而那位富家女尽管拥有财富,但因找不到爱与自信,从而绝望。作家让这两种原本互不相干的人物之间发生了故事,作家有一双透视生活,发现社会现实的眼睛。这两类人物,不是作家凭空编造出来的,是他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的产物。

《挚友》语音版 | 用文学展示残疾人心底的亮色——试论许福元残疾人小说题材的艺术特色

微型小说《脚》篇幅更短,区区只有三四百字,人物只有两个。一位总嫌自己的脚长得不好看的黄女士和一位小鞋匠。黄女士来到小鞋匠赵师傅摊前修鞋,小鞋匠一边给她修鞋,一边听她唠唠叨叨地数落自己长了一双白薯脚,什么鞋都穿不出样子来。小鞋匠总是平心静气地听着,她居然羡慕起修鞋这一行来。原因很简单,自己给自己修鞋不用花钱。小鞋匠回答她仍然心平气和:“我不用修鞋。”黄女士十分吃惊,小鞋匠撩开又长又宽的皮围裙,黄女士一下子惊呼起来:“你……没有脚?!”

小说的构思极为精巧,黄女士这一声惊呼把小说推向了高潮。一个没有脚的小鞋匠,却从事着修鞋的行当,这是作家匠心独运的构思吗?回答是肯定的。这是作家特意夸大残疾人的残疾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在我们北京残疾人群体中,连双臂都没有的重度残疾人,有人竟然成为无臂的画家,连一点光感都没有的盲人,竟然成为了盲人作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家观察残疾人的生活是细致的,把握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是准确的。这位小鞋匠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他尽管没有脚,却用自己学会的一技之长,延长了别人脚下漫长的道路。

他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面临的现实,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这篇微型作品里,这个普普通通的残疾人小鞋匠,却放射出小人物特有的光芒。

《最后一片红叶》同样是一篇短小说。它美得如同一首散文诗。它在带给我们思考的同时,还带给我们一种诗意的美。这么凄婉,动人的一个故事,配上这么浓烈的秋景,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一个行将走向无边黑暗的年轻女性,独自一人来到红螺寺。她要在自己失明之前,亲眼看看深秋的美景,看看红叶,看看这个光明的世界。然而枫树树梢的顶端,只剩下最后一片红叶了。她伸手去摘,无奈根本够不着。然而她仍然执著地站在树下,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片红叶采下来,她要珍藏这丹心一样的红色,珍藏这最后的光明。在一家三口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愿以偿了。她在药师佛前许下了愿望:“让我一个人承受黑暗吧!让天下所有人都光明。”

这是多么美好,阳光的心灵呀!读到这儿,我猛然想起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因此我固执地相信,这位行将走进黑暗的年轻女性,是不会走向黑暗的,因为她心中有一盏不灭的明灯。就算她万一失明了,她那颗善良的心灵,也会化作一轮太阳,照亮她脚下的道路。

《闻字》是以我为原型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中有我的影子,但没有半点纪实痕迹,作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了一系列的虚构与合情合理的想象。作者抓住我看书时,鼻尖与纸面没有距离这一特点,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小说的题目《闻字》。小说把事实与虚构,想象与推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当时他就曾经对我说过,他要以“闻字”为题写一篇小说,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心想只是说说而已。事后不久,我就在《北京日报》上读到了这篇力作。作者通过“闻字”这个场景,把主人公推到了敬畏汉字的层面上,使小说自然而然有了深度。

我让朋友们读了这篇小说,然后请他们谈谈感受。大家都说,小说的开头还是挺抓人眼球的,主人公说他有特异功能。一连“闻”出好几个错别字后,大家还真以为他有特异功能呢!小说的结尾,主人公自揭老底,字并不是“闻”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作家把他上升到敬畏的高度。我想朋友们的感觉一点没错,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挚友》语音版 | 用文学展示残疾人心底的亮色——试论许福元残疾人小说题材的艺术特色

《盲人玫瑰》又是一首赞美玫瑰,赞美大爱的抒情诗。许老师曾经是位诗人,出版过诗集《早春》,因此他用诗一样美的语言,讲述了这个美丽又感人的故事。

这是一位连点光感都没有的种花人,他在自家的门前,种了一小片玫瑰。听着一拨一拨的人来赏花、品花、评花、赞花,他内心里洋溢着满足感,从而让自己快乐起来。这位种花人向赏花人讲述着这花朵一年四季色彩的变化,让所有赏花人都感到惊异,这种花人连点光感都没有,他口中那缤纷的色彩从何而来呢?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一拨一拨的赏花人,盛赞着花的色彩和形态,他们赞美的语言,足以让种花人感到满足与欣慰。那位种花的盲人最后一句话太有哲理了:“人生如花,次第开放,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这话从一位种花的盲人口中说出来,更有一种石破天惊的震撼力。种花人虽然看不见美,却把美留在了大地,留在了观花者的心田。这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又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呀!自己种花让别人赏花,这仅仅是一种情怀吗?这是一种境界。

我们这位农民出身的乡土作家,他从博爱、人性、人道的高度,给弱势群体以人文关怀和颂扬。他以极高的艺术手法,刻画出残疾人群体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活灵活现,有亲切感而且很接地气。我作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人大代表,从内心里说一句:“谢谢您,许福元老师。”您用文学的语言,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残疾人群体中的几个小人物。这些人物在您的笔下丰满起来,高大起来,完美起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放射出独有的人性光芒。这种光芒是明亮的,温暖人心的。您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这些小人物放在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写出了小人物与社会发生的密切关系。为残疾人题材文学创作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亮色,暖色!

《挚友》语音版 | 用文学展示残疾人心底的亮色——试论许福元残疾人小说题材的艺术特色

来源:《挚友》

作者:张骥良 配音:姚桂红

编辑:宣文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