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庐山之恋电影剧情「详解」

2022-03-20 15:52 作者:九江新闻网 围观:

《庐山恋》:经典演绎传奇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罗文霞

《庐山恋》:经典演绎传奇

今天是电影《庐山恋》首映四十周年纪念日。《庐山恋》创造了中国电影放映史上观众人次、放映场次、拷贝数量最多等多项纪录,成为整整一代人的经典记忆,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

《庐山恋》:经典演绎传奇

创作:一部作品划时代

我市知名作家、原九江日报周末世界主编赵青是《庐山恋》编剧毕必成的生前好友,对当年毕必成创作《庐山恋》的经过颇为熟悉,赵青还曾专程就《庐山恋》影片采访过该片总导演黄祖模。近日,记者通过赵青老师的介绍,还原《庐山恋》创作问世的详细经过。

我国著名编剧、九江籍作家毕必成曾和赵青详细介绍过《庐山恋》的创作过程。那是1979年夏天,上海《电影新作》编辑部约毕必成到上海修改一个剧本,毕必成便住在“上影”文学部创作楼(招待所)。期间,他抽空写出了《庐山恋》,这个本子写得很顺手,只花了五天时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因毕必成《庐山恋》故事构思已久,一旦动笔,写起来就很快。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导演黄祖模到毕必成对面房间看望鲁彦周(著名作家、电影《天云山传奇》的编剧)时巧遇毕必成。相互介绍后,黄导随意问毕必成在写什么?毕必成说自己刚完成一个《庐山恋》脚本,心里没底,请黄导演有时间指点指点。黄导说这几天没有时间,过两天再说。毕必成以为这不过是推托之辞,没抱希望。

没想到两天后,有人敲门,开门一看,黄祖模导演气喘吁吁地说,你不是有个剧本给我看吗?毕必成心头一热,断定这是一位诚挚可信的好导演,立即便把剧本给了黄导。

黄导拿到毕必成的剧本细读后就向上海电影制片厂推荐了该剧本。让毕必成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交出剧本的第三天,上海电影制片厂老厂长徐桑楚就带着副厂长石方禹到文学创作楼来看望毕必成,并当场拍板,《庐山恋》投入拍摄。大家一致认为这种题材在那个年代国内绝无仅有。

就这样,1979年下半年,黄祖模便约毕必成上庐山帮忙修改剧本。黄导强调了两个“净化”,他说:“不要系统的风景纪录,也不要人为编织的混合片种,更不能留下纪录片的怪胎。”黄导明确提出以庐山定位别开生面的风景抒情故事片。从风格样式上看,这可以说是国产片中的一个新品种,独具一格,构思新颖而巧妙。要净化情节,通过人性、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使之情景交融,以情动人,挖掘出“庐山天下恋,天下恋庐山”的内涵和用意,表面上是庐山之恋,实际却是祖国之恋。这些都在赵青后来对黄祖模的采访中被记录了下来。黄导说自己不愿在影片上打上更多的主观烙印,视觉上透进了一股清新质朴之风,从而赢得了观众。

剧本中原来没有雪景,导演和毕必成一沟通碰撞出了火花,决定抢拍张瑜和郭凯敏在雪地里尽情欢乐的情景,作为五年前被迫分离的一个幻觉,更增添了离愁别绪。这才使得后来全国观众都能从影片中饱览庐山一年四季“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美妙景色。

赵青老师说,毕必成写《庐山恋》一举成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庐山恋》问世之前,毕必成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已经奋斗了十七八年,他经常写些散文、小说、特写和通讯等。有许多的生活积累和很高的艺术修养。

《庐山恋》1980年7月12日在庐山恋电影院首映,之后迅速红遍全国,该片仅上映一周便有5亿人次观看,票房就达到1亿元,折算成现在的票房价值约为150亿元。

《庐山恋》:经典演绎传奇

拍摄:两个替身塑琼姿

1979年秋天,《庐山恋》摄制组到庐山拍摄外景,剧组一行虽然住在东谷别墅区,但工作之紧,他们根本无暇游山逛景。当时年近花甲的导演黄祖模和剧组人员一起,每天天蒙蒙亮就起来抓拍外景,傍晚回来匆匆用过晚餐,又和制片、副导演安排次日场景。深夜还要给主要演员认真细致说戏。全剧组40余人每日三餐,常有两餐在野外进食。为了节省开支,剧组从上海带来大师傅开伙,送饭到拍摄现场。摄制组到远离电源的场地拍摄,要用解放牌大卡车改装的发电车到现场发电。那个年代,到白鹿洞、秀峰和观音桥的路特别不好走,车辆颠簸前行,当地老表看了都替剧组捏把汗。

还有一点鲜为人知的是,《庐山恋》中男女两位主角在拍摄中均使用过替身。这两位替身还都是九江本地人,他们分别是张瑜的替身余红和郭凯敏的替身冯胜军。余红去年刚从湖口县体育局局长任上退休,冯胜军现为湖口县疾控中心技术人员。

《庐山恋》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张瑜和郭凯敏再次重逢后,两人在美丽的如琴湖中从对岸相向而游,在水中相聚激情拥抱的场景。由于这一镜头对演员的动作泳姿都有一定要求,所以剧组决定用替身完成,然后再让张瑜、郭凯敏在泳池中拍摄水中相聚拥抱的镜头,进行剪接合成。

对两位替身的要求,导演认为首先外形气质必须符合两位主角的特征,其次两人一定要游泳水平高超、泳姿漂亮,并且要能适应11月份庐山湖水的温度。剧组当即联系到了江西省体育局,最后决定在湖口县游泳尖子生中选拔。

偌大个江西省,当初为何偏偏要在湖口选人呢?现年88岁的原湖口体委群体工作负责人柯传富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口的游泳成绩多年在江西省达到顶尖水平,而且游泳队员长期在室外接受训练,抗寒能力强。因此,在湖口选拔两位主角的替身理所当然。

1979年,年仅15岁的余红和冯胜军均就读于湖口县一中。他们自小常到鄱阳湖边游泳玩耍。余红10岁时被专业游泳教练在湖边挑中,开始接受专业训练,12岁即在“全省少儿体校游泳比赛”中获得100米蛙泳、200米蛙泳两个全省第一名。冯胜军也是游泳训练班里的佼佼者。他们个头也是男女队员里最高的,外形很符合剧中男女主角替身的要求,导演看后十分满意。

1979年10月底,一辆灰色的上海牌小轿车来到湖口县一中,接两位小“替身”上庐山。当年的《庐山恋》剧组分别住在三栋别墅中,导演住一栋,余红和冯胜军分别被安排进男演员和女演员各住的那一栋。冯胜军清楚地记得当年和自己住在一起的郭凯敏皮肤特别好、特别白,拍戏之余常一起聊聊天,和大家相处地非常愉快。剧组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上海人,口味偏甜,这让两位小替身有些不适应。

由于张瑜晚一步才到庐山,所以余红住在庐山女演员别墅期间并没有接触到张瑜本人。和剧组人员相处了两天后,终于轮到拍余红和冯胜军下水游泳的那场戏了。11月的庐山很有几分寒意,当天早晨六点,剧组一行就赶到了如琴湖边架设备,余红、冯胜军也做些前期准备。那天早上如琴湖的水冰凉刺骨,剧组工作人员都穿着大棉袄。等到九十点钟太阳出来了,剧组才决定开拍。

导演叮嘱冯胜军,先从坝上助跑,入水时人要跃起,跳得远些高些,以自由泳的泳姿往前泳,游个十多米。轮到余红拍摄时,她穿着泳衣从一方石凳上入水。两人都在冰冷的湖水中重复拍了好几次才通过。

剧组对两位“受了凉”的小替身非常照顾,早就熬好了姜汤,又准备了麦乳精等营养品。他们在庐山愉快地呆了一周后,女主角张瑜要来了,剧组就用下山接张瑜的红旗牌小轿车顺便把两个孩子送下了山。

余红和冯胜军回到学校后,湖口一中还收到了一份《庐山恋》剧组对两位小替身在庐山拍戏期间一周表现的评定。大意为“两位同学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表现很好”。此后不久,《庐山恋》顺利杀青上映。

放映:一个家庭共成长

杨林、吴惠自小都在庐山长大。1983年,吴惠到庐山电影院工作,成为一名专职放映员,半年后,杨林从庐山体育宾馆调到庐山电影院工作。当时电影院里一共四名放映员,两人一班,吴惠和杨林恰巧被安排到了一个班。

工作之后,杨林就跟着吴惠学放电影。杨林笑着对记者说,开始接触时,我俩还真跟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有点像,女孩子成了男孩子的老师。只不过电影里教的是外语,张瑜躲在大树后,偷偷纠正郭凯敏的英语发音,她在放映室手把手教我怎么放拷贝,怎么倒片、过机。那时候,每天影片里女主角清脆的声音声声入耳,就像她在影片中感叹的那样“这是个美好的时刻”,杨林和吴惠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美好,可是谁也不敢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当时吴惠的家人总给她介绍对象,整天逼着她去相亲。一次逼急了,吴惠让妈妈别再瞎操心了,说自己已经有男朋友了。妈妈将了吴惠一军,让她第二天把人带来。吴惠到电影院找到杨林,请他第二天帮忙,去自己家扮演一下自己的男朋友。窗户纸就这样捅破了,他们从此确定了恋爱关系。

杨林和吴惠的恋爱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他们也成了公认的一对“金童玉女”。虽然两人天天在一起上下班,恋爱中的时间一点也不觉得长。一场电影1小时25分,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从夏讲到冬,杨林和吴惠在十几平米的放映室里的厮守也温馨浪漫。吴惠那时天天就盼着上班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说起当时的恋爱,杨惠用了一句话来总结,看着美好的爱情故事,自己也沉浸在爱情之中。

1985年,两个相爱的人结婚了,他们的小家就安在放映室对面的小房子里。第二年,儿子出世。儿子每天就听着电影院里传出的音乐声、笑声和对话声一天天长大。儿子曾经调侃说:“是《庐山恋》陪我长大。”

近四十年的放映,杨林和吴惠对影片的每一个镜头早已烂熟于胸,每一句台词都能倒背如流。原来用胶片放映的时代,他们放片子根本就不用看,凭耳朵就知道该倒片、换片了。

1998年,庐山曾举办《庐山恋》回顾展活动,特邀请张瑜和郭凯敏来庐山。那天吴惠负责对影片进行讲解,见到一对主角,吴惠感觉特亲切,就像遇到单位同事一样。她笑着对两位说:“你们不认识我,我对你俩可熟悉了。每天我们俩口子一上班,你俩也就上班了”,说着大家都笑了。

如今吴惠已退休,丈夫杨林依然在“庐山恋影院”从事《庐山恋》的放映工作。现在早已更新为数码放映,放映室一次只需要一人就行了。

很少有一部电影能重新定义一座山,《庐山恋》做到了。截至记者发稿,《庐山恋》在“庐山恋电影院”的放映已达五万多场次。自古在人们的心中,庐山这座名山一直寄情于田园山水的画卷中,直到1980年《庐山恋》重新诠释了庐山,庐山在云雾中增添了几许浪漫,《庐山恋》寄托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怀。

链 接:

永远的《庐山恋》

庐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上天赐予人类的瑰宝。电影《庐山恋》在这块充满文化魅力的土地上,犹如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庐山文化独有的灵光。

电影《庐山恋》,这部开创中国风光爱情片先河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从1980年7月12日在庐山首映以来,她创造了一部故事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场次、观众人数和使用拷贝数量最多的独特文化现象。1997年8月1日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2年12月12日荣登基尼斯世界纪录榜。

一部影片使一个电影院和一个风景区产生如此大的魅力,创造了一项中国电影放映业的世界奇迹,并产生一种品牌效应、形成庐山文化发展历史上的新生类别——庐山影视文化。这是人们无法预见的事实。然而,当奇迹出现的时候,《庐山恋》电影所彰显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人惊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