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走进故宫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9 11:46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围观:

泡起三清茶,感受文人之雅;吃年夜饭前先挨冻,以体会吃团圆饭的仪式感;看福字春联门神,品味精美之至;摆出清供岁朝图,清雅吉祥的年味;清宫里也是有“春晚”,连台大戏绝不逊色……《故宫贺岁》15日将更新第三集,五大皇宫里的春节秘闻扎堆儿“发布”。

故宫出版社表示,这部“贺岁片”是2019年《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延续和新形态的尝试。5集“贺岁片”中,窦文涛带着文化嘉宾王刚、冯唐、罗晋、咏梅、王佩瑜,走进故宫,和故宫专家一起,在真实的历史空间和文物中体验宫廷过年的别样习俗。

故宫推出“贺岁片”,揭秘宫廷过年五大习俗

宫里“网红茶”配方揭秘

宫里的年,更文气。故宫书画部研究员王亦旻老师一语中的:不离笔墨不离茶!作诗喝茶,联结情感,乾隆发明的三清茶,无论是味道还是品相,绝对是当时的“网红茶”,不过一杯难求。

所谓三清:梅花、佛手、松子,雪水烹之。乾隆皇帝为此特制三清茶盖碗,好水、好料、好器,清雅之至。

皇家年夜饭吃前先挨冻

宫里的年,更仪式。乾清宫的1308人的大宴,530桌,人多到会坐在丹陛下面。专家说,乾隆皇帝也会做出往饺子里包金豆(金疙瘩)这样的趣事。乾隆四十八年元旦,太监端上了四个饺子,其中两只饺子包上金豆,皇帝必然会吃到这份“吉祥”。这样的过年习俗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或许最初是由民间传到宫中。

想吃上这顿最高规格的年夜饭,得抗饿且抗冻。故宫专家说,吃的不是饭,是荣耀。对帝王而言,团圆宴,这是垂范天下的仪典,他要示范给天下人的是历代传承的礼仪风俗,传下去的是对于长寿、富贵、康宁、好德行、善终的追求。

宫里的年,皇帝还会开笔书福赐臣子,手绘龙纹的福字春联非常精美。门神不止有武将,而是6种门神看护不同的家。

故宫推出“贺岁片”,揭秘宫廷过年五大习俗

宫里过年演真人版“连续剧”

宫里的年,更有戏。紫禁城里唱大戏,3层大戏楼畅音阁曾上演连台大戏,就像今天的连续剧,整个正月,宫里人都在一场场的追剧。

影片中还揭秘了故宫春晚的“节目单”——在养心殿维修工程中,工作人员在镂空透风处偶然发现了两份包着金圈的戏单,让我们看到了道光时期,过大年都在唱什么戏。

宫里的年,几乎所有的自然之物都被赋予吉祥的寓意,柿子是事事如意,可做清供可入画;佛手、松枝、梅花、水仙,应景的植物统统都来贺年,多少祥瑞都不嫌多。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和敬畏,

故宫推出“贺岁片”,揭秘宫廷过年五大习俗

故宫拍片以正“戏说”

《故宫贺岁》是首个由故宫专家全程参与策划、撰稿,担任学术顾问及监制的节目,节目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和信息,都经过了严密的查证,期以起到正本清源的示范作用。

一批耳熟能详的“戏说”被订正。举个例子,以往影视剧里表现的“铁三角”——乾隆、和珅、纪晓岚总是秤不离砣,但论起历史上的官职,纪晓岚与和珅相距甚远。乾隆三十四年,年方二十的和珅便继承了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仅隔三年又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是名副其实“美英姿”的少年能臣,而且30岁就由户部左侍郎擢升为户部尚书,37岁时,和珅由协办大学士一跃擢升为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可谓内阁首领。直到嘉庆四年(1799),和珅担任文华殿大学士一共13年。纪昀一生确实没有当过大学士,而是在他的暮年,嘉庆十年(1805)正月,82岁的纪昀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二月纪昀就去世了。所以,纪昀担任协办大学士为期一个月。

《故宫贺岁》也在节目中介绍了在乾隆五十七年的茶宴,28人参加,和珅的座次能排进前十,而纪晓岚却始终排在末尾的位置。

片中还提到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年过年吃饭的时候,乾隆发了银锭当红包,唯独没有给嘉庆,理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你的了,你自然不需要红包了。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说,这不是正史记载,写这段故事的人,是朝鲜人,是无法参加皇帝的家宴的,所以应非亲眼所见,只能看做“据说”。

还有一个“八卦”也在《故宫贺岁》中提到——乾隆到底有没有挚爱的女人。有据可考的是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二到初七的某一日,在热闹的春节气氛中,乾隆还是来到长春宫,那里保留了孝贤皇后在世时的原貌,乾隆写下《椒阁》一诗追忆逝世两年的孝贤皇后,他们曾共度了二十二年的帝后岁月,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位帝王朴素的深情。椒阁蛛尘落玉筵,华镫朅过意悽然。那忘琴瑟娱良夜,忽寂珩璜向两年。到底日疏连梦远,惟馀景会一情牵。内人例事迎佳节,勉强酬春付管弦。

故宫推出“贺岁片”,揭秘宫廷过年五大习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