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青春之门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9 11:04 作者:骨朵网络影视 围观: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文 │飞鱼

可能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听过“放学别走”这句口头禅。

当老师、死党以及其他班级的人对你说出这句话时,你可能会拥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心情与境遇;而当时只道是寻常,时过境迁,这句口头禅逐渐被尘封起来,当昔日的少男少女多年后成为格子间的“打工人”时再次听到这句话,简直如同闪电击中灵魂般瞬间被唤醒,那些肆意而中二的记忆从脑海中倾巢出动,叽叽喳喳地要你听他们讲述,甚至,要你来续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学别走”就像是一把开启青春之门的钥匙。“放学别走”,然后呢?“不走”的人,或许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发生不一样的故事。以此为名的青春剧《放学别走》正是讲述高考完后决定复读的一群人的“后高中”故事,它及时地出现在暑期档,为剧集市场带来了一股夏天的风。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基于此视角在此前的青春剧中很少被展现,所以当制片人梁熠、许逸清带着这个想法和导演黄元达聊完后,这个年轻的创作团队很快达成了共识:“要做一个不同以往的青春剧,不论是在内容表达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要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个想法在之后三年的时间里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实践,虽然过程艰难漫长,但这部仅有24集的小体量网剧在6月11日上线后,迅速收割了一批i青春剧的观众,他们给出了7.6分的豆瓣评分;而优酷站内的热度排名、不时刷屏的微博热搜均与口碑成正比,新的观众在自来水的强烈安利下相继入坑中。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能在观众心中拥有姓名,《放学别走》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部沙雕现实风的青春剧有点东西

在《蓝色多瑙河》欢快活泼的节奏中,男厕所水管突然炸裂;动物们在优美低沉的解说里上演着生存与杀戮;监控摄像头视角下,一群打篮球的人打着打着球就真打了起来: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多组对比镜头下逐渐长大,变成了现在的男女主……

随便一个情节引发的悬念和带来的叙事气氛都足矣单开一个类型片,而《放学别走》集齐了24个,是可以召唤不止三个“神龙”的程度。而且每个开头都巧妙带出了本集主题,形式奔赴内容而来,绝不仅是为了好玩而玩。作为观众一员,不跟着弹幕大军里发射“神仙剧情”四个字,都压不住在打开每集时小心脏承受的“惊吓”与雀跃。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对此,导演黄元达笑称“自己恶趣味会多一些”,“现在观众看到的全程双视角叙事、环形结构、罗生门式视角展开剧情等,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来做,在后期也进行了非常多的调整和取舍。因为我自己很喜欢看青春片,在里头就是夹带了比较多的私货,致敬了很多青春电影。编剧跟我一样,也是一个重度青春期爱好者,所以我们做剧本的时候不谋而合,决定把24集片头都做成形式感的东西。”

《放学别走》用这样的开场给了观众一个措手不及,在这样的前奏里观众已经心里有数:后面的剧情发展肯定不会循规蹈矩。借助于每个不同的开头,观众被带到这群人的世界里,甚至进入某个人物的内心,去沉浸式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这些人物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又统一于同一个主题下——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这是这部青春剧的灵魂所在,也是戏剧与现实的交界点。不管现实中大部分人的复读生活有多么沉闷,有了这个信念,他们就是在战斗在燃烧;不管剧中的表现手法如何沙雕,有了这个主题,群像人物便充满了写实感与精气神。

在主创们对复读生“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进行调查采风时,他们一下子被这种逆风翻盘的状态抓住了。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如果原原本本去还原复读生活的话,其实整体会比较枯燥低沉,他们期待在这一年完成一次蜕变,走上一条不一样的路,考虑到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平衡,我们加了一些比较冲突强的情节,但不管怎么样去表现,把逆风翻盘的精神牢牢抓住,这个故事就有它的灵魂。”导演黄元达对骨朵表示。

青春的面孔:

当姚弛与李婷婷遇上“卫来X方学”CP

女主方学是一个“热血笨蛋”,家里从事殡仪职业,高考差一分过三本线,因为频繁“惹事”成为人们的谈论焦点;男主卫来家境优越,集颜值与智慧于一身,却从全国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金融系退学,就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在香江中学相遇了。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我的第一眼cp”;“青春剧,你可以永远相信李婷婷”,从“嗑学家”和“i青春”的网友们对“卫来X方学”的盖章认定可见,这对既有反差萌又能相互影响的cp塑造之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姚弛第一部戏,而李婷婷饰演的方学跟之前的“薛桐”以及她本人都差异较大,而两人在剧中的种种表现,却为观众诠释了一幅全新的青春面孔。

梁熠认为新生代的演员可能没有太多人生阅历,但他纯真而清新,尤其是在青春剧中,新人最好的表演就是表达他自己,那种青涩恰恰是少年感和学生气的组成部分,所以创作团队决定启用新人来演男主。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卫来是学校的风云人物,选演员时外形很重要,在导演黄元达看来:“姚弛不仅长相帅气、有辨识度,还自带一种比较乖的气质;其次他学霸出身的书生气以及跟卫来的经历都很相似。”

在跟姚驰接触下来后,黄元达渐渐发现姚弛内在活泼、爱搞怪,有自己天马行空的一个小世界,这点跟卫来一模一样,卫来表面看似高冷,其实内心世界有很多小剧场。比如卫来最怕尴尬,而“炸校第一人”方学就是最让他尴尬的存在。

由于李婷婷此前不在北京的关系,方学的人选是在开机前三天才定下来的。“本来觉得李婷婷本人比较慢热,不太说话,我就担心会不会和元气满满又沙雕的方学差距有些大,之后发现她是个意外惊喜,拍戏时不管是说话还是走路,她都变成了方学,吃着饭就会把腿插到椅子上,因为她觉得方学是这样子的,在拍戏期间始终都保持这样一个状态。”梁熠表示。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因尺度拿捏微妙,cp感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一门玄学”,而在满屏的工业糖精中,cp粉们却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嗅道“恋爱的酸臭味”,就连剧里的校医看到方学摸头卫来都能暗戳戳会意一波,被网友一眼识破是“老嗑学家”了,就差把:“方学和卫来,dddd(懂的都懂)”都在公屏上。

对此,许逸清表示:“方学、卫来以及复读班群像,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我们周围的一类人。所谓的cp感其实带一些治愈成分,方学帮卫来打开了心扉,然后卫来帮方学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他们应该是这种互补类型。”

年轻人就应该做点“年轻的事”

几位主创上学和高考的年纪差不多,属于同一时期的人,而且又同样的年轻,他们与校园的距离并不算远,“在这样的年龄去做一个最能给别人带来真正情感的东西”,那青春剧就是不二选择。

但要做原创的青春剧,显然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2018年春节,制片人梁熠和许逸清带着关于复读生的简单故事大纲和合作方案找到了姚婷婷——一个在青春剧领域颇有经验的青年导演,很快,姚婷婷向他们推荐了导演黄元达和编剧仲宁,并给了“走写实方向”的建议。

“从18年春节拿到大纲后,导演就进入跟我们做剧本了,一直到开机,他没有出去接过戏,我想说他真的是个‘狠人’。因为大家对这部剧都很有感情,沟通坦诚直接,所以隔壁公司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我们‘吵架’,然后捶我们的墙。”梁熠笑称。而现在的黄元达回忆这段时间,颇为感慨:“当时我们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做剧,互相碰撞出了很多东西,然后激发了许多关于学生时代的回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青春是曼妥思,也是可乐,也可能是放了曼妥思的可乐。如果一定要给高考一个续写,这很合理。”一位豆瓣网友如此评价这部剧。只是,陪伴观众度过了一段夏日时光的《放学别走》现在到了说再见的时刻,而观众对这部剧的反馈,不论是赞美还是争议,主创们都全盘收下。

在许逸清眼里,观众和创作者就像厨师和食客的关系,“观众其实就是吃饭的人,他们在品尝完后给到的反馈最直接的、感受最深的。作为制片公司来讲,我们做到的更多是保持剧集风格的统一,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算是不错。只是我们看片子的时间太久了,确实应该跳出来,让不同的人参与到片子中来,去解决他们看到的问题。”

“我的2021青春剧有了”,《放学别走》用过去的青春讲最当下的灵魂|专访

戏里,香江中学的日常有欢闹时刻,有隐秘心事,也有逆风成长;戏外,《放学别走》的主创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去将最初的设想与表达一点点实现,全身心地投入只为一件事,就像黄元达在豆瓣形容的那样“一首写给自己的情歌”。“因为投入过,所以更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对于观众的赞美与批评,会多一份感动,也会多一份敬意。”或许,一群年轻的人在一起做一件年轻的事,就是青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