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观测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18 14:21 作者:妙看影视 围观: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今天聊聊韩剧《窥探》。

片名Mouse (2021)。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窥探》于3月3日在韩国首映,每周三和周四的晚上10点半播出,直到5月6日播完,共20集。

主演是被称为韩国“国民弟弟”的李昇基。上一部他的作品韩剧《浪客行》(Vagabond,2019),他在剧中扮演一位特技演员,协助情报部门对抗腐败案件。

这次,他在《窥探》中将从另一个方向扮演公职人员。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窥探》故事由编剧崔兰撰写,崔俊裴和康哲宇执导,包含了动作、悬念、惊悚、神秘、犯罪、科幻等多种元素。

故事围绕着李昇基扮演的新手警察郑巴凛展开。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窥探》编剧的灵感来自2017年仁川小学女童碎尸案。

仁川小学女童碎尸案是一个涉及未成年极其残忍的杀人碎尸案,而且也是一个受互联网扮演游戏影响的案件。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案件是一个没有任何原因的杀人碎尸案,起因纯粹就是凶手变态心理。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真实案件的主犯、从犯。

根据记录,在本案庭审中,当受害者的母亲质问被告“当前最难做的事情是什么”时,被告的回答不是“抱歉”,也不是“有罪”,而是说:“天气很好,但我最难受的就是看不到樱花。(The weather is nice, but it's the hardest for me not to see cherry blossoms.)”这种冷血回答引发韩国民众的巨大震惊和愤怒。

基于这一事件,编剧编写了一个关于提前识别连环杀手精神病患者的故事。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在《窥探》中也还原了这一幕。

韩瑞俊在牢里看着窗外的景色,神神叨叨地来了这么一句“天气不错,这种天气还不能去赏花,好伤心。”

看似突兀的台词把这个角色自命不凡草菅人命的态度表现地淋漓尽致。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原本《窥探》方面想邀请崔振赫(Jin-Hyeok Choi)担任男二号,但被拒绝了。

于是我们才能看到李熙俊(Hee-jun Lee)的精彩表现。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窥探》用艺术手法加工了真实案件后,加入了多个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学术不端、民众盲从、权力碾压、罪恶蔓延,剧中都对此进行了无情嘲讽。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在《窥探》的设定中,连环杀人案件的元凶都具有一段被称为“精神变态基因”的突变基因。

“精神变态基因”携带者的外观与常人无异,只能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甄别。

“精神变态基因”携带者没有镜像神经元,完全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所以他们也感觉不到如内疚、同情、同情、后悔等其他情感。这些都是后续做判别的重要依据。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这段基因可以遗传,再确认父辈有此基因后,下一代人极大可能会继承。

被称为“头颅猎人”的韩瑞俊大杀四方,凭借自己超群智力,多次行凶并且带走被害人头颅。

一次意外情况,韩瑞俊被捕,政府为了阻止他的“精神变态基因”流传下去,想从立法层面通过强制胎儿基因检测,并强制堕胎“精神变态基因”携带者。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精神变态基因”还有一个设定,那就是携带者有99%的概率成为命中注定的杀人魔王,还有1%的可能成为智力超群、情感正常的行业领军人物。

韩国政府内部因为人权、党派等多种因素,立法被不断搁置。为此一些遭受连环杀人案摧残的家庭,开始想办法推动立法。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精神变态基因”检测这个点子很早之前就有过科幻作品探讨,著名的像《少数派报告》,想通过预知来组织犯罪。

既然是预测未知,那就会存在正确率的风险。本剧中提出的“精神变态基因”同样如此,99%的携带者会成为杀人魔王仅是研究人员一家之言,最关键的就是缺乏样本数据。

剧中OZ组织煞费苦心跟踪研究二十多年,目的就是完成样本数据监测。OZ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在为数不多携带者中,尽可能多的观测论证携带者会杀人,作为推动立法凭证,在极端情况下,OZ组织还会诱发携带者犯罪,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携带者犯罪做成铁案。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所以你看,从最根本出发点上,OZ组织就出了问题。他们以结果为导向,为了形成满足结论的数据而造假,试验过程中造成了大量连带伤害,甚至超过携带者本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十分讽刺的事情。

偏偏OZ组织表现得十分神秘,一直躲在暗处行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掌控一切。

好在本剧最后给这个神秘组织安排了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按理说,“精神变态基因”只是一种学术假说,缺乏论证缺乏数据,立法层面不能通过也是情理之中。

偏偏有的人要硬推,结果就是苦了那些被当做试验品的小白鼠们。

99%只是丹尼尔·李博士的一家之言,OZ组织要的数据是100%。

如果仅仅是作为被观察的实验鼠还算好,偏偏做实验的人要操控结果,不断干预实验鼠的生活,那就让实验鼠及周遭的亲友苦不堪言了。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窥探》将视角下移,对着担任实验鼠角色的普通人拍摄,原本推动整场实验的上层则躲在幕后。

这就让本剧在前期充满雾里看花的感觉,甚至还会有种戏弄观众的感觉。

导演编剧明明知道故事情节,偏偏不好好表现主线,一开场就用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猛烈轰炸,给观众们强烈的感官刺激。几段虐杀镜头接连放上特写,于是在还没有摸清情节的情况下,一大票人跟风大呼“重口”“刺激”,反倒是拉低了不少逼格。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成耀汉、郑巴凛作为“精神变态基因”携带者,被当做观察对象,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剧最靓的仔。

两人正好处于1%和99%两个范畴,身处黑白的两个对立面。

孰黑孰白在剧中表达地十分清楚,不存在洗白一说。如果观众产生过误解,那都是导演的套路而已。

导演编剧利用信息不对等,给观众们上了一课:我只给你看我想让你看到的,你就会得出我想要的结论。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另外,侦破案件一定要讲究侦查完备。如果侦查人员看到的只是部分真相,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窥探》前后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但前段是单人视角看到的部分真相,后段是不同视角拼凑出完整事实,警察和观众们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现实世界也是一样,《窥探》里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网络上每天都有新热点新舆情,尤其是谣言集中地某博,大部分消息都是别有用心者处心积虑吸引流量的谣言。大家在围观的同时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全方位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再做判断。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盲从的民众一直是影视作品的吐槽对象。

不论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作品,高层利用信息不对等和舆论控制等手段,可以轻易地改变民众想法。掌权的密码就是民粹,民众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掌权之后就可以随意折腾。

OZ组织煞费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的计划被人识破后,组织瓦解,首脑人物铛锒入狱。

而捡漏上台的总统则顺势操作一波,把立法表决权交给全民公投,自己不但不用担责任还能赚一波好感,名利双收。

这也不是说新总统就是个坏人,至少他不顾支持率下跌也要特赦前秘书长,拼着自己下台的风险也要给儿子报仇,在这一点上,他是个血性男儿。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值得一提的是,《窥探》的时间很长,每一集都有90分钟的体量。

20集本体加上每集60分钟共3集《窥探:捕食者》,观众需要准备33小时的时间,才能把这部多种元素、强力反转的韩剧看完。

特辑《窥探:捕食者》(Mouse: The Predator)以本体第15集为起点,以捕食者的视角,按照顺向时间轴的顺序,表现了连环杀人事件的始末。

特辑中有超过80%的内容是本体中没有播出的内容,换个方式理解,就是导演把当时拍多了的素材和本体剪辑掉的素材,按照捕食者的视角重新剪了一下,加上一些访谈,形成了180分特辑。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窥探》

真实案件艺术加工,

探究社会现实问题。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