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海滩电影剧情解析「分析」

2022-03-18 13:40 作者:江小湖说 围观:
“人走到哪里,天堂就会在哪里毁灭。”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自由和梦想的反乌托邦电影——《海滩》(The Beach)。

知名美国男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资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代表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泰国发生了一段惊险且极具迷幻色彩的历险故事。

影片讲述了追求梦想和自由的理查德只身来到了泰国,得到了一个自杀的疯子留下的天堂岛地图,留好备份、带上朋友们、跋山涉水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天堂岛”。他们与毒枭和平共处,过上了桃花源般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内部的矛盾以及那张备份的地图破坏了他们亲手打造的乌托邦,在经历了享受、平等、自由、和谐、平衡破坏、死亡以及分崩离析后,他们离开“天堂岛”,重回现实。

《海滩》的乌托邦设定是物理意义的,不像大多数的反乌托邦作品那么宏大,正是因为它瞄准的是一个小群体的反乌托邦模式,又聚焦在自由和梦想这个永恒的话题之上,所以其主题及思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电影无论从配乐到镜头运用、人物的台词都极具迷幻色彩,这种迷幻对应了自由这个没有明确定义和标准的主题。故事大体分成了三个部分,找寻、经历、离去,对应是寻梦自由、享受自由以及破灭即重生,今天我就借助这3个反乌托邦的过程,跟大家浅析一下导演关于自由这个命题的理解以及现实意义。

聊关于自由的现实意义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乌托邦,什么又是反乌托邦,这会帮助我们更加方便的理解这部影片的深层次含义。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什么是乌托邦,什么又是反乌托邦,反乌托邦有什么意义?

乌托邦是英文“utopia”的音译词,最初来自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本意是“世界上没有的好地方”。15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借用了这个词,他认为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从而虚构了一个平等、自由、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完美世界,取名乌托邦。

高于现实,往往是人们对于爱、自由、勇气、正义的单纯渴求,一切都是美好的,就像桃花源。

近500年的人类历史中,有多次乌托邦的“活体实验”,比如19世纪初罗伯特·欧文搞的“新和谐之地”,一开始确实不错,但久而久之,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有些甚至还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人们想要建造天堂,但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地狱。

于是,“反乌托邦(Anti-Utopia)”就诞生了,比如英国赫胥黎的著作《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 一九八四》,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虚构了一个人造的世界,让个体的人性与外界的权利产生碰撞,然后将之亲手打碎。

通俗来讲,乌托邦是“理想”,乌托邦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和谐的,平等的,自由的。反托邦则是“现实”,反乌托邦认为世界的美好只是表层幻象,是一种极端恶劣的世界最终形态,里面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弊病,如阶级矛盾、奴役、极权、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令人绝望。

他们的关系可以是“性本善”与“性本恶”的哲学思辨,也可以是宏观世界与独立个体的矛盾冲突,再聚焦一点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理想与现实。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反乌托邦思想的话,那一定是“人走到哪里,天堂就会在哪里毁灭”。

毁灭以后意味着重生。

正是这种破后而立的深刻思想让人着迷,也更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幻想,面对真实的世界而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国外比国内更加推崇“反乌托邦思想”,这个有些缥缈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有人说,反乌托邦的本质是反极权主义,作品塑造出极权之下人类的无力感,反应的是“世界自由和平等根本不存在的”极端悲观主义,也有人说反乌托邦的意义是从反面讴歌平等、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探讨个人意识的重要性。

我更愿意把反托邦的意义落实在个体身上,通过这一部电影去探讨一个对个体来讲更有价值的微观层面的现实意义——破后而立。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01 找寻:带领你走上自由之地的人,可能是耶稣也可能是撒旦

影片中,小李子饰演的理查德,是个碰到精神危机的西方小青年,他背着行囊只身来到了曼谷,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只是追求那个抽象而模糊的,自由,寻求更美好、更刺激的人生。

在一个破旧的旅店里,他碰到了一个疯疯癫癫的英国人达菲,达菲的嘴里一直念叨着一个天堂般的小岛,理查开始的时候觉得达菲是个疯子,但是当达菲送来那张天堂岛的地图,在房间里自杀时,理查心动了,准备踏上找寻自由之路。

导演设计的这个疯子一般的引路人,非常值得玩味。

他的一出场就是一段风言风语,“都是寄生虫,寄生虫!该死的毒瘤!混蛋!贪婪愚蠢吞噬了一切!”

紧接着,吸食完大麻以后他告诉了理查德“天堂岛”的存在,从地理位置到小岛风貌再到具体感受,他无一不描述的极其具象,他说想要忘记它,它却不断的浮现,回忆这些的时候,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下意识的搓了搓胳膊。

“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找到了它、不是小瘪三和普通的旅客、美的不可置信、禁地……”他的描述里充满了向往、敬畏以及不可侵犯。

但是他正常的表情转瞬即逝,又重复起了之前的疯言疯语。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什么会让一个人疯掉?

理想的破灭!

贪婪吞噬了一切!正是因为那个岛是理想的禁地,贪婪的人性覆灭了他的天堂的时候,他疯了。

这个疯一般的指路人给理查德留下了去往那座天堂岛的地图,理查德也因为达菲的描述而对这座天堂岛充满了向往,进而踏上了找寻的流程。

他会在岛上经历什么是未知的吗?并不是,达菲的自杀就是最终的结局,只不过没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并不知道。

“人走到哪里,天堂就会毁灭在哪里”的反乌托邦思想从这一刻就埋下了伏笔。

但是作为找寻更美好生活的主角,理查德却是一个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的乌托邦,他向往着达菲以及无数个达菲这样的引路人描述出来的自由之地,并为之痴迷。殊不知带领我们走上自由之地的人,可能是耶稣也可能是撒旦。

那片自由之地可能是天堂,更可能是地狱。

理查德最终没有抵住那份对自由美好的向往,决定找到那座岛并踏上了追寻的道路,他约了一对法国小情侣去地图上的小岛。为了防止有去无回,他给几个陌生的小伙伴留下了地图的备份,这也成为了后来乌托邦崩溃的祸源。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02 经历:任何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即便是无等级的天堂

翻山越岭,历尽艰险,他们终于来到了那个天堂般的小岛。几个巨大的峭壁环抱着一篇小海滩,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乌托邦试验场。

阳光、沙滩、音乐、凉啤酒、碧绿色的大海、清新的海风、不被外人打扰的世界,这不正是想要远离喧嚣、追求自由的人们想要获取的世外天堂吗?

岛上住着20几个跟理查德他们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并非唯一的岛上居民,隔壁还住着一些以种植大麻为生的“农夫”,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只要守规矩,大家就会相安无事。

他们成立了一个类似于人民公社般的组织,大家同吃同住同干活,没什么等级。理查德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安乐窝。

没有压迫,没有强权,没有纷争,这不仅仅是理查的追求,更是大多数人类的集体追求。

即便里面有一个叫做莎尔的首领,即便在这个天堂般的国度里依然需要劳作,即便还是需要坐船去大岛上卖大麻换大米,他们也觉得这种自给自足是令人陶醉的。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但是表面越美好的东西,就越脆弱。他们远离了人群与游客,却逃离不了内心的欲望。

理查先是爱上了别人的女朋友,海水里的你侬我侬是嫉妒的怒火。

在这种组织里最,最忌讳出现英雄,而理查却稀里糊涂的杀死了一条鲨鱼,被众人视作偶像,平等开始失衡。

当一个年轻人被鲨鱼咬伤之后,乌托邦被撕开了一条口子,内部矛盾开始爆发。

年轻人的呻吟让其他人很受不了,鲜血散发出来的恶臭让他们觉得这样妨碍了他们的享乐,于是就把受伤者放逐,任其自生自灭。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不许不快乐”是这里的铁律,谁妨碍了快乐,那就除掉谁。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和江湖是一个整体,我们从打算逃避困难,寻找理想国的那一刻起,就忽略了这个事实。

人性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以后,美好必将走向灭亡。

在我们向往的那个天堂里,无论美好是多么的真实,多么的令身心和精神愉悦,最终它也会撕裂,变成我们不愿意接受的现实社会,回到想要逃离的起点。

反乌托邦的逻辑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所以,一切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是特定环境、特定状态、特定时间、特定心态下的特定产物。

自由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自由就像生命,起点和终点是它的必备属性,生老病死的过程就是自由,而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听命这样的节点。

自由是个迷幻的东西,我们拼尽全力追寻的,本身就是个错误的!

自由不可能稳定的存在。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03 破灭即重生:铁锤可以砸破美好,同样也可以砸破成长壁垒,主动权在你的手里

在经历了内部的瓦解以后,外部矛盾也悄然而至,之前理查德留给陌生的地图,像一个巨大的铁锤,彻底砸破了这座岛的美好外衣。

拿到地图副本的小青年来到了岛上,头领莎尔命令理查德去除掉他们,否则会打破与隔壁农夫们的协定。

于是,追求自由的小伙理查德变成了一个嗜血的猎杀者,帮着农夫们把几个人杀戮殆尽,唯一一个差点逃脱的女生,被发出野兽般怪叫的理查德吓得待在原地,紧追而至的农夫开枪,子弹瞬间穿透了女生的胸膛,细碎的血沫喷在了理查德的脸上,他一个激灵,变回了人的样子。

他目瞪口呆,看着倒在水沟里的女生手里握着的正是他留下的那个地图副本。

鲜血是治疗青年浪漫症的良药,在几个人手上沾了血之后,乌托邦也就是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理查德为首的青年们蜷缩在一起,坐着竹筏偏流回了现实世界。

海滩上发生的事情,变成了美好的回忆,那些可怕的事情,有的人选择“忘记”,而有的愿意“死去”。

这一个片段里有一些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理查德帮助农夫追杀后一批道理的年轻人的时候,有一个理查德的脸部大特写,在烟草叶子的衬托下,理查德像极了一头壕无人性的野狼,龇出利齿,准备撕咬自己的同伴。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吃人野兽了呢?

贪婪!

这不是正是引领理查德到达这个天堂岛的达菲说的疯言疯语吗?“都是寄生虫,寄生虫!该死的毒瘤!混蛋!贪婪愚蠢吞噬了一切!”

那个开头的疯癫寓言,在这里完成了契合。

另外理查德为了防止意外出现留下了一个地图副本,无形中完成了类似于达菲的引领任务,正如我们因为无数的偶像或者追求自由的先辈们的引领,飞蛾扑火一般的冲入到我们以为的自由的火堆一样。

那座天堂岛就是我们拼尽所有追寻的自由,他们美的好像禁地,我们追求它,享受它,保护它,可是最后它终将会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亲手将之毁灭。这座海岛还会在逃离出去的人的口中被传颂,还会有一群有理想的小青年奔赴,还会经历美好与破灭。

我们在回到理查德身上,他可能比达菲坚强,也可能不并不是达菲那样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在破灭以后选择“依旧相信天堂,但是自由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心灵的一份归属感”。

那把铁锤打碎幻想,那也同时打碎了理查德桎梏的思想壁垒。

他看着被救援队打捞起的众人,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沉默的与外界沟通着。他也努力的活动了一下脸部的肌肉,努力的做出了一个回归正常生活的笑容。

从莱昂纳多电影《海滩》中看,反乌托邦电影破后而立的自由和人性

你的“天堂岛”在哪里?

结语

靠着小成本电影《猜火车》一炮而红之后,时隔四年之久,导演丹尼·博伊尔拿出了这部同样具有迷幻色彩的《海滩》。

这部反乌托邦的作品的世界观虽然不甚宏大,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也不似那些在个性逐渐淡化的大环境下追求正义、平等、自由的主角们一般吸引人,但是这种小和真实以及优秀的剧情推进反而让有助于我们更加真切的理解其中的反乌托邦的思想内涵。

自由和梦想不是一个地方,也不是一个固定形态,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博伊尔打造了这个叫做海滩的乌托邦试验场,又通过人性的贪婪将之打碎,再用破后而立的思想探讨追寻自由和梦想的意义,属实耐人寻味。

故事的结尾不像其他的一些反乌托邦作品一样悲哀,但也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理查德理解的自由是归属感那么简单。

他打开了自己有的邮件,里面缓缓出现了一张父母在另一个美丽海岛的集体合影,那个天堂般的海岛又发生了什么呢?人们又会做些什么?遗忘些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