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世间最凉薄的两种人电影剧情「详解」

2022-03-17 23:50 作者:叶本心 围观:

写了一篇:过度理性?你可能是个“生性凉薄”的人!心理学:主要有三个特征。网友的反应很热烈!

1、有人说,看完整篇文章,感觉自己也是个天性凉薄之人。

2、有人说,天性凉薄有什么不好的?活得惬意、洒脱,敢于做自己;直接、明朗,不像小人。

3、还有人说,这种人不是生性凉薄,而是你所经历的,他都已经经历过了。他们早已磨灭了复杂化,只想要简单的快乐:你所在的维度,其实他早已离开;你眼中的世界,他也早已看过。苦难使他变得理性!

许多朋友把“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混淆了。实质上,这两种性格的人,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两种人的生活和成就,也各不相同:前者成就有限,后者没有边际!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怎么有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的人?

1、生性凉薄讲究的是“与生俱来”,或者“类与生俱来”,即“在还没有思考的能力时,便率先定义了世界的属性或自己的行事风格,且将这样的定义刻在骨子里,贯穿余生”。(“先定世,后知事”)

例如:1-3岁左右的孩童(此时大脑负责思想的模块还没有发育完全),便早早显露出了冷漠、冷淡等性情。不论是与生俱来还是因为一些家庭变故,导致他们在这个年纪对世界产生了冷漠,都属于“生性凉薄”。

研究表明:往往生性凉薄的人,1岁半到3岁左右便已经有所显露。

2、活得通透讲究的是“顿悟”、是“后天觉醒”。即“在认识世界之前,或者自我确定行事风格之前,自己已经有了思想。”(“先知事,后定世”)

这类人往往是在在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之后,通过思考,而后顿悟、觉醒,而后变得“薄情寡义”。且这样的性格和思想,在往后的日子里,影响着他的一言一行”。这就是活得通透的人!

1)、“活得通透”的人只是觉得“有些人没必要深交,所以冷漠”、“有些话说了对方也不懂,所以不说”、“有些事知者自知,所以不讲”。

为了避免世俗投来异样的目光,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争吵,他们讲究独善其身,所以他们显得冷漠。

2)、“生性薄凉”的人,单纯的就是因为“天大的事也不大”,所以懒得搭理你。

这类人的观念里,没有着急的事,哪怕是死,他也能笑着面对,更像是“无知”,或者“大智若愚”(两种极端)。

“先定世,后知事”和“先知事,后定世”实际上只是一个“记忆口诀”(方便下文定义)。

我们可以根据“小时候的行为模式和长大后是否一样”来做区别判断。如:三五岁之时,冷漠不理人,长大后也是如此,这就是“生性凉薄”。三五岁之时温暖、善良,长大后冷漠,这只是“凉薄”,是因为想通了一些人、一些事而后做出的动作。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上图对“过度理性的人”做了界定,有两种情况:

1、过度理性的人,可能是天性凉薄的人。

2、过度理性的人,一定是活得通透的人。

因为“凉薄”,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升华生命。

因为善于深度思考,所以他们的智商、情商往往也高于常人,显得极度理性。

反过来推论,即“过度理性的人,要么是活得通透的人,要么是天性凉薄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效减少“无效社交”、减少“盲目忧伤”等不必要的情绪,最大化利用时间。

天性凉薄的人,一般会走两个极端:

1、极度理性。

2、没有理智。

前者大多“能游戏人生”,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如果伪装能力不行,则很难有大的作为。

后者,往往“被人生游戏”,因为心智不全:没有同理心、没有共情性,常常得罪人,所以生活必定艰难。

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凉薄之人”,但并不一定是他们天性如此。更多是因为他们极度理智,导致行为冷漠,而世俗又无法理解他们的冷漠,所以便将他们定义为“生性凉薄的人”。即“被动生性凉薄”!

以上,就是“活得通透”和“生性薄凉”的区别。考虑到可能有些“烧脑”。不太清楚的朋友,可以多看几遍。感谢您的阅览,我们接着聊!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生性薄凉”的人一般是什么模样?

接下来我们讲两部影剧里的两个人物,巩固对以上两个概念的理解。看过剧的朋友,可以先定义自己的想法,或在观看事件的过程中,自己界定这两种人:究竟是“活得通透”还是“生性薄凉”。

1、《天道》中的丁元英,是“生性薄凉”还是“活得通透”?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是一个“超凡脱俗”之人,他目光所及之处,必然掀起“大风大浪”,剧中其他人物给他的定义是“他不是人,或者说不是生活在你我世界的人,他的思维已经不属于你我所能理解的范畴,他对世俗有着居高临下的包容”。

说他不近人情吧:他许诺爱人的事情,全力以赴;答应朋友的事,也尽心尽力。爱人死时,他涕泪纵横,因为伤心过度,导致咳血、吐血。父亲病重时,在外地“闭关修生养息,承诺不到时间绝不出关”的他,转眼就飞回了家乡。

说他近人情吧,他对所有人好像都漠不关心。

1)、回国之前,他在国外做私募基金,用外国人的钱大薅中国股市的羊毛,中国人无不在骂他“卖国贼、汉奸”,但他无所谓。

2)、父亲病重,他直言“我要怎么样才能让父亲死”,甚至果断告诉家人“我要拔掉父亲的氧气管”。不论家人如何谩骂,他都不为所动,一意孤行。他的妹妹甚至说道“你还是一个人过吧,没有人受得了你(你就不是人)”。

3)他从不与人争论,对世俗有着居高临下的包容。也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宁愿忍受世人谩骂,也要用自己的高智商,做自己想做的事。

4)、他也从不麻烦人,身边有钱人无数,但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只是变卖“收藏的唱片”,换几个钱,吃几口饭。

许多事例都证明“这是个活得通透的人”,其思维远远高于常人,甚至“飘出了三界之外”,所以在这个世界他能游刃有余。但事实上,他是个生性凉薄之人!

从他与家人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从小,他就是这种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一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做着世俗道德不认可的事”。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在丁元英面前,他的家人常说“你别跟我讲大道理,你讲的我也听不懂,从小你就是这个鬼模样”。

言外之意,丁元英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时,便已然“生性冷漠”,在形成自己的思想后,他依然冷漠(成年之后,保持还没有形成思想前的婴幼儿时期的处世原则),从“先定世,后知事”的“界定法则”来看,他就是一个“生性凉薄”之人。

冷漠之余他又保留了足够的人际关系,这就是“理智型天性凉薄”!因为还要活于凡尘、还要处世,所以他们时刻都在“权衡利弊”,他们也能做到“反内心”伪装外在。

2、电影《新警察的故事》中,阿祖的所作所为,是“生性薄凉”还是“活得通透”?

吴彦祖饰演的阿祖是总警司的儿子,他的几个好兄弟全是高官富二代,平日里他们以挑衅警察为乐。

1)电影的前半部分,演绎了阿祖组织的一个“游戏”,以烧杀抢掠为主,专门针对警察。其手段之残暴、人性是冷漠,无以言说。

2)电影的后半部分,警察为了给死去的弟兄们复仇,决定与阿祖等人决一死战。查到(阿祖等人的)身份后,警察请出了他们父母,同伙见状,纷纷撤离。阿祖果断将所有兄弟杀害,他的世界里,不允许有人忤逆他的想法。

3)最后,阿祖将子弹卸下,用空枪对准了自己的父亲“总警司”,被狙击毙命。事实上,他知道这样的结果,他也并不想伤害自己的父亲,心中始终是心存敬畏的。他只是想通过别样的方式引起父亲的注意。

原来阿祖的父亲因为职业关系,使他从小就缺少父爱,而他的母亲,从来都只会把钱往他怀里塞,以为他会开心。也因为从小缺爱,所以性格走向了极端。

从电影剧情看来,阿祖并不是无情无义之人!说到底,他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严重的报复心理,有人说严重的反社会人格,其实都没错。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根据“界定法则”,他依然是“生性薄凉”之人!薄凉的主因,是因为从小缺少父爱。但这依旧改变不了“先定世,后知事”的事实,即“在他思想发育完全之前,他便已经给自己的行为模式定性了”。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电影总是演得夸张。事实上,类似阿祖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大概率会一“无所有、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因为严重的反社会人格和我行我素的性格(没有理智),使他注定上不了世界的舞台。电影中的他之所以能登上舞台,也全得益于总警司老爸的权力和财富。

丁元英属于“理智型生性薄凉”之人。而现实中的阿祖类人,属于“极端性天性薄凉”之人。这就是生性薄凉的两类人!

1、极端性天性薄凉。即“没有辨别是非和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理智型天性薄凉。即“有辨别是非和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后者往往成就很大。而前者,大概率会悲惨一生,且可能会在“里面”度过余生。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社恐、自闭、自卑、内向与“天性凉薄”有何区别?

有朋友在评论中还提到两个观点:

1、冷漠的人,并非一定是薄凉之人,也有可能是社恐、自闭、自卑、内向。

2、有些人只是很有理智,理智不等于凉薄:是因为经历使他有了这样的习惯,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

事实上,以上两个结论都没错。关于第二点:

1、理性之人并非是生性薄凉之人,但过度理性的人一定是。

2、薄凉之人也并非天性薄凉,也有可能是理智造就薄凉,即“想开了”。

社恐、自闭、自卑、内向和天性凉薄一样,都是属于性格问题。不同点在于,前三者是“对内做功”,天性凉薄是“对外做功”。前者,是折磨自己;后者,是折磨别人。(第1点回答)

还有朋友提出了两个问题,这里也答一下:

1、从来不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这种人是什么性格?

答:大概率避世、社恐、自卑、内向,或无能!

2、我想了来外科医生或者经常面对死亡的医生,他们也是生性凉薄吗?

答:他们是“凉薄”,但并非生性凉薄。

医生的凉薄主要有两种情况:1)、对于亲友而言:凉薄,是因为腾不出“陪伴”的时间;2)、对于病人来说:凉薄,是因为“不恐惧”。前者,是因职业而忙碌;后者,是因职业而感到麻木。

怎么区分“生性凉薄”和“活得通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生性薄凉之人”与“活得通透的人”的区别。篇幅问题,关于社恐、自闭、内向、自卑等性格问题,这里就不拓展了,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留言或评论区催更,我想想要不要单独写一篇文章详细聊聊这些问题。

最后放一个“社恐”的判断标准,欢迎大家自查。再次感谢大家看到了这里,祝安好!

1、害怕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尴尬的表情。怕自己会在别人面前说不出话或结巴。于是拒绝表达、拒绝社交。

2、吃饭、写字、上厕所等做事情的状态下,害怕自己丑态百出,导致紧张,做不好事(小事也做不好)。例如:吃不好饭,写不好字、解不出小便等。

3、害怕在公共场合做一些平时很少做,但实则无伤大雅的事情。例如大声说话、蹦跳、呕吐等。

4、不想见人,不想参与任何社交活动、讨厌出现在任何公众场合。外人面前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例如:面红、耳赤、心慌、出汗、恶心、大呕、打颤、尿急、焦虑等。

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在美国众多的心理疾病中,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位居第三。我国的患病人数也在激增。文章已更新,请点击链接自行查阅:3.5亿“社交恐惧者”最深切的痛苦:不善于表现,没有人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