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香港重生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7 16:11 作者:睡前十分钟 围观:

作者丨沈涛

《重生》7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重生》与《白夜追凶》相比较,悬疑推理弱一些,煽情感慨多一些。这一弱一多,使得《重生》的评分会低于《白夜追凶》,整体在七分上下。

《重生》的主线是刑警副支队长秦驰(张译饰)“重构记忆,找回真相”。死里逃生,却失去记忆。秦驰必须借助身边的人、事、物来重构自己的记忆。

重构记忆有一些好处,就好像再活了一次。可以忘记闹僵的父子关系,像亲密的父子一样问候;也可以忘记自己曾经多么“渣”,向前妻流露出真心的悔过;甚至可以忘记自己曾经是坏警察,而变成一个好警察。

在活着的时候重新活一次,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经历。可当你真的身陷其中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绝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可以推倒重来。

《重生》7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这个小女孩非常养眼

三岁小儿也知道的哲学三大命题: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历来是众多文人墨客及其他从事艺术的人想要探讨的。命题的解未必迷人,至少不如解题的过程更让人着迷。

我们不是我们的造物主,可在追寻那三大命题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有如造物主般的虚妄、孤独而又无穷止的感受。

导演是秦驰的造物主,创造秦驰是将它作为一个追寻三大命题的道具,他给秦驰写好了一个迷底,然后让他一步一步找出来。导演很享受这个过程,他知道秦驰短暂生命的终点,也知道终点处有什么东西,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兴致。对造物主而言,造物是因为“我能够、我愿意”。

至于被造出来的东西会怎么想,造物主并不关心。

在艺术作品中去追寻三大命题,难免悲春伤秋,大谈人生道理。这些都是求索的过程,本来无伤大雅也无可厚非,但在艺术作品中如何去呈现,就尤为考校能力。观众看的是悬疑,结果时不时看主角回忆过去并感悟人生道理,那观众是要看人生的真相还是案子的真相呢?

《重生》7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该剧以“重生”命名,其实也是颇为有趣。导演未必有多想,但我个人看来,是重生而不是新生,就代表了这部剧的悲剧结局。

什么是重生?重生就是重新活过来,没有更多的前置条件,怎么活过来?要怎么活下去?没有,它仅仅是活过来了。

新生则不同。新生意在“新”字,它代表着与过去或者说,上一世生命的切割。活过来了,且将以全新的方式生活下去,而不是重复前世的生活。

好比一人犯了死罪,原本该死,却逢特赦,留下一命。如果他从此改邪归正,可以说是新生。若执迷不悟重蹈覆辙,就只能是重生。

重生注重的是生命本身,而新生则着意在生活。

该剧以“重生”命名,而主角秦驰却在失忆后重构记忆的过程中,渐渐变成了与过去的自己不同的另一个人。这岂不是矛盾?

于是我在想,秦驰的新生注定是要失败的。也许最终他会变成一个崭新的“人”,但他必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道具,寿终正寝,意义非凡。

《重生》7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再说说重构记忆。秦驰失忆之后,借助身边的人与物,一点一点重新构建自己的记忆。就好像你眼前有个人,也许你以前很爱他,如今你要通过一些证据来证明你爱或不爱他,并且在你的脑海中储存为新的记忆。

世纪初香港有名的一部电影《无间道》有过类似的情节。刘德华饰演的黑帮派到警局的卧底,在重构记忆时将自己想象成另一个警方派到黑帮的卧底。他没有成功。

重构记忆的难处在于,过去是不可改变的。重构的“事实”会与过去的事实行成冲突。当事人忘记了过去,自然无所谓,但身边的人却并没有忘,他们将受到记忆与事实冲突的影响。

比方说,秦驰曾经是个不合格的丈夫,失忆后他意识到自己当时很“坏”,他不想做回那种人。他可以轻松驾驭这种想法,但他的前妻却不一定能适应这种改变——他真的不好吗?当初离婚真的正确吗?

再比方说,你过去伤害过一个人,失忆后却对他很好。你做得很自然,但对方却陷在矛盾冲突中,分不清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你。

《重生》7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导演用秦驰这个道具探寻三大命题,还安排了重构记忆的方式,它的本质就是“在过去中寻找答案”。其实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内容。

比如,“重要的不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而是你做了怎样的事”;再比如,“你爱过我吗”,等等。

你为什么穷?你为什么单身?你为什么不喜欢吃香菜……所有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过去里。未来是虚妄的,等待着创造;过去是孤独的,等待着再一次被记起。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答案就在我们的过去,但它会以新的面貌在未来出现。我们也许能发现它,也许不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那么不幸需要死里逃生,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重生》7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涅槃重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