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镇西往事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7 13:38 作者:安阳往事 围观:
汤阴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汤阴县大事记(古代部分)

夏王朝(公元前21世纪——16世纪) 第六次迁都于西河(今菜园乡西河村)。

公元前一〇六六年 殷纣囚西伯姬昌于羑里(今韩庄乡羑河村东0.5公里处)。

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灭殷纣,分其畿内为邶、鄘、卫三国。纣子武庚封于邶(今瓦岗乡邶城村)。

定王年(公元前602年)前 大河(黄河)过大伾,流经汤阴县境东部,北过大陆(今河北巨鹿)入海。五年大河改道,尚遗细流。

春 秋

公元前四七九年 孔丘弟子卜商(公元前507——?)字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之后,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游西河。

公元前七七〇——四七六年间 《诗经》成书,《国风·邶风》即采自今汤阴一带的民间。

公元前五〇一年前 县境西部(今属鹤壁)建中牟县。春秋属晋。战国属赵。公元前四二五年,赵从晋阳迁都于此。

战国

公元前三五〇年后 出现荡阴地名,与中牟并存。"荡水出河南荡阴县西石尚山,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荡音汤,汤的古音,后人省"草字头"(《说文解字注》)。

公元前三〇七年稍后 医学家扁鹊被刺杀于伏道店。后葬于伏道南岗。墓、祠尚存。

公元前二五六年 魏信陵君,应其姊--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抵抗秦军之请, 窃取虎符至荡阴(今宜沟乡将城村)推杀大将晋鄙,夺得兵权,得精兵8万,遂救邯郸。

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 建荡例县制,属河内郡。

惠帝永安元年( 公元304年) 东海王司马越挟惠帝与成都王司马颖战于荡阴,侍中 嵇绍护卫惠帝被杀。相传县境云(殒》村(属韩庄乡),即因嵇绍殒命于此而得名。

东督穆帝永和五年(后赵太宁元年,349年) 后赵君主石虎殁,张豺擅政,虎子彭城王石遵自河内举兵趋邺(后赵国都),军荡阴。

北 朝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 废荡阴,入邺,天平二年置魏德县,县治在将城,属隆虑郡。北齐废魏德,隋复置汤阴县,至今。

炀帝大业四年(608年)正月 诏征河北诸郡(含汤阴)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即卫河),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

大业十二、十三年(616、617年)间 本县(尧石得)人尧君素,官鹰击郎将,为河东守。隋败于唐。其妻至城下劝降。君素引弓将其妻射死,决心死守不易。后为左右所害。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太宗诏称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

神宗熙宁间(1068——1077年 ) 县尹张懋重修晋侍中嵇(绍)公祠。时魏国公韩琦为之撰写碑记。嵇绍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为忠君典范。

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 北宋大词人苏轼(1036——1101年)因事被贬由定州(今河北定县)赴英州(今广东英德县)任所。途经汤阴麦粥店,餐后吟诗一首(见《文物篇》)。

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 建立县儒学。后历代均有所扩建或修葺。

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在永和乡(今菜园乡程岗村)出世。飞二十岁从军,一生坚主抗金,战功卓著。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 九日(1142年1月28日),被民族败类秦桧、高宗谋害于临安大理寺。

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 岳飞长子、南宋将领岳云出世。二十三岁与父同时遭秦桧、高宗杀害。二十一年后,岳氏父子冤案昭雪。

宣和七年(1125年)冬 金统治集团对宋发动战争。次年三月,宗弼(本名兀术),攻取汤阴,降宋卒三千人。至卫河,宋人已焚桥不得渡,合鲁索以70骑涉水过河,杀宋焚桥军 500人。

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冬 金军进攻相州,汤阴鹤壁田氏、南平李氏、平罗蔺氏三大族,向康王赵构(即后来之高宗)上书,各愿聚集三千人,依山设险,积极作抗金准 备。后,金陷相州,田氏等大族皆降金。

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 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出世。珂继承父业,完成了《金佗粹编》、《金佗续编》的编著工作。此外还著有《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程史》、《愧郯录》)、《玉楮集》等。

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年) 本县人张正伦出世。张历任陕西东转运使、司农少卿、尚书右丞等职。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至惠宗至正二十四年(1287——1364年) 邑人许有壬在世,官至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土兼太子左谕德。著有《至正集》一百卷(今存81卷),《圭塘小稿》(18卷)。曾为《大元大一统志》作序。

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1307年) 本县人许仪重修文王庙。明清均重修。

至元间(1336—一1340年) 邶城隐士郑居仁建社学一所。明成化年间知县尚玑于城内建社学一所。此类社学当时还在伏道、江窑里、鹿楼村(今属鹤壁市)各建一所。

洪武三十年(1397年) 重筑土城墙,周围849丈,高2.5丈,阔3丈。正统、成化、正德、万历、天启年间均重修。

景泰元年(1450年 ) 修建岳飞庙。岳飞庙原建于西南门外,规模较小,侍讲徐有贞题请朝廷,改建于今址。代宗赐额"精忠",徐有贞并立有"精忠庙"砷石。

景泰二年(1451年) 本县人元守直出世。守直弘治十三年(1500年)累官至礼部尚书。

景泰六年(1455年) 县教谕袁纯编修《精忠录》(《岳忠武王文集》前身)付印。传世有一七六九年朝鲜铜活字版本。其中收有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词。

正统十二年至嘉靖八年(1447——1529年) 本县人李鐩在世。鐩官至工部尚书。嘉靖改元,年七十五乞归。家居8年,病逝。

天顺二年(1458年) 本县人王熙书刻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碑于岳飞庙。

成化三年(1467年) 岁凶,县东郑家屯大户郑贵诸兄弟出粟1200石以赈灾。县令尚玑奉旨立石旌表为义民。

五年(1469年) 县令尚玑首次编修《汤阴县志》(今佚)。

是年 县令尚玑创预备仓1所。募谷一万六百斛(每斛五斗)。时连年灾荒,四方民皆菜色,唯汤例外。

十八年(1482年) 岁又大凶,郑贵诸兄弟复出粟万石,两赈邑民,一赈磁民。金宪叶某赠给羊酒彩缎以奖之。(按∶郑贵是拥有10余万亩土地的大地主,成化三年和是年,两次出粟万余石,堪称开明。)

弘治中叶(1488——1505年) 县境黄河断流。

正德四年(1509年) 刘六、刘七、赵燧等河北农民起义军围汤城,县令周镐拒守,城未破。

六年(1511年) 河北农民起义军,至汤阴城下,城东南有土冢,一穿红色褂子的义军头目坐其上,指挥攻城。未攻破离去。

正德末 河北(文安县)农民起义军首领赵燧与官军转战河南,率众过汤阴,城守戒备谨严,遂离去。

嘉靖八年(1529年) 先年大旱,蝗。是岁大饥,人相食。

十年(1531年) 诏毁天下私作寺观,其僧、尼、道士,有司劝令还本。知县卢学之,改永通尼寺为主静书院。(按:汤阴至崇祯九年仅是一个30700人丁的小县,计有著名大寺观29所,平均1058丁一所。此外玄帝、关帝、火神、龙王、三官等非释道性质的大型庙宇更多于此数。朝廷下诏毁天下私作寺观,本县仅改1所永通尼寺为书院。)

十八年(1539年) 嘉靖帝遣靖远伯王瑾谕祭岳忠武王庙。

万历(1573——1620年)初 汤河屡溃,县东苦甚。郡守常某将大坡、青冢、高城等河段改入卫河,数十年,无大水患。

八年(1580年) 治理广润泊。该泊连安、汤二县界,地势低洼,汤河及万金渠二水倾注,盈则入洹(河)以达于卫(河)。后漳水南下,塞洹故道,泊水不能入洹,而洹水反溢于泊。当夏秋水涝涨漫,辄淹田数千亩,是年郡守常某由葛家庄凿一渠道,汤水至高城入卫,自汪流桥、杨家庄补筑旧堤,以障渠水。又自戴家沟疏浚淤塞,导泊水入洹。二水有归,乃不为患。

十四年( 约) 彰德府司理(推官)张应登,编修 《汤阴精忠庙志》共十卷。郭朴 作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知县杨世达重刊《汤阴精忠庙志》并作序。

十六年(1588年) 大饥,后瘟疫,人死者众。

三十二年(1604年) 十月大雨雪,结为琉璃,天甚寒,鸟冻死者甚多。

三十六年(1608年) 旱,县令卢绪屏力请上司批准免租,并亲到乡村,分赈饥贫。

四十五年(1617年) 汤河菜园东段决堤,知县韩作楫主持疏浚。

万历四十六年至清康熙十六年(1618——-1677年) 本县(古贤)人王伯勉在世。王累任吏部郎中(部郎),补监察御史。著有《东皋公文集》,曾为康熙《汤阴县志》作序。

天启二年(1622年) 汤河决大坡村,知县杨朴具启赵藩王(驻彰德)合力主持修浚。

三年(1623年) 知县杨朴重修《汤阴县志》( 佚)。

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九年(1624一一1700年)本县(任固)人董襄在世。著有《澹园草》、《彭泽归来集》、《汤阴文献录》(含《汤阴赋》)。

六年(1626年) 闰六月,大雨,汤水泛滥入城中,官舍民房多倾塌。城西北隅民房全被淹没。

崇祯五年(1632年) 六至七月大雨四十余日,到处墙倒房塌。

六年(1633年)春 农民起义军临近县境。三月,往来彰、卫、怀三郡间。五月二十六日,战于城西。八月初三,战于鹤壁一带,后北至水冶,受创而南。

八年(1635年) 麦心生虫,几无麦。秋蝗损禾,沿城而上,城中园圃,树叶几被吃尽。

同年 各处农民纷纷起义。知县吕为龙率士民守城,持续数月。

知县吕为龙,驿丞韩振彩主持修筑宜沟驿站围墙。

知县沙蕴金主持,改筑砖城。同时,还奉旨在县西近山区南北一线,修筑凤凰、永宁、鸡关、杨家、保安、兴龙、保民、乐仙、太平、天保、朝阳等寨堡。

九年( 1636年) 汤河决菜园东,修筑堤防。

十年(1637年) 知县沙蕴金聘本县人苏育、董三槐、苏宏祖、王道月等重修《汤阴县志》(今残本存北京图书馆)。

十二年(1639年) 春大旱,风霾蔽日,麦苗尽枯,八月霜杀庄稼。

十三年(1640年) 彰德府终岁无雨雪,郡属俱大饥,井皆涸,大河有的断流。米麦一斗,需银一两三四钱之多,草根树皮挖剥殆尽。人相食。群狼队行入外城。

同年 岁大荒,县西李四、李五、郝滔等聚众起事。被安阳知县罗国士率兵镇压。

十四年(1641年) 瘟疫盛行,民死者十之八九。

十七年(1644年) 赵藩王朱常波闻义军将至,登舟沿卫河南逃至汤阴县东塔河,被李自成义军将领刘芳亮率骑兵由陆路截获。

顺治二年(1645年) 除逃亡外,全县实有人丁7166,较崇祯九年(1636年30700丁)减少76.66%.

顺治九年(1652年) 大水,邑东数十里尽淹没。

十、十一年(1653、1654年)复大水。

十三年 安、磁、汤官路过客异常频繁。汤阴宜沟驿之冲苦,与邺城(安阳)、磁县等同,但银仅一半。是年七月,河南巡抚部院分巡河北道,同驿传道联合呈请朝廷∶册内题拨安阳县、邺城驿银147。463两,改协宜沟驿。

是年 知县晋淑召修《汤阴县志》共九卷(北京师范大学仅存 8、9 两卷)。

十四年(1657年) 生蝗,秋禾吃光。

二月 知县康永叔,以汤河菜园以东屡决,主持疏河20里,两月工竣。

十五年(1658年) 请准更正驿路,减轻宜沟驿站负担。原中州冲通数省,差分河南、山东两路。后因黄河冲决,东道淹阻,全国差使皆取道于豫。驿路冲繁更倍昔日。驿 马不敷,累及民马,所夫不足,累及农夫。渐有马尽倒、夫尽逃之势。时河水已归故道,东路无阳。八月二十三日,河南巡抚部院请准∶"原江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往来差使,照旧由山东路行,以均逸劳。"

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 新设儒学乐生28名,舞生36名。

是年 知县赵光贵建义学2所,乾隆初废。

二十九年(1609年) 河南抚院阎某以地方荒旱奏准暂免漕粮1年。次年阎某复以地方荒早异常,奏准再停漕粮1年。

同年至三十年 县令赵光贵聘请乡里名流董襄重修《汤阴县志》(佚)。

三十五年(1696年) 河南巡抚李某以原卫河历五陵、塔河、任固、故城百余里为小滩兑运以达京师不便,题请税兑五陵镇。

四十一年(1702年) 知县吴玥于县城建义学1所,建讲堂3楹,房5间,筹义学地13.13顷。雍正七年(1729年)知县杨世达重修。

四十二年(1703年) 大水灾,免(银)粮4434两。

五十五年(1716年) 朝廷颁旨;"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又规定;"一邑之内,丁粮均派于本邑地粮之内。"至 乾 隆 三 年(1738年),人 丁 18376,较顺治初增长1.56倍。

雍正元年(1723年) 大旱频年,瘟疫盛行。

二年(1724年) 公举力稼老农有德行者,充农官,教导四乡农民种植,给八品服色、顶戴荣身。时,汤阴被授农官的有:李从仕、王可绍、陈愫、李铨、田喜等。

七年(1729年)设约正值月,逢初一、十五,同有名望的乡间老人讲解《圣 谕 广训》:"(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事讼;(四)重桑农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义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善良;(十三)诫窝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以巩固其封建统治。

同年 革除柴炭旧例。初,汤阴衙署,为过军等急需,向民间派买柴炭。后,不问需否,形成惯例,派买如故,名曰给价,实不及十分之二三,百姓苦不堪言。知县杨世达到任伊始,"念切民艰,即为革禁。"

知县杨世达与浚县知县曾振宗在县东瓦查附近,联合主持建涵洞一座,救民田数百余顷,勒石称万金涵洞。十一年(1733年),杨世达复在五陵新建涵洞一座,尽泄镇西一带泊水。

八年(1730年) 知县杨世达主持在县东东岗头至卫河,开河一道,长12 里。民 获 其利。名曰"普济"。十一年。在县南大青山至南阳村主持开挖排水沟渠一条。十 二、十三年,与滑县知县公议修筑卫河魏家湾堤一道。同时,还修筑县东辛庄——小章堤防一道,人称"杨公堤";请准重开县东赵王沟;在周流泊主持疏浚开挖大坑沟、小煤沟、弯腰沟各一条;在宜沟北至大青山和寺台一带,孔村、官庄一带,孔村至伏道间,大光村一带,水磨湾一带,将城一带,灰泉一带,遵贵(今属安阳)一带,主持新开和疏浚扬树沟,、广济渠(3条)、孔村渠(2条)、鲁家沟、光村渠、柳树沟、灵官庙渠、灰泉渠、遵贵渠等沟渠12条。为各处人民所称道。

十一年(1783年) 知县杨世达以宜沟镇分治两县,纠纷众多,奸宄易匿,遂呈请河南总督将南镇归并汤阴。

十二年(1734年) 杨世达主持修建普济堂一处。捐义田1.7顷,银480两(交当生息),谷1 030石。堂内贫民每月每人给口粮谷五斗,盐菜钱一百文。十三年又建育婴堂 一处。捐钱120两(交当生息),谷200石,雇乳母抚养婴儿,每人共给口粮谷五斗,养银五钱。重修养济院房屋19间。额定孤贫男妇29名,每名每日给口粮一份,每年给冬衣花布银5.743两。

同年 知县杨世达发起岳忠武王庙会。时间∶十一月中旬;会期∶10天;办法∶以演戏为号召。其费用,知县四日,赁地者三日,各色铺户三日。"县有牛马税可出;地有赁地钱可供;铺户则有买卖钱可敛,均不累而乐从"。这一来,"商贾辐辏转以万计,焚祝昭告,称极盛焉。"

乾隆三年(1738年) 杨世达会同安阳知县陈锡辂主持修筑汤河桥至黄门阎家桥段河堤,长25里。同年杨还与陈锡辂联名请准上司,组织汪流河受患各村民众,筑堤、浚沟各1,建涵洞2。并在两县交界处之广润泊,主持修筑南北长堤1道,自河口起至戴家沟南止,长20余厘。

是年 杨世达主持治理卫河,修老鹳嘴堤1道,翟家庄前月堤1道,魏家湾土堰 1道,总长10余里。

是年十月 杨世达重修《汤阴县志》(存)。

从明初至是年本县土地状况,洪武(1368——1398)年间,原额地亩5 388顷。嘉 靖 三十年(1551年),经丈量,为11 054顷。万历十三年(1585年)为11 286.7顷。乾隆三年丈量为9 467.3顷。上述土地数额所以前后悬殊,乾隆《汤阴县志》转载旧志按 语说;"其初田合东西陵、麓、陂、泽、峣、崅、瘠、卤五千三百顷,累丈查增至万有一千余顷。夫田非生齿之比也,汤又故无贵戚豪侠,不隐何增哉?!其在岩畔、溪滨贫牧搜拓者十七,余则庙刹荒径,奉役者巧增以悦官长耳。"

四年(1739年) 乾隆帝弘历为纪念岳飞作《武穆论》。十五年(1750年)九月十八日,乾隆遣吏部侍郎彭启丰到岳忠武王庙祭祀。同时作《经武穆 祠》七律一首(诗 碑 尚存)。

同年九月 乾隆帝南巡中岳返回途中,到文王庙拜谒(御制碑,现存)。

三十四年(1769年) 知河南彰德府事闵中黄邦宁编纂《岳忠武王 文 集》共 八卷(现存)。

四十九年(1784年)、五十一年(1786年) 旱蝗成灾,大饥荒。

五十九年(1794年)六月二十二、二十三日 怀、卫、彰大雨倾注,各处山水陡发,卫河涨至数丈,漳水南溢,田禾淹没。民谚相传"乾隆五十九,冲开柳园口,农民无法过,四处逃荒走。

嘉庆元年(1796年) 本县(古贤)人王谔(拔贡生,洧川县教谕)、苏於丰(拔贡,候选直隶州州刺)、孙雅亭(岁贡生,候选训导)被召参加乾隆帝举行的千叟宴。前此,苏於丰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曾参加过同样的耆宴。

十二年(1807年)七月 因水灾缓征新旧额赋有差,九月贷被水灾民籽种、口粮,并缓征本年额赋。

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戊刻(1814年2月4日22时)地震,中心为汤阴、浚县间。震中烈度七度。

二十一年(1816年)正月 贷上年水淹、地震灾民仓谷。

二十三年(1818年)九月 缓征水灾新旧额赋。次年正月,贷被水灾民仓谷。

道光元年(1821年)十月 缓征水淹沙压地亩新旧额赋。七年九月缓征水占、沙压池亩应征新旧额赋。

十年(1830年)闰四月二十二日 地震。震中:磁县。震中烈度十度。汤阴城垣鼓裂坍塌。女墙雉堞,十不存一二,壕堑平淤,城乡往来,随处可过。衙署、民房均有坍塌。人口也有压伤。五月,抚地震灾民。六月缓征被震、被雹村庄额赋有差。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1842年4月9日) 因官府勒索过甚,百姓聚众上堂,痛骂县官。

咸丰(1851——1861年)初 官府以银粮加帮价,民不堪其苦。安阳朱合、邓石麟等,串通汤阴、林县人民,结为"连庄会",起而反抗。后被官兵镇压。

七年(1857年)夏 蝗食早禾。秋初,复生蝻,三五日间,布满畛畦,不露地面,害晚禾,根株不留。

十一年(1861年)春 捻军攻克楚旺镇后,入汤境,围城六昼夜。县丞景文,率绅商分门守御。捻军屡攻未破,闻大批官军将至,遂他去。

同治六年(1867年)农历十一月中旬 捻军先后活动于县境东部和西部。年终 至 次 年初,捻军复活动于县境东部。

七年(1868年) 捻军围攻县城,知县双林守二门,委本县人拔贡张荣封守四门,张为保住县城,于星夜缒城下,往会捻军首领,愿供给部分给养。协议成。捻军解围而去。

光绪三年(1877年)麦季至次年春 十个月滴雨未下,赤地千里。富户肥人病死,皆不敢葬于近郊,葬则人争掘而食其肉。至今民间流传"光绪三年人吃人"。

二十一年(1895年) 天主教由林县小庄传入鹤壁镇。建国前夕,教徒发展到 270 人,分布27个村庄。

二十六年(1900年)大旱,井泉多干。

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 光绪帝和太后那拉氏从西安返回北京。十一月初九日驻宜沟驿。次日经汤阴县城驻彰德府。銮驾威风十足,所过之处,人民须得俯首跪迎。

二十八年(1902年) 取消演易书院,设立"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学堂。三十年,原学堂改为县立四年制高等学堂。

三十年(1904年) 京汉铁路汤阴县境段动工修建,次年通车,建汤阴、宜沟两车站。三十一年(1905年) 取消驿站,在县城设邮政代办支局。

秋 袁世凯之北洋军和张之洞之南军,在县城东北七里黄土岗,举行军事演习(俗称合大操)。

同年 基督教由安阳传入汤阴。解放前,教徒发展到千余人。

宣统二年(1910年) 成立县教育会。

是年 清廷下令建立省咨议会。生员肖时敏(县东宋村人)被选为河南省咨议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