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南江村的妇女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7 12:41 作者:中国乡村美文 围观:
乡土散文: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时代的印记

“今晚村里放映电影喽!”消息不胫而走。

电影放映场上幕布还未悬挂,小孩们三三两两就到场边探望,来者最关心的是消息的可信度。等到黄昏“立竿见影”,小孩们立马在场上摆放石头砖块示记,抢占有利的位置,再打听播放的电影片名。

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每年也只能看到两三部电影,所以看场露天电影成了梦寐以求的期盼。

夏秋天晴少雨,观赏电影的机会常在这两个季节。露天电影来临之日,匆匆吃过晚饭,人们扛长椅、提短凳,朝着一个方向涌去。听见马达声响,一股很浓的汽油味道就可以闻到。当第一束光线投向屏幕时,总见好动小孩的手影在幕布前摇来晃去,夜虫也在光影里飞舞。身手敏捷的年轻人,还有喜欢居高临下的小孩,甚至上了树。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绝大部分的观众已集结到场,等待着《新闻简报》开播。红星闪烁,当熟悉的电影制片厂的字样跳跃在屏幕上方,场上很快便安静下来,期盼已久的愿望实现了。

电影放映时,观众个个紧盯屏幕,生怕错过一个镜头,一段情节。播放一部电影大约要一个多小时,人们专注地欣赏着,中途有几次换片,有时邻村放映同一部电影,甚至要赶片。观众在观看露天电影中找到了快乐,这份快乐不经意间在周围的人群里蔓延。

1972年夏天,解放军野营训练到达我家乡,并在村里安营扎寨。自部队驻村以来,隔天就看到一场电影,群众饱了眼福。

乡土散文:露天电影

一天夜晚,村东高大的松树林下,部队选在这里放映朝鲜战斗片《南江村的妇女》。林海松涛,夏风飒爽,观众正沉浸在电影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中,突然电影停播,一阵急促的哨声响起,只见部队紧急集合,大家不明所以,互相低声猜测。“出什么事了?”“一定有紧急情况。”“会不会是敌特前来捣乱?”群众议论纷纷,东张西望。我的家乡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当时,台湾当局常派遣特务到大陆沿海一带活动。他们剪电话、探军情、搞策反,丧心病狂地破坏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人民解放军及沿海民兵时刻保持警惕,若敌特胆敢来犯,坚决予以打击。十分钟后,部队全部归位,一切恢复正常。或许,这是一次模拟行动吧,我心里这么想。

电影放映完毕,人们迈着轻松的步伐,谈论着南江村妇女支前队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历尽艰难险阻在前线最紧要的关头高喊:“同志,子弹到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如何不叫人雀跃欢呼?

人们沿路回家,“着火喽!”“快来人哪!”骤然间传来惊恐的呼救声,一缕缕的浓烟卷着火焰飞起,村中的南沃里出火灾了。火情就是命令!一队队的子弟兵、民兵和群众疾步向着火光处扑去。火灾现场,人影晃动,勇敢的子弟兵搭人梯,上墙头……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由于军民鼎力抢险,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第二天,大队干部带领群众敲锣打鼓,放起鞭炮给最可爱的人送感谢信去了。

军民鱼水情,写下了人世间最动人的诗篇!

一天午后已近黄昏,与伙伴们从山上劳作归来,跟往常一样去村头水库游泳。我带着浮力强大的车内胎,在水里玩得正起劲,听说今晚村中放映电影,心中那高兴得劲就甭提了。这时刻水里再好玩,也留不住我驿动地心了。

夜渐黑,在村里的古榕树下,开始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朴实给小伙伴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是党的孩子,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小冬子的声音在红色年代回响。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当今影视创作,一定要重视正能量的传播。

1975年初春,为修筑家乡至云居山的战备公路,一批部队进驻我村,我堂伯父家两层的屋子里,就住满了两个加强班的解放军同志。一位来自晋江的陈班长幽默滑稽,平易近人,他的举止言谈令我倍感亲切。每当空闲时间,他就帮我们附近人家挑水、劈柴、扫地,还跟小伙伴们拉家常、谈学习,很快地,我们成了好朋友。

一个月后,部队进驻云居山。每当山上放映电影,他都热情帮助找凳子,介绍搭便车。离别时,还送我一张保卫前线的个人照。他英俊潇洒的身影珍藏在我的相册中,他和蔼可亲的行为烙在我的心坎里。

部队驻扎云居山期间,山上两三天就会播放一部电影。每当山上放映电影,三五成群的影迷翻山越岭,一路谈笑风生。走在山岭间,四周松林遍布,山风送爽,满载惬意。

乡土散文:露天电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电影制片厂的拍摄录制,电影资源日益丰富,借用一组电影片名来简述伟大祖国的艰难历程:

南昌起义大浪淘沙,赣水苍茫大河奔流;

金沙江畔苗岭风雷,突破乌江四渡赤水。

万水千山南征北战,车轮滚滚挺进中原;

党的女儿宁死不屈,兵临城下三进山城。

岁月匆匆,露天电影已悄然远去。那时,寂静的山乡因一场电影,热闹了整个村落,大人小孩显得分外兴奋。太阳西移,炊烟升起,就因晚餐后有一场盛宴,它打开人们认识外界的一扇窗口,给山乡增添一份节日般的欢乐气氛。那夜色下的美好,成为永远的记忆。再见了,我心中的露天电影;再见了,独领风骚的山乡“影剧场”!

审阅:吴秀明

简评:在精神生活严重匮乏的年代,“寂静的山乡因一场电影,热闹了整个村落”,“它打开人们认识外界的一扇窗口,给山乡增添一份节日般的欢乐气氛。”这是一份永远的记忆。文中穿插的历史事件使全文更具真实性。

终审:严景新

作者:胡明朝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