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漠之旅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17 10:01 作者:信天游九零年代 围观:

小时候在央视一台看过日中合拍电影《敦煌》,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白脸女人,用刀划自己脸庞镜头。一晃三十几年过去,步入不惑之年,恰逢疫情隔离,无所事事,重新观看《敦煌》,不由的感慨此片,不论从编剧(前提有个好故事)、战争场面、演员演技、音乐等等都觉得很经典。片中特别出彩的战争场面,今天可能花钱都不一定拍出来(电脑合成镜头无法替代)。

1988年电影《敦煌》观后感

1988年电影《敦煌》观后感

当时中日正值蜜月期,中方全力支持,由解放军骑兵出演连环马,冲击,对战。视觉冲击力可见一斑。但观后觉得片中凄美爱情故事、宏大的战争场面、大漠荒烟的异域风情固然震撼,但主人公赵行德寻找人生真谛的主线最为重要。主人公作为古代知识分子,因为“功名”的事,开始大漠之旅,最后成为士兵,在队长朱王礼:“打仗才能活着”价值观感染下,天天厮杀,不知人生目的的活着。直至遇到回鹘公主,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找到人生目标,有了活着的意义。然而,两年后,公主舍生取义,一切烟消云散……活着的意义崩塌了,不光是爱人的死,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实在不知在大漠他乡,天天杀人或者被杀有何意义?直到他来到敦煌,来到莫高窟。看见自己昔日挚友仿佛进入佛的世界,把画壁画作为逃避残酷现实的解脱,作为弥补战争创伤的良药.....主人公又仿佛从佛像面庞里看到了公主.....当敦煌再次要遭遇灭顶之灾时,敦煌太守要把自己苦心经营三十年,不知花了多少银子收集到历代文物、古籍付之一炬时,赵行德站了出来,对太守说:“这不是你的”,这是无数古代人流传下来的经典,古人想表达什么?想留下什么......赵行德挺身而出,和为编纂古籍的和尚拼尽全力将经典古籍藏于洞窟中........

1988年电影《敦煌》观后感

1988年电影《敦煌》观后感

太守和自己的藏品化为灰烬。朱王里找到了人生意义的公主,继而知道活着不能只为了打仗,当这一切被李元昊无情剥夺后,他活着新的意义:杀李元昊,为公主报仇……他只求一死。唯一的愿望是赵行德给他立座碑 .....李元昊早就知道要让自己和国家不被遗忘,只有留住自己国家的文字、文明.........赵行德在“活着已经筋疲力尽”(片中主人公台词)的时候,终于要找到了值得冒死去干的事:留住祖先的文化和文明...........

1988年电影《敦煌》观后感

在中国甘肃省有河西走廊、莫高窟,它们不光是旅游景点,还保留着祖先的历史和文明......挥之不去的,不能被野蛮、战争所摧毁的文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