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什么电影剧情是通过葬礼收钱「梳理」

2022-03-16 05:32 作者:读史品生活 围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农村礼尚往来非常重要,这种礼尚往来表现主要表现在红白喜事上,人们也一直遵循着村里的规矩办事。

如果有人破坏了红白喜事上的这种礼尚往来,就等于说断绝了来往。农村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破裂大都缘于类似于丧葬仪式中的礼尚往来。

人情乡村:办丧礼是为了收钱,表演也越来越低俗!

这种礼尚往来从之前的纸钱、馒头和猪肉等,发展到现在的礼金。人们开始的意思就是起着帮衬丧家和联系感情的作用,之前丧事中收的礼金和物品是丧家举办丧葬仪式的主要经济来源。

物品和礼金的多少,完全依照送礼者和收礼者双方在这种场合的感情而定的,这样一来一往维持着双方之间的感情。送礼者多为姻亲关系的亲戚、本村的本家和本村普通村民。

人情乡村:办丧礼是为了收钱,表演也越来越低俗!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外出工作的人增多,人们交往范围扩大,人情礼往的交往上不再仅限于亲戚和本家,同事和朋友出现在更多丧事的礼单上。

现在的人情交往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婚要随礼,丧事要随礼,孩子出生要随礼,孩子上大学要随礼,父母爷爷奶奶过生口也要随礼等人情债使人们不堪重负,礼金也水涨船高,每个月的人情交往就占了工资的三分之一。

人情交往的帮衬和情感抚慰的功能在逐渐淡化,逐渐成为人们借机创收的手段。一场丧事下来,刨去花费,还能剩下很大一笔钱。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人们借丧事的举办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情乡村:办丧礼是为了收钱,表演也越来越低俗!

经济利益亦称物质利益,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物质不是稀缺的,信息也不是稀缺的,而注意力是稀缺的,未来谁把握住注意力,谁将掌控未来的财富。

农村丧葬仪式上的表演层出不穷唢呐、戏曲、西洋乐队、歌舞团、放电影等表演让人们应接不暇。这些农村丧葬仪式上的表演不管采用什么手段,谁能够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吸引来观众,谁就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丧事上的表演,戏曲表演那边只有很少的几个人,四周放的板凳上人根本就坐不满,唱的戏曲不仔听,根本听不懂。气氛也很沉闷,人们只是从那边走过,看两眼,不会过多停留。

人情乡村:办丧礼是为了收钱,表演也越来越低俗!

农村丧葬仪式上的歌舞团表演班子多为临时组建,每次表演都可获得可观的收入。在农村丧葬仪式上请歌舞团表演成为惯例后,吸引了众多人的加入。他们一晚上的表演就有二三千,并且基本上不需要投入。

表演者把丧礼上的歌舞表演,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歌舞团表演班子的成立,竞争愈加激烈。谁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得到大家的好评,下次别家有丧事的时候,会再次请他们过来表演,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收入。

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他们想尽办法博取大众的眼球,通过让年轻的女孩子穿着暴露的跳舞,表演脱衣秀等节目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人情乡村:办丧礼是为了收钱,表演也越来越低俗!

这些歌舞团表演班子轮番出现在各个村子的丧事上,靠着低俗不堪的表演吸引着农民的眼球,赚着大把大把的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切向钱看。

歌舞团表演班利用“脱衣舞”、“黄段子”等容易引起受众本能欲望的内容来换取受众的注意力,这种方式成本低廉,容易实现,因此成为了不少歌舞团表演的班子在表演时的首选。他们利用部分受众对低俗化内容的关注,来赢得关注和认可。

他们为了经济利益进行表演无可厚非,但是利益至上,一切向钱看,为了经济利益进行“脱衣舞”等低俗表演,践踏社会的主流思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最关键的是,“脱衣舞”等低俗表演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了农村的文化市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运营/小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