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辅导班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15 20:36 作者:遇见懒茶 围观: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01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

时隔数日,又重温了一遍电影《银河补习班》。

电影剧情并不复杂,讲的是邓超饰演的老爸马皓文,因其设计的大桥坍塌而背锅,进监狱坐了七年牢。

多年后,他出狱归来,却已物是人非。

老婆受不住压力,带着孩子改嫁了;工作的大院,自然再也容不下他。

孩子也长大了,却成为问题少年。成绩不好,性格孤僻,在学校老师不爱同学不喜的,甚至很多人笑话他"缺根弦"。

后来,学校说要开除儿子,于是马皓文跟教导主任打赌说,要是儿子马飞在期末考试中能冲进前十,就不能被开走。

于是,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马爸爸式的培养,也正是这部电影的核心 -父与子的"银河补习班"。

马飞通过父亲马皓文的教育,从班级垫底,到真正激发学习兴趣,最后飞速成长,成为出类拔萃的宇航员。

一切朝着光明的前途奔去。

只是,好事多磨,年轻的航天员马飞遨游外太空,却意外失联。

面对生命的绝境挑战,马飞回忆起爸爸曾经的淳淳教诲,在太空舱做出了出舱修理飞行器的决定。

走出去时,他扭头坚定地说:"该冒的险,我一个也不会错过!"

最后,马飞成功克服困难,重回地球,迎接属于他的荣耀。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这部电影确实赚足了我的眼泪,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马飞去监狱看望爸爸马皓文时,在马皓文为了儿子想要的电脑而卖血搬砖时,眼泪真的绷不住!

眼泪引导着我们的记忆.....回忆往昔,寻根过去,想起亲人间那些守望相助的真情瞬间。

而电影里最让人感慨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梦想的呵护,以及对教育的坚持。

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意蕴深长,发人深省。

比如"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以及,他培养有自主能力孩子时的家庭教育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件终生的事",因为,"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能开出XYZ的脑洞。"

感动满满之余,不禁重新思考,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上是不是不应该简单粗暴地"逼迫"孩子成长,而更应注重,点燃他内心的那把火 – "内驱力"。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02

什么是"内驱力"?

瑞士著名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把人的内驱力定义为"生命驱力"。

即"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并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体现在人为了自己本身的意愿做某件事,当他完成这件事时,内心会产生满足、兴奋、愉快等情感。"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如果不知道学习本身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就没有努力学好的动机,自然,很多时候,阅读也好,作业也罢,就会敷衍了事。

父母的斥责或追着跑,也许会在短时间形成强迫孩子"做好"的外部压力,但却无法形成"内驱力",时间一长,孩子适应了这种压力,也就没了效果。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

"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孩子一开始什么钱也得不到,嬉闹得还挺开心,到了第三天,每人还有2美分的奖励呢,却气得不想玩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就它背后隐藏着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奥秘,即Intrinsic Motivation。

内在动力就是孩子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想要得到从而付出努力。

比如,现在很多成年人特别热衷网上购物,甚至花一天时间在这上面也不觉得累,这和许多孩子热衷玩游戏,是一样的道理。

这么忘我和投入的前提是什么呢?因为这个事情是自己想做的。

同样,孩子也是如此,只有让孩子自己真正想要去做,才会投入其中。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03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断地对自己有新要求,学习和做事都力求"尽自己最大努力",而有的孩子却习惯于差不多就行,随便应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想"还是"不想"做这件事。

如何培养一个上进心强,有内驱力,不需要父母的"鞭子"也能自主学习的孩子,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难题。那怎么做呢?

最好的做法是,将孩子的愿望想法与家长的引导相结合,既满足孩子的需要,也能让孩子的将来更幸福。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1、 帮孩子树立一个梦想

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很多都是关于《我的梦想》或者《二十年后的我》.....

当时觉得没什么,其实回头看看,心中有梦想的孩子,长大后,很多梦想都成了真。

有一首很经典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梦想落地的故事。

回到《银河补习班》,剧中马飞从片头听不懂口令且经常被人欺凌的"缺根炫"孩子,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宇航员,实现上天的梦想,其实都离不开父亲马皓文对他梦想的呵护。

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父子两人为此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马皓文一直用自己开朗而明确的价值观传导孩子,马飞喜欢外太空,喜欢电脑,他便拼尽全力也要去满足他的梦想。

因为,"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自己...",以及"我们必须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有什么使命。"

我们必须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人生的使命。

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么努力学习知识,又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都值得去追求自己最热爱的。就像马皓文鼓励马飞,不要人云亦云一样,"活出你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家长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正确引导,是诱使孩子产生内驱力的必要因素。

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懂得,父母是他背后最坚定的力量,以及,必要的压力是应当被接受的,做事没有目的是不可取的。

因为,"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那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2、点燃孩子内心的"那把火"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来悟。

这里的"自己来悟",就是指的孩子的内驱力,即学习的能动性。

当一个孩子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学习的热情持之以恒,也就是内心的那把"火"真正被点燃的时候,那么,一切困难在他面前,都是"纸老虎"。

点燃孩子内心的那把火,就是真正把内驱力刺激出来。

如何点燃?

电影中,马皓文带着孩子触摸青草地,感受那古诗的意境;

带他跨越大半个中国,走过那山山水水,体会各地人文风情;

在旅途中教育,在生活中提炼实际技能,也才能让马飞在不幸被洪水困住时,能以一个初中生的技能,就是那些书本上没有而爸爸有教过的技能,成功逃出生天。

点燃孩子心中的那把火,就是培养孩子的信心,培养他对世界的好奇,进而刺激他对学习的兴趣,使之在一生的奋斗中有更大的主动性,这也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

大量事实证明,有内驱力的孩子,能更专注、有效、持久地做一件事。

而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就是激发他们内在的主动性,比如自信、责任感、压力…都是形成内驱力的必要因素。

但对孩子来讲,这些概念还略显抽象,需要家长在一件件小事中引导,切忌长篇大论向孩子硬灌。凡事要有度,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度"。

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使之学会自我激励,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某件事,而且还能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是提升孩子内驱力的关键一环。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04

有内驱力的孩子,未来都不会太差

梦想,兴趣是孩子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原动力,保护并顺应孩子的兴趣,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做事的内驱力也会更强。

当孩子开始思考自己行为的代价和结果时,也就有了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内驱力。

当孩子心中有目标,就可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克制,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学习和生活,那么做任何事,都能事半功倍,如鱼得水。

所以我们父母的教育,就在于怎么能够在孩子心里播下"主动性"和"自制力"两颗种子,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驱力和自制力,并使二者越来越和谐。

人生漫漫路,精彩任我行,并不只是成绩和名次而已。

毕竟,"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散布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而有内驱力的孩子,未来都不会太差。

重温《银河补习班》:有内驱力的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作者:懒茶,有书、富书、慈怀读书会、卡娃微卡等多平台原创作者。愿以最真挚朴素的文字,打动你最柔软的内心。

懒茶原创作品,感谢阅赞,盗用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