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前哨2020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5 10:29 作者:第五种权力 围观:

引子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因为这种电影是曾经的历史, 有很强的代入感并能引起观众的思考,而且能够改编成电影的真实事件足见其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自己习惯每次在观影后都会去找一些关于影片的相关资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后的真实事件和历史罗列出来以馈读者,这个系列会不定期根据我曾经看过的影片进行更新。

您可以把这个系列的文章看做一个观影指南也可以当做对于曾经真实事件的一个探究,反正我写是出于爱好,您看完也能增加知识。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影片介绍

斯科特·伊斯特伍德(就是那个老东木的儿子)、奥兰多·布鲁姆(指环王里的精灵王子)主演的阿富汗战争题材影片。影片则根据CNN记者Jake Tapper著作改编。影片故事将围绕53名美国士兵的真实故事展开,讲述在2009年阿富汗战争北西南三面都被山脉环绕的基廷前哨站(Keating),长期受到塔利班敌军骚扰,驻扎的美国士兵终日处于高紧绷状态。直到某个清晨,一枚火箭炮唤醒所有的恐惧,面对400叛乱军的进攻,他们只能在弹尽粮绝之前死守基地等待支持。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第61骑兵团-第三中队-B连(Bravo troop) 合影

影片背后的历史

战斗经过——这部电影的真实原型就是“基廷哨所之战(也称坎德什之战)”。这场战斗发生在阿富汗的努里斯坦省东部的坎德什山区。美军之所以把基地设置在此地,是因为高层认为该前哨可以死死卡住塔利班的后勤补给喉咙。当然,这样的眼中钉、肉中刺,塔利班必欲除之而后快。2009年10月3日,在基廷哨所的阿富汗和美军大部撤走,只剩下60人。而塔利班认为有机可趁,就在凌晨5时58分向美军这个哨所发起晨袭。在进攻中塔利班用RPG、机关枪甚至迫击炮,猛烈地打击基地内的美军士兵,战斗开始2分钟后就有一名美军阵亡。在战斗开始后20多名阿富汗国内安全部队士兵几乎立即放弃战斗,让塔利班的部队攻击开始后一小时就攻破了前哨的一侧阵地。美军击退塔利班一轮轮的进攻,战斗打响半小时后,该基地的美军指挥官通过电台向上级报告,塔利班武装分子已经从三个地方攻进了美军营地,只有战术指挥中心仍然在美军士兵的掌控之中。在这场战斗中,弹药储备几乎消耗殆尽,唯一剩下的联系工具就是一部卫星电话。这座基地的美军指挥官通过卫星电话向上级求援,他在电话里叫喊着说:“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快点增援,我们所有人都得死!”在他的身边,是激烈的炮火声。战斗持续了12个小时,最终,在空中和地面部队的支援下,美军打退了塔利班的进攻。在打扫战场时,美军共发现了150多具塔利班的遗体,美军伤亡数量是8名美军和3名阿军阵亡,27名美军受伤。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一战成名的克林顿·罗梅沙军士——在这场战斗中塔利班武装突破美军防线后立即放火,烧毁了大部分营房,并占据了其弹药库。在最初的一个小时内,美军直接崩溃了,只能收缩阵地,并死死守住两座未燃烧的建筑,形成了一个狭窄的内部防御圈。剩下的一些美军,则躲在“悍马”军车里面动弹不得。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情况下,驻守基廷哨所的美军极有可能被全歼。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克林顿·罗梅莎参谋军士挺身而出主动请战,对美军扭转局面作出巨大的贡献。罗梅莎组织一个5人的志愿小组进行反扑。此时,塔利班武装有狙击手在对美军阵地上的有生力量进行猎杀,而且猛烈的炮火仍然不断,高处的机枪也在疯狂的咆哮。老兵罗梅莎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意志极为坚决。他先是用SVD狙击步枪打掉了对方的狙击手,然后组织战友进行反攻。罗梅莎还用枪榴弹对塔利班武装的机枪阵地实施攻击,并成功将后者摧毁。随后罗梅莎被一枚被火箭榴弹击中,弹片炸伤了他的脖子、肩膀和手臂。尽管受伤,罗梅莎还是坚持引导空中支援,炸死了大约30名塔利班士兵,然后亲自拔除塔利班武装的另外几个火力点。在受伤的情况下,克林顿·罗梅莎参谋军士还坚持提供压制火力,帮助其他三名受伤的美军士兵到达救助站,然后救出了另外几名伤兵。依靠克林顿·罗梅莎的努力,驻扎的美军恢复信心,并实施重组,然后与数量众多的敌人展开激战。每次战斗都少不了英雄,很显然克林顿·罗梅沙军士的战斗精神带给了美军巨大的能量和勇气,也是这次战斗胜负手的关键人物。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克林顿·罗梅沙军士

荣誉满身的队伍——是役中,基廷哨所有很多人获得勋章或嘉奖,具体情况为:27名士兵因战斗中受伤而被授予紫心勋章,37名士兵被授予带“ V”字英勇勋章,3名士兵被授予铜星勋章,其余18名被授予带“ V”铜星勋章。9名士兵被授予英勇勋章。参谋军士贾斯汀·加列戈斯的银星勋章后来升格为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安德鲁·邦德曼中尉的银星勋章也被升级为杰出服务十字勋章。而由于克林顿·罗梅莎参谋军士在战斗中的杰出表现,后来被授予荣誉勋章,这是美国军人的最高荣誉。这也使克林顿·罗梅莎成为自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来,第四名被授予荣誉勋章且活着的美国军人。 罗梅沙于于2011年退役,他的故事在2016年写入了他与凯文·费达科合著的传记《红排:美国英雄的真实故事》。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基廷前哨基地

基廷前哨基地建立原因——这个前进基地原本是为了帮助当地社区发展而建造,美军当时为什么要部署到这么个危机四伏的地形下(小说原著里描述的地形其实比电影里的还要糟糕,基廷前哨三面环山,山的高度让身在前哨的人几乎要90度抬头才能看到山顶),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美国卷入阿富汗战争的一个缩影——努里斯坦省毗邻巴基斯坦,穷山恶水刁民,刁民类似《鬼子来了》里的村民,长期的生存哲学和智慧就是,不管带枪来干啥的是谁,尽量明哲保身不得罪,美军来了就表面合作,塔利班来了也表面合作,当然区别是美军来了不敢乱杀平民,天黑了美军得回营,塔利班和其他武装派别可是经常能留下换上衣服不走,甚至还经常从村里招募点新兵的。村民对美军说的很清楚,我们知道你们终究会走,但塔利班可不会走,所以我们帮塔利班也是出于无奈,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美军理解。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影片中美军与当地部族长老谈判

美军为了把当地平民拉到自己阵营,让他们不支持塔利班,主推重建进程,主要工作就是给平民架桥修路通水通电,需要派部队深入腹地建立起连和排规模临时前哨,然后拿着资金找村民签合同,运来建筑机械和原材料,雇附近村民施工。大把重建项目的美金撒进去,按照项目设计,就是要充分拉起平民积极性,让他们共同参与重建项目,从出售建材、分包施工项目和打工中分享收益,并最终享受到通车通水通电的好处,但是当地典型的恶性循环是,美军签了合同投了钱以后,并不清楚工程到底干了多少,反正进展最好的一些项目也会在即将竣工时被塔利班毁掉,然后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更荒谬的是,美军从当地人招募阿富汗国民军新兵,招募项目保安,分发武器弹药,这些也都没结果,发薪水时会来很多人,需要人手时大部分人消失找不到,分发出去的武器弹药经常被转到敌对分子手里打美军。(以上两段引用豆瓣网友文章)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美军与当地部族长老谈判

美军与当地部族相处的细节——美军也不断尝试以战争武力之外的沟通与支援手段来促进区域和平,在电影中有几处是美军资助当地部族修桥修路,还有当地部族敲诈美军的情节,这些情节也是现实中的情。美军在阿富汗除了打正面战争,还要与部族长老搞好关系,用大量现金与物资换取他们的支持。“一个部族就是一个小国家,村民只听命于长老,自成体系,对外界毫不关心”,这便是阿富汗部族的状况。美军称部族长老是“可怕而重要”的存在,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完全不惧腐败的阿富汗政府,能够完全独立于阿富汗政府之外生存。许多塔利班就隐藏在村落之中,只要他们把枪藏好,美军根本就认不出谁是恐怖分子,毕竟谁也不会把身份写在脸上。因此,想要更好地消灭塔利班,部族长老是美军必须要争取的人。阿富汗坎大哈省普什图族大长老名为哈米杜拉-赫尔,按照他的说法:“没有普什图族的支持,美军连在坎大哈打仗的能力都没有”。这并不是开玩笑,2002年6月,美军原定要在坎大哈发动大型战役,但因为没能得到当地部族长老的支持,不得不宣布行动推迟。况但由于当地族裔复杂、语言受到隔阂,多年来塔利班与其它武装组织对基地的骚扰持续不断,终于日益累积的矛盾冲突在美军即将撤离前夕爆发。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基廷前哨基地是指挥官的梦魇——和电影高度浓缩的故事与角色相比,电影里提到的基廷战斗前哨前几任指挥官,其实是把4支部队从2006年到电影演的2009年10月3日的战斗全都综合到一起来了,电影里只出现在台词中没出现具体人物形象的前两任指挥官,芬蒂和博斯蒂克,分别是第10山地师直升机失事死亡的营长芬蒂中校,被伏击阵亡的173旅的一个连长博斯蒂克上尉,电影里精灵王子饰演的上尉基廷是第10山地师的分管后勤和行政的中尉副连长,确实如电影所演深得士兵喜爱,也确实是和电影里演的一样,因为营长迈克尔.霍华德中校的混账命令,先是开去一辆轻型战术卡车到前哨,证明道路确实没法走,然后又命令开LMTV回去,他自己预感这个任务极端威胁,不愿命令部下替自己***,结果出事故摔死了,电影里前哨第二任指挥官伊利斯卡斯上尉,现实中是步1师驻守基廷战斗前哨的指挥官伊利斯卡斯上尉,如电影所演,过桥时被遥控IED炸死,伊利斯卡斯死后,173旅驻防期间与当地人勉强建立的关系和重建任务实质性完蛋。步4师接防时,首任指挥官波特上尉,即电影里的黑人CO布拉沃德上尉的原型,确如电影中塑造的,因为担忧自身安全从不离开作战指挥中心,对下属要求的开火还击请求也过分谨慎。波特上尉在哨所驻防三个月后正常调职离开,然后就是波蒂斯上尉接任。(以上此段引用豆瓣网友文章)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开花美男”(奥兰多·布鲁姆)在该片中扮演因车祸身亡的第十山地师本杰明·基廷上尉(对,就是影片中的第一任基地长官,说实话开花剃了一个光头我当时真没看出来就是精灵王子)——这也是基廷基的名字由此而来。大约20年前,开花美男在《黑鹰坠落》中失手从直升机上坠落,此次翻车应属意料之中。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后记

其实大多数人看完此片就有一种忍不住吐槽的感觉,的确我看完此片后也是如此,首先咱们先来吐槽一下基廷基地的选址,就说他们基地选的这个地方就肯定值得一吐,四面环山、易攻难守,选择再此设防是怕自己死的慢吗?现实中也的确如此,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在2006年第一批部队到达此处后,在基地选址的时候是考虑过在山头建立营地,但由于考虑到补给困难(只能依靠空中补给)就选择了在山坳里靠近公路的地方建立了这处营地,我觉得当时他们肯定也考虑到了安全问题,但仰仗于自己的火力和侦查手段还是放心的把基地建立在了山坳里,安全和生活补给,美军选择了后者,在影片中从他们日常的生活中也能看的出来,深处干旱少雨的阿富汗,美军的可乐矿泉水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除了位于山谷的驻军百余人规模的基廷前哨,在山顶还有一个小型观察哨,叫弗里切前哨,驻军20余人,可以和基廷前哨互为支援,弗里切前哨在电影里没有表现出来。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其次在来吐槽一下美军的战术,本人不是资深军迷,就简单谈谈我的想法,第一我觉得美军没有专门进行过针对这种仰攻的训练,平常的冷枪冷炮尚能应付,但遇到大规模特别是不同方向同时的这种攻击一下就没了分寸,美军的防御武器单一,重火力仅有两门悍马上的.50口径机关炮,对于这种从下向上攻击的防御火力面杀伤要好于点杀伤,在片中我没有看到有榴弹发射器,这只能说明准备不足,而且迫击炮这种曲线攻击武器配备也不足(只有一门),真是仅仅是应付冷枪冷炮用了。第二美军的防御没有章法,这种从上往下打的战斗,只躲在山谷中固守并等待空中支援也就是美军能干的出来,若没有空中支援是不是就让穿拖鞋的塔利班团灭了。暂且不说战前的防御布置(没有防御哨,监控就只能监控院内和四周,根本没有远距离的监控手段;定向地雷全部失效),就说若遇到这种四面八方来敌,肯定是需要在半山腰处布置一处后撤阵地的,这样就算基地失守,退上半山腰的阵地也比这种抱头挨打要好受的多。第三美军的日常,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美军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真的是要命的,很多次都是边巡逻边说笑,在基地内该睡觉真的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夜间执勤直接睡着,说实话这也就是遇到了一帮塔利班这些农民兵,换做稍微有点战术素养的部队,呵呵,就不用说结果了。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最后再吐槽一下塔利班,号称400多人的队伍,这仗打的,就说美军在火力和技术上占据优势,但这场战斗长达12小时,这帮泥腿子除了冲锋是啥也不会了吗?你就是拿迫击炮和RPG盲射也不至于只杀伤这点人吧,再说了手里不还有当年美军资助的针刺啥的吗?多好的一次围点打援的机会,不以占领基地为目的,只以杀伤敌人为目的,目标都没明确,冲击基地占领了基地然后等着美军派轰炸机直接来一次团灭吗?从冲锋的队形和火力的布置上一看就知道这次进攻塔利班仅就占着人多想来个平推直接拿下,结果没想到歼灭战打成了拉锯战最后让美军一个空地协同,扔了150具尸体然后撤了,真是人命不值钱,想怎么作就怎么作。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闲扯了半天,说实话美国这几年也是拍了好几部反应阿富汗战争的电影,焦点都聚集在某次战斗和个人上,不是不想拍出像《拆弹部队》、《绿区》等这种有反思伊战的电影,原因是这场战争打的太憋屈,从2002年到2020年打了快18年,拉登是击毙了,但敌人塔利班是越打越大、越打实力越强,伊拉克尚能用他们的石油来养战,阿富汗除了出产鸦片剩下的就是圣战了,唯一的收获就是再次验证了阿富汗是帝国坟场。所以我觉得美国未来的兴衰荣辱可能多少都有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持续发现影片背后的历史,我一直都在做。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19—美国电影《灰猎犬号》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18—日本电影《阿基米德大战》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17—日本电影《男人们的大和》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0—美国电影《前哨》背后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