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魔鬼岛战将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5 06:26 作者:覃仕勇说史 围观:
1984年,媒体称“前国防部长说香港不驻军”,邓小平:他没资格说

老覃在上周写了《粟裕在莫斯科“失言”遭苏联总参谋长批评?网友:粟总忠心为国》一文,讲的是,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为了解决国防部和总参职权不分的问题,在1957年出访苏联之时,向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请提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虽说粟裕此举并无私心,他的出发点完全是忠心为国,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有读者不以为然,认为粟裕也只是随口那么一问,苏联方面的索科洛夫斯基爱理不理,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所谓“外交无小事”。作为国家高层人员,出访外国,就代表着国家,是国家的代言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格外注意。

老覃在昨天写的《1965年,陈毅到非洲大放“厥词”,周总理大怒:谁给你的权力?》中也提到,新中国的外交部成立后,毛主席就把选派驻外大使人选的目光投向了将军群体,从各大野战军中挑选了一批战将,调入外交部的培训班学习国际法、外交文书和外交礼节。

当时,国际法的主要负责人是专家何思敬、王铁崖,外交文书和外交礼节是胡济邦、阎宝航。

这些授课的专家,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还举办了外交文书展览会;甚至,还组织将军和夫人们学习跳舞,让将军们学习穿西装、打领带,让将军夫人学会穿晚礼服;还专门到北京饭店模拟举办各种宴会,让他们学习吃西餐时刀叉……

当有外国使节前来递交国书,在征得毛主席同意的情况下,外交部还安排现场观摩课,让将军们在屏风后面悄悄观摩,看人家怎么握手、怎么递交国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外交部还请来各国的驻华大使前来介绍本国的情况,让将军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受。

可见,为了培养一名出色的外交人员,外交部真是煞费苦心。

即便是这样,身为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还是在1965年出访非洲时“闯祸”了,被周恩来怒骂他“胡闹”。

细说起来,粟裕在1957年“忽略外事纪律”和陈毅1965年在非洲随口“放炮”,算是新中国在外交中的两个不小的失误。

但和耿飚在1984年的答记者问中的忙中出错比较起来,都不算什么。

说起来,耿飚也是个老外交人员了。

老覃在数年前写过《我国唯一一个无军衔的国防部长,一辈子没流过泪,却在阅兵那天哭了》《国防部长武功盖世,曾猎猛虎送主席,任驻外大使讲真话得主席称赞》两文,讲的是从军队转到外交部开启了长达20多年外交生涯的耿飚将军的事迹。

1984年,媒体称“前国防部长说香港不驻军”,邓小平:他没资格说

耿飚从1950年起就干上了外交,因此没有参与1955年的评衔,即他并无军衔。

但是,按资历和战功,他应该是以副兵团级评上将军衔的。

所以,耿飚在2000年6月23日逝世后,他的夫人赵兰香给他定下的四字墓志铭就是:“耿飚将军”。

耿飚在漫长的外交生涯中都循规蹈矩,兢兢业业,无数次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1971年1月,他担任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极大地扩大了我党对外交往工作。1978年3月,他担任的是国务院副总理,主要的职责仍是处理外交事务。直到1981年3月,他担任了国防部长,工作重心才转到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

虽说在1982年6月,耿飚离开了国防部,但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还在国家领导层。

英国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在1982年这一年,英国高层频频来北京活动:先是英国副外交大臣兼掌玺大臣艾金斯1月访华;其次是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在4月份以“民间使者”身份访华;再次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9月22日访华……

这是怎么啦?

话说,英国在1842年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时隔18年,即在1860年,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再过38年,即在1898年,再次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英国人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掠夺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

1984年,媒体称“前国防部长说香港不驻军”,邓小平:他没资格说

英国人这些强权政治,只能用来对付腐朽的清政府和落后的旧中国。新中国可不吃这一套。

老覃在去年12月份写了《毛主席宣布废除一切旧条约,大快人心》一文,文中讲到,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毛主席特别指示,解放军必须要经过东交民巷,走出气势,走出军威,震慑西方列强。新中国正式建立,毛主席领导制定了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宣告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同列强签订了上千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律清零。

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当然也不在话下。

1949年10月14日,四野十五兵团先头部队从广州北郊攻入广州市区,到了10月17日,敌人冰消瓦解,解放军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香港北部边界—深圳河畔罗湖桥头,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收回香港了。

但毛主席考虑到了两点:一、香港的回归应该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二、新中国可能会遭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应该留下香港这个“窗口”,以保持与外界的接触。

因此,他发出了“暂时不动香港”的命令。

事实证明,毛主席看问题的目光,可以看透未来百年。

比如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战场上奈何不了我人民志愿军,就恼羞成怒,对新中国实施了丧心病狂的禁运和封锁。香港的“窗口”作用就突现出来了,我国急需的部分工业设备、紧缺物资和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从香港运往内地,基本满足我国每月所需。

时间推移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会议上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从此开始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收回香港就提上了议程。

1981年9月底,叶剑英宣布了中国政府对于实现台湾回归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邓小平就按照对台的政策出台了对香港的具体政策,着手收回香港。

1984年,媒体称“前国防部长说香港不驻军”,邓小平:他没资格说

于是,就出现了艾金斯、爱德华·希思和撒切尔夫人等人相继来北京活动之事。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撒切尔夫人干政治有铁手腕,享有“铁娘子”之誉。而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当中,她坚决主战,仅仅耗时两个月,就让阿根廷政府乖乖递上了投降书。

她来到北京,在邓小平面前显示出一副“决不妥协”的派头,表示“要想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制”。

邓小平不客气地回应说:“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中国也不是阿根廷!”

邓小平明确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而且不仅只是新界,还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的话让撒切尔夫人花容失色。

她在走出人民大会堂后,神情恍惚,魂不守舍,一脚踩空了脚下的台阶,滚跌在地。

1984年,媒体称“前国防部长说香港不驻军”,邓小平:他没资格说

1983年2月,英国获悉中国关于1997年之后香港政策的单方面方案草案已接近完成,如果中英谈判不顺利,中国将在1984年9月予以公布。赶紧加快谈判的进度。即从1982年2月至1984年9月,和中方举行了22轮正式会谈。

但是,因为“国家主权”问题,迟迟达不成协议。

最能集中体现“国家主权”问题的,就是我们要不要在香港驻军这一点。

英国方面危言耸听地吓唬我们说:“千万不要驻军,驻军会把老百姓吓坏的,一旦老百姓闹着移民,就乱了套了。”

参加过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事后说:“这简直是笑话,他们英国人之前驻军没有吓坏老百姓,我们驻军就吓坏老百姓了?”

可以说,对于驻军问题,中央领导人都是统一认识,立场坚定的。

但是,1984年5月15日“两会”召开期间,某些善于捕风捉影的香港媒体设了个套,“套”住了时任副委员长的耿飚。

这些无良记者在会议间冷不丁地向耿飚发问:“中央不一定要在香港驻军吧?”耿飚一时没能反应过来,就含糊其辞地答了一句:“不一定吧?”

这些记者要的就是这句话。

第二天,香港就有报纸说“报香港不必驻军”,并咬定是“中国政府的意见”。还有鼻子有眼地说“中共前国防部长说,香港恢复后,中国将不派军队进驻香港”。

邓小平大光其火,非常生气地说:“他有什么资格对记者说那样的话?”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最要紧的就是怎么补救了。

邓小平利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式结束后的那一段短暂的时间,叫住了准备退场的记者,让记者帮忙辟谣。他说:“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以后,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也必须在香港驻军!”

正是因为邓小平声色俱厉的郑重发声,英国彻底放弃了幻想。

1984年12月18日,撒切尔夫人第二次到北京,次日,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问题圆满解决。

1984年,媒体称“前国防部长说香港不驻军”,邓小平:他没资格说

1997年6月30日,香港如期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