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死亡之夜电影剧情「解说」

2022-03-14 23:48 作者:浮生掠影ln 围观:

这是一部被后世人遗忘的电影。关于它的热评点赞最高的内容是:这种片拍出来就是供人“抄袭”的。《死亡之夜》诞生于1945年,由巴兹尔·迪尔登、查尔斯·克莱顿、罗伯特·哈默执导。虽然每个小故事皆是由不同的导演执导完成,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影响整部影片的连贯的节奏。

该片以一个鬼怪故事为骨架,相继延展出五个鬼故事。英国电影评论家狄妮斯·鲍威尔对本片评价很高,他指出:影片的许多材料是专为电影而写的。具有英国以及任何国家都罕见的画面处理;全部影片结束在一种美妙地反映着超自然事物的真正恐怖的不安全感之中。这里没有圆满的解释,只有不合理的和不应有的恐怖的神秘感。

一部被后世不断借鉴模仿的恐怖电影,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精彩纷呈的精怪故事

建筑师克雷格先生受农场主朋友的邀请前去郊外的一个农场参加一个聚会。刚走进这家农场,他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在他进到屋子里后,他可以凭直觉找到隐藏在拐角处的挂衣架,更甚至能够认出客厅中的5个人,甚至预言了将要发生的不好的事情。

这时他才惊觉,眼前如此熟悉的场景和人物,都曾在他梦里出现过。

克雷格将这件邪乎的事情告诉在场的人。除了一位心理医生,其余的五个人都相信克雷格说的。于是,大家各自分享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

一部被后世不断借鉴模仿的恐怖电影,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灵车司机》格兰杰在一次比赛时发生事故,在他住院期间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那天晚上的前一眼看钟表时间是九点四十五分,没一会儿,钟表时间却已经到了四点一刻。此时窗外响起了诡异的音乐声,格兰杰起身走过去看,楼下非常突兀地停着一辆灵车,车上的老头儿抬起了头对他说道:“车上只有一个座位了,先生”。并且努努嘴,示意他上车。格兰杰慌忙回到床上,再一转脸,钟表上的时间又指向了九点五十。

医生并不相信他说的这场奇遇。没过多久,格兰杰出院。在公交站牌前,一个戴着手表的男人告诉他,时间刚好是四点一刻。一辆公交车驶了过来,司机对格兰杰说:“车上只有一个座位了,先生”。这名司机正是那天夜里驾驶着黑色马车的那位。格兰杰下意识地后退,他没有上那辆车。不到一分钟,那辆公交车失控坠河,格兰杰因此躲过一劫。

《圣诞派对》莎莉在几年前的圣诞节,参加朋友的一场聚会时在场的人玩儿起了捉迷藏。一个男孩儿发现了莎莉,并对他说起了这幢房子曾经发生的一起命案。一个女孩儿在1860年在这里残忍地杀害了一个男孩儿。而后莎莉误打误撞之间走进了一间陌生的房间,房间里有一个哭泣的男孩,他说他姐姐憎恨他,并且想杀了他。

好心的莎莉只能耐心地安慰他,哄她入睡。随后,莎莉离开了这里,当她向伙伴们讲起这件事,她才知道她刚刚遇到的就是几十年前凶杀案的主角。

《幽灵古镜》伊恩.奥美女士为她的未婚夫挑选了一面古镜当做生日礼物。未婚夫皮特在照镜子时发现,镜子中的房间并不是他的房间。随后,皮特照镜子的时间越久,他的性格也变得古怪、易吃醋。

妻子不得已只能去问卖给她镜子的老板。原来这面镜子属于中世纪的一位伯爵,镜子中的房间是那位伯爵的房间。那位伯爵因为打猎双腿受伤只能卧病在床,可他是个极具控制欲的人,躺在床上的他时常怀疑妻子与别人有染,终于有一天他醋意大发,他勒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坐在那面镜子前割喉自尽。

妻子回到家里打算和未婚夫讲这件事,然而受镜子影响的未婚夫醋意正浓,他根本听不进去,他和那位伯爵一样,拿起绳子打算勒死妻子。危急之下,妻子急中生智砸了镜子,皮特的神智终于恢复了正常。

《高尔夫的故事》乔治和拉里是高尔夫球场上的对手,同时他们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直到有一天,他们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为了女孩的归属权,他们决定进行一场高尔夫球比赛,赢的娶她,输的消失。最终的结果是作弊的乔治获胜,拉里跳河自杀。

乔治如愿抱得美人归,生活幸福美满,可是偏偏不巧,拉里的鬼魂却出现了,他一直缠着乔治想要报复,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只要乔治和女孩分手,那么拉里便消失。合作是达成了,可是拉里却忘记了消失的咒语,所以只能一直缠着他。乔治一直在帮他如何消失,而令人好笑的是,最后消失的是乔治。

《温特瑞丽欧奎斯特的木偶》麦斯威尔是一位知名的腹语表演者,表演形式为用腹语代替木偶与自己讲话。在一次表演中,他遇到了另一位腹语者西尔维斯特。此时木偶仿佛有了自己的思想,向西尔维斯特伸出橄榄枝欲合作,西尔维斯特则认为这是麦斯威尔的恶作剧没有理会。第二次他们在酒店相遇,西斯维尔特将醉酒的麦斯威尔送进了房间,木偶也一并放在了他的床上,可是怪异的是,半夜里木偶却出现在了西斯维尔特的房间,麦斯威尔以为他想偷自己的木偶,于是开枪伤了他。

最终,麦斯威尔进了监狱。为了破解这件案件,警方找来了木偶,在监狱房里,麦斯威尔与木偶又展开了一场对话,木偶一心想背叛麦斯威斯,忍无可忍的麦斯威斯将它撕地粉碎。结尾处,西斯维尔特来监狱探视麦斯威尔,麦斯威尔以木偶的角色第一次张嘴说道:你好,西斯维尔特,我一直在等你。

五个故事讲完,克雷格的预言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心理医生的眼镜将会被打碎。随着除了心理医生以外的五个人相继离开,克雷格逐渐变得疯狂,他勒死了一心想帮助他的心理医生。随后,他出现了幻想,他进入到那些故事里,电影在这里将5个故事串了起来。

此时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噩梦惊醒,克雷格发现这一切原来不过是一场梦,他接了一通电话,是好友请他去乡村聚会。克雷格驱车前往聚会的地点,一切又回到了电影开头,还是熟悉的农场,出门迎接的,还是那位朋友。

一部被后世不断借鉴模仿的恐怖电影,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恐怖电影映射出的究竟是什么?

《死亡之夜》堪称是恐怖片的鼻祖,里面关于梦中梦、人格分裂、死亡循环等等的桥段,被后来的恐怖电影不断借鉴和模仿。《盗梦空间》《致命ID》《恐怖游轮》........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影中,依稀都能找到当年这部电影中的恐怖元素。

其实,恐怖电影从最初旨在带给人们感官刺激后,逐渐出现严肃主题和哲理思想。如美国影片《化身博士》和中国影片《夜半歌声》以及40年代后期摄制的《十三号凶宅》等。曾经有一个悖论说:恐怖是人心中最清晰的记忆。恐怖电影营造出的种种氛围,将人心中恐怖无限放大,这个放大的目的并不是强化恐怖心理,而是让人们去认识和消解对恐怖的认知。就像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经历的那场经济危机,第一代金刚创造了票房奇迹那样。人们看了一场恐怖电影,都会长舒一口气,这么恐怖的经历都可以坚强地度过去,还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同样的,《死亡之夜》中克雷格陷入自我幻想分裂的无限循环中。这种人格分裂的种种幻象,颇有点儿宿命观的意味:我们最恐惧的经历,来自于我们无法预测到的将要做出的或者是已经做出的行为。克雷格经历的循环预示着现实还是幻境?就像一块千万条裂纹拼凑出的玻璃,它依旧是完整的,却也并不完整。人们站在这块碎裂的镜子前,每一个碎块中都映射中身体的某一个部分,镜子中反射出的异样而残缺的部件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体,这个完整的人体其实正在经历着千万次的分裂。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不断思考却又始终找寻不到答案。它很像藤蔓,拥有四两拨千斤般的柔韧感。带有暗黑的情愫顺着藤蔓的汁液渗入到我的血液。如果现实真的苦难频生,是否真的能够像克雷格那样,干脆活在无穷的幻境中,至少,每一次醒来,都可以笑着安慰自己,原来自己经历的苦难仅仅只是一场噩梦而已。

一部被后世不断借鉴模仿的恐怖电影,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命中,比起物质这种具有实感的东西所带来的恐惧,精神世界中那些虚幻而无法琢磨的意识更加让人心生恐惧。就像笛卡尔的二元论,将物质与精神分为二元,二者互相独立互相平等,虽然彼此互相成就却终究无法掌控另一方。比起物质所带来的短暂的痛苦,精神世界中的痛苦更加绵延而长久。

所以,恐怖电影中,将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各种痛苦的体验全部揪了出来。《死亡之夜》中,不论是克雷格还是那五个诡异故事,就像是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精神分析具象化。人类的精神世界,由这三者构建而成。在面对物质世界所带来的冲击时,我们精神世界因此而改变。克雷格选择逃避,自我毁灭的循环是否意味着,本我在扼杀掉另外两个分身。

这部电影,适合多刷,类似于怪谈式的结构,让人总是在一个个短小而惊悚的情节里,陷入不断思索和探寻中去。每个故事的气氛都不一样,这种惊悚气质很像希区柯克,精彩的部分皆来自自我和自我的恐惧的对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