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死亡之舞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4 21:20 作者:晓书童频道 围观:
解读《上帝的跳蚤》4、史上最凶残的瘟疫--西班牙女郎的死亡之舞

我们正在解读《上帝的跳蚤》,作者王哲。

新冠疫情到目前为止,全球感染了1亿7800人,死亡超过380万人。人们常会拿这次的新冠和100多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相比较。有同学觉得流感不就是流行性感冒吗?这感冒听起来就没多严重啊。

其实,“流感”这个名字有很强的误导性,流感和感冒完全不一样,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你不治疗,一周左右也就好了。而流感是病毒引起的,这可是要死人的。

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感染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比黑死病在200年间杀死人数的总和还要多,使得当年美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9岁。

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这场世纪大瘟疫。

战争与“女郎”的降临

1918年,这是只要经历过的人,终身都不愿再提及的一年。因为没有哪一年,会这么多的人被瘟疫夺走生命。

100年前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恍如昨日,并不遥远。1911年东北大鼠疫被伍连德控制住之后,人们从黑死病的恐惧中挣脱出来,重拾生活的热情。在中国,清王朝崩塌,进入民国时期。而牵引着人类文明火车头的欧洲则剑拔弩张,3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对战双方,一边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另一边协约国联盟是英、法、俄。主战场上,德国是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东边和俄国打,西面跟英法打。这本就让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更还有一个心腹大患,就是美国。

如果大西洋彼岸的这台庞大战争机器完全运转起来,那战争肯定就结束了。

举个例子,后来美国参战往前线运送物资,不仅给自己人配备,还帮法军配备。就单单简易厕所这一项,很快送来的就远远超过了需要的,在法国的港口堆积如山,而美国那边还在拼命地往运输船上装。法国人赶紧给五角大楼发信息,你们别再送马桶来了,实在是没地方放了。由此可见美国可迸发出的工业制造能力。

德国人当然不希望美国参战,于是就悄悄地跟墨西哥说:小老弟,你去入侵美国,老大哥我给你当后盾,给钱给资源,帮你夺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州这些地方。

结果这个电报就被美国人给截获了,美国人一看:“你怎么这么损呢?揍你丫的!”于是在1917年的4月正式参战。

也算天无绝人之路吧,没过多久列宁十月革命成功,苏维埃政权上台,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东线的战事结束啦,于是赶紧兵合一处,要趁美国完全发力之前把英法打趴下,赢得战争。

而就在漫天弥漫的战火硝烟中,一个神秘的女郎正在悄悄地微笑。

美国参战之后,紧急动员,全美都被爱国激情所鼓动,大量的年轻人应征入伍。各个军营都拥挤不堪,来自各地的年轻人都要集中训练然后被运到欧洲的战场。

1918年3月,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里,一名炊事兵因为发热头疼被送进了医院,当天中午,就已经有100多名同样症状的士兵被送了进来。很快,美军其他基地包括海军也都出现了相同的流行病。一个月的时间,仅堪萨斯州的这个军营里有1000多人感染,46人死亡。

按理说,一个军营里一场流感死这么多人是不正常的,但战争时期,跟战场上死的人比起来不值一提,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美国大兵源源不断被输送到欧洲战场,流感也就在欧洲流行起来,人口密度极大的军营简直就是流感暴发的温床,英法甚至是敌对的德军都相继被感染。

交战双方都渐渐地丧失了进攻能力,流感满营,到最后是连站岗的人都快找不到了。因为患病人数太多,美军的军舰和无敌的英国皇家海军都无法出海作战。德国原定于7月份发动的进攻也被迫取消。

有不少历史学家相信,如果这场进攻成功的话,德国就能赢得战争。德军统帅鲁登道夫在给德皇威廉的报告中,也把失去战争胜利最后机会的责任归于流感。

因为战争时期的舆论管制,对战争不利的消息肯定是不能播的,所以各军都没有报道流感的情况。但是中立的西班牙不存在,便就大肆报道:“一场大流感几乎是在一瞬间流行了起来,我们西班牙已经有800万人感染,就连我们的国王都被中招了”。

这么一来,当时人们看到的报道都是西班牙爆发了大流感,于是就称之为西班牙流感,还有一个更浪漫的名字,西班牙女郎。这可真是冤枉,西班牙既不是疫情的发源地,也不是重灾区。所以西班牙人也一直都喊冤。

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不允许用地名来命名疾病。但这100年来人们都叫顺嘴了,所以也就一直这么叫。

死亡之舞

从美军军营开始,到欧洲战场,再到欧洲各国,然后又到了亚洲印度中国和日本。1918年的夏天,微笑了4个月的西班牙女郎在杀死了数万人之后就转身离开了。

这是西班牙大流感的第一波爆发,其实这第一波致死性并不是很强,人们都把它当成普通的流感。再加上战争还在进行,所以也就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而且在这一波患病的人还幸运地获得了抗体,抵抗住了随后第二波凶猛而致命的侵袭。

到了8月份的时候,西班牙女郎在非洲塞拉利昂的一个港口重现,随着海军军舰去到了法国布鲁塞尔和美国波士顿。于是第二波大流感在非洲、欧洲和美洲同时爆发,而且异常凶猛。

感染者的病情会迅速恶化成前所未见的恶性肺炎,因为肺部无法和血液交换氧气,患者肤色会变成黑紫色,医学上称之为紫绀。因此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哪里是流感,明明就是黑死病。

9月3日,西班牙女郎已经登陆波士顿,当地又举行了一场4000多人参与的叫做“为自由而战”的大游行。2天后,数千人参加了哈佛大学海军广播学校开幕式,part开到深夜。这下好了,疫情随着游行聚会快速地散播开来,没过几天就有40人因流感死亡。一个月之后死亡人数飙升到了3700人。整个波士顿进入紧急状态,所有公共场所关停,一切集会都不再允许。

波士顿的疫情都这么严重了,离波士顿只有400多公里的费城,人们还跟没事儿一样。9月28日举行了为战争筹款的盛大游行。几千人游行,20万人围观。游行结束3天之内,费城所有医院都住满了流感病人,一个月就死了1.2万人。

同样的事情不仅在费城,10月12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亲自主持了纽约的大游行,结果自然是纽约全城流感。

当时疫情严重到什么地步,政府说你生病了自己吃点药在家休息,不要给医院打电话了,没有人会去救你,就差说你病重了自己找个凉快的地方躺下就得了。因为实在没办法,甚至连电话接线员都快没了。

因为死的人实在太多,墓地棺材什么都不够用,甚至医院里的尸体都没地方放,只能一个叠一个地摞在一起,中间就拿个床单隔着。人们对此也已经见怪不怪,家长们也都不再把这当做是儿童不宜的恐怖场面。

在《人类大瘟疫》那本书中写到,一个在殡仪馆工作的孤儿说:“我抬着棺材、捏着鼻子,不再有教堂的钟声为死者悲鸣,因为就连敲钟的人都死了。”

当时,美国民众愤怒地指责说这是德国人使用的生化武器,于是什么德国药厂把瘟疫细菌放进阿司匹林,德国潜艇在波士顿释放毒气,德国间谍在剧场打开细菌管之类的小道消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报纸的头条,也有无辜的德国移民被人杀死。

1918年的秋天,西班牙女郎尽情起舞,战火与瘟疫让这个星球如同炼狱。

解读《上帝的跳蚤》4、史上最凶残的瘟疫--西班牙女郎的死亡之舞

巴黎和会上的疑云

很快,大流感让德国彻底丧失了战斗能力,在这一年的光棍节与联军签订了十分苛刻的停战条约,一场历时4年,夺走了1500万人生命的世界大战在人类最灰暗的时分结束了。西班牙女郎也在德国投降之后再度转身离开。

翻过年的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6个月的争吵,最后制定的《凡尔赛和约》,一方面对德国大肆勒索,一方面没有彻底防止德国重整武装,同时又在各战胜国中制造了新的矛盾。

当年我们北洋政府也派代表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结果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这我们哪能干呢?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也成为了5·4运动的导火索。

美国总统威尔逊作为和会的倡导者,他强调重建国际秩序和制约,但奇怪的是战后实力强大的美国竟然没有成为这次会议的主导者。结果就是目光短浅的英法狠狠地敲德国的竹杠。

一战协约国的总司令斐迪南·福煦就说这哪里是什么和平条约,完全就是20年的休战协议。果不其然,整整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巴黎和会上美国怎么了?原来是在这期间,是西班牙大流感的第三次大流行,而美国总统威尔逊感染上了,一度生命垂危,根本无力顾及巴黎和会上的事务。后来他虽然躲过了西班牙女郎的致命诱惑,但身体和精神都没有恢复过来。同年秋天因流感后遗症诱发中风后,很快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威尔逊如此不巧的病倒在关键时刻,让本该消除隐患的会议,成为了下一次战争的诱因。

在最后的艳舞之后,西班牙女郎消失了。在这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西班牙流感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凶狠的瘟疫。

正如我们节目开头所说的,他感染了全世界当时三分之一的人口,波及到了这个星球上所有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至少杀死了5000万人,杀伤力远远超过了同时期死亡了1500万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人类面对瘟疫束手无策,既没有诊断方法,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进入到20世纪之后,我们已经有了传染病学,也发明了不少的疫苗和药物。那有了现代医学保驾护航,我们似乎可以摆脱瘟疫了,可这次西班牙流感就给了全人类当头一棒。

流感爆发之后,医生和科学家们就开始解剖尸体,寻找病因。当时正是细菌学发展的大时代,人们正忙着给每一种传染病找对应的细菌,于是就找到了普氏杆菌,并认定他就是流感的罪魁祸首。

虽然后来不少一线的医生自己并没有从流感病人身上找到这种细菌,但是他们都认为是自己的技术不行没找到,而没有对这个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事后的我们当然知道,流感不是细菌引起的而是病毒。但一直要到15年之后,人们才发现流感病毒,又过了7年,我们才从电子显微镜下看到它的真容。这个长达几十年的错误才得以修正。

解读《上帝的跳蚤》4、史上最凶残的瘟疫--西班牙女郎的死亡之舞

传奇般的病毒重建

而西班牙流感病毒的重建,则是另一个特别传奇的故事。

话说流感已经过去了30年,1950年的时候,一个叫做赫尔汀的瑞典医学生,在大学的餐厅里跟几位教授坐在一起吃饭。席间就听教授们议论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当时科学界对究竟是什么样的病毒变种造成了那场灾难依然是一无所知。有人就说,如果能找到当年的病毒毒株加以研究,就可以避免悲剧重演。可是过去了这么久,上哪去找当年的病毒呢?

如果尸体被火化了,或者是埋在地下尸体腐烂,病毒都会消失。唯一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患者的遗体是被埋在永久冻土之中,相当于是被放在天然的冰箱中保存,病毒才有可能跟随尸体被保存下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教授们的闲谈,深深地吸引了赫尔汀。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可以完成这件事情的人。于是赫尔汀真的找来了阿拉斯加冻土层地图,并逐一寻找有当年大流感死亡记录的爱斯基摩人村落。然后和他们联系,在征得同意之后去到当地寻找墓地,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在第二年,赫尔汀辗转了多地之后,真的就在永久冻土层中挖出了几具尸体。

历经千辛万苦拿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可受制于当年的科学技术条件,赫尔汀还是没能培养分离出病毒。后来他也一直不死心,多次联系相关的科学家,向他们提及在阿拉斯加自己找到的那片墓地,但始终无人问津。

直到过了很久很久,40多年后的1994年,有一个叫做陶本伯格的美军病理研究所主任,也想到了要做同样的事情。他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美国军方是有可能保存当年样本。他在自己的研究所中还真就找到了72份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流感患者的肺部样本。

他赶紧动手,从这些被遗忘了80多年的历史尘埃中寻找当年西班牙女郎的真容。

一直搞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1995年的3月,陶本伯格成功地分离出了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不是完整的病毒毒株,而只是一部分。

随后他就把自己的实验成功通过《科学》杂志发表,一下就抱得了大名。后来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收到了很多的来信。

其中有一封信中就提到了阿拉斯加永久冻土层下埋葬着当年西班牙大流感死者的尸体,可以帮助他分离出完整的病毒毒株。

没错写这封信的人就是赫尔汀。他承诺如果陶本伯格需要,自己可以重返阿拉斯加取回样本,所有费用都自己承担。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直都是赫尔汀心中最为挂念的事情。

后来,这位已经72岁的老人,重新回到了阿拉斯加。那里的冰原万古不变,只不过赫尔汀的青丝已白发。他挖了三天,从46年前挖掘过的墓地中又找到了一具保存完好尸体。拿到了肺部样本之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把样本分成了四份,在不同的城市用不同的快递寄给了陶本伯格。

2005年,陶本伯格成功地复制出了1918年的流感病毒,西班牙女郎以这样的方式重回人间。面对镜头,陶本伯格表现得很是腼腆,他说:“如果没有赫尔汀的样本,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

后来记者采访赫尔汀,这位老人谦虚地说:“我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去到了正确的地点,是病毒在那里等我,对我来说,1951年的失败或许是件好事儿。如果我当年真的成功了,就会出名,这样一来我的生活就会变得狭窄,这一生便没有可能做其他的事情了……”

应该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赫尔汀对名利的淡泊。

西班牙女郎的真容

西班牙流感病毒是一种甲型H1N1病毒,甲型代表传染性和毒性最强,H代表血球凝集素,一共有16种,N指的是神经氨酸酶,一共有9种。所以我们在电视上也会看到H5N1、H3N8等等之类的流感病毒。

流感相比于之前所说的鼠疫、天花,要成功得多得多。物种的成功就是繁殖的数量存活的时间,感染鼠疫的人会快速的死亡,鼠疫杆菌这么做完全就是与人同归于尽,宿主死了自己哪里还有活路呢。

流感的死亡率远不及鼠疫,让自己的传播性越来越强,而毒性越来越低,最好是感染者一点病症都没有,带着自己活蹦乱跳,不断的传染给更多的人,这才是病毒作为一种物种收益最大化的做法。

那天花呢?他是一种NDA病毒,认真古板,几千年都不变,而且只会感染人。因此我们在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之后,便一举将其消灭。

而流感病毒就狡猾多了,它是一种RNA病毒,我们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分子传递的,然后再使用RNA制造需要的蛋白质,流感病毒就直接用RNA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非常容易出错,但这又成了它的一个巨大优势,让自己始终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异。

有可能变异之后绝大部分都就失去了传染性和毒性,但只要一小部分变异之后获得了更强的传染性,那就能背负着所有病毒的使命,继续向星辰大海进发。

这也就是为什么流感每年都在爆发,每年都有疫苗,但是疫苗仅仅只对当下的这次有用,下一次就又失效了。

还有一点就是变异让流感病毒不挑食,本来是禽流感或者猪流感,但就怕他突然变异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立马就会引发灾难。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哪里出现禽流感,猪流感,我们就会大量的杀鸡,杀猪,一次扑杀几亿只鸡,上百万头猪,都经常发生。

病毒的不断变异是人类始终难以战胜它的根本原因,即便科学发展到今天,面对未知,我们依然束手无策,面对病毒,我们永远都需要心存谦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