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前行者电影剧情36集「分析」

2022-03-14 09:47 作者:澎湃新闻 围观: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海报设计:白浪

【编者按】

北京冬奥会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当我们欢庆这冰雪盛世之时,更应该回望历史。

过去几十年,一代代冰雪先驱披荆斩棘,用汗水、热爱、坚守诠释着中国人的精神。

他们的身躯铺就了中国冬奥之路,他们是中国冰雪运动的前行者。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徐晓明曾是中国冰壶队的主力选手。

在中国冰壶运动的冬奥历史上,徐晓明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徐晓明作为中国男子冰壶队的主力选手,参加了两届大赛。而在告别了运动员身份后,属于徐晓明的另一幅人生画卷也徐徐展开。

徐晓明目前正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在北京冬奥会执裁,而在平时,徐晓明还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冰壶教练,他和冰壶之间的情缘,一直在持续。

关于冰壶这项运动的一切,听徐晓明和澎湃新闻记者娓娓道来。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徐晓明代表中国出战冰壶世锦赛。

冬奥选手徐晓明

“太在乎奖牌,导致发挥失常”

徐晓明是哈尔滨人,最早练大道速滑,后来世界冰壶联合会为了在全世界推广,专门向中国推荐了这项运动,恰巧徐晓明的速滑教练正好是最早接触冰壶的那批人。

“教练就说你们白天训练完晚上可以打打冰壶,没准这是一个好的机遇,因为这个项目不像滑冰那样对体能要求那么高,最主要是投壶的技术。虽然当时是冷门项目,但可能更有机会取得成绩,后来我们哈尔滨这一批人就开始集体练冰壶了。”

没想到,徐晓明的冰壶天赋就此展现,一路入选了国家队开始参加世界大赛。他自己也对几次大赛记忆犹新:

第一次是2008年世锦赛,他们击败了最后的冠军加拿大,那时候加拿大从赛前一年打了几十场比赛没有输过。

后来中国队还击败了挪威最终拿到了第三名,取得了足够的积分,最终拿到了温哥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是新鲜的,很多平时只能电视里看的明星,因为我们都是模仿他们学的打冰壶嘛,现在都在赛场上遇到成为对手了。偶像变成了对手,打起比赛难免紧张。”

心态,成为中国队最终那届冬奥没有获得理想成绩的主要因素,因为世锦赛的第三名,中国队对于温哥华冬奥会还是有很高的期待值,“太紧张了,反而没有发挥出水平,还有可能就是高估自己了,目标定高了,前面比赛没有打好,调整也有问题,说白了就是欠缺比赛的经验。”

四年后的索契,在徐晓明看来男队处在巅峰状态,最终9场比赛赢了7场,也进了半决赛,无限接近了奖牌,“毕竟是冬奥会,大家太想为国争光了,老觉得这个球打好了能够怎么样,没有把心思专注于比赛中。还是输在了心理上,对比赛预案也没有做好。”最终中国队拿到了第四名,这是男队冬奥最佳成绩。

徐晓明也还记得最大亮点是中国队投壶的表现改变了测量的规则,“原本冰壶压到圆心,不管任何点覆盖就视为0分,中国队比赛投壶都是0分,第二年开会的时候,日本提出新的测量办法,要以壶的中心对准大本营中心,才算0分。”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徐晓明日常指导学生训练。

技术官员徐晓明

“期待一路执法到金牌赛”

索契的第四名让徐晓明非常遗憾,他还想继续拼搏平昌冬奥会,但很可惜因为队内多人的伤病问题,最终导致中国队没能拿到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徐晓明在2017年年底选择结束职业生涯——当时他算是国家队服役时间最长的运动员了,也是队长,国家队就让他留在队内,以中方教练的身份配合外教工作。

徐晓明在国家队工作了两年时间,直到2019年年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邀请他来大学教冰壶。

这期间,徐晓明已经完成了从高水平运动员到教练员到技术官员的转型——和足球、篮球比赛中有所谓技术统计一样,冰壶比赛同样需要技术统计,某种程度来说,冰壶比赛对于从事技术统计者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

“每场比赛每个队员的表现,投球、站位、击打,最后的成功率,这些都是跟着每一局每个球变化的,你需要根据战术意图和最后球停靠的位置给出统计和分析。”

“我们看电视转播的时候会实时传送这些统计,比赛期间,技术统计也会发放到各个队手中,这也是各个球队调整战术或者人员组合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徐晓明说,国际上很多从事技术统计的官员都是直接从球员转型,他从2017年年底就开始从事这方面工作,上一届平昌冬奥会就参加了执法工作,最终执法到决赛。

“这个岗位需要有打球经验的,或者说对战术非常了解的人才能做,因为专业的人才能够给出很接近真实的分,我做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很快。”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徐晓明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了赛事组织者,他也参与了国内组织的几次培训,“我们最终确定队伍前经过三次学习,应该从七八十人最后剩下三十人。之前也有定期的培训,上岗前我们国家做了三次大规模系统的培训,像我们之前奥运会测试赛,国际技术官员也会过来,每次也会讲课,我们21号去了以后还会对场地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期待把我的工作做好,服务好冬奥会,争取做到最后,执裁金牌赛,期待中国队能够进入最后的决赛。”徐晓明说。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徐晓明(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老师徐晓明

“冰壶需要沉淀,选手要读大学”

徐晓明当初之所以同意来到上海工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妻子当时也在上海工作。

他和韩国冰壶队的女队长金智善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冰壶圈内是一段佳话,两人结婚后有了孩子,不可能一直两国分居,后来金智善决定来到中国发展。

当时因为“北冰南展”战略计划,金智善被推荐到上海工作,带领冰壶队参加二青会,拿到了1金4银3铜的不俗成绩。

徐晓明也来到上海和妻子一起工作,当时他还带来了他的前队友夫妻档——其中有人负责教冰壶,还有人负责制冰,徐晓明则主要负责对外经贸大学的训练。

冰雪前行者|国家队主力扎根高校教育,这是徐晓明的冰壶人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

他坦言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但冰壶依然还是小众项目。

“招生的学校有一些,但不多,北京体育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还有吉林体育学院,听说西安体育学院也在招人,还有我们学校这样。赛事方面,从去年开始有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锦标赛,在哈尔滨体育学院进行,今年计划要办第二届。”

对于冰壶的普及,徐晓明认为要让打冰壶的人有出路,有学上,“最后能选到国家队还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的需求还是有保障,可以去上学,对于冰壶的发展促进非常重要,他有出路了。”

在徐晓明看来,其实打冰壶黄金年龄要到大学毕业以后,“更多高水平运动员从校园中选拔,更有助于对于冰壶的理解,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希望看到的是大中小金字塔的,越到下面基数越大才行。”

徐晓明回忆中国冰壶刚开始是不到一百人的队伍,但很快女子就拿到了世锦赛冠军,“说明这个项目非常适合中国人发展,基数再大一点的话,会发展更快。”

“我认为冰壶需要对人生的感悟,压力释放和排解,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包括对赛事的理解,比赛的目标指引,才不会犯我们当年的错误。”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亮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