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细细的红线电影剧情「详解」

2022-03-14 01:31 作者:小唯说大片 围观:

这是一部我期待已久却一直未观看的电影,那两张电影海报和电影都早早地下好了,因缘际会借着寒假“大鱼共读”公众号组织的绿光之旅第二期的观影活动,我完整地看完了这部电影,现将个人的观后感付诸以下文字。

首先,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很让人值得玩味,为啥叫《the thin red line 》(中文译名也就是《细细的红线》)呢?因为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1961年所著战争小说改编拍摄的,而部小说的名字取自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诗句“战鼓一敲响,变作一根英雄们做成的细细的红线”以及美国中西部的谚语:“疯与不疯,中间只有一根细细的红线”。有趣的是,我在澎湃新闻上读到转载的陆大鹏所写的文章《“细细的红线”:英军红色军服的历史》,从中了解到这个词语更早应该源自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巴拉克拉瓦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英军第93萨瑟兰苏格兰高地团、少量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及土耳其士兵,在科林·坎贝尔爵士指挥下,击溃冲锋的俄国骑兵。英国舆论原本对英国支持土耳其反对俄国的这场战争十分不满,而第93团的英勇表现,在国内赢得一致好评。《泰晤士报》的战地记者威廉·罗素(William H. Russell)写道,阻挡在排山倒海般冲杀而来的俄军骑兵与英军基地之间的,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这红线指的是身穿红色军服的第93团官兵。从此,英语里多了一个短语“细细的红线”(thin red line),指的就是英国军人面对惊涛骇浪也岿然不动的大无畏精神。而我在查阅吉卜林的生卒年份(1865年——1936年)的基本资料和考虑到英国历史上就是美国的宗主国后,我觉得片名追根溯源应该来自威廉·罗素的报道,但是后来这个词语随着时间的演变和运用的场合情景,被赋予了更多的不同含义了。

解决了片名的问题后,还是很有必要来交代一下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个名词,这个地方位于

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东南端,隶属于所罗门群岛该国,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珍珠港事件、中途岛海战之后爆发在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上的一则故事。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的基本情况。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

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这场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继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以上是这部电影描述的这场战役的基本情况,可见瓜战役对整个太平洋战场乃至二战的影响是举足轻重,这从下图1电影中军舰上这位海军将军对他的部下们部署任务时也可以看得出来。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

而瓜岛战役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两个军事大国战场上的厮杀,在场外美国军队内部也是纷争不已,下面就来看看美国在发动战役时的的纷争情况。美军虽然在中途岛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使中太平洋地区的局面趋于稳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较被动。当日军于1942年1月占领拉包尔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就于2月提出占领图拉吉岛,以阻止日军的推进,保护美国至澳大利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罗斯福总统对此设想也表示支持。为抓紧时间进行必要准备,美国海军于3月派部队进驻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特岛,随即又向北占领了圣埃斯皮里图岛,并开始在这两个岛上修建机场。同时将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从本土运往新西兰。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都认为拉包尔已是日军的核心基地,扭转战局的关键就是尽快夺取拉包尔。但是在具体战术上还存在分歧,麦克阿瑟主张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麦群岛组织登陆作战,一举攻占拉包尔。尼米兹则认为日军在拉包尔已形成了坚固防御,部署有近七百架岸基飞机,还随时能得到包括4艘航母在内的联合舰队的支援。而美军此时在太平洋上只有3艘航母,实力比日军弱,不能贸然行动。所以主张先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登陆,在新占岛屿上建立机场,然后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进,步步为营,最终夺取拉包尔。而对这一战役的指挥官人选,美国陆海军也有争议,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主张应由麦克阿瑟指挥,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则认为此次战役是在多礁石的所罗门群岛海域作战,如果由不懂海军的人来指挥,就有使海军舰队在这样的危险海域陷入被动的可能,所以应由尼米兹来指挥。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最后只好由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主持协调,这才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据此于4月1日正式通过代号为“瞭望台”的作战,计划第一阶段由尼米兹指挥攻占圣克鲁斯群岛和图拉吉岛。第二阶段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并肃清新几内亚岛东部莱城、萨拉莫阿地区的日军。第三阶段仍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进而夺取拉包尔。

美军领导层对待瓜岛战役的这分歧反映在电影里,就是海军将军在军舰上和塔尔上校的对话内容(如下图2)和前线的史塔奥连长与塔尔上校对进攻部署的争执。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2

交代完这部电影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后,让我们再来看到这部电影豪华的卡司阵容,这也是该电影的一大看点,请看下图3。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3

真可谓是巨星云集,华丽丽的演员阵容,冲这演员阵容,就值得电影票钱了。图上最后一位的演员,中文译名约翰·特拉沃尔塔或者约翰·屈伏塔,上个世纪70年代就凭借《油脂》、《周末夜狂欢》等影片成为好莱坞的天皇巨星,出演过《断箭》、《变脸》、《低俗小说》等佳作。(人见下图4)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4

约翰·特拉沃尔塔和下图5的乔治·克鲁尼是典型的在本片打酱油的好莱坞大牌演员。乔治·克鲁尼,2005年奥斯卡最佳男配得主,出演过《阅后即焚》、《十一罗汉》、《十二罗汉》、《十三罗汉》等电影。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5

还有下图6的伍迪·哈里森,好莱坞实力派演员,出演过《惊天魔盗团》系列、《饥饿游戏》系列、《信使》、《2012》等电影。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6

打酱油的还有下图7的约翰·C·赖利,这是好莱坞电影的熟面孔,出演过《时时刻刻》、《杀戮之神》、《金刚:骷髅岛》等电影。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7

当然在本片当中还有几位戏份较多的奥斯卡影帝级别的演员。如图8的西恩·潘,凭借《神秘河》、《米尔克》拿下两届奥斯卡影帝的片中的C连副连长,在本片导演之后的作品《生命之树》也出演过。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8

还有图9的阿德里安·布罗迪,影片结局部分死里逃生的大鼻子士兵,《1942》里面的美国记者白修德,目前为止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出演过《钢琴家》、《金刚》、《布达佩斯大饭店》等电影。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9

图10的约翰·库萨克,出演过《空中监狱》、周润发和巩俐主演的《谍海风云》、《2012》等电影。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0

当然还有下图中的这三位片中的主演,分别是伊莱亚斯·科泰斯(图11)、 詹姆斯·卡维泽(图12)、尼克·诺特(图13)。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1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2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3

接下来回到这部电影本身来看,不同于同一年上映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对诺曼底登陆等二战战争场面和效果的营造,这部战争片显得比较沉闷,枪战场面和爆破声效很少,表面上看是一部非典型的战争片,沉闷得让人昏昏欲睡。而就像前文所述,这部片子讲得正是在瓜岛战役下C连的一次军事行动,刻画的是该连美国大兵的群像。而在这群像的这场美国大兵的群戏,又不同于那部同类型的战争片《现代启示录》以单个士兵的旁白来推进剧情,它是在以下面积克(图14)、塔尔上校(图15)、史塔罗连长(图16)、威特(图17)等好几个人的旁白与镜头的闪回来描述二战对各自遭遇的无情改变和内心戕害的。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4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5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6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7

并且将瓜岛和太平洋群岛附近的静谧美丽、和谐安详的风光,与战场上士兵倏然死去和紧张抽搐的残酷无情(如下图18、图19与图20、图21),进行了有力的对比和反复切换,其实是表达了导演泰伦斯·马利克对战争的一种哲学思考,包括电影里面很多景物、镜头的选择,其实都是这位导演个人风格的反映。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8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19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图20

电影《细细的红线》讲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