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洁白电影剧情「详细介绍」

2022-03-13 14:26 作者:唠唠豆 围观:

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叫做玛格丽特·陶拉迪欧,她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导演,她从小就住在越南嘉定,由于父母都是老师所以从小就受到东方文化的浸染,在她七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了,杜拉斯的姓就是取自父亲家乡的地名,由此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离去的悲伤。杜拉斯堪称法国文坛的旷世奇才,其晚年出版的小说《情人》还曾获得法国文学界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在全球范围内有巨大的影响力。

杜拉斯在《情人》中,使用沧桑忧伤的笔调描述了一位有钱少爷和穷苦少女的悲惨爱情故事,杜拉斯后期执导了不少作品,所以在小说写作时,总会将电影的画面与小说的文字相结合,营造出具有诗意,场景化的对话和场景,将小说的唯美和电影的残酷通过镜头语言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出回味无穷的戏剧效果。

1992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将小说改编成了电影,由于梁家辉的加入使得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也获得东南亚电影界的认可,表现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

今天,我将从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四个部分来解析一下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感悟越南西贡那段畸形的爱情故事。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01、将小说的第一人称片段式叙述结构改为第三人称视角的追忆式叙事结构,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不断的跳跃,采用蒙太奇的剪辑方法将诗意的叙述内容变得层次分明,便于观众理解。

杜拉斯曾经说过”我除了童年之外,一无所有”,可以说她在越南的童年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因此在她的作品中都会将艺术想象力和那个复杂而美好的童年相关联。小说中的简其实就是杜拉斯自身的写照,使用的就是碎片化的第一人称视角,她将那些珍贵的童年回忆都散落在这本小说里,向读者娓娓道来15岁少女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电影完全改变了这种叙述结构,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展现宏大的世界观,在这时,小说中的碎片化描述很有效的串联起来,从简的家庭情况开始讲起,逐渐过渡到与东尼的相识,采用完全纪实性的追忆方式来表现那段历史时刻的真实性,让观众了解到这段历史对简造成了何种强烈的影响。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这其实正符合杜拉斯回忆式的创作过程,当她年迈之时回看这些年轻的岁月,仍然能用激动的心情和详实的笔触记录下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这本身就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于是,除了真实的记忆之外,杜拉斯也加入了一些虚幻的成分,比如那个唯利是图的母亲和两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哥哥。在小说中,即使大哥对自己态度恶劣,二哥性格懦弱,简依然把他们当成家人,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其实就是家庭之爱,很可惜杜拉斯缺乏这种亲情,所以在她的笔下,简保持了最善良的秉性。

影片在叙述时采用的就是杜拉斯将真实与虚幻结合表现出来的真实感与游离感的碰撞,这种方式既有岁月沉淀的痕迹,又很好地将小说中碎片化的表述方式勾连起来,赋予了小说先进的现代性,让观众体会到小说中蕴含的强大情感感召力。

小说的开场是“对你说什么好呢,我那时才十五岁半。那是在湄公河的渡轮上。在整个渡河过程中,那形象一直持续着。我才十五岁半……我才十五岁半。就是那一次渡河。才十五岁半”连续的重复叙述表现出了年龄的重要性,同时具有诗意朦胧的情感指向。影片采用的是画面交错重叠的叠蒙太奇剪辑手法来表现文字的想象之美,使画面如微风般自由吹拂,取得了很好的表现效果。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02、从人物服装设计到肢体语言,影片对人物的形象塑造体现在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上,用具体的画面来置换小说中的情节描写,利用对话和画外音呈现人物心理状态。

电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情感共鸣,除了小说具有电影剧本的莫大功劳外,与人物塑造方式密不可分,30岁家境富饶的中国人爱上15岁一无所有的法国白人,这体现出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和种族隔阂,但是东尼却毫不掩饰内心对她的爱慕,一次次向她表露自己的心意,这证明了爱情对他的重要性,他愿意为此放弃一切。可是历史总是如此的机缘巧合,最终他们仍然错过了,这种人物的成功塑造与服装、对话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有很大关系。

小说对简初次登场有详细的描述:“我穿着一件真丝的连衣裙,它已经破旧不堪,几乎是透明的,一件无袖的、袒胸露肩的连衣裙。那真丝是茶色的,在当时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颜色。在腰部系了一条皮带,也许那是我哥哥的一条皮带。我已经记不得当年穿过什么鞋,我只记得那几条穿过的裙子。我常常光着脚丫穿着一双布拖鞋”电影则使用了流动的镜头对简的衣着进行了从头到脚的纵向展示,这与小说中的描述是一致的。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小说中她不合时宜的男士礼帽反映出她乖张的性格特点,磨破的高跟鞋表现出她的家庭状况,这些都从细节上展示了一个落寞家庭中培养出来的没有管教的女孩形象,正是因为母亲的不管不问,才让简具有了极大的行为自主性,也导致她逐渐向东尼敞开了心扉。东尼则穿着一身洁白的西装,乌黑锃亮的皮鞋,一辆高档的轿车让他们的身份差距立竿见影地显示出来。

为了能够让简和东尼的情节相互联系,导演让两人发生了肢体上的接触,影片中从渡船上岸后在东尼的轿车里,东尼的手慢慢向简移动,并最终握住了她的手,简没有抗拒就是两人缠绵爱情的爱情,为他们的爱情奠定了暧昧的基调。

此外,影片也利用了对话和画外音的形式呈现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渡船上东尼走向了简,抖动的手指和闪烁的眼神都让观众看到了有些胆小的男子形象,但是他的蠢蠢欲动却又跃然于纸面。在黑暗的房间里,东尼的独白“我怕,我害怕会爱上你”,简独白“我宁愿你从没爱过我,我想你。。就像对其他女人那般”,导演通过画外音和独白的方式将这段细腻状态呈现给观众,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03、借助镜头语言表现异域风情的东方世界,通过建立空间感来展现小说中的人物距离,通过摄像机的位置移动、剪辑布景等手段来表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完成文本的影像化改编。

杜拉斯最早曾经为阿伦·雷乃撰写过《广岛之恋》的剧本,所以杜拉斯在写剧本的时候逐渐加入了对画面的想象,自此之后她的小说就表现出了明显的电影化特征,尤其对景物的描述有如一个镜头在徐徐地推拉,这与影片中多次使用的蒙太奇间接手法如出一辙。

不同镜头剪辑使电影画面更具立体感,尤其是杜拉斯展现的是充满异域风格的越南,这对于西方观众有强烈的好奇感,以殖民地的生活为背景,通过镜头语言的独特风格让观众进入到她小说中的意境,影片的一开头就是美丽的湄公河,宽阔的河道、高大的椰子树、明媚的阳光和黄昏时的永隆长街,天与河相连,河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小说写道“河水汹涌地向前流去,水流穿过沿河稻田中停滞的水面,……连流动的时间也没有,一切都被深不可测、令人昏眩的旋转激流卷走了,但一切仍浮在河流冲力的表面”,影像和小说意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烘托出了主人公忧伤的心境。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杜拉斯在平面的纸面上构架起了一个立体的王国,比如他们同居的公寓“我清楚地记得,房间里光线很暗,我们都没有说话,房间四周被城市那种持续不断的噪音包围着,城市如同一列火车,这个房间就像是在火车上。窗上都没有嵌玻璃,只有窗帘和百叶窗。在窗帘上可以看到外面太阳下人行道上走过的错踪人影。过往行人熙熙攘攘”,这个蓝色房子中安置着简的青春,通过空间意向的构架形成了巨大的留白,这些都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杜拉斯一直都在追求文学的美学建构,然而电影更多的是借助场景的转换、镜头的移动和后期的剪辑来展现小说中的动人意境,这些元素在这部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运用,最终成功完成了影片的文本影像化,这与导演对原著的理解和呈现方式有很大关系。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04、女权主义的兴盛、落后愚昧的封建观念、金钱爱情之间的关系和对青春的美好追忆是小说和电影共同追求的主题,影片在情感营造上更胜一筹,小说在哲理反思方面则有过人之处。

小说中以简的视角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女孩在人们的想象中应该在贫穷的越南被庸俗化,但是无论小说还是影片都没有这样去表现,小说中尽管简地位低下,但由于是读书人,更多的是对性的好奇探索,她并不是东尼的附属物,更不单纯是因为金钱而和东尼在一起。

电影中的简同样具有优等生的姿态,她在这段爱情中是被动的,但却又是能够掌控这层关系的主动者,无论是东尼要求一起逃走还是不断说要娶她,主动权都在简手中,这印证了金钱与爱情的关系,金钱并不能买到爱情,更何况婚姻,简身上被赋予了女权主义的色彩,她不会因为金钱而彻底庸俗化,随后的分开也证明了这一点。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东尼是中国封建思想迫害的产物,父亲始终要求他娶门当户对的娃娃亲太太,即使从没见过,即使百般抗议,即使以死抗争,最后的结果都不曾改变,他无权决定自己的爱情,更何况人生。

在影片中,爱情无关乎年龄,也与国籍无关,简和东尼勇敢地挑战着世俗的观念,这是他们共同度过的青春,有着无法言说的愁苦衷肠,简更多的是在体验自由自在的人生,东尼则想像世俗的观念发起挑战。

由于年龄经验的差距,他们两人存在先天的差异,这也决定了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偏差,这是他们分开的最主要原因,无论是金钱观、爱情观还是女权主义,小说和电影都毫无避讳的直面映射,尽管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但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影片在情感塑造上,将东尼的无奈和懦弱一览无遗,对于简的自私任性也刻画的较为到位,这些都比小说更加直观和立体,但是小说在主题渲染上仍然较为细致,很好地体现了杜拉斯多年悲惨命运的人生反思,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观众们还是应该读一读这本小说。

《情人》:白人少女与中国男人的世纪之恋,一首情欲的奏鸣曲

结语:

杜拉斯是一位先锋派作家,这与她自身的经历有关,她时常站在女性的身份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也能以一位导演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小说的影像化,《情人》这本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简形象,展现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上的种种偏见和观点,尽管充斥着情欲和荒唐,但却真实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影片受到极大关注证明了对小说的成功改编,也具有鲜明的现实含义和思想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