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无处逃生电影剧情解析「详细介绍」

2022-03-13 10:17 作者:简单心理 围观: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十一月《扬名立万》上映,无聊想去看看电影的我随意选择了这部电影来看,本来对这部电影并没什么很高的预期,看完却在分析结局的过程中被缜密的逻辑惊艳了。

看完后结局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太多了,自己也已经被线索缠住理不清了。

这时得空休息中我的脑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这些悬疑片或者恐怖电影,究竟利用了观众的哪些心理和技巧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的?

(p.s.本文会分析剧情,所以包含了大量剧透,请准备去看电影和不想被剧透的读者绕道哦。)

01 《扬名立万》的剧情像金字塔一样起伏

故事的一开始,名为陆子野的经商老板聚集起七个不同电影相关职业的人来开剧本会。

来客身份不一,女演员、记者、名导、演员、武替、“顾问”…… 这些人在这个别墅的聚集让人自然地联想到暴风雪山庄的故事。

同样与世隔绝的建筑,同样的多人来客。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人物自左至右:陈小达、关静年、苏梦蝶、李家辉、郑千里、陆子野、海兆丰、齐乐山

来源:《扬名立万》海报

《扬名立万》的剧情结构其实符合一种很常见的叙事结构,它叫做弗莱塔格金字塔(frytag pyramid)。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弗莱塔格金字塔(frytag pyramid)指的是一种电影的叙事结构。它大致分为介绍(introduction)、困难(complication)、高潮(climax)、终场(denouement)和总结(conclusion)五个部分。

电影的开始片段就到了很好的介绍作用,让观众对主角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聚集原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个片段其实就对应了金字塔结构中的介绍部分(introduction)。

那么,什么是困难(complication)呢?困难在悬疑片中,其实就是主角需要解决的谜题。

在剧本会前期欢快的节奏里,疑点都被掩盖得很好。但从李家辉发现齐乐山脚镣的那一刻开始,主角的情绪开始波动,疑点也暴露在观众面前。

《扬名立万》的疑题从这时起就开始生效了。

原来表面平和的剧本会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来客众多,每个人又有着什么不同的目的?

主角团从这刻起找到了统一的目标:找寻齐乐山犯罪的真实原因和过程。

这时,犯罪现场也被开放,解密的任务正式开始进行。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来源:《扬名立万》剧照

在经历了重重解密和矛盾后,齐乐山冲破大门闯入房间与主角团对峙。在李家辉与齐乐山的对话中,齐乐山的犯罪过程和动机逐渐清晰。

在这时,这部影片达到了高潮(climax)。

这时谜题解开,但又仍然有存疑点的蛛丝马迹。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来源:《扬名立万》剧照

在谜题解开后,黑衣人的到来与大海的死亡打造了这部电影的终局(denouement)。

黑衣人奉命来“踩灭火苗”并击杀了警官大海。齐乐山挟持黑衣人,掩护了众人逃脱。

火熊熊燃起,将这座带着血与泪的别墅和二人裹挟燃尽。

这时的谜题好像已经理清,但仍有丝丝缕缕未解的暗示存在。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黑衣人(左)和李家辉(右)的对手戏

来源:《扬名立万》预告片

逃脱的众人决定把这段经历拍成电影,他们逃脱追捕到越南,电影发布会也在这里举办。

在发布会上,李家辉看到了一个很像夜莺的姑娘,他幡然顿悟,原来夜莺可能还活着,齐乐山选择回到现场是想掩盖这个真相。

镜头拉回国内,一个报童这时从镜头中跑过,高声宣布着越南两船相撞,无一生还的新闻。

坐在照相馆中的老板认真地看完报纸,在橱窗里挂上了大海和苏梦蝶在那一天拍摄的无人来领的照片。

这里就是故事的总结部分(conclusion)。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来源:《扬名立万》剧照

最后的总结部分又回归成带有强喜剧色彩的基调,就像刚开始的电影发布会一般。

可是再经历了这重重疑团和几个故人的逝去后,这种欢快显得讽刺又滑稽。

这时观众会更加疑惑,事情真的会这么顺利吗?

02 悬疑片在“折磨”观众

希区柯克认为,拍摄悬疑恐怖片的逻辑就在于“折磨”观众。

这句话本质的意思就是,制作者精妙地利用了镜头语言,来唤起观众的焦虑情绪,以达到更好的悬疑效果。

《扬名立万》中很多情节与场景都利用了观众的焦虑情绪。

1)情节

举个关于情节的例子,在李家辉作为第一个受邀者在剧本会上发现齐乐山脚镣的那一刻起,电影的情绪基调一扫之前的欢快与轻松,开始让人产生恐惧与怀疑,焦虑情绪自此产生。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来源:《扬名立万》剧照

还有一个情节是齐乐山逃脱后众人被困凶杀现场无处逃脱,此时的剧情构成了“逃杀”与“逃脱”这两个经典场景。

“逃杀”就不用说了,假如你玩过恐怖逃杀游戏的话,就会理解为什么逃杀的情节会让人心率上升。而在“逃杀”下的“密室逃脱”,相当于给情节加了双重 Buff,让观众的焦虑直线飙升。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齐乐山挣脱脚镣后在黑暗中观察密室里众人的情况

来源:《扬名立万》预告片

那么,都有哪些经典的能唤醒观众焦虑感的情节呢?

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逃杀,追逐,逃脱,猜疑,反间这些情节出现得比较普遍,而这些也正是悬疑恐怖作品中常见的唤起观众焦虑的手法。

2)场景/道具

很多电影叙事都很喜欢用具体的物体或者动作来隐喻一些背后的真相或者主人公的结局。

比如说《调音师》里的咖啡店交谈时主角手里的糖罐,它隐喻着调音师不会是一个吃到甜头就轻易收手的人,故而调音师不断地向咖啡中加糖,没有理会朋友的劝告。这也暗示了他最后的结局。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调音师》

这种隐喻观众看得多了之后,会不自觉地分析每一个导演拉近镜头拍摄的物品(比如我),然后你的潜意识就会开始工作,这个镜头/物品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而在后期继续观看电影的时候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线索,由此就可能会得出结论。

而在《扬名立万》中,观众的注意力也会被镜头引导到具体道具上。

举个例子,导演在故事的介绍片段给了关静年一个近景镜头,他坐在椅子上,悠哉地拿起一把小钢梳子梳头。

果不其然,在众人去往舞厅的时候,这把被遗忘在座谈会场的钢梳被齐乐山利用,以梳齿撬开了手铐锁。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关静年的梳子

在人的注意力被引导到具体物体或场景时,人的潜意识会开始猜测其背后的用意,会开始怀疑,恐惧物品背后的故事,这种潜意识和观众眼前看到的直白的物体在不断的碰撞,由此达到了唤醒观众情绪的效果。

之后,在需要的其中一些线索到来时,观众立刻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猜测的存在,物体的形态和线索碰撞结合,这时观众的名为恐惧、猜疑的焦虑情绪会达到顶峰。

就像关静年的这把梳子,也有人猜测它是被故意落下的,由此引起了一些关于关静年真实身份的讨论。

这里就可以说这部电影的镜头用意确实拍出了效果。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可以看到剧本会桌子上的物品都是精心设计摆放的

3)焦虑的唤起也有阈值

尽管这些道具和情节能为悬疑片增强效果,但是想要达到最佳效果,焦虑唤起是需要适度的,并且最好合理控制在一个区间内,这样才能最大化调动观众的情绪。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关于唤醒焦虑感程度与其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在最佳唤醒度(optimal level response and learning)状态下,观众焦虑的唤起可能给他们带来机敏,兴趣和正向情绪的增加;而一旦超过这个阈值,情绪性会迅速控制观众,使他们感受到消极的焦虑和困扰。

那么电影中的唤醒度是怎么叠加的呢?

03 电影中不止一个高潮,也远不止一个谜题

弗莱塔格金字塔的演示只是对于整部电影的一个概括性结构,实际上,电影中不止一个高潮,也远不止一个谜题。而这些谜题是以怎样的顺序推出的呢?

电影中的疑点推进是层层递进的。

先给你一个疑点,从疑点入手猜测,证据印证,最后得到真相。得到真相后又会有新的疑点出现,如此反复。

举个例子,在李家辉探索通风管道后,主角团明确了齐乐山的逃脱路线。然而,从管道中带回的假发与带字母的纸片又成了新的疑点。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来源:《扬名立万》预告片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来源:《扬名立万》预告片

也就是一个又一个疑点--解决,疑点--解决的循环中,杀人手法和杀人动机在不断地完善和推进,齐乐山作为凶手的侧写也越来越形象。

这样的安排能使观众的焦虑情绪被很好的控制在阈值内,而且保持被唤醒的弹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恶名昭彰》电影中关于不同时间(time)和观众焦虑强度(suspense intensity)关系的图示: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这张图显示: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观众的焦虑每过 2-13 分钟不等会被唤起一次。唤起焦虑的上升过程对应的其实就是疑点的发掘过程,顶峰后落下的片段对应的就是疑点的解决过程。

这个研究也就说明了《恶名昭彰》应用了环环相扣这个手法。

在疑点解决后,观众的焦虑感降低,同时也会得到一些阶段性成果的喜悦感。

或许这时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观众为啥会有这种喜悦感?

04 我们也是“好人阵营”的一员

《扬名立万》的主角团的演出是很正面的。

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普通人被迫卷入这个案件,并且在电影中代表善良的“好人阵营”。

叙事也是从主角众人的视角推进的,而观众的潜意识往往会跟随主角团体的阵营。并且在“三老”的恶行真相曝光后,观众会坚定反抗财阀所代表的“反派阵营”。

因为三老的死,这个模糊的“反派阵营”直到故事的中后期都没有具体代表对象。但黑衣人的到来具象化了“反派阵营”的存在。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陆老板(左)与黑衣人(右)的对手戏剧照

因为很显然的是,黑衣人作为其中一个政府的一员,是与财阀勾结的“同盟”关系。

在这时,主角团(以及观众)立刻找到了反抗的对象。

观众的喜悦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好奇心的满足,另一个则是带入“正派阵营”导致的。

◍ 好奇心的满足很好解释,对于重重疑团,一些疑点的解决给人拨云见日的畅快感,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观众也会更想看到最后。

◍ 但是带入“正派阵营”的原因则没有那么简单。

即使主角团在解决一些疑点后也会有阶段性成果的畅快感,但知晓真相的后果毕竟是不明朗的。

真相会是血淋淋的吗?真相会威胁人的性命吗?在这一点上,即使真相在被不断地剥开,作为主角的潜意识却也在不断地下沉,不断地怀疑和恐惧。

尽管如此,虽然观众默认加入了“好人阵营”,但其实观众依旧能意识到自己身处电影院,并没有主角团设身处地面临的危险。在这一点基本的意识下,我们可以说观众的身份既是阵营的一部分,又与阵营剥离开来。

所以观众在疑点解决时只用承担真相带来的阶段性成果喜悦,而不用增加焦虑。从而这些喜悦感还能反过来作为减少、平衡观众焦虑感的最佳方法。

从希区柯克到《扬名立万》,悬疑片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 《扬名立万》齐乐山剧照

尽管悬疑片确实利用了观众的焦虑心理和一些技巧,但这些心理和技巧却不是先被分析后再利用他们进行拍摄的。

分析叙事的奥妙的心理学实验大多都是以一些电影为基础进行测试,所以可以说,是影视从业者们在不断的试错和实践中摸索到了观众的心理。

这正是编剧的奥妙所在。

参考文献

————————

Falsafi, P., Khorashad, S. K., & Khorashad, L. K. (2011).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Alfred Hitchcock’s Movie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30, 2520–2524. https://doi.org/10.1016/j.sbspro.2011.10.492

作者:小元

责编:Kuma

封面图:Pinteres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