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亲爱的电影剧情概括「详细介绍」

2022-03-13 04:36 作者:华实人物纪 围观:

文/婉君

一部电影太现实,会琐碎而没有重心,而这部电影又现实,又有重心,它的重心就是——生活。

我一直不敢重温这部电影,因为电影中发生的事情不像在演戏,而是在演绎生活,记录生活。过于真实的剧情,表露出最为真实的人性,已经远远不能用反思与批判来概括。

这部影片便是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亲爱的》,上映于2014年。有人说,如果你想流泪,可以去看电影《亲爱的》,它不会让你失望。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亲爱的》这部影片原名《亲爱的小孩》,这既是电影片尾曲的名字,也是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亲情与法则规章的冲突。

本片在我所了解的中国影史上是一种突破,它虽然不是公益电影,但它比公益电影更有意义,它虽然不是纪录片,但它比纪录片更真实,更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心。

对不少观众来说,故事讲得好不好是衡量一部影片的重要标准。陈可辛导演的叙事能力无疑是出色的,他擅长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让你觉得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

孩子是爱的结晶,孩子是婚姻的纽带,孩子是家庭的“润滑剂”

拐卖儿童的故事,从情感角度来说是惹人痛惜、感人肺腑的,从题材来说却是老套的。影片的前半部分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田鹏是个可爱的三岁小男孩,父母离异。一天,妈妈鲁晓娟(郝蕾饰)把他送到爸爸田文军(黄渤饰)家中,就开车走了。爸爸忙于处理自营网吧小青年的打架事件,让田鹏和小伙伴去游乐场玩儿。田鹏在玩儿的时候看见妈妈开着车经过,就一路追赶,终于在街角看它离去。

然而当画面定格,呈现给观众的离去不止是鲁晓娟的汽车,还有乖巧可爱的田鹏。自此后,田文军与鲁晓娟开始了漫长的寻子生涯。从冰雪之城到南方小镇,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从网络世界到现实生活,只要有一点点线索,都印上了他们寻子的足迹。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寻子,已成为支撑其活着的唯一理由。然而无数次的希望就是无数次的失望,世界已经陷入一片黑暗。当田文军对着镜头喃喃地说:“到了后来骗子都不来骗我了,我多希望他们再出现一下,好歹有些希望”时,影片的处理与门罗的小说笔法一致,将喷涌的情感凝塞在表面的和平之下,却道尽失子父亲希望、失望、绝望的心路历程,令人唏嘘。

丢失孩子的父母是绝望的,他们不知道要找多久,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但是他们抱着一个信念,哪怕是一点点的希望,在影片中,当田文军说道:“我现在倒真希望还有骗子来骗我,让我觉得还是有那么点希望存在的,觉得孩子还是可以找回来的。”

当人们用信念去支撑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时候,真的是一件特别残酷的事,就像你无论做什么,没有任何回响一样。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秦浩(张国强饰演)要求妻子鲁晓娟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回归到他们正常的生活轨道里;没有丢失过孩子的人也许真的理解不了那种绝望,那种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过的不好的痛楚,就像田文军介绍孩子特征那段,他颤抖着声音讲着自己的孩子如果被谁收养,请不要给他吃桃子,因为他对桃子过敏。

三年后,当田文军找到孩子,想让孩子记起自己的时候,他说起了当时教儿子的方言,可是儿子却没有反映,儿子的口中喊的是他现在妈妈,他不认识曾经的父母,面对这样的情景的时候,父母的心一定像被刀割一样,疼痛到了极限。

有的时候我在想,孩子小的时候记忆不会特别的深刻,所以在经过人贩子拐卖后,在新的家庭里得到母爱,而恰巧亲生父母在这个时间找到了自己,对孩子的心灵上会不会是二次拐卖?

影片中的鹏鹏在被带回家后,一直抗拒自己的亲生父母,这就应该代表他并不接受现在的父母,也只能一点点的重建孩子的情感关系,我想这样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都是特别难过的一件事。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直到此处,影片是一部感人却煽情老套之作,没有任何新意。关键情节立即到来:孩子找到了!在常见的故事中,“孩子找到了”就如同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一样,是故事的圆满结局。

然而这部影片立即将视角转向拐人儿童的家庭,告诉我们另一个悲惨故事。李红琴(赵薇饰)是一个农村妇女,丈夫说她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从深圳捡了一儿一女回来。不久,丈夫去世,李红琴独自拉扯两个孩子,辛苦但很幸福。

直到有一天,儿子的亲身父母找上门来,硬生生带走了儿子,女儿也被送进深圳福利院。李红琴不甘心,她坚持女儿是丈夫捡来的不是拐来的,出狱之后,千方百计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千里迢迢从农村来到深圳、不惜卖掉农村的地、被被拐卖子女的父母围着打,甚至为了拿到丈夫工友的录音证据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这种执着牵动了一个表面无良的律师的恻隐之心,他决定帮助李红琴。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然而悖论在于,福利院不能将孩子交给拐人子女人的妻子来抚养。在第一阶段,福利院的程序合理合法,于情于理,孩子都不能给李红琴,尽管小姑娘十分想念妈妈;

在第二阶段,李红琴拿到了工友的录音证明,证明孩子是捡来的,李红琴的领养程序合法,但福利院坚决不同意。

站在福利院的角度看,这似乎也没错。同时,鲁晓娟为了儿子的健康,也提出申请收养女儿。这无疑于给了李红琴晴天霹雳。

李红琴去孤儿院为了看女儿吉芳一眼,偷偷的爬上排水管,踮着脚在镜子里看着吉芳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心碎,她是坏人吗?我们只是知道她是坏人的妻子,所以他没有权利领养在他身边长大的孩子,她只能远远的看着他们。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她对孩子的爱是真实的,他像一个亲生母亲一样爱护着孩子,可是她就像一个矛盾体的存在一样,她的男人拐卖了别人的孩子,而她将爱深深的给了这些孩子,那个孤儿院的院长说,你让我们再把孩子交给人贩子的妻子领养,你这不是说笑吗?你让我们的法制宣传怎么做?

爱是真真切切的,可是一切的现实却那么的让人无奈。

影片最后,李红琴被告知怀孕,她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自己的男人说自己不能生“小家伙”的。但是,看着体检报告,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被丈夫欺骗了,她哭泣,既是对丈夫的欺骗和曾经发生的事情的懊悔,也是对自己能有亲生骨肉的喜悦,更是对自己无法继续领养吉芳的悲哀。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品之所以有无穷魅力,正在于其解读角度的众多,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同一个人的不同时候,对某一艺术品的解读或许都有着不同。尽管受到商业化的冲击,将作品塑造成严肃的艺术作品,是有志导演的追求。陈可辛导演正是将此片出了这样的尝试,也有着众多的解读角度。

这是一部反映拐卖儿童的现实作品,有的人看重电影的社会效应,希望此部作品能是中国版《熔炉》,引导人们对拐卖儿童事件的关注。有的人从影片中看出了隔膜,儿子失踪,鲁晓娟与丈夫秦浩之间存在隔膜,因为那不是丈夫的亲生儿子,而前夫田文军才能真真正正体会到鲁晓娟的痛苦。当鲁晓娟的丈夫来找他时,他说:“孩子不是你的,你说你能理解,可你还是不能理解。”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这一追问实在是直达要害,然而几年后,隔膜却发生在了田文军身上。经过不懈努力,孩子终于找到了,韩德忠(张译饰)功不可没,可是韩德忠自己的孩子没有找到。在深夜的小巷,韩德忠独自驱车来到田文军的家门口。田文军发现后,也只能深深叹息、默默转身。因为他深知隔膜的滋味,他不希望韩德忠醒来后问他“你的孩子找到了,我的没找到。你说你能理解,你还是不能理解!”隔膜,永远存在,身不受、感永远不同。

这之中的情法矛盾也时常引人思考。《亲爱的》这部影片,第一个高明之处便在于,作品不止于刻意煽情,而是能在煽情之外引人思索情与法的矛盾。它没有单方面渲染被拐家庭的不幸,而能在“孩子被找到”这一关键情节之后,将故事中心由被拐家庭之不幸转向拐人家庭之不幸,将观众心理由情感怜悯引入思考领域。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这部片子体现的是一个浓浓的情字,亲身父母的血缘之情,养父母的养育之情。用养父母有些不贴切,因为不是合法的收养,而是被拐卖后的收养。这里有道德与法律,有社会伦理中隐患的各种矛盾等。

人活一世,终归于死,长寿者不过百余。代替我们活下去的是一代代绵延的子嗣,那以血缘或感情为纽带的记忆永远存留在世界上,只要他们在,先者就不算死。也是因此,在传统社会里,断子绝孙是诅咒人最最恶毒的话语;灭人满门是最最无可饶恕的罪行。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陈可辛的这部影片影射含量很多,转折点也很多。在商业元素的煽情与搞笑之外能够讲述不错的故事,于社会效应的形而下中,带动人们对被拐儿童的关注,于电影艺术的形而上中,启迪人们思索生命与生存,在光景惨淡的中国电影界,不失为优秀之作。​

《亲爱的》:这部电影一点都不亲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