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电影剧情「详解」

2022-03-12 18:56 作者:第五种权力 围观:

引子

“这是一个没有最后一集的系列文章,如果你爱看电影、喜欢历史、愿意探究,那它就是你最好的伙伴!”——作者 第五种权力

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因为这种电影是曾经的历史, 有很强的代入感并能引起观众的思考,而且能够改编成电影的真实事件足见其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自己习惯每次在观影前后都会去找一些关于影片的相关资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后的真实事件和历史罗列出来以馈读者,这个系列会不定期根据我曾经看过的影片进行更新。

您可以把这个系列的文章看做一个观影指南也可以当做对于曾经真实事件的一个探究,反正我写是出于爱好,您看完也能了解电影背后的历史。

今天我们介绍一部美国电影——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影片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影片介绍

1986年美国达拉斯市,极度反感同性恋的德州电工罗恩·伍德鲁夫(马修·麦康纳饰)发现自己患上“同志病”——艾滋(AIDS),医生断言他的生命只剩30天。他使用的AZT(齐多夫定)是当时美国药管局唯一批准面市的抗艾药物,但毒性极大。为了活下去,罗恩开始研究各种抗艾 处方和替代疗法,甚至走私来自世界各地未经批准的药物。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在他的主治医师医生萨克斯(詹妮弗·加纳饰)和生意伙伴、异装癖同性恋雷蒙(杰瑞德·莱托饰)的帮助下,罗恩开始成立了一个叫做“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的地下组织,为艾滋病人提供更多“非常规疗法”,很多患病的男同性恋亦求助于他。他的举动自然受到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下简称FDA)和药商的阻挠和施压。

罗恩最终在1992年9月去世,离他被告知只剩30天可活已经过去了2557天。在这近7年时间里,他坚持不懈地与病魔、与药管局及制药商进行艰苦的斗争,享受真正活过的人生......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绝症病人如何努力求生并拯救成千上万面临同样境遇的人的故事,提名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男配以及获得大小29个奖项。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影片背后的历史

第一部分 电影主人公罗恩·伍德鲁夫其人其事

电影主人公的原型本名就叫罗恩·伍德鲁夫,他是美国德州本地土生土长的一个牛仔,子承父业罗恩也干了电工,在1986年之前这个牛仔试图还像从前一样生活,沉溺于酒精和性。但随着身体越来越差,在就医之后,医生对于他的诊断是感染上了HIV病毒,从刚开始的拒绝到他后来看到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越来越多,他才开始接受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的事实。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罗恩不得不开始寻求治疗方法。当时有一种叫AZT的药物正在艾滋病患者之间进行实验(也就是临床实验,还没有到正式可以上市销售的阶段),据说可以遏制病情,并且也是FDA唯一合法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艾滋病治疗药物。但这药很难弄到,因为是临床试验,所以是随机分配给病人的。

但作为一个标准的德州牛仔,罗恩拒绝苟延残喘地去等死,他在图书馆中查阅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对艾滋病的报道和最新研究报告,在美国找不到合适治疗药物的情况下。通过他人介绍南下墨西哥去找一位被美国吊销执照的医生研究出来的“原始鸡尾酒治疗法”,治疗结果对他奏效了。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但这种“原始鸡尾酒治疗法”其中含有未经FDA批准的药物。为了治病,并且他也看到了这其中存在的大量商机,他便在墨西哥购入大量在美国被禁止销售的DDC和T肽素,并假扮成癌症患者,以自用之名将这些药带回美国,贩卖给更多的艾滋病人。

一开始他的贩卖并没有引起FDA的注意,后来由于他贩卖的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FDA查抄了他的所有库存药品。所以他认识到一直贩卖违规药物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规避法律审查,罗恩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成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对,就是召集会员,用会员制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药品贩卖活动,他用不卖药而卖俱乐部会员权限的方法避开法律,参加俱乐部的会员每人每月只需上交400美元会费,就可以免费拿到所有治疗艾滋病所必需的药品。会员每月所缴纳的400美元,会员所取得的权利是领取他走私的治疗药品。

与此同时,AZT也作为首例获批的艾滋药物正式投放市场,价格在每年人均1万美元左右,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上市药物。面对AZT的高昂价格和带有强烈副作用的治疗后果,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开始逃离医院,加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一个事实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是医院的五倍,死亡率却只有10%。罗恩的行为无疑是挑衅医院和政府。他与美国药监局、与制药商之间的对抗也愈演愈烈 。

但事实上罗恩·伍德鲁夫并未被FDA起诉,他反而将FDA告上法庭,原因是当FDA依法查抄罗恩的药品,俱乐部被迫停业,罗恩最好的朋友死于(实际上是他自认为的)AZT副作用,罗恩把FDA告上了法庭,要求废除上市药品需经FDA审批的法令。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加州联邦法院判处罗恩的做法违法,罗恩败诉后,但FDA没有电影里那么邪恶,FDA依旧允许他个人继续进口和使用抗HIV药物,条件是为FDA提供药物试验数据。其实从90年代开始,FDA就和罗恩创立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展开了合作。

罗恩·伍德鲁夫在1992年9月12日去世,离他确诊为 HIV 已过去了7年。后来更少剂量的 AZT 在之后的混合药物治疗中被广泛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第二部分 影片中HIV兴起的历史背景

其实在片中与主人公罗恩命运发展并行的除了对于其自身HIV疾病的治疗,另一条关键的主线就是罗恩对待“同志”观念的转变。这就不得不说在上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主流社会对于“同志运动”的态度。

虽然自1969年的同性恋酒吧“石头墙旅馆 (Stonewall Inn)”事件后,美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总体上是宽容和逐渐接受的一个态度,但随着艾滋病最先是在“男同”群体中被发现并流行开来,这种疾病的爆发给同性恋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1980年9月,美国疾控中心(CDC)开始关注到这个疾病,并且将其列为传染病,后来取名为“同X恋免疫缺陷综合症”,这就是后来的艾滋病(HIV)。随后美国疾控中心对第一个被发现得这种疾病的患者进行社会行为调查,发现外表英俊的他,在被发现患病之前不断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同X恋酒吧等地流连。平均每年与100多位伴侣发生特殊关系。

1981年至1982年,美国的大多数医生都想弄明白在同性恋人群中正在传播的致命疾病是什么,医生们将这种疾病暂时命名为同性恋免疫缺损症(GRID)。1981年年底,美国共有270例同性恋免疫缺损症发生,大多数患者都是年轻的同性恋男子。欧洲则有36例同性恋免疫缺损症发生,一半在法国。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1981年,第一例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后来整个80年代仅就美国的感染人数就达数十万。由于艾滋病最早在男同性恋之间传播,一时间美国的报纸上充满了“同性恋杀手”、“同性恋瘟疫”、“同性恋威胁”等字眼。由于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影响当时从美国政府到美国民众对艾滋病的态度是“只有那些被上帝惩罚的人才会患病”。

在1990年之前,在共和党总统里根执政期间,保守思潮居主导地位,而且正值冷战的高峰期,里根政府当时正忙着和苏联搞军备竞赛,整个医疗开支都在削减中,美国政府对于艾滋病的研究投入十分有限,更不用说预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其实除了在同性恋群体之间快速传播,HIV也在血液制品中存在着,由于当时美国的血液制品都大部分都来自于监狱服刑人员的献血,而他们很多人做为病毒感染者,也让很多并非同性恋的人群感染上了HIV。

后来由于涉及巨额利益,血库和血液制品公司对艾滋病的快速传播置若罔闻,导致大量血友病患者感染HIV病毒,之后为了免于患者的控诉,欧美大多数医院都销毁了血液用品的使用记录。

但艾滋病患者们意识到,保持沉默无异于坐以待毙,所以组织游行集会、静坐示威等活动发声,让全社会了解自己的遭遇。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不被美国主流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同性恋族群,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在美国爆了很多艾滋病患者集体寻医问药为核心的大规模民间维权运动,他们之间密切相关。比如1989年,同性恋活动组织ACT UP发起了一次抗议,示威者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口,抗议艾滋病治疗药物AZT的价格居高不下。

第三部分 影片的社会人文背景

主人公罗恩生于德州,德州位于美国的南部,也是处在美国的“圣经地带”。圣经地带(Bible belt)在美国俗称保守的基督教福音派在社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圣经地带的社会和民风一向很传统,反堕胎,反同,当年还反黑人,支持种族隔离,禁止不同种族结婚。他们认为同性恋是违背圣经所规定的自然和道德底线。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所以从影片中罗恩一开始对于“同志”的态度反应如此之大和最后他完全接受了这个群体就显得非常合理了,而且罗恩的工友在得知罗恩得的是HIV之后对于他的态度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恩虽然不是“同志”,但他由于得了HIV,从一开始先是为己逐利,然后通过跟“同志”这个群体的密切接触,后来自我觉醒为所有艾滋病患者的权利斗争,还将FDA告上了法庭。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社会对艾滋病以及同性恋的认识逐步产生了变化。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写在最后

最后再说说这部影片制作的一些背景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映于2013年,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进行改编的影片,它是根据德州达拉斯晨报上一篇关于罗恩·伍德鲁夫的生平报道改编而成。其实影片的剧本早在1992年就完成,但事隔20年之后,于2012年才开始拍摄,据说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历史上最难产的影片计划。

从影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完全是靠故事和主角撑起来的电影,由于成本有限,这部影片仅花费了500万美元的成本,而且拍摄周期仅仅是短短的25天。但这部影片最终的票房却高达5千5百万美元,一部10倍回报率的影片,并且影片获得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男主马修麦康纳和男配杰瑞德莱托都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男主男配,豆瓣TOP250排名127,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优秀和伟大。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伟大的人生从来就不是从一开始就开挂 整部电影,所有的场景和画面都是在从一个德州牛仔的视角中徐徐展开的,片中罗恩从骑牛开始,到骑牛落幕,在骨子里流淌着都是桀骜不驯牛仔的血液,本身这就是一个隐喻,作为牛仔,他从来都想自己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可以让自己的努力变成在延长在牛背山更长的时间,虽然他知道最终他也会被摔下来,但他也不愿意从一开始就放弃。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那些身患绝症的人,明知道最终的命运如何,但如果你是让医生从生理上判了刑期就直接抵抗投降,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当中的很多人都坚持不到最后的那一刻;反而是那些抱定“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敢于直面病魔和死亡的人往往会让之前诊断的医生大跌眼镜,很显然罗恩就是后者,他也让死神多等了他7年。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影片中罗恩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几年时间,和美国整个医疗、药品制度抗争、和疾病抗争,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政府的医疗政策,也正式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让更多患者得以得到更有效和平价的救治,而他最终也收获了友谊和他人的尊重,同样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有些人虽然生的不伟大,但死得很辉煌。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持续挖掘影片背后的历史,我一直都在做。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9—电影《刺杀》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8—电影《暴徒小镇》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27—电影《世纪大劫案》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30—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后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