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从十二怒汉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12 14:23 作者:电影一浮生 围观:

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这么一部神奇的影片深深震撼着后近半个世纪的观影者,

十二个角色在一间拥挤的议事厅中激烈辩论,几乎没有外景,所有的场景、剧情都在这个狭小沉闷的房间里完成。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由于剧本的出色以及演员的投入,情节节奏先是舒缓有度,紧接着便一波又一波的戏剧高潮,而在影片的最后,所有的戏剧冲突所带来的波涛都排山倒海一般向观众袭来,使得观众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和对生命的思考。

表面上,《十二怒汉》是对陪审团制度的讨论——即是否掌握权力的人能做出客观的判断而不会被情绪和偏见所影响。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另一方面,影片中十二个角色对于生命不同的态度同样值得深思,在决断一个人是否有罪时。我们究竟该先以人性出发,还是先基于事实出发?

人性是已知的,影片的十二个角色各有特色,有刻薄的商人、暴躁的老警察、优越感强烈的贵族,对于这个“青少年弑父”案,他们几乎全部认为青少年杀害了父亲。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而真相是未知的,全片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充分的证据表明父亲是少年所杀,但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父亲不是少年所杀,法庭上任何一个指向真相的证据被众人经过仔细推敲后才发现,那些证据都不足以成为少年杀害父亲的事实。

当陪审团开始讨论的时候,那些所谓的证据让陪审员们下意识地将少年与杀人凶手紧紧相连,这使得陪审员们不经思考地揣测起少年的秉性、习惯与杀人动机。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事实上,少年杀人本身便与人性之恶相等同,而这种对于人性之恶的揣测何尝不是与陪审员们的心灵所呼应,在他们的眼中,人性恐怕就是恶的,甚至连自己都不例外,即使他们之中有的衣冠楚楚,却并不能成为他们全都是善良之人的证明。8

在人性之恶和人性之善上,他们大多选择了“人性之恶”,并在这个导向上恶意揣测,如果不是8号陪审员的制止,也许一个生命便会因此蒙冤。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8号陪审员可以说是影片故事的起点,他是第一个提出不应该轻易决定一个人生死的陪审员,经过他的据理力争,表决票数从11-1到9-3、6-6、1-11,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样的转变也深深震撼着观众。

要知道,一个人的三观一旦形成便极难被改变,而影片从一开始便在展现了各色角色的独特性格和人格色彩,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现,众人的看法竟然渐渐被改变,而这种撼动三观的力量不是金钱,也不是地位,而是8号陪审员的坚持。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8号陪审员从一开始便站在了“人性之善”的一面,他决定不应该轻易地将一个少年判处死刑,8号的出发点是人性的善。

然而,无论是对于人性恶的揣测还是对于人性善的抱有希望,都已经越过了事实而成为决判这个案件的起点,而事实究竟是怎样?

影片中的“人性态度”是已知的,而真相却始终是未知的。

发生了杀人案,必然存在不为人知的真相,但人也是未知的,证人也会说谎,那么证据便不能成为证明真相的有力论证。

影片中的8号陪审员找到了证人们的证词的漏洞,计算出每个漏洞过的可能性,他并没有试图为少年辩解什么,而是尽力客观地去思考证据背后的真实性以及可能性。

在理性与感性的斗争中,8号陪审员站在了理性一面。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3号陪审员是个与8号完全对立的角色,从一开始,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判处少年死罪,恨不得马上将少年送上电椅。

3号陪审员由于曾经与自己的儿子发生了不可缝补的矛盾,使得他对青年人失望,一了解到这个案件,他内心深处对于青年人的憎恨被唤起,一时间成为了情绪的囚徒。

3号陪审员站在了感性的一面。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少年是否真的杀了父亲?3号陪审员并不关心,只是曾经对儿子的恨之切的情绪转移到了少年的身上,尽管他高举正义的大旗、声嘶力竭的向反对者咆哮,但一切的行为完全像是一个小丑一般。

8号所坚持的真相其实是由于不理智的情绪先入为主,进而对这个案件中的男孩充满偏见。

真相就在那里,在通向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客观而不带有任何的偏见?是否可以摒弃过往的思维习惯来重新认识一件事物?

《十二怒汉》:已知的人性,未知的真相

这是影片给观众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对“公正”、“平等”的不懈思辨。

影片中,男孩是否杀害了父亲是个未知数,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8号和3号陪审员需要理性分析、小心求证,然而证据的不充分使得他们无法得出案件的真相,于是,在8号陪审员的力争下,他们站在了“人性善”的一面。

如果意志要想具有法的权能,它就必须在理性发号施令时受理性的节制——阿奎那

如果理性也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那么退而求次,善良和正义的“感性意志”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