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绝命海拔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2 12:54 作者:独家影视 围观:

昨天,有小伙伴给影小妹留言说:“国庆节之前,有个朋友和我打赌《攀登者》票房能破30亿,不然他直播吃一水桶冰块!”《攀登者》的票房预计能破10亿,不知道这位打赌的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影小妹最初看完《攀登者》的点映场,也认为它的票房能破30亿,二刷之后依旧觉得它瑕不掩瑜是部好电影。也是因为《攀登者》,令影小妹对攀登珠峰题材的电影兴趣倍增。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这两天,影小妹先看了豆瓣8.7分的纪录片《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攀登者》中多次cue到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是纪录片的主人公之一。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然后又看了全球最知名的攀登珠峰电影、豆瓣7.5分的好莱坞大片《绝命海拔》。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今天,影小妹想和大家深入聊聊《绝命海拔》这部电影,它根据纪实文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改编,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片中的角色大都是存在于现实的真实人物,连角色用的都是原型的名字。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相比之下,《攀登者》的纪实性没有《绝命海拔》那么强,虽然《攀登者》的主要角色在历史上有原型,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成功也是史实,但具体的故事主要依靠原创。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绝命海拔》记录了1996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惨烈山难,原著《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的作者乔恩·克拉考尔跟随其中一支商业登山队攀登珠峰。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与《攀登者》“为国登顶”的立意不同,《绝命海拔》讲述的是珠峰攀登商业化之后的故事。

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成为首次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在接下来的将近40年时间里,只有专业的登山者才能尝试同样的壮举,其中1/4的登山者在征途中殒命。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1992年,新西兰人罗布·霍尔首次创立业余珠峰登山指导团的商业概念,在接下来的4年里,他的“探险顾问”团队成功带领19名客户登顶珠峰,没有任何人死亡。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1996年,包括斯科特·费舍尔的“疯狂登山者”在内的其他商业团队追随罗布·霍尔的脚步,超过20支探险队在两周的“窗口期”内竞相攀登珠峰。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攀登者》登的是更难的珠峰北坡,《绝命海拔》爬的是相对容易一些的南坡。

《绝命海拔》的剧情节奏很紧凑,15分钟登山队就集结完毕来到珠峰大本营。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之后的25分钟,影片交代了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职业背景。

《绝命海拔》群星云集,扮演男主罗布·霍尔的是杰森·克拉克。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饰演罗布妻子简的是凯拉·奈特莉,她和杰森·克拉克是这部电影的感情戏担当。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在原著小说里,罗布和简因登山结缘,还曾一起登顶珠峰。在电影里,简因为怀孕,只好让罗布一个人去带队挑战珠峰,罗布期盼着将来带女儿一起去登山。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扮演男二贝克的就更有名了——“灭霸”乔什·布洛林,“霸霸”演出了德州款爷既视感。他来挑战珠峰的理由是:一在家就觉得抑郁,一爬山就觉得治愈。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贝克老婆由《纸牌屋》女主罗宾·怀特扮演,她威胁贝克“再爬山就离婚”,但是没有用。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饰演“疯狂登山者”领队斯科特·费舍尔的是杰克·吉伦哈尔,他的造型和角色个性就很不羁,不带氧气瓶去攀登珠峰更是疯狂极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另外两位能对上脸的登山队成员,一位是蓝领道格,他打着两份工也攒不够65000美元的“队费”,还好罗布给他打了折。道格的登山梦听上去很美,“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也可以追寻他遥不可及的梦想”,“我可以登上高峰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一位是47岁的日本登山家难波康子,她已经登顶过七大洲最高峰中的6座,只剩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最高峰还没有挑战,当然希望完成第7次登顶。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当被问起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家人反对、花65000美金来爬珠峰,所有人都异口同声、亦庄亦谐地说出了乔治·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儿。”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在写实的同时,《绝命海拔》还做了不少关于登山的科普。

“我曾看过缺氧的登山者脱掉他们的衣服,因为他们在海拔8000米觉得热。”

“你们都知道脑水肿吧?你的大脑会肿胀,并且逐步失去运转最终死亡。”

“肺水肿会使你的肺充满液体,直到你不行了为止,唯一可以救活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快地送下山。”片中被肺水肿折磨的登山者,也像《攀登者》里的章子怡一样咳嗽吐血。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还有队员展示了被切除了脚趾的脚,这一幕和张译展示残缺的脚掌一样令人震撼。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探险顾问”和“疯狂登山者”两支队伍向珠峰顶峰进发的过程波澜不惊,依旧走的是写实风,没有什么令人血脉贲张的桥段,队伍里也没有吴京那样飞檐走壁的功夫高手。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然而危机却在累积,峰顶南侧没有固定绳,许多登山者只能在崖壁上等待,消耗氧气和体力。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道格的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但是因为他前一年就差300米没有登顶,所以这次死活要登顶,罗布冒着错过“窗口期”的风险,答应帮道格圆梦。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原本应该2点下山,结果罗布4点才拖着道格爬上山顶。这就是商业登山的最大弊端,收了钱就要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哪怕因为无知无畏,这需求可能会要命!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探险顾问”团队下山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雪,悲剧随即发生。

用光氧气的道格失去了理智,自己松开安全绳掉落悬崖。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身在高海拔地区,哈罗德的头脑也出了问题,把满瓶的氧气当成空瓶。虽然哈罗德回来救罗布,却没有带来氧气,哈罗德出现幻觉感到很热,一边脱衣服一边坠崖。

无氧攀登的斯科特·费舍尔和刚刚圆梦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难波康子,都长眠在雪地里。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身陷绝境的罗布和妻子简通了两次卫星电话,说了N个“我爱你”,这一幕和《攀登者》中吴京和章子怡的诀别如出一辙。其实,罗布和妻子通话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过的,这两通电话在电影中的呈现相对克制,并没有达到催泪的效果。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绝命海拔》也展现了生命的奇迹,昏迷许久的贝克从雪地里爬起,摇摇晃晃走回了营地,虽然他失去了双手和鼻子,却幸运地生还了,“灭霸”的生命力就是那么强大。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影片最煽情的部分,当属片尾对现实的致敬:

罗布的遗体仍然和其他遇难者一样留在山上,斯科特·费舍尔、安迪·哈罗德·哈里斯、道格·汉森、难波康子的真人照片逐一展现,然后是他们出发时的大合照,非常令人唏嘘心酸。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片中贝克和妻子重逢的镜头,也和现实中一模一样。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1996年7月,简生下了一个女孩莎拉。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到了电影拍好的2015年,罗布的遗腹子莎拉已经那么大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绝命海拔》和《攀登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

《绝命海拔》写实而克制,用相对客观的表达来展现那场山难的全景。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攀登者》更注重戏剧冲突,在剧情的张力和紧迫感上胜过前者,观影体验更有代入感。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然而,《绝命海拔》过于克制,《攀登者》的情绪又太满了,登山片的平衡感真的很难把握。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在人物刻画上面,《攀登者》胜过《绝命海拔》,几个主要人物都塑造得很好,《绝命海拔》的人物相对扁平化,到了影片最后的救援阶段,更是时常有脸盲的情况发生。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如果剧情相对平淡的《绝命海拔》都能有豆瓣7.5分的评价,那么《攀登者》的6.7分确实是打低了,或许是因为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太高,评价也展现了这种落差。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绝命海拔》还有一处令影小妹觉得特别遗憾,那就是因为它的叙述太追求客观,所以对商业攀登的反省显得不够。这次山难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多支商业攀登队的盈利竞争关系,不光使得珠穆朗玛峰变得拥挤,还令领队们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对自然缺乏敬畏,最终遭到了最严重的惩罚,1996年山难是一次自然给人类的沉重教训。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大山并不是我施展抱负的训练场,而是容纳我信仰的圣地。”

有幸登顶,那是大自然的恩赐,一时受挫爬不上去,别乱来,反正山一直在那儿。

看完7.5分好莱坞片《绝命海拔》,更觉得《攀登者》被严重低估了

本文由“独家影视”作者“云影”原创,未经作者授权同意,任何其他平台号不得转载本文,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各位订阅“独家影视”,感谢大家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