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窈窕淑女电影剧情知乎「介绍」

2022-03-12 11:20 作者:衻小喵 围观:

影片简介:《窈窕淑女》,华纳兄弟影业于1964年出品的歌舞片,由乔治·库克执导,奥黛丽·赫本、雷克斯·哈里森、杰瑞米·布雷特等主演。该片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剧作《卖花女》,讲述下层阶级的卖花女被中产阶层语言学教授改造成优雅贵妇的故事。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窈窕淑女》电影海波

留声机中不堪入耳却早已习惯了的声音停止,女孩回来了。与书中故事的结果不同,但因书中故事所留下的遗憾与创伤,却在影片中得到弥补与治疗。

从举止言谈粗俗的女孩到仪表气质高贵的淑女,贫民区的女孩没有人不想获得这样的转变,但很少有人能够忍受希根,这位伟大却也可怜的语言学家非人性化的教导。滂沱大雨的夜晚,白金汉宫巨大的柱子前,街头卖花女孩奇怪的“gang”音被希根注意,他们的生活开始有了交集。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歌剧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希根唱出平民口音的错误性,将买花费丢给卖花女孩伊莱莎,与朋友相认离去,但希根与朋友开的一句玩笑话却因他的职业、她的愿望将他们的人生联系在一起。伊莱莎用歌声表达简单的愿望,有人温暖,有人依靠,快乐而温馨。菜车代替马车,芹菜代替鲜花,贫民们的愿望快乐而又真实。快乐的音乐,极度的讽刺效果,绅士淑女光鲜亮丽,辗转于各种奢侈的舞会、宴会,贫民却总在为活着而生活。伊莱莎坐在白金汉宫前想起了希根的话“我可以训练她6个月,然后让她成为淑女,出入各种宴会”......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窈窕淑女》舞会现场

繁杂的人群分层出现,逐次的画面定格后,重又恢复繁华,鱼龙混杂的人群就像混乱的社会环境,上演着一个个人与人的故事。喜欢喝酒的无业游民——伊莱莎的父亲与两位好友,被拒绝赊账的酒店拒之门外,伊莱莎的父亲才会因为钱想起卖花的女儿。拿到并不多的钱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喝酒、游荡。比起劳苦奔波的人,伊莱莎的父亲陶醉在循环式的快乐中,实有一种独乐乐的感觉。

对比后才知道这个社会富与贫的差距,为拜访希根实现愿望,而盛装打扮的伊莱莎,就像插着孔雀毛的鸡。不但坦白希望可以让希根转变她,而且高傲地说自己只愿付一先令的学费。希根的话是对的,一先令对穷人来说是很大的一部分,相当于中产阶级的六十英镑。在希根朋友毕林克的帮助下,为证实他们之间的那个“玩笑赌约”,伊莱莎的改变计划正式开始。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影片自始至终都是贯穿着歌舞剧,或表达一个人或一种代表群体的生活、观念、愿望、思想。如在伊莱莎的父亲得知伊莱莎被希根教授“收留”后,进行勒索式交易,却仅要5英镑,一分不多。所谓傻子不傻,因为现实今肯为生活的定性原则,拒绝10英镑,选择5英镑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

笑料百出而荒诞的训练,一种莫名的情愫如罂粟般滋长蔓延,她与他们的心情、生活与情感世界就被那句“西班牙的雨大多落在平原上“轻轻地颠覆了。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奥黛丽·赫本

穿着不合身的礼服,赴约赛马场,正如这件衣服,加上蹩脚的英语,如扭曲后的四不像,进行着不合”规矩“的话题。每个上流社会的人都在遵循着不被规定的”规矩“。好像这个场景中规矩的黑白色调。

好奇心与自制力中,自制力往往稍逊一筹。所以伊莱莎可以不得体地大叫“马儿快跑”。明明近在咫尺的比赛,大多数人却用望远镜去看。可怜的是伊莱莎可以毫不顾忌地吼出自己的希望,看到最壮观真实的场景,而带着望远镜的人们却为可笑的“规矩”带着“有色眼镜”看不清真实,只能用温文尔雅的脸掩盖澎湃的内心。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窈窕淑女》

当然,伊莱莎的初次试验失败了,但却赢得了弗雷迪的爱。只是伊莱莎努力要变成淑女,弗雷迪爱的却是她的粗俗。不,与其说是粗俗,不如说是本质。可惜的是,弗雷迪被拒绝了。毕林克想要放弃,希根却不想因一次失败就此结束,争吵中,反省后下定决心的伊莱莎公主般地亮相了。

华丽宴会上,不多的话语,迷人的脸蛋,高贵的气质,低迷的格调,使她获得女王的青睐和与王子共舞的机会。舞会上音乐不断,人们病菌似的传播着什么消息,影片却未直接将这些消息放出,每一位观众的心都像在悬着,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还好回家后希根澄清了事实:一个匈牙利公主的假身份,破碎了希根学生揭穿伊莱莎的企图。

梦想与追求是有差距的。赌约结束,所有人欢庆成功,达到了追求,包括伊莱莎,以致于她忘了曾经只是渴望面包、牛奶、热咖啡、巧克力和一个温暖的家的简单愿望。所以她伤心,流泪,将拖鞋丢向希根。而衷于单身的希根却无法体会。或许作为一个穷惯了的女孩来说,以后的归宿的确是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只是已经接触过上流社会的伊莱莎依然有自己的选择,虽然差点跟了弗雷迪,但终究回到希根身边,这都是后话了。

《窈窕淑女》|野孔雀的凤凰心,卖花女的进阶之旅

《窈窕淑女》

还有一个人是不可忽略的,就是被希根称为“道德观念最原始的人”——伊莱莎的父亲。这个可笑的称呼,让他成为巨富,并即将面对一场婚礼。与其说,道德观念最原始,不如说最不受拘束的自由与快乐,至此,他依然成为被中产阶级道德束缚的受害者。他被人群送去教堂,如葬礼一般。

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当懂得独立与生活的伊莱莎决然离开时,希根挽留不住,却发觉早已习惯了伊莱莎的存在,习惯了她蹩脚的英语......

可怜的希根回到家中倾听留声机中不堪入耳却早已习惯了的声音,留声机里的声音停止,真实的声音重绕耳畔。女孩回来了。伊莱莎不再强调“I’m a good girl”,但已然成为淑女却又不失本质的她,一直就是个好女孩。

“我的拖鞋在哪?”谁知道,被帽子遮住脸的希根,是不是在偷笑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