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忐忑电影剧情解析「介绍」

2022-03-12 10:34 作者:抚琴观影 围观:

每次阅读恩田陆的作品,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位饥肠辘辘的吃货面前,突然出现一盘精心烹饪色香味俱佳的大餐,那么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便是“风卷残云”。

是的,没错,恩田陆的小说总会对我们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她所构建出来的每一个故事,也总能带给读者非比寻常的奇妙经历,在她那近乎魔法般的细腻文笔之下,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一种直达内心的振奋和温暖。

2017年,第六次入围日本文学直木奖的恩田陆,终于凭借其历时七年的呕心力作《蜜蜂与远雷》摘得该奖项的桂冠,对于她以及她的书迷来说,也可谓得偿所愿了。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恩田陆

2018年,日本东宝宣布了《蜜蜂与远雷》的电影拍摄计划,并决定由执导过《愚行录》(该片同样是根据直木奖获奖作改编而成)的石川庆来担任该片导演,并且他还肩负起了编写剧本的任务。这个消息的发布令无数观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们大喜过望,大家都沉浸在了对这部影片翘首以盼的兴奋之中。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石川庆与作品

不过,在兴奋之余,一些疑问和忐忑也随即产生,这部小说讲述的毕竟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书中那一幕幕惊心动魄,撩人心弦的钢琴天才们的演奏现场,在转换成可听可视的声像之后,是否依然能够完美的呈现出来呢?而最为关键的还在于,这一串串从恩田陆华丽笔触下流淌出来的优美音符,恰恰是作者传达本书思想的绝对载体,唯有切实的沉浸在书中这些令人激动的音符般的文字中,才能真正领悟到恩田陆对钢琴演奏的独到见解和衷心希冀。

不难想象,翻拍这样的作品对于任何一位电影导演来说,都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那么,导演石川庆会以怎样的风格和方式来还原这部以描写声音为主的作品呢?

2019年10月,《蜜蜂与远雷》如期而至,而在上映之后观众所表现出的平淡反响,让众多热情似火的原著粉丝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在这部期盼已久的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平庸和单薄。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确实,无论从剧情设定,还是音乐现场的展现,影片都没能把原著小说中那足以震撼读者心灵的主题元素表达出来,因此,也就相应的失去了支撑整个故事的筋骨,这也就必然导致了整部影片的形在而神散。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大赛中钢琴演奏现场的展现以及故事中主要角色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两个方面,来浅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与原著小说之间存在的不同和差距。

剧中对参赛曲目进行了大幅度缩减,并且钢琴演奏现场的展现也未达到原著小说中让人震撼的效果

在现实的世界里,每一位视钢琴为生命的弹奏者都已经做到把每一个音符融合进自己的灵魂中,因此就普通观众而言,很难觉察到其中的微妙差异,而对于像恩田陆这样的专业音乐鉴赏者来说,同一首曲目在不同的手指触摸下,呈现出来的则是迥异的情感表达。

在《蜜蜂与远雷》这部小说中,大量经典的钢琴曲目相继出现,而每个人的弹奏风格直接反应了其内在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每个出场人物对这些曲目的演绎方式则成为了本书的重中之重。

但凡有些许艺术细胞的人都明白一点,音乐之于欣赏者首先呈现的便是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用怎样的展现方式才能让聆听者认同,从而产生共鸣呢?我想对于一首曲目所要展现的灵魂的阐述,语言和文字的表达相比于声音和影象更具有直接的优势。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音乐画面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这段经典诗句,寥寥数语便把一首干净清脆的琵琶曲完美的呈现了出来,读者也犹如身临其境。

同样的,恩田陆在本书中对钢琴演奏现场的描写,仿佛也让音乐搭上了魔法之船,优雅地航行于读者的耳目和心间。

那高分贝的声压,飞跃而出的音乐扑向观众,观众在坐席上拼命顶住音乐的狂风。当然,顶住的是听到这令人惊叹的演奏时的冲击,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绝顶的快乐。地震一般浑厚的震音,像高速球一样向观众的脸,眼睛,耳朵,全身袭来。

书中那一段段对音乐精彩绝伦的书写,让我们时而遨游于银河,时而徜徉在草原,风间尘,荣川亚夜,马赛尔,高岛明石这一个个出场人物演奏时的表情和神态仿佛也出现在眼前,读者在阅读时真的犹如置身于一场真正的钢琴演奏现场,即使这声音仅仅是由铅字发出的。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文字是想象力的翅膀,无论作者有着怎样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文字总能精确而完美地让其铺展在读者面前。

而电影这种可视可听的语言,在如何展现严肃音乐多样性这方面,相较于自由的文字表达显然处于劣势。

观众是多么期待在观看电影时会同样拥有和阅读时一样震撼的体验,然而,当演奏在剧中响起的时刻,那想象中的如梦似幻的感觉已然相去甚远。当然剧中参演的钢琴演奏者在日本也都是家喻户晓的钢琴演奏大师,但是,观众音乐鉴赏力的不足以及参演者习惯性的传统机械式演奏技法,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其实,任谁也无法真实地还原书中所描写的那近乎魔法般的钢琴演奏,即使拍摄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碍于每一位演奏家音乐理念的不同,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也会随即衍生。

这也就不难理解电影版《蜜蜂与远雷》的导演石川庆为何要删减原著中大量音乐曲目和比赛现场的原因了。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无奈的删减和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使得整部影片趋于单薄。

单薄是可以原谅的,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电影剧情对故事大刀阔斧的改编,已然背离了原著的要旨,而恩田陆所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内涵顿时也就失去了踪影。

恩田陆希望每一个音符能重新拥有回归天然的自由感,而石川庆则让音乐仍拘囿于传统的框架中。

其实,《蜜蜂与远雷》讲述的故事,我们不妨看做是一个以音乐为江湖背景的武侠人物传。

其中登场的每个人物都身怀绝技,他们的技法也在恩田陆的笔下展现的炫目耀眼,而几个主要人物的设定也各自背负着特殊的含义。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音乐江湖,高手厮杀

马赛尔是万众瞩目的明日之星,他是能够将钢琴机械技艺发挥到极致的代表,如果按江湖门派来划分,马赛尔无疑代表着能够号令整个音乐江湖的传统派。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马赛尔

高岛明石则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高手,他的参赛是本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要对儿时的梦想做个交代。其实,恩田陆是想借由这个人物来向读者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生活与梦想能够真正融为一体仅仅属于极少一部分人,而普罗大众只需把梦想当做一个爱好就可以了。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高岛明石

荣川亚夜,一位可塑性极强的天才少女,对音乐有着超强的领悟力,但任督二脉还未曾打开,需要心理和潜意识上的双重救赎,而风间尘,无疑就是恩田陆为她安排的一位指引者。

如果结合中国武侠小说对人物的设定,那么,风间尘无疑就是一位天赋异禀,千年难遇的武学奇才,而这样的天才最终成为绝世高手的时候,一般都能领悟到天人合一,人剑合一的奥义。不只是巧合还是恩田陆故意为之,风间尘平日里刻苦练习的就是一架无声简易木琴,这不由得会使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联想到武侠世界里存在的那种一把木剑横行天下的一等侠客。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风间尘和荣川亚夜

风间尘不仅是本书的主角,也可以说是《蜜蜂与远雷》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本书第一章就是以风间尘的第一视角写就的,并且起名为《主旋律》,在他眼中世界是这样的:

那是在明亮野山上成群飞舞的无数蜜蜂,祝福这个世界的音符。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被美妙绝伦的音乐充满。

从这几句简简单单的心理刻画,我们可以了解到风间尘这个人物的基本属性——向往天然。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在恩田陆的设定下,这个人物的作用主要有两点,而这两点也恰恰是本书的中心内核。

1.荣川亚夜音乐感知之路上的引路人

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都知道,荣川亚夜可以说是一个为钢琴而生的人,但家庭的变故以及过早的成名,让她成为了现代版伤仲永的主角,不过,让亚夜一度放弃音乐之路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她并没有从内心彻底领悟音之精髓,而风间尘对音乐的诠释,让她的灵魂彻底融合进了温暖的音符之流中,进而寻找到了连接钢琴演奏传统技法和天然释放技法两派之间的桥梁。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徜徉音乐之河

2.打破传统,让音乐真正回归自然

各位,我把风间尘送给大家。。。

到底是把他当成真正的“礼物”,还是“灾难”,由大家,不,由我们来决定。

恩田陆在小说开篇不久,就借由故事中出现的音乐教父霍夫曼之口,向读者说出了这段话。而这也是恩田陆对未来音乐走向的大胆构想。

风间尘这个人物,就是恩田陆用来挑战传统的,他内心清澈,不为世俗名利所累,参赛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得到一架真正的钢琴,在他眼中,世间万物均是音乐演奏家,自己仅仅能够融入就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了,他要把这飘荡在周围的音符精灵,通过自已的双手让它们自然显形,风间尘就是音乐,音乐就是他。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无声木琴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风间尘这样的少年,无疑是可爱和极具吸引力的,任何一位真正热爱音乐的人都会为其倾倒,并紧随其步伐,荣川亚夜就是其中一员。

而电影版《蜜蜂与远雷》中,导演石川庆则大大削弱了风间尘的作用,把其从绝对主角的位置上拉了下来,他的出场只是单纯的起到把荣川亚夜重新召回舞台的作用。而“礼物”的定位和铺垫已无从谈起。

更让原著粉无法理解的是,在电影中,导演石川庆在关键的决赛场景,特意安排了一个特别角色,即那位性格偏执且绝不妥协的权威乐队指挥家,这个角色的出现直接表明了石川庆的立场,迎合传统,才是最终胜利者的唯一标准,谁的演奏能够真正融入他的指挥,且能够博得其会心一笑,就代表谁获得了演奏的成功。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指挥家

在影片结尾,终归是出现了一幕风间尘所戴草帽的特写镜头,算是对恩田陆探索精神的认可和致敬,但即使这样,也无法掩盖剧本改编对原著要旨的背叛。

那么,如此改编,意义何在?

结语

如果不与原著小说作比较,电影版《蜜蜂与远雷》也算得上一部中规中矩的合格之作,但毕竟是翻拍,因此原著精神绝不可违。

既然在影视剧中无法完美呈现这部小说描绘的魔幻场景,那就停止破坏性的翻拍,就让风间尘,亚夜,这些童话般的人物永远闪亮在无限美好的文学世界中。

这部改编自同名获奖小说的电影,与原著相比确实略显单薄

音乐天才

|文|抚琴观影

图|网络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