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亲吻大地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2 10:16 作者:汪哥说电影 围观:

如果不是《和平之舟》的上线,我根本不能想象:在海上竟然也会有“三甲医院”!

其实,正如《和平之舟》里演绎的那样,“大白船”作为世界上第一艘超万吨级大型专业医院船,“和平方舟”号从X光机到CT,从检验科到血库一应俱全,三百多张床位,几十名军医,一同支撑起这艘满船的希望。

《和平之舟》:大白船上除了人道主义,还有中国人“回家”的心

本剧改编自海军“和平方舟”号的真实事迹,讲述了以张渡航、路阳为代表的医护人员群体,远赴重洋进行海上医疗救助的故事。导演曹盾用朴实的镜头,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和平不分国界,什么叫做“生命之舟”。

随着剧集的更新,《和平之舟》的故事线已然明了——主角们的救援任务自然是重点,但除此之外,《和平之舟》的其他方面做得同样出色。

例如最新的几集中,导演便把镜头给到了“和平方舟”号的日常生活,剧中的每一个人生动了许多。

有血有肉,铁汉柔情,或许才是这群远赴重洋的英雄们最真实的一面。

《和平之舟》:大白船上除了人道主义,还有中国人“回家”的心

在最近更新的第20集中,在经历了一场紧张的手术过后,和平方舟号的官兵终于迎来了一丝闲暇时刻。

院长孙诚海迫不及待地前往病房,看望受伤的女儿信信。

由于之前工作上的忙碌,这位父亲在心里充满了对女儿的亏欠感,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孙院长特意亲自下厨,为女儿包了一碗父爱的饺子。

《和平之舟》:大白船上除了人道主义,还有中国人“回家”的心

导演曹盾在这场戏的拍摄显得十分细腻,并没有选择将二人的父女之情平铺直叙地传递给观众。

尽管女儿一口便尝出碗中的饺子是来自于父亲之手,但孙院长却回答道:

“这是对服务方舟的志愿者的一种馈赠。”

《和平之舟》:大白船上除了人道主义,还有中国人“回家”的心

孙院长的这句台词可谓是点睛之笔!

作为这座“海上三甲医院”的院长,工作和责任无疑是第一位,所以对于孙院长而言,信信首先是志愿者,其次才是女儿,国在前,家在后。

但即便如此,一个父亲怎么能不挂念自己的孩子?虽然孙院长嘴上说的是对志愿者的馈赠,但其实二人的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位父亲对于女儿深沉的爱。

简简单单的一句台词,却在这个环境下显得极为复杂,不得不说,导演这一波操作属实用心!

除此之外,在第21集中,导演曹盾还为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主题——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码头。

按照规定,甲板招待会结束以后,无关人员不得登船。但为了这个离家的老人,“和平方舟”号破了一个例:在请示上级过后,士兵准许了老人登上甲板。

这一段剧情,是我追剧以来,感触最深的一场戏——老人为了这次与祖国相聚,穿上了一套干净的西服。

从一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猜测到老人的家庭并不富裕,不然他也不会因为路程的原因,错过了招待会的时间。很可能老人只有这一身西服,为的就是今天的这场与祖国的相聚。

“我国内已经没什么亲人了,我年纪又大,折腾不动。”

这句台词一下子戳中了我的泪点。面对老人的临时拜访,官兵们也是以最整齐的姿态迎接他的到来。当双脚踏上祖国的甲板之时,老人憋了几十年的情感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爆发。

浑浊的泪水顺着他脸上的沟壑流下,滴在了这片盼了许久的土地之上,老人弯下腰,亲吻着和平方舟的甲板,似乎也亲吻着祖国大地。

《和平之舟》:大白船上除了人道主义,还有中国人“回家”的心

导演曹盾用一个特写镜头,将这个感人的画面递给了观众。自此,和平方舟又有了另一层的寓意。

岁月流逝,当年离家的少年也成了一位花甲老人,梦里面几次出现的祖国,在现实中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场戏过后,《和平之舟》在我心中已然成了一部神作。

总而言之,《和平之舟》是一部不断给观众惊喜的电视剧。虽然只更新到了二十几集,但它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内容,早已跨越了时间的长度,这不得不让我对接下来的剧情十分的期待——到底会有多少细节让人泪目?到底还有多少的人物让人敬佩?

让我们跟随着“和平方舟”号的视角,去揭秘未知的前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