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锡鼓电影剧情「简介」

2022-03-12 03:40 作者:天生这么红 围观:

伴着调皮而诙谐的鼓乐,《铁皮鼓》缓缓拉开了序幕。老实说,这可能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看一部艺术性的电影,没有好莱坞爆炸级别的场面特效,没有时鲜人气的演员,而只能静下心来,咀嚼其中的艰涩,体味超现实主义背后的荒谬人性。

看懂这部荒谬的电影,或许就看懂了纳粹时代的政治

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奥斯卡的孩子,有趣的是,从他的出生开始,电影就在对观众有意地暗示。比如对孩子在母体里的特写,比如以婴儿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以及奥斯卡的画外音:要不是锡鼓给我的诱惑,我真想不顾一切,返回母体。似乎在努力地表露着他对这个陌生世界强烈的怀疑与不信任感。

奥斯卡一天天长大,终于盼到了他的三岁生日。可这一天,也是他的童真与这个世界割裂的一次殊死搏斗。他看到了什么?母亲与扬舅舅无时无刻的调情,大人们浑噩荒诞的生活,父亲懦弱的小市民性格…连外祖母的四件裙子也不能再庇护他。他厌恶这个世界,害怕长大,害怕以后也变成这样荒诞的人性。所以宁愿永远当个矮人,做一个孩子,来抗拒他所能反抗的一切。

是的,奥斯卡从楼梯上摔下来,从此变成了一个侏儒。从此,他只拥有他的铁皮鼓和他的尖叫。影片中多次使用从下到上的仰拍镜头来展现奥斯卡的视角,在他的眼睛里看到的这个世界,是荒谬而不可理喻的不连贯的一片片断章。而从这断章里我们似乎又能触摸到那个晦暗的时代荒诞的人性。

看懂这部荒谬的电影,或许就看懂了纳粹时代的政治

在影片中,主人公奥斯卡除却画外音其实很少说话,他更喜欢用一声声的清脆的锡鼓声来诉说他的心,他用铁皮鼓来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可能微不足道的呐喊。铁皮鼓已经不单单是他的朋友,而是他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可信赖的东西。铁皮鼓不会欺骗他伤害他,而是会在他的胸前帮助他一次次的对生命声嘶力竭的呐喊,保护仅剩的童真,和可笑的虚妄的成人世界抗争。

看懂这部荒谬的电影,或许就看懂了纳粹时代的政治

在愤怒的铁皮鼓也不能保护自己时,奥斯卡的尖叫成为他的另一个武器。可是,每一次的玻璃碎落,他的心也像一片片断瓦零落,碎碾成灰。他在塔楼上望着扬舅舅和母亲鬼混的房间,只能用拼命的打鼓和尖叫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他喜欢的玛利亚更是怀着他的孩子成为了父亲的妻子。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童真与荒谬人性的搏斗中,奥斯卡节节败退,他努力地抗拒却迎来一场场死亡。就像案板上还在抽搐着的鳗鱼头。因为,相比于他讽刺的家庭,政治、战争才是更可怕却也更可笑的的一场默剧。

看懂这部荒谬的电影,或许就看懂了纳粹时代的政治

影片中对于政治的描写是贯穿始终的,导演有意识的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象征手法来讽刺纳粹,讽刺那个时代多变的幽暗政治。从奥斯卡和孩子们打着铁皮鼓唱着儿歌与纳粹队伍相遇,到奥斯卡尖叫震碎的玻璃挡住了纳粹行进的队伍,再到奥斯卡躲在角落里伴着纳粹集会的音乐打鼓,一场大雨吓跑了所有的人,只留下长官还直直伸出的手臂,无一不在冷笑着讽刺着这个幽默的时代。

看懂这部荒谬的电影,或许就看懂了纳粹时代的政治

影片最后,奥斯卡在父亲的坟墓前问自己,“我到底是该还是不该,奥斯卡,你已经二十岁了,你是个孤儿。我该!一定要!我要长大!”三岁的他摔落楼梯从此停止生长,二十岁的他却被儿子的石头砸进自己父亲的坟墓,从此又开始恢复成长。他失去了他的父母,失去了他最后的庇护。奥斯卡再也不能享有他的童真了,因为终有一日,他总要收拾行囊,披上铠甲,孤独而骄傲的和这个世界独自为敌。

楼上男人的喇叭滴滴答答还在响个不停,可奥斯卡的铁皮鼓,却再也不会响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