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信条这电影剧情看不懂「解说」

2022-03-12 03:13 作者:红星新闻 围观:
“看不懂”“烧脑”、观影“门槛高”……如何快速看懂《信条》?

“《信条》你看了吗?”

“你看懂《信条》了吗?”

著名导演诺兰执导的电影《信条》正在中国内地热映,首周末票房突破2亿元。随之而来的,是该片的豆瓣评分从开始的8.4分,下降到了现在的(9月8日发稿时)7.8分,但观众对该片的热议仍在继续,“看不懂”“烧脑”、观影“门槛高”,成了关于《信条》的核心关键词。

如何用最快的方式看懂《信条》?近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部分观众以及业内人士。

“看不懂”“烧脑”、观影“门槛高”……如何快速看懂《信条》?

票房不如《八佰》

观影有“门槛”

截至9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截稿时,据猫眼APP数据,《信条》上映5天,票房超过2.3亿元,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业内人士的预期;无论是排片占比还是实时票房,《信条》都不如已经上映15天的《八佰》。据猫眼票房预测数据,《信条》的最终票房为4.3亿元。

9月4日,《信条》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据猫APP数据,首映当天各大影院的排片占比42.4%,成为当天排片量最高的电影。不过,《信条》当天的上座率仅为10.1%,首映日票房为5702万元,排名第2。而在9月4日当天,《八佰》虽然排片占比为36.2%,但上座率为12.9%,当天票房5726万元,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了《信条》。

业内人士分析,不少观众表示《信条》“太烧脑”“看不懂”,这部影片是有观影“门槛”的。“烧脑”“看不懂”是《信条》的卖点,也成了“阻止”观众观看的“门槛”。有业内人士表示,看电影,看得怀疑自己的智商,或许未必是件好事。

“看不懂”“烧脑”、观影“门槛高”……如何快速看懂《信条》?

影迷制作的《信条》时间线(图据网络)

“已阅”观众建议:

认真看,前后有对应

上周末,成都观众程女士看完《信条》后表示:“我大概看懂了,认真看,前后是有对应的。”程女士送上自己的观影攻略:“其实认真看,能够把故事的大概和框架看懂。但是有些细节的话,还是有点不太懂,但是不影响整体观看。”对于如何理解剧情,程女士表示,其实只要“去感受,看到结果反推原因基本就可以理顺了”。

该片的英文名叫《TENET》,正写反写都一样,暗示这部电影与逆转有关。该片的男主角没有名字,他本身似乎就是“信条”的化身。虽然这部电影涉及到很多概念,比如熵、时间逆转、祖父悖论、时间钳形运动等,但影片的故事线并不复杂,是单线叙事。

9月6日,张先生看完电影后表示:“《信条》哪有那么看不懂?祖父悖论、熵增和熵减理论、单电子宇宙理论,以上是电影中的空间设定与人物设定的基础知识,了解之后,知道故事就是正向时空的特工到逆向时空去执行间谍任务,根据人物服装袖标颜色区分不同的空间线,就很容易懂了。”

影片营销方影行天下CEO安玉刚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首先可以不求去看懂,就像里面有句台词大家共鸣感比较强,‘不要试图理解它,去感受它’。其实电影故事线很简单,讲述一个男主角拯救世界的过程,最后有个循环,观众看完第一遍后,读一遍解析,如果OK的话,再看一遍IMAX,这次看一些影片的细节。”安玉刚透露,”还有就是直接读一篇比较浅层的解析,理解电影里的几个概念,然后看电影的时候推导一遍。接到这个项目时我有一个比喻,就像模拟考的最后一道大题一样,就是要直接告诉你答案,然后去感受那种推导过程的乐趣。”

“看不懂”“烧脑”、观影“门槛高”……如何快速看懂《信条》?

导演诺兰提醒:

大致基于真实的科学

大多数人都把时间看作是自身存在的不变动力,而在诺兰的脑海里,时间变成了极易驾驭的丝线,可随意弯曲、扭曲、并行或逆转。诺兰指出:“故事取材于时间及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并将科幻小说的元素与经典的间谍片元素结合了起来。”

影片围绕着一个物理学知识“熵”来搭建电影的核心框架“时间逆转”。诺兰解释说:“每个物理定律都是对称的——它能够沿着时间前行或后退,并且是相同的——除了熵以外。”“理论是,若你能够反转某个物体的熵流,就可以逆转其时间流,因此本片故事以可靠的物理学为基础。我专程邀请(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读了剧本,他帮我从中理解了其中一些概念,当然了,我们不会为此提供依据。不过,这大致基于真实的科学。”

诺兰还指出,电影视觉媒介实际上是呈现故事特定方面的唯一方式:“关于摄影机,它实际上是时间的见证者。在电影摄影机问世前,人们无法想象慢动作或反向动作之类的事物。因此,电影本身就是使这个项目得以实现的时间窗口。从字面上看,摄影机存在,《信条》也随之存在。”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片方供图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看不懂”“烧脑”、观影“门槛高”……如何快速看懂《信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