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母与子美国电影剧情「详细介绍」

2022-03-12 02:34 作者:猫咪花 围观: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121章《母与子》

第1页 作者介绍

《母与子》作者是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镇克拉姆西。是人道主义家、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从小爱好音乐,醉心于托尔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罗曼与黑暗进行不屈的斗争。

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其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并于1915年因《约翰·克里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1915年,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拖到第二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兰与法朗士及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37年9月,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隔年五月底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罗兰重获自由。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121章《母与子》

第2页 内容概要

《母与子》主要讲述 “一战”前夕的巴黎,建筑师的独生女安乃德·李维埃在二十几岁时突然失去了相依的父亲: 年轻无牵挂的酣睡被死亡的噩梦粗暴地打断。她只身投向爱情的幻象,却在身怀未婚夫的孩子之后拒绝婚姻,固执地独自离开。

父亲留下的遗产在公证人的背叛和投机之下不见了踪影,这个失去了栖身之所的私生子的母亲以孤立的、然而令人惊讶的坚韧开始了与命运的顽抗。安乃德的倔强传递到了儿女们的性格中,而战争的到来也将他们爱与恨的圈子扩大。

儿子玛克这个反法西斯的青年战士,将自由和真理作为内心的目标,他在佛罗伦萨的街头被黑衫党的暴徒刺杀。于是母亲踏上了洒满儿子血迹的道路,加入了群众斗争,站上了群众大会的演讲台。疾病将要夺去她不到六十岁的生命,却从未有人能够阻止她视为本分的搏斗。

罗曼·罗兰在自述的导言中明白地写道: 小说的主人公安乃德每次开始一场新的幻梦,总要感到欢欣鼓舞,如同受到魔法的魅惑一样;等一场美梦幻灭之后,她又开始另一场美梦,于是又受一次魅惑,又欢欣鼓舞一番;就这样连续不断地从一场美梦过渡到另一场美梦,直至生命终结。

罗曼·罗兰告诉读者:“请不要在这里寻找什么命题或理论。这不过是一个真挚、漫长、富于悲欢苦乐的内心故事。这生命并非没有矛盾,而且错误不少。它虽然达不到高不可攀的真理,却一贯致力于达到精神上的和谐,而这和谐就是我们至高无上的真理。”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121章《母与子》

第3页 写作背景

罗曼·罗兰是法国当代重要作家,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著作甚丰,文学作品题材多样。《母与子》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一个坚毅的女性的灵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主人公的姓氏“李维埃”象征她的生命如同一条漫长的永不静止的河流,布满生气和希望,克服着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永远不屈不挠,排除一切障碍向前奔流。作品既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法国社会现实,又以理想主义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坚强有力量的灵魂。

《母与子》描述安乃德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大笔遗产,本可以安闲度日,但她性格独立不羁,酷爱自由,不愿受这些东西的束缚。大学时代与意中人洛瑞订婚,后主动毁约,但毁约之前又委身于洛瑞,私生子名叫玛克。她不顾世俗的非难和冷落,深居简出,一心抚养孩子,替她经管财务的公证人破产了,以至影响到她的家业,她突然变得一贫如洗。她带着孩子自食其力,度日维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安乃德从事反战活动。儿子已长大成人,打算过独立生活。她忍受着彷徨、迷惘、苦闷的岁月。后来受到工人活动家的影响,倾向于进步政治。玛克跟一名俄国少女阿西娅结婚后,和她一道积极参加反战运动,在一次斗争中打死一名特务,只得偕家去意大利,后来不幸被法西斯褐衫党暴徒用匕首刺死。安乃德和阿西娅悲痛欲绝。母亲继续儿子未竟的事业,直到生命尽头。

《母与子》是在“火辣辣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斗争的艳阳照耀下”(罗大冈语)写成的作品,兑现了罗曼·罗兰“打算让这部未来的小说中的主人公走出个人生活的小天地,参加到社会生活的群众活动中去”的意图,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安乃德和她的儿子已经走到了十字街头。

罗曼·罗兰自己说:“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会上门来找你。”战争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单调的日常生活扩大了。爱与恨的圈子也将要扩大……”这里没有什么全身而返,却是成长了的走向人生内部的儿子和永远凝神观照的母亲之间关于“他们在同一片乌云下行走”的信念相互扶持。

当玛克故意逞能地吸一口污浊的空气说道:“在我的血液中,我有我的李维埃。”我们以为,他已用心灵的秩序对抗了世界的复杂。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121章《母与子》

第4页 读者评论

罗曼·罗兰以其一以贯之的,对内心世界最大限度的细察和最诚恳的告白,挟起读者的臂膀,一同走进主人公安乃德生命的最后时刻,这里仿佛存在着幻梦和呓语般的交锋。安乃德仿佛峭立的黑影,“一个人朝着道路的终点踽踽独行”,她对自己内心力量的近乎痴迷的忠诚,将这最后的挣扎拉长——

“我决不允许别人打断我的搏斗。我的本分就是搏斗。”罗曼·罗兰正是交给了安乃德令人惊讶的韧性、毋庸置疑的赤诚和永不懈怠的青春——即使她曾经阅尽至亲的离散、历尽惨烈的悲剧,也决不磨损;于是我们并没有被残酷地拉扯着去看梦想者被搜出梦想并加以践踏,却只见一颗骄傲的心在空中飞舞,永不跌落脚下。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121章《母与子》

第5页 名言佳句

1、必须自己和自己搏斗,才能够征服自己。

2、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

3、人不能光靠感情生活,人还得靠钱生活。

4、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

5、一个人只要在思想深处保留着自由与真实,即使他罪行累累,也还 是没有整个完蛋。

6、怜悯是一笔借款,为小心起见,还是不要滥用的好。

7、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

8、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两面。

(未完待续)

名著速读国外篇----第121章《母与子》

(文中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提供者)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