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前哨电影2020好看吗

2022-03-11 18:48 作者:股期基债一碗汤 围观:

#电影杂谈#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2020年阿富汗战争题材电影《前哨》公映后,口碑反响不错。作品前松后紧,还原了2006年-2009年秋天,美军在阿富汗基廷前哨基地的故事。电影根据白宫高级记者杰克·塔珀在2017年出版的纪实小说《被遗忘的前哨》拍摄,前半段反映基地一线士兵和军官的日常生活,后半段则是还原了2009年10月3日基本被数百名塔利班围攻的战斗场面。

本文主要讲述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不为人知的一些军事知识。

基地为什么要建在这种“混账”地形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2006年春天,美军第10山地师第3旅下属71骑兵团3营(名字很长)的一个步兵连在基廷建立了这个前哨基地。此基地势极其恶劣,三面环山,山的高度让人必须抬头到脖子疼才能看见山顶。这种极端被动的地形,让基地里的美军成了全方位的活动靶子。最后一战被400塔利班包围战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士兵在恶劣的地势下,无处藏身,几乎到哪都成了塔利班武装分子的靶子。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感人的地形,哪里都是塔利班战士的射击点

究其选址山脚下的原因,最大问题是运输补给能力不足。如果设在山顶,防御能力当然大增,但补给物资必须空运,美军在当地可用的直升机数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承担给基地补给的重任。设在山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地形奇特,部分地区视线受阻完全看不到。基地设置在山脚下,弊端是三面环山,制高点被敌方武装分子占据。但是依着公路,和卡目代地区也很近,补给线从陆地走,能大大缓解空中补给的运力不足问题。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密密麻麻的射击火舌

这就是为什么基廷前哨会设置在这么恶劣的地势下的原因。

基地军力组成

电影里的前哨基地是美军为了控制卡姆代什地区而建立的,这个前哨基地需要驻扎100人左右,美军士兵实际上只有50多一点,剩下的就是“阿富汗国民军”,简称ANA。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说到ANA ,不得不说战力真的很一般,而且里面龙蛇混杂,有很多塔利班的卧底潜伏在里面。美军明知道这个情况,但也不得不征集当地人进部队做补充,由于阿富汗当地情况极其复杂,征集本地人进基地,一方面基于人手严重不足,很多任务离不开他们;另一方面也是和当地部落搞好关系的必要手段。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美军哨所里的中坚力量,则是数个参谋军士和E6级别的上士,基地里就这几个人具有伊拉克近距离战斗的经验,就是这几个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整场战斗里,这几个人几乎是解围抵御的战斗核心,临危不乱地指挥。

糟糕的士兵生态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电影的前半段,很好地展现了美军基层士兵的生态。基层小兵没有实战经验,素质较差,抽大麻的,赌钱的,打游戏的,啥都有。基地里生活单调无聊,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士兵精神状态压抑。指挥官说的很直白:增加薪水对于这群人没什么意义,这荒芜之地有钱也没地方花。再加上天天被武装人员从高处打冷枪,有钱也未必能活着回去花,基层士气极差。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加上大部分人员没有实战经验,枪声一响就乱作一团,平日训练的所有战术忘得一干二净,只顾得上逃命和乱射击暴露自己的位置。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当然,也有些士兵处于亢奋的爆发期,在最后一战里有卓越表现,立下了战功。但整体氛围和迎战能力着实不好。

错综复杂的部落关系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观众一定觉得很奇怪,美军哨所指挥官经常要去当地部落开“茶话会”。当时美军入侵阿富汗,当地民众抵触情绪很强烈,加上地方民风彪悍,动不动就玩命儿,这给哨所基地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当地百姓是可以为信仰随时抱着美军拉引线,而在所不惜的。为了搞好和当地部落的关系,哨所军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和当地居民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又必须砸下大量的美钞,但效果不尽人意。

部落、塔利班、美军和阿富汗国民军之间的关系微妙。10月3日那次围攻,塔利班带来了迫击炮和几百人。事前部落的人全都跑掉了。日常偷袭,打几枪的小打小闹,部落是无所谓的。部落精明得很,知道塔利班要发动大规模进攻,提前跑了。关键是这次战斗,哨所基地里的阿富汗雇员和国民军提前都知道消息,只有美军蒙在鼓里。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部落只知道要钱,各种方式勒索要挟基地指挥官。而且当地部落通过基地里的阿富汗人,获悉大量美军基地的布防设施,撤离路线,连撤销哨所的时间都了如指掌。影片中有个桥段,就是部落带着女人的尸体来美军基地讨钱:你们10月就撤退了,再不付钱,我们到时候就要不到钱了!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即便知道部门是来讹钱的,指挥官也不得不花钱打发,不然部落把消息传给塔利班,甚至帮塔利班来进攻基地,那更加不可收拾。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地部族之间的纷争也是分分钟见血的。稍微受过点教育的世俗派在一战后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不太识字的普什图族、乌孜别克、塔吉克、哈扎拉部落等等之间的互杀互屠,注定阿富汗这个国家的生态都是伴随着AK47的发射,不可安生的。

美国当时在阿富汗的治安战略,就是团结当地部落,孤立塔利班。而部落只认钱,不认人。美军投入大量的美钞,建立桥梁、修路、设立医院等等基础设施,就是想安抚当地部落。但是大部分工程投入后,就不了了之了。当地部落拿了钞票,所谓的基建就没了影。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部落不停的伸手,美军不停的掏钱买平安。所谓的基建通常只存在图纸,没见过实物。

美军指挥官

电影里的指挥官现身的一共有四个,其实是六个。但前面两个只在对白里出现提到过。一个是第十山地师直升机失事导致死亡的芬蒂中校;另外一个是遭伏击身亡的173旅的博斯蒂克上尉。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奥罗多饰演的上尉是第十山地师的分营后勤和行政中尉副连长,的确受士兵爱戴。因为营长中校的指令,他不得不亲自驾驶战术卡车去确认道路的安全,他感觉到任务极其危险,不想手下冒险,只能自己带两个士兵去执行这个任务,导致失事死亡。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电影里出现的第二任指挥官,是步一师驻守基廷前哨基地的伊利斯卡上尉,在执行任务的过程被遥控炸弹炸碎,尸体飞满了整条河。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第三任黑人指挥官布拉沃德,打死不出指挥室,他深知这个基地的危险,一步也不肯离开指挥所。对下属开火确认对方是否有武器要求过分严苛,导致基层官兵对他意见很大。

400塔利班围攻53名美军,《前哨》获好评,电影背后的残酷历史

第四个出现的则是代理指挥官LT邦迪,由于黑人指挥官三个月后调离,新任的指挥官尚未到岗,因此任命他暂时代理前哨基地的指挥官。10月3日这一战,LT邦迪临危受命,在指挥所镇静指挥防御,并积极联系空军支援,终于获得战斗胜利。战斗结束后,被授予了“优异服役十字勋章”。

小编观影历史短浅,欢迎留言指正!

码字不易,觉得文章不错,点赞之余加个关注,以后会有更多新鲜资讯带给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