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钢的琴电影剧好看吗

2022-03-10 22:13 作者:人间6959 围观:

原钢厂工人陈桂林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 他的妻子小菊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 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

《钢的琴》影评

《钢的琴》影评

属于带有浪漫色彩的诗意现实主义作品,它完全不像我们近些年常见到的那种带有强烈纪实风格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对那些处于现实困境中的普通人的内在精神呈现。“在现实的困境面前,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这种诗意的表达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影片能引起部分观众情感认同的重要因素。

《钢的琴》影评

影片开头,主人公和他的伙伴在一个葬礼上演奏。前景是死者的祭坛,后景是两根大烟囱,这是工业化时代的象征。这个场景非常反讽,既是一个老人的葬礼,也可以想象成是大工业时代,以及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一曲挽歌。一开始的调子有一点感伤、怀旧,但很快就随着音乐的更换,转向了一种调侃、诙谐的调子来展开一个原本沉重的题材。这种幽默里面包含着值得欣赏的创作态度:面对现实困境,我们一时找不到出路,怎么办?这时候就可以用这样一种乐观、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干预现实、剖析生活。尽管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却能给人传达一种信念一一我们如何去面对现实的困境。

《钢的琴》影评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废墟,这是大变迁时代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这种废墟其实就是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的一种体现。在某种程度上,这代表着历史的演进。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历史就像废墟后面时常出现的火车一样,它要往前走。

于是为了离婚后留住女儿而自己动手做一架钢琴,甚而还要用钢来做一架钢琴的想法,就成了一件看似荒诞却又顺理成章的事。这些已经失去铁饭碗工作和阶级地位的工人只有在制造中、在机器旁オ能感受到生命的脉动。这个时候与其说他们是在做一架钢琴,不如说他们是要用这种忘我的投入来挑战现实的困境,是要用这种投入来对他们的自我价值进行一次最后的挽救。

《钢的琴》影评

影片中导演对于小人物的底层言说已然超越时代局限,进行现代意识的解构性注脚:虽然这些小人物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但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有希望,有纯真年代乐此不疲的一股子钻劲。那个时代所造就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精神状态,就在这种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中得到了艺术化的表达,它将一群刚刚失去工人阶级身份的人物形象定格在了银幕上:他们的内心既无奈又充满着抗争,既迷茫又不失勇气,他们是特殊时代造就的特殊的一群人,他们是历史的过客,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本身。

《钢的琴》影评

整部电影感情色彩诙谐无奈,充满热情的王千源也在一次次打击中磨灭希望,谁都阻止不了时代的浪潮。虽然故事涉及到父爱但并不煽情,甚至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部搞笑片,电影中大量使用音乐歌舞让人一度以为这是个充满希望的电影,可是电影的色彩告诉我并不那么乐观。身边人的遭遇,父亲的去世,抚养权的丧失一再再打击着他,可生活还得继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