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大白鲨好看吗

2022-03-10 18:49 作者:维赛迪 围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电影领域里打破票房纪录的难度一直都是在下降的。

毕竟进入了新世纪,世界上很多电影市场都已经发展起来,再加上现在来到了所谓的IP时代,更不用说还有某些政治正确之类的风气。

所以现在看到一些电影动不动就多少多少票房,很多童鞋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不过,如果把时间倒流到上个世纪70年代,那就是另当别论。

在那个年代,真要拍出一部打破票房纪录的电影,所耗费的心血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这次要讲到的《大白鲨》就是典型例子。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1974年,环球影业的制片人理查德跟大卫正在寻找可以改编成电影的素材。

他们在生活杂志的文学版块里看到了彼得·本奇利所写的名为《大白鲨》的小说。

理查德跟大卫一拍即合,感觉这部小说非常拥有改编成电影的潜力,于是他们以17.5万美元的价格将小说的影视版权给买了下来。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有意思的是,后来大卫表示当时的确有点冲动,他称如果再多看那本小说几遍,可能就会放弃将它影视化的想法。

为什么?因为小说里有很多环节,想电影化简直是难上加难。

拿到版权之后,理查德跟大卫对这个项目非常上心,他们首先跑去物色导演,找来了迪克·理查兹,这位导演刚不久前执导的电影上映,两位制片人对他的评价非常不错。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然而,这事很快就搅黄了。

为什么?

最初在谈这个项目的时候,迪克表示这是要咱们拍一条鲸鱼的故事吗?

查理德跟大卫一开始以为他是看错了,向他解释:老兄,看清楚点,这是鲨鱼,不是鲸鱼啊。

迪克却坚持,这就是鲸鱼,鲸鱼跟鲨鱼有什么区别?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当然,如果排除这个导演脑子不太正常的话,那可能就是他并不想执导这部电影,所以故意把鲨鱼说成是鲸鱼。

也有可能是他在嘲讽两位制片人竟然想拍一部鲨鱼电影,还为何不去拍鲸鱼呢?

不管怎样,查理德跟大卫是被迪克激怒了,他们马上把这个导演赶走。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在这个时候,日后的好莱坞传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恰逢得知了两位制片人想拍一部鲨鱼电影的消息。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当时年仅26岁的斯皮尔伯格,对这个项目非常有兴趣,加上他不久前导演的影片反响也不错,于是查理德跟大卫就决定让他来执导这部影片。

有意思的是,等到要“上阵”的时候,斯皮尔伯格还是慌了,怕自己拍不好,恰逢福克斯影业那边又答应让他拍摄另外一部他认为难度较小的影片,于是他就想离开。

然而,查理德跟大卫却指定就是他了,软硬兼施,一会搬出合同法,一会又表示拍完这部电影在环球影业你想拍其他影片咱们也会支持你,最终斯皮尔伯格确定导演《大白鲨》。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项目开展以后,需要完成的工作大体上是三个。

剧本、选角跟拍摄。

剧本方面问题倒不是很大,主要是查理德跟大卫这两个人比较有眼光,当初买下版权的时候就知道其中必定会涉及到对原作小说的改编,因此合同中是带有允许制作组随意更改的条例的。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斯皮尔伯格对剧本的改动主要是删减,将一些次要的,以及他认为没办法影视化的段落都给删掉,同时还让编剧跟里面一些人物的形象润色,好让他们更加出彩。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选角方面,最初查理德跟大卫是想找一些当红的高知名度明星来担任主演,虽然斯皮尔伯格同意,但他其实很不喜欢这种做法。

有几个原因。

第一,他觉得一部电影的成功,不应该取决于知名演员,即使全是普通演员,电影质量够好的话,一样可以成功。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第二,那个时候的斯皮尔伯格已经知道,接下来的拍摄,可能会消耗非常大的资金,如果钱都拿来给明星们片酬了,那戏就拍不下去了。

最后的选择还是偏向于斯皮尔伯格的想法,所选的演员都不是当时好莱坞的顶级影星。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不过,尽管剧本跟选角的问题都被解决,但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拍摄。

最初的时候,环球那边是想着在自家的影城里拍摄,搞一些室内水箱什么的。

然而,这个想法被斯皮尔伯格毫不犹豫地否决。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斯皮尔伯格认为,《大白鲨》是一部讲述人类跟大自然中未知的危险搏斗的电影,理应在各方面都保持真实才对,所以他决定让剧组去真正的大海里拍摄。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险棋,也是非常冒险,《大白鲨》是影史上第一部长时间在海上拍摄的电影,在这之前所有有关海洋的影片都是在室内拍摄的。

原因也很简单,当真正到了海上的时候,制作组才发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无力。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制作组没有海洋地理专家,对洋流的动向完全一窍不通,对潮汐的时间也完全不了解。

海风会对海水的流向造成什么影响?

天气会对海水的色彩造成什么变化?

完全不知道。

这就导致了拍摄的时候屡屡拍不到想要的效果,拍出来的成品质量非常差,让工作人员苦不堪言。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当然,更要命的是鲨鱼。

在那个年代,鲨鱼是不可能用电脑技术做出来的,一开始斯皮尔伯格为了保证真实,甚至还想过要不要真的训练一条真的鲨鱼协助拍摄?

但很快他就知道这个想法太不切实际。

最后还是得使用道具。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当时的道具组制作的鲨鱼,是三只大尺寸的气动支柱型鲨鱼,为了能让鲨鱼实现在海里运动,他们被一条300英尺的绳索拖着,同时在鲨鱼的内部还有各种设施。

然而,问题就在于大海跟室内的水箱不一样,这些道具鲨鱼可以应付得了室内水箱,却难以适应大海的潮汐。

于是,道具一条接一条的损坏。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鲨鱼道具坏了就要重做,但每一条造价都非常贵,而且至少需要3到4个星期才能完成。

这么一来,无疑又拖慢了工作进程,而且也让道具组加班到怀疑人生。

当然,在没有鲨鱼的时候,斯皮尔伯格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多拍摄一些人类镜头,用来渲染大白鲨的恐怖氛围。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虽然是不得已的做法,但事实证明效果非常不错。

除了道具方面,还有就是因为室外天气不定,很多时候在大海上一个海浪什么的冲过来,制作组布置好的东西就完蛋。

然后在漂浮不定的海上找到拍摄定点,也让工作人员不得不长时间在船上,有的因为不适应而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就这样,原定大概2个月的拍摄进程,最后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才完成。

预算也从最初的400万美元翻了一倍,来到了9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都是用在鲨鱼道具的制作,为了拍这部电影,道具组都不知道做了多少条鲨鱼了。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当时的斯皮尔伯格在所有人眼里简直就是个人见人恨的导演。

工作人员怨恨他非要在户外拍摄,拖长了工作进程。

环球那边看他不但超时还超预算,心里也是很慌。

连斯皮尔伯格后来也承认,因为自己对电影过于完美的追求让很多人苦不堪言,而且他还认为自己当时拍摄电影的经验不够,有很多事其实并不需要那么麻烦的。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不过,《大白鲨》的成绩却表示,这些苦都是值得,有意义的。

《大白鲨》于1975年的暑假上映,迅速引爆全球。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在北美地区,几乎所有影院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队伍延伸到街角拐弯的地方还连绵不断,这放在当时的美国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些顶着6月末炙热的太阳也要排队的人,都是为了进影院看《大白鲨》。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同样的,《大白鲨》在海外地区的票房也非常不错,在日本、新西兰、墨西哥等各地都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绩。

最终,《大白鲨》北美票房达到2.6亿美元,海外票房则是2.1亿,全球票房高达4.7亿美元。

这部电影也打破了1972年《教父》所保持的票房纪录,成为当时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大白鲨》:拍摄时导演让制作组心态爆炸,上映后却打破票房纪录

不得不说,《大白鲨》这部电影拍摄的艰难程度,跟后来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可以一比。

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打破了票房纪录。

这背后都离不开导演对电影制作的态度以及付出的努力。

当然,还有那群虽然在抱怨,但也一直尽心尽力完成任务的工作人员。

相关文章